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

防疫險狂賠壓垮業者 保險業准動用481億準備金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5/03 第535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防疫險狂賠壓垮業者 保險業准動用481億準備金
記者廖珮君、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台確診人數續攀高,防疫險龐大理賠壓力,快要壓垮保險業者,金管會擬出四招搶救保險業,一、准業者動用準備金補虧損,二、理賠標準不再從寬,三、准業者拒絕重複投保,四、促保險公會一個月內提出理賠實質審查指引,全面防堵道德風險。

據了解,金管會擬准許業者申請兩大準備金收回以填補虧損,包括危險變動準備金、及重大事故準備金,目前全體業者各提存320億元及161億元,合計481億元準備金准申請收回,有助降低業者虧損壓力。

據金管會統計,目前累計防疫保單有效契約保單共600多萬件,若加上核保中約100多萬件,估計防疫保單達700萬件;若以已理賠額估算,平均每件理賠金額達4.5萬元。

依立委鍾佳濱以有效保單700萬件、理賠率15%且每月到期保單40萬件(每月到期遞減)估算,若平均每件理賠額4.5萬元,這700萬件防疫險的理賠額將超過300億元,恐讓產險業近二成淨值蒸發。3月底產險業淨值1,567億元。

金管會昨(2)日赴財委會對「如何加強防疫保單監理,落實消費者和股東權益」提出報告,立委多憂心確診擴大、加重防疫險理賠壓力,恐造成保險業財務危機。

黃天牧說,他現在還不會用「危機」字眼,但坦言有「顧慮」、「有一點危險」,因現在風險態樣跟過去不同,承保風險量大,如果出現理賠數字不斷增加,的確對業者財務會有壓力。

黃天牧坦言,防疫險承保量大,是富邦產和國泰世紀產,這兩家都是金控下子產險,一來這些產險業自己過去有賺錢,二是,必要時,金控也須承擔子公司增資需求,若是獨立產險業者,承保量有限。

他說,除准許業者可申請準備金沖回填補,理賠標準也不再從寬。他說,過去防疫政策調整,在符合企業精神下,對理賠從寬解釋,他話鋒一轉的說「現在事情變化比較快,我們需有些底線和原則」。

他說,居隔和確診數增加,已跟過去兩年疫情剛擴散時的風險態樣已不同了,從「確診清零」到「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和疫情調整方式改變,因此要做原則上的堅持。

第三是重複投保,他說,過去保險業者並沒有逐件核保,目前財務上看到一些情況,因此要更審慎管控風險,逐筆確認的核保程序並沒有不對。

第四,5月起防疫政策改為自主通報確診,立委也擔心恐會發生「主動創造隔離」情況,黃天牧也允諾,督促保險公會在一個月內擬定「防疫保單理賠實質審查指引」防堵道德風險。

 
防疫險理賠 不再擴大解釋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聯合報
本土確診數激增,民眾搶買防疫保單,考量承保風險提高,產險業者大幅調整保單設計。金管會昨天表示,未來防疫保單設計將針對中重症、且在醫院治療為主;而對於防疫險相關理賠條件標準,「將不再擴大解釋」,一切將按照契約條款為準。

金管會昨赴立院財委會就防疫保單問題專案報告。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說,由於疫情變化太快,「必須有些底線和原則」,換言之,未來保單理賠將回歸契約條款、不再放寬認定。至於防疫保單新商品設計面,過去國人瘋搶的隔離確診理賠保單將銷聲匿跡,保險局長施瓊華說,目前百分之九十九.七都是輕症,未來防疫保單新商品設計將以中重症、且在醫院治療的理賠為主。

針對產險業者核保趨嚴,對於重複投保多家防疫保單的客戶將不予承保。黃天牧指出,保險業本來就有核保機制,看到財務可能面臨的情況,要更審慎管控風險,業者本來就可向產險公會確認,投保客戶有無至其他保險公司投保,「核保程序上沒有什麼不對」。

朝野立委關切防疫保單恐對產險業財務帶來考驗、資本適足率(RBC)將大幅下滑。黃天牧坦言確實有此顧慮,但還不能說是岌岌可危,後續要密切觀察。若保險公司出現財務壓力,股東增資是第一要務,且保險公司先前有提存一定準備金,符合一定條件下,也可向金管會保險局申請沖抵。

施瓊華則說,防疫保單累計承保達一六○○餘萬件,扣除疫苗險和已到期保單,有效契約為六百多萬件,若加上未核保的在途保單約一、二百萬件,共計約八百萬件。若全台有三百萬人確診,考量隔離匡列者減少,加上業者收回特別準備金以及股東現金增資下,產險公司應還能撐住、不會倒閉;若提高到七百萬人,保險公司財務壓力勢必會升高。黃天牧也說,這是更重大的「壓力測試」。

此外,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昨已上線,確診者將自主填報密切接觸者,施瓊華指出,將請產險公會與各縣市政府及開立居隔通知的單位協商,明確開立標準,以免密切接觸者名單太浮濫。黃天牧則表示會督促保險公會在一個月內擬定「防疫保單理賠實質審查指引」防堵道德風險。

 
理賠未爆彈 上看900億元
記者廖珮君、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委郭國文昨在財委會上說,過去屬「清零保單」仍有600多萬張,若以隔離加確診理賠10萬元、抓15%確診率,全台恐釀900億元巨災理賠,恐讓產險業掀起增資潮,最終財委會通過臨時提案,要求金管會一個月內提出相關報告。

財委會要求金管會一個月內,提三大報告,一是盤點各業者防疫保單張數、再保狀況、及「清零保單」對業者衝擊,二是要求金管會督促業者做防疫保單壓力測試,包括擬定不同理賠率的理賠、準備金動用及增資對策,三是提出防疫保單理賠實質審查指引。

所謂「清零保單」是指在今年4月之前,防疫政策以「確診清零」為主的銷售保單,多是以隔離、確診就理賠,如新安東京產的防疫險,隔離加確診最高可賠10萬元;之後「共存保單」則多取消隔離理賠,得要中重症才理賠。

但過去這些「清零保單」大熱賣,據金管會估計,全台防疫險累計承保件數達1,100萬件,扣除已經到期,還有600多萬件有效保單,再加上近期核保案,共約有700多萬件。

 
調整政策 才能減緩衝擊
記者廖珮君、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這波疫情恐超過300萬人確診,防疫險理賠恐壓垮產險業者,保險局長施瓊華昨(2)日說,一旦超過300萬人確診,產險業者除須透過增資、申請準備金沖回填補外,防疫政策也需要改變,才能扛住這波風暴,不讓業者倒閉。

一家產險業高層說,準備金填補其實是杯水車薪,除寄望大股東增資外,關鍵是「防疫政策」改變,如5月起聚餐不匡列,或是未來「以篩代隔」等,都可望讓隔離人數變少,減緩業者理賠壓力。該業者說,還有另一道小曙光是「法定傳染病等級下降」,學者建議將COVID-19從目前法定傳染病第五類,降到第四類,依保單條款,包括國泰世紀產、明台產和中信產,這三家理賠額將大降。

依這三家「個人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保單條款,若屬法定傳染病的第一類到第四類,國泰世紀產和明台產理賠額僅剩10%,中信產更低僅剩5%,換言之,例如中信產一張防疫險確診理賠金6萬元,若列第五類是全額理賠,「降級」後、一口氣降到只須理賠3,000元,少了20倍,財務壓力頓減。

據各業者統計,目前防疫保單承保量大者,包括富邦產、國泰世紀產、新安東京、和泰產、中信產等,其中富邦產和國泰世紀產承保件都估破百萬件。

 
投資環境風險評比 台、韓並列亞洲第一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 2022年第一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昨(2)日出爐,台灣的整體投資環境風險評比(POR)排名全球第三,較上次進步一名,總分62分,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僅次於瑞士及挪威;在亞洲地區與南韓並列第一。

BERI主要以跨國企業調查為主,並參酌各國經濟數據作為評比標準,其調查偏重企業到國外經商從中獲取利潤的機會與風險。台灣2021年全年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為全球第四,在亞洲排名輸給南韓。今年第一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以總分62分拿下全球第三,僅次於瑞士及挪威,較去年前進一名,也重返2020年時的排名。台灣在亞洲地區與南韓同為第一名,高於新加坡、中國大陸及日本。

整體而言,台灣投資環境在本次評比列為1C等級,BERI對於投資人的建議為增加投資及商業行為;細部風險指標中,「營運風險指標」及「政治風險指標」均較前次進步,「匯兌風險指標」則持平。

針對營運風險指標,台灣由前次第三進步至第二,僅次於美國;在亞洲排名為第一。

 
政府退休基金虧損676億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升息抗通膨、俄烏戰爭持續膠著,加上大陸封城等因素影響,全球金融市場走勢下跌,我國政府退休基金包括勞動基金、國保基金及退撫基金,截至今年3月底合計虧損676.2億元,虧損幅度雖較2月縮小,但今年上半年收益表現恐震盪難安。

勞動基金運用局官員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將呈區間震盪走勢,上下波動,影響勞動基金收益表現。但勞動基金著眼於多元布局與長線獲利,仍會順勢而為,在市場走跌時,是進場撿便宜的時機點。

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止,勞動基金規模為5兆3,291億元,虧損568.7億元,收益率為負1.14%。

其中,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3兆3,141億元,收益數為負388.8億元,收益率為負1.21%;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9,776億元,收益數為負98.8億元,收益率負1.22%;勞保基金規模為8,648億元,收益數為負96.1億元,收益率負1.21%。

另外,受衛生福利部委託管理之國民年金保險基金規模為4,659億元,收益數為負52.2億元,收益率為負1.18%。

退撫基金截至今年3月底止,收益數為負55.3億元,收益率為負0.77%,規模7,287.5億元,國內投資金額為3,831.7億元,配置比率為52.58%;國外投資金額為3,455.8億元,配置比率為47.42%。

 
國際財經要聞
美通膨率攀升 消費必需品類股重獲青睞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隨著美國通膨率攀升至40年來新高,投資人開始重新關注起能壓低或轉嫁成本到消費者上的企業,促使可口可樂、寶鹼(P&G)等消費必需品類股重獲青睞,而許多這類企業交出亮眼財報更增添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對聯準會(Fed)計劃透過升息以抑制通膨的焦慮重創了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今年來大跌13%,光是4月就跌掉8.8%。科技類股更是面臨特別沉重賣壓,導致那斯達克指數今年來暴跌21%,4月份的跌幅高達13%。

不過,投資人似乎已將焦點轉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企業,帶動消費必需品類股成為標普500指數在4月唯一上漲的類股,漲幅為2.4%。隨著許多這些企業最近紛紛交出亮眼財報,投資人對這個族群更是青睞有加。

據FactSet,在已發布最新財報的消費必需品企業中,近90%的企業獲利都優於分析師預期。

 
泰擬加收觀光入境費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泰國媒體報導,泰國政府計劃從8月或9月起,對入境的國際旅客加收300泰銖(約新台幣258元)的觀光入境費,費用將隨機票徵收。觀光暨體育部表示,這筆費用將用於旅客抵達泰國後30天內的保險,但也引發航空業者的憂慮,擔心會增添系統支出與人力負擔。

曼谷郵報報導,泰國政府2019年就研擬對入境觀光客加收費用,之後因新冠疫情爆發而暫緩。國家觀光政策委員會去年1月通過觀光暨體育部對旅客徵收觀光入境費的提案。

政府原訂今年4月開始徵收旅客入境費用,費用隨機票徵收,因此相關工作將落在航空公司身上,但航空公司反映需要準備期,因此徵收時間點再往後延。

觀光暨體育部助理次長蒙空說,這套泰國觀光費(TTF)系統將和航空公司的訂票網站結合,國際旅客訂票時會跳出另一個要求付觀光入境費的視窗,航空公司在發出機票前,要確認旅客是否已支付觀光入境費,這筆費用將用於旅客在泰國期間生病或遇到意外等緊急狀況。這筆費用將先向抵達泰國的航空旅客徵收,若徵收過程順暢,未來將擴及從陸路或海陸入境的旅客。

 
停滯性通膨來襲 衝擊復甦
簡國帆、李淑慧/專題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全球通膨形勢持續惡化,美國3月CPI漲8.5%,創40年最高紀錄,歐元區4月增7.5%,續創歷史新高紀錄,通膨趨勢已演變為全球性、持續性的現象,加上俄烏戰爭爆發,帶動油價與大宗商品價格高漲,加劇全球物價上漲壓力。這場全球通膨危機的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皆超乎預期,加上世界經濟復甦開始轉弱,停滯性通膨危機警鈴大響。
 
巴菲特第1季增持蘋果股票 若非股價反彈還會買更多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股神」巴菲特透露,他執掌的波克夏公司在第1季利用蘋果公司湧現賣壓時抄底,加碼買進這家科技巨頭的股票。

巴菲特1日向CNBC記者Becky Quick說,在上季蘋果遭遇一波連三天下跌後,波克夏買了價值6億美元的蘋果股票。截至今年3月底,波克夏持有的蘋果部位價值1,591億美元,占該公司持股金額最高的股票,占投資組合四成左右。

在1日的年度股東大會後,這位91歲的投資人向Becky Quick透露:「不幸的是,當時這檔股票止跌回升時,我就停止買進。否則誰曉得我們會買多少。」

對巴菲特來說,市場對升息和供應鏈受限的擔憂,使蘋果股價承壓,因此今年有很多買進蘋果的機會。這檔股票第1季合計下跌1.7%,這段期間多次出現連三天收黑,有次是在1月出現連八黑,而該股第2季迄今已挫跌近10%。

 
美股指數跌深反彈 那斯達克上揚1.6%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股跌深反彈,史坦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在收盤前都曾觸及年內新低。

那指上漲201.38點或1.63%至1萬2536.02點,而史指在觸及年內最低水平後上漲23.45點或0.57%至4155.38點。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盤中下跌400多點後上漲84.29點或0.26%至3萬3061.5點。

在經歷艱難的4月之後,瘋狂的交易時段再度出現。道指和史指上月為2020年3月疫情爆發以來表現最差單月。那指則是2008年以來最糟單月。

Matrix Asset Advisors投資長卡茲(David Katz)表示,市場過度擔心經濟放緩,投資人應該進場買進下跌的股票,「你能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買進許多優秀的企業。從歷史上看,那是投入資金的好時機。」

然而,其他市場策略師警告,這種反彈可能只是短暫的,並指出新低代表股市仍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

Truist Advisory Services聯合資訊長勒納(Keith Lerner)說,「情緒仍是負面的,還是看不出有利多。幾乎需要至少突破這些低點才能了解市場有多少恐懼,觸發更多的止損水平。」

他說,「就某些方面而言,即使大多數技術分析師希望看到支撐,但在我看來,你幾乎需要看到突破性走勢才能獲得更持久的底部。」

科技股是4月的特別弱點,但在2日引領反彈。Netflix和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分別上漲4.78%和5.32%。微軟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各上漲約2%。

亞馬遜和蘋果大部分交易時間都呈下跌,收盤微升。瑞銀分析師卡欣(Art Cashin)表示,蘋果和亞馬遜的走勢可能成為大盤下一步行動的指標。

半導體和能源股是2大強勢類股。英特爾和雪佛龍分別上漲3.14%和1.97%,支撐道指。

債市的波動可能也是股市波動原因之一。10年期國債殖利率自2018年以來首次升至3%以上

Miller Tabak策略師馬利(Matt Maley)說,「3%當然很重要。這是個讓人們擔心聯準會(Fed)將要做什麼的心理障礙。」

投資人期待4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發布的貨幣政策聲明。決定將於下午2點公佈。美東時間下午2點30分,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將舉行新聞發布會。

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師威爾森(Michael Wilson)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由於通膨如此之高,獲利成長迅速放緩,股票不再提供許多投資人所指望的通膨對沖。實際獲利殖利率往往會在同比基礎上領先實際股票回報約6個月。這代表隨著投資人意識到這一點,指數水平的下跌是合理的。」

另一個關鍵的經濟指標將是6日公布的4月就業報告。

【中央社/紐約2日綜合外電報導】

儘管在聯邦準備理事可望升息之前,美國10年期國庫券殖利率觸及3%,為將近4年來首見,美股今天依然收高。

道瓊工業指數上揚84.29點或0.26%,以33061.50點作收。

標準普爾指數漲升23.45點或0.57%,收在4155.38點。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大漲201.38點或1.63%,收12536.02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勁揚102.50點或3.51%,收3022.24點。

 
美股尾盤反彈收高 投資人逢低搶進科技股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周一收高,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三年多來首次觸及3%後之際,投資人反而在收盤最後一小時逢低買進科技股,認為科技股已被過度打壓。

紐約時間下午4:00收盤,道瓊工業指數上漲84.29點,收在33,061.5點;標普500指數漲23.45點,漲幅0.6%,至4,155.38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大漲201.38點,漲幅1.6%,至12,536.02點。

美股盤中大起大落反映了會議前的緊張情緒。今日市場開盤走高,隨後標普500指數一度下跌1.7%,觸及2021年5月以來最低,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觸及2020年11月以來最低。

投資人正觀望聯準會(Fed)周三結束的政策會議,以獲得更多關於貨幣政策收緊步伐的信號,市場除預料這次將升息0.5個百分點外,也預料聯準會(Fed)宣布開始「量化緊縮」,縮減疫情期間購買債券而大幅膨脹的資產負債表。

Defiance ETF投資長Sylvia Jablonski表示,「我認為市場已經消化了聯準會的行動能力,所以,身為一個喜歡尋找長期機會的人,我感覺目前的價位是機會。」

「隨著進入5月,市場可能出現短期的超賣反彈,但是,仍然有幾個原因令人對前景感到憂心,」 MKM Partners首席市場技術分析師JC O'Hara寫到。「我們認為,我們的長期股市指標尚未超賣到足以發出高度確信的「買入」判斷的程度。我們還認為,基金經理人已經開始使用類似經濟衰退的估值標準對股票進行重新定價。如果真是這樣,市場仍然在高估狀態」。

今年以來,由於市場調整押注以適應更高的利率環境,科技股等高成長股受到重創,近幾天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財報加劇了這些股票的跌勢。

臉書母公司Meta在上月下跌9.8%後周一上漲5.3%,輝達(Nvidia)漲5.3%。微軟漲2.5%,4月曾大幅走低。

特斯拉、亞馬遜和蘋果收漲0.2%-3.7%不等,盤中多數時間走低。

蘋果在盤中大部分時間均承壓,在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指控蘋果限制競爭對手使用其用於行動錢包的技術後,蘋果可能面臨巨額罰款。

輝瑞跌1.5%,大型試驗發現,其口服新冠抗病毒藥物Paxlovid在預防與確診者一起生活的人感染病毒方面無效。

遊戲開發商Activision Blizzard上漲3.3%,巴菲特表示,波克夏持有其9.5%的股份。

 
要聞
造船來不及 明年運力緊張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明年海運碳排新規上路,全球貨櫃輪船年齡超過20年的數量達8.2%,老舊船舶今年起將有一波淘汰潮。大陸清零政策加上俄烏戰爭,對岸首季新接造船量季減42.3%,上海、江蘇清零隔離,導致江南、滬東造船廠幾近停擺,就連航母都延期下水,明年運力緊張情況恐持續。

根據最新統計,全球貨櫃輪超過20年老船數量占全球總量8.2%,國際海事組織(IMO)在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議拍板,2023年起強制規範航商碳排,不少船公司打算將老舊船舶減速航行以達排碳標準;也有業者評估市場競爭力,不排除拆解退出市場。

航商指出,明年新船加入將影響海運市場變化,擔心會造成運價下跌,其實2023年船舶供應量會增加,但不會如各專業機構預估這麼高,還要觀察老舊船舶退出市場的情況,尤其2023年新環保船舶規定上路,更嚴格的排碳規定,可能加速老舊船舶進行改裝或退出市場,都將影響明年全球船舶供給的數量。

大陸是全球重要的造船重鎮,根據大陸相關統計顯示,全球造船速度正在下降。2022年第1季度大陸船廠新接到造船訂單993萬載重噸,較去年同期減少42.3%;首季大陸造船產量、新接到訂單和現有訂單分別占全球造船市場46.2%、48.6%和47.3%。

海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 、Drewry及Clarksons先前預估,2022年全球貨櫃輪的需求成長都高於供給,也就是2022年船公司船舶供應趕不上需求增加;受到近兩年來不少船公司加碼造船,像國內萬海(2615)、長榮增加不少船舶新訂單,2023年全球船舶供給成長率高於市場貨量的需求。

長榮、陽明都認為,2023年全年海運市場變數很多。根據國際專業投資機構統計,明年新船加入雖然會造成壓力,但全球貨櫃輪船年齡超過20年的數量達到8.2%。進一步說,貨櫃輪明年運力仍將吃緊。

航運業者分析,以遠東-北美的長程航線,貨輪因應新法規,推估每個航次須增加一到兩艘船進入。

 
航運三雄將迎大陸出貨潮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航運業者指出,4月整體運價跌幅比市場預期小,隨著中國大陸封城導致塞港問題可能再惡化,目前全球閒置船舶也趨近於零,5月1日起,COSCO、ONE、長榮(2603)、陽明等多家船公司將調漲亞洲至美國綜合費率附加費(GRI);法人看好,長榮、陽明及萬海受惠於大陸出貨潮即將出籠,第2季的營收、獲利看俏。

業者表示,4月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跌幅3.94%,較3月跌幅8.39%持續縮小,3、4月是市場淡季,但跌幅收斂,有利相關航商營運表現。

根據貨攬業的消息,5月1日起,ONE、長榮、HMM、陽明及ZIM等航商都已經向客戶加收GRI,各公司收費不同,每40呎貨櫃約加收1,000至2,000美元,這是使用者付費,跟基本運價無關,5月有運送輸求的客戶都要額外支付GRI。

外電報導,大陸各地區傳出疫情封控問題,造成船舶載不了貨,許多船公司已經調整航班,準備因應5月開始的趕運潮,這樣異常情況將加重出口港及進口港的擁塞情況。業者透露,根據相關的數字顯示,目前在大陸港口外等待進港的船舶比2月高出近一倍,由2月的260艘攀升至4月506艘,而且還在增加中。

航運業者說,許多主要航線船期被打亂,4月船舶到北美的數量明顯減少,也讓美國塞港情況減緩;但根據專業機構統計顯示,4月12日至13日期間,全球有1,826艘貨櫃輪在全球港口外等待進港,約占全球貨櫃輪總數20%;其中有506艘貨櫃輪在大陸港口外待泊,占全球等待船舶總數28%。

國內航運業表示,上海等地區封城,現在因停工沒有貨可出,也會造成航運供需更混亂,隨著各地開始解封生產,搶著出貨的情況將造成貨櫃輪市場運價變動,瞬間湧出的貨量恐造成各主要碼頭無法立即消化,船舶又將發生大排長龍情況。

 
銀行:匯市未落底 盯三變數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鷹」聲嘹亮,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上周五收盤大跌近千點,對於台北股匯市今(3)日開盤行情,投資人憂心忡忡。匯銀主管指出,匯市今日開盤有三大變數,分別是熱錢動向、台股表現與亞幣強弱,若熱錢持續出走,導致股市重挫、亞幣齊跌,不排除新台幣匯率在貶破29.5元後,近日將持續下探29.8元。

大型國銀外匯交易員表示,聯準會將鷹派升息並可能加速縮表,代表資金大潮退去,令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台北股匯市目前為止都未見「落底」,預估這波劇烈震盪行情,至少會持續到聯準會5月4日利率會議決策出爐前。

對於新台幣匯率是否有機會重返「30」字頭,匯銀主管說,目前還很難說,因聯準會5月4日的利率決策及會後聲明是最大變數,如果比市場想像的「鴿」,包括新台幣在內的亞洲貨幣就有反彈機會,反之,聯準會比預期更「鷹」,新台幣匯率就有機會重返30元價位。

回顧上周匯市表現,新台幣在4月28日一度貶破29.5元關卡,上周五(29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終場升4.5分、收29.48元,終結連兩貶。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新台幣4月走勢有如溜滑梯,從3月底的28.622元迅速下滑至29.48元,累計重挫8.58角,單月貶幅高達2.91%。相較於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韓元單月重貶3.49%,新台幣表現仍相對抗跌。

人民幣匯率於4月底貶破6.5價位,單月重貶3.69%,星元兌美元也貶值1.9%。至於「最弱亞幣」日圓,4月底兌美元匯率一舉貶破130,單月貶幅高達6.44%。

今年來至4月底為止,美元指數累計強彈7.63%、為全球最強貨幣,日圓貶幅最重,今年累計重貶11.47%。

相較於韓元今年貶值5.34%,新台幣匯率累計貶值6.07%,貶勢罕見超前韓元;人民幣與星元也分別貶值3.14%和1.87%。

 
台幣今年累計貶幅 超越韓元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1年登上「最強亞幣」寶座的新台幣,2022年走勢大逆轉,雖未到淪為「最弱亞幣」的地步,但一路從去年的27字頭迅速下滑至近29.5元,今年累計貶幅已超車韓元。資深匯銀主管說,匯率為雙面刃,新台幣變得不值錢有利也有弊,好處是出口報價競爭力提升,壞處則是助長進口物價,加重國內的輸入性通膨壓力。

央行強調,新台幣匯率的升貶是「雙面刃」,貶值有利出口商,但不利進口商;升值則有利於進口商,不利出口商;央行制訂匯率政策是以總體經濟為考量,無法迎合所有不同部門的需求。

 
買利變保單 留意三關鍵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壽險業反映全球升息趨勢,紛紛調高保單宣告利率,壽險利變保單買氣回溫,金管會擔心保險公司營運風險,緊盯此趨勢,壽險業者提醒,投資人投保相關商品時,應要注意三點關鍵迷思。

壽險業者指出,首先,一張利率變動型商品設計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構面,民眾在選擇商品時,必須清楚不同商品各項保險功能之間的差異,而不僅僅只是比較「宣告利率」的高低,才能做出對自己最合適的規劃。

利率變動型商品雖具有宣告利率機制,但因其為長期契約,若保戶欲提前解約,保險公司會收取解約費用,保戶可能因提前解約而無法拿回所繳保險費之全額。

利率變動型保單的「宣告利率」及其產生的「增值回饋分享金」,僅是整張保單的其中一個功能,保戶必須同時考慮保單中的其他設計(例:保障功能)是否能同時滿足自身的需求。

金管會日前也提醒民眾,各公司之宣告利率有高低之差異,消費者購買時不宜僅以一時的宣告利率較高作唯一考量,同時也要瞭解各公司宣告政策及歷史宣告利率情形,且應先向保險公司索取保單條款樣張,詳細檢視保險範圍是否符合需求。

第二點,「宣告利率」絕不等於保戶的「報酬率」,壽險業主管指出,兩者之間也沒有絕對的關係,不應該成為保戶選擇保單時的唯一決定因素。由於宣告利率是變動的,隨著保險公司每月公布而調整,如果民眾要透過保險來儲蓄,切勿只看宣告利率高低,更要注意保單的預定利率。

第三點,壽險主管表示,民眾投保前,還需要留意匯率風險。外幣保險商品之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之幣別皆為外幣,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由於匯率變化難預測,未來領取保險金時,很有可能因為保單計價之外幣貶值產生匯損。

 
疫情嚴峻 手機報稅夯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報稅季開跑,昨(2)日是民眾前往國稅局臨櫃申報首日,財政部長蘇建榮昨日赴台北國稅局視察申報情形,他表示目前約有四成是採用手機報稅,鼓勵民眾在家申報,方便又兼顧防疫。

截至昨日下午5時,已有約38萬戶完成申報。

蘇建榮表示,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所得稅申報全面延長,由於疫情相對嚴峻,確診人數增加,在報稅分流方面,盡量安排民眾在戶外、空氣流通處申報,今年也精進手機報稅系統,可修改扶養親屬跟所得資料。

蘇建榮表示,行動電話認證也相當便利,有將近六成民眾採用,疫情期間民眾透過行動電話認證、手機報稅,可確保防疫,減少人流群聚,目前網路系統運作順暢,他在財政部臉書上也看到民眾回饋使用手機報稅心得,不到十分鐘就能申報完成。

至於手機報稅明年是否有再升級空間?蘇建榮表示,會責成財政資訊中心持續優化,去年約有83萬戶左右採手機申報,今年希望破百萬,甚至達150萬戶申報戶受惠。

財政資訊中心主任張文熙則強調,將會持續優化手機報稅功能。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