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廿三日正式宣布印太經濟架構(IPEF)成立,根據貿易代表戴琪的詮釋,IPEF最重要的是將「展示美國作為該地區國家合作夥伴」的堅定承諾,以遏制中國大陸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美國現在為了抗中,正在全球結合盟友,印太地區尤其是重中之重,外交與軍事結盟不缺,有「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有美英澳聯盟(AUKUS),獨缺經濟聯盟。
美國不是沒有想到,其實早有準備,歐巴馬政府時代,費了好大心力談成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可是川普政府卻退出,現在即使換了民主黨的拜登執政,也不敢重返。
這是因為經歷過二○一六、二○二○兩次總統大選後,美國勞工階層日益保守,興起強烈保護主義,美國朝野兩黨「聞貿易協議色變」,共和黨繼承川普政策,批評任何貿易協議都是出賣美國工人,民主黨左派則認為二○一六年大選就是輸在中西部的鐵鏽帶,元氣尚未恢復,絕對不能自亂陣腳。
拜登欲彌補亞太戰略破洞
反觀大陸,已然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會員,也推動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協定,而且現在更已開始申請加入CPTPP(TPP的延續);拜登政府為了要填補美國退出TPP之後所造成的亞太戰略破洞,所以主導成立IPEF。
IPEF才剛起步就已有許多批評,稱其華而不實。首先,雖然其內容洋洋灑灑涵蓋數位經濟規則、確保強化供應鏈、管理投資潔淨能源基礎設施與能源轉型、關稅與反貪腐行動等四大範疇,但TPP當初設立的目的,就強調是最先進的經貿協議,要把新興產業的內容,囊括進去,現在與其另起爐灶,疊床架屋,不如在CPTPP中增修。
在TPP談判過程中,日本付出很高的政治代價,但最後美國竟然不參加,日本後來把擔子挑起來,換了名稱,成為CPTPP,等著美國回心轉意,可是美國明擺著不回CPTPP,重起爐灶,搞個IPEF,日本私下其實很不滿。
參加國任選適合協議簽署
其次,IPEF並不是一整個多邊經貿協議,而是一組協議的合稱,各國可以選擇適合的協議簽署,即使有個別國家不完全贊同IPEF,也能夠參加該框架中其中一部分領域。
這樣的安排,美其名是爭取實現涵蓋面更廣、普遍受惠的新經濟圈,但壞處是結構鬆散,沒有實際益處,更糟糕的是,由於美國國內政治因素,協議中沒有開放市場或關稅減免這些實質甜頭,如此一來,IPEF恐怕凶多吉少。
其三,IPEF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數位經濟或供應鏈等未來經濟項目,是否會有將大陸排擠出去的「反華聯盟」性質,美國沒有明說,但南韓擔心加入後,美國會逼其配合將大陸自供應鏈排除,而要韓方承受貿易報復苦果。
部分國家直言是個空架子
參加IPEF的國家有美國、澳洲、汶萊、印度、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與越南等十三國,部分國家私下覺得僅是空架子,美駐日大使艾曼紐接受採訪時,就老實地說,這些國家一直在問「我們究竟簽了甚麼」。
雖然有些國家不情不願參加,台灣卻參加無門,不少人希望台灣能夠列入首輪加入名單,美國參議院日前更有五十名跨黨派議員致函拜登,呼籲將台灣納入,還有人強調,若排除台灣將嚴重扭曲地區和全球經濟架構。
由於IPEF從一開始就由美國主導,比起RCEP與CPTPP需要共識決,台灣其實更有機會加入,甚至供應鏈與數位經濟等項目,就是為了台灣量身打造的,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應該是水到渠成。
美國不將台灣納入,有一個解釋是考慮到大陸,不願被大陸認為是挑釁,尤其IPEF能吸引別的國家參加的經濟條件不多,許多國家參加是政治考慮,看美國的面子,但如果台灣參加,不少國家會擔心有太多政治爭議,寧可先觀望一陣子,也許美國為了其他國家踴躍參加,而刻意要台灣暫緩。(系列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