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將落幕,這一年,世界殞落許多燦爛星星。他們人生謝幕,故事卻正要開始被述說,永遠高掛星空,閃閃發亮。
92歲 陳綢 埔里阿嬤濟貧助學
半世紀前的一場重病,改變了「埔里阿嬤」陳綢的價值觀與人生。她在夫婿大力支持下變賣土地與房屋,號召志工協助建造良顯堂等十三座廟宇。
她不只是蓋廟,還以廟宇為基地濟貧助學、辦義診及輔導青少年,更捐地建屋成立青少年教育園地,廿四小時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成為「埔里人的阿嬤」,被她「帶大」的「乖孫」總能重新走回人生的軌道,完成學業投入職場。
談到自己的教育祕訣,陳綢說:「有責任就有智慧」、「真心就會動人心。」陳綢身上有好幾種癌症、化療幾百次,半輩子活在病魔陰影中,卻把陰影化為陽光,照亮別人的生命。
105歲 賴甘霖 行醫育才奉獻50年
賴甘霖神父可說是台灣最有名的西班牙人。他五十二歲來台,四十年後拿到台灣身分證,不僅成為正港的台灣人,也是台北市第一位以殊勳歸化國籍的外籍人士。
他擁有醫學與倫理神學雙博士,來台初期投入醫學教育,在台大醫學院教授醫學倫理課程,教導醫師尊重生命、也關注醫護人員的心靈狀態,對台灣的醫病關係影響深遠。
賴甘霖神父把台灣當成第二故鄉,高齡百歲仍天天前往醫院探訪病人,用富於感染力的笑聲,將溫暖散播給身邊每個人。
98歲 彭明敏 熱愛台灣對抗體制
總統府前資政彭明敏,因提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及「重新制憲與尊重人權」主張,直指「反攻大陸」不可能實現、台灣有能力建國,一九七○年代從學術菁英淪為階下囚、逃亡海外廿多年,返台後持續從事體制外民主運動。他曾說:「為了愛台灣,我犧牲一生、職業和家庭…但我一點都不後悔,對得起台灣人,我感到很驕傲。」
75歲 廖正豪 掃黑英雄奔走兩岸
法務部前部長廖正豪廿歲通過司法官考試,是全台最年輕的紀錄保持人。他雷厲風行推動治平專案,被民眾譽為「掃黑英雄」。他也訂立亞洲第一部洗錢防制法、並修改寬鬆的假釋規定,奠定刑法、刑事訴訟法修正方向。卸任公職後,他投身公益,致力推動法治教育、關懷受刑人更生保護,奔波兩岸超過上千趟,呼籲兩岸共同打擊犯罪。
87歲 倪匡 開闢華文科幻宇宙
倪匡以衛斯理為筆名寫的小說「鑽石花」,開啟了華文世界科幻小說的時代。「衛斯理系列」在一九八○年代正式引進台灣,擁有古代俠客精神和現代推理能力、卻總是遇到怪事的衛斯理,成為學生幻想世界的精神領袖。倪匡筆下的衛斯理小宇宙,不僅設想奇妙,對外星人、創世紀的各種懸想令人大開眼界,醞釀後繼的科幻作家與科幻文學獎。
倪匡被譽為「華文世界寫字最快的作家」,三小時能創作八千字,一生寫了三百多部小說,不只寫科幻,還寫武俠小說、散文更是一絕,曾擔任五百多部電影的編劇。
他和古龍、金庸是至交,曾為金庸代筆「天龍八部」、為古龍代筆「絕代雙驕」。「衛斯理系列」本來定位為現代武俠,但因倪匡自認寫武俠寫不過兩位好友,決定轉調成科幻,反而開闢了新天地。倪匡去世,象徵著三人江湖豪俠式的友誼,與香港那個詩酒風流、書劍江山的時代,正式結束了。
85歲 西西 解放香港認同
香港回歸後,作家西西出版小說「我城」,將城市當作身分認同象徵,認為「香港人沒有國籍沒關係,但有城籍」,解放了困惑於「我是中國人還英國人」的香港人。她即使以娃娃屋、布熊為主題,思考的都是香港與中英兩國文化認同,影響深遠。
94歲 文夏 台語歌活歷史
一曲「黃昏的故鄉」,文夏的歌聲讓許多海外台灣遊子淚流滿面。他中學赴日學聲樂與作曲,廿歲完成第一首台語歌曲「飄浪之女」、廿八歲錄台語唱片,卅三歲組「文夏四姊妹樂團」,是台灣首個流行偶像樂團。當時限制電視一天只能播兩首台語歌曲,文夏和四姊妹主演台語歌唱片「台北之夜」,首開主角隨片登台、全省巡演風潮,打破台語歌曲傳播限制,帶動歌唱片潮流,文夏也成為影歌雙棲巨星,拍十一部電影、寫一千兩百多首台語歌,一生等於一部台語歌歷史,奠定「寶島歌王」地位。
72歲 顧寶明 喜劇詮釋人生層次
從綜藝節目演短劇走紅,再以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中的「袁老闆」奠定喜劇一哥地位,人稱「寶哥」的顧寶明舞台上搞笑逗趣,讓丑角散發人生不同層次、笑聲中帶著喜怒哀樂,台下其實嚴謹到一絲不苟。果陀劇團創辦人梁志民說,顧寶明深信「沒有寫實基礎的浮誇,都不是好的喜劇」,專注於台詞與動作的動機,再荒謬的台詞到他口中都變得極真實,讓人忍不住發笑。
100歲 常楓 演戲70載雙金影帝
在戲劇界被稱為「常爸」的常楓,演活電視劇中溫暖親切的父親,走進台灣人集體記憶。
常楓生於哈爾濱,廿歲迷上戲劇,開始演戲,來台後加入了空軍大鵬話劇隊,一演就是七十多年,得過金馬、金鐘獎,更在九十六歲時憑講述老兵思鄉的「拂鄉心」,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史上最年長影帝。
67歲 黃文擇 布袋戲八音才子
「八音才子」黃文擇是霹靂布袋戲的首席聲演大師,口白生涯逾四十年,用多變聲線詮釋逾四千名角色,並成功塑造出素還真、葉小釵等經典人物,吸引許多人愛上布袋戲。他與其兄黃強華不斷創新,將布袋戲推上國際舞台,年初上映的電影「素還真」便有黃文擇精彩口白,也是他完美的謝幕。
88歲 林毓生 一代思想史家
中研院院士林毓生是研究近現代中國思想史的重量級學者,對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前途提出華文世界從未觸碰的關鍵議題,是台灣最早談「公民社會」的學者。林毓生認為公民社會必須建立秩序、但建立秩序時也必須避免威權入侵,這兩大核心思想,是他留給台灣的重要思想遺產。
72歲 胡台麗 記錄原民影像
胡台麗身兼人類學家、策展人、作家與紀錄片導演,堅持文字與影像並重,以拍攝紀錄片方式進行人類學、民族文化研究,創立「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開拓民族誌影像交流的平台,讓不同族群進行多元對話、相互理解,從婦女到原住民、榮民、土地等議題,皆扮演領路人的關鍵角色。
81歲 曾永義 戲曲顯學推手
曾永義是台灣以戲曲研究成就當選中研院院士的第一人。
曾永義自一九八○年代起投身台灣鄉土與傳統藝術的維護發揚,著作等身,同時經常赴國外知名大學進行交流,不僅提升民族藝師的地位,也為國內外劇團創作劇本,將戲曲研究發展為超越華人世界當代傳統藝術文學的「顯學」。
▌延伸推薦:2022與他們的漫長告別:從英女王、江澤民到倪匡、陳綢阿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