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11月連3黑 外銷全年衰退成定局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12/21 第551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11月連3黑 外銷全年衰退成定局
記者鍾泓良、編譯任中原/綜合報導聯合報
全球終端需求疲軟持續衝擊我國的出口動能,經濟部統計處昨天公布十一月外銷訂單表現,訂單金額五○一點四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百分之廿三點四,陷入「連三黑」;經濟部預期本月接單減幅將擴大至百分之卅點八,恐陷「連四黑」,也預估全年外銷訂單年減幅達百分之一點九,全年接單表現陷入衰退幾成定局,官員並坦言「明年是很不確定的年代」。

日銀放鷹 帶動日圓走強

台灣除了面對外銷訂單下滑,金融市場也因為日本銀行(日本央行)昨天無預警「放鷹」引起波動。日銀昨宣布調整貨幣政策的「殖利率曲線管控」(YCC)措施,提高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區間上限,從正負百分之○點二五提高到正負百分之○點五,形同允許利率溫和上升。投資人認為此舉預告日銀的超寬鬆政策終將「轉向」,日圓昨天盤中強升逾百分之三,台股在內的亞、歐股市全倒,債券殖利率上揚。由於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將在明年四月任期屆滿,這項決策被形容為「黑田震撼」。

由於日本是全球最大債權人,若國內金融情勢緊縮,日本投資人將把大筆資金匯回國內,且日銀是目前唯一仍維持超低利率的主要央行,若政策也轉向緊縮,影響與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日銀的政策調整引發的市場反應,金管會官員說,金融業對日本曝險比重不高,且台股基本面及總體經濟穩健,後續將密切注意美國升息及外資動向對台股影響,適時採取相關措施。

全球不確定影響持續發酵

日銀放鷹對面臨衰退風險的全球經濟是否產生影響有待觀察,但我國外銷訂單受到近期國際經濟情勢仍處於高通膨、高升息、全球客戶「去化庫存」導致終端需求偏弱,以及俄烏戰爭、美中科技戰及中國大陸疫情升溫、經濟放緩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持續發酵。

外銷訂單全年反常溜滑梯

經濟部預估,十二月外銷訂單金額為四七○億至四九○億美元,年減約三成,恐連續四個月負成長。預估今年第四季訂單金額落在一五二五億至一五四五億美元,年減百分之十九點七至廿點八;今年外銷訂單全年反常「溜滑梯」,高點落在第一季,第四季更是全年表現最差的一季。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第四季創全年最低點,自外銷訂單有紀錄以來僅出現過四次,上次為十三年前的二○○八年金融海嘯。推估全年外銷訂單金額落在六六一六億至六六三六億美元,年減百分之一點六至一點九,恐守不住正成長。至於全年外銷訂單表現要有機會翻身,唯有大陸封控鬆綁帶動遞延訂單效果,供給及需求快速回填,但目前看來復甦力道及速度難以判斷。

 
3類產業營收衰退 最需關注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聯合報
CRIF中華徵信所昨天表示,統計九七三家上市公司(含KY股)十一月營收表現,較十月衰退、且比去年同期衰退,同時累計前十一月營收也衰退的一六五家上市公司中,以電子零組件業的廿二家為最多,其次則為半導體業的十八家,第三是其他電子業的十二家;這三大類產業,的確是最需要關注的族群。

若加上金融保險業及建材營造業,這五大產業在一六五家持續衰退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則攀升至百分之四十四點八四,其營收衰退的壓力也值得關注。

CRIF指出,美國聯準會堅定表示明年不可能降息,即使緩和升息速度,但基本上對持續升息態度保持堅定,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趨勢。

 
全球外銷接單皆墨 日本獨紅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11月外銷訂單陷入「連三黑」,全球接單地區也撐不下去,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及東協全數呈現「四大皆空」的負成長;唯有日本「萬綠叢中一點紅」,訂單金額年增5.0%。

經濟部統計處統計,美國衰退16.7%,結束連續六個月正成長;陸港地區衰退近四成;兩地區跌幅都為13年來以來最大。歐洲地區年減26.3%、東協地區年減17.7%,兩者為疫情以來最大跌幅。

歐美地區以往皆因年末佳節消費旺季迎來一波商機,今年卻雙雙衰退。統計處分析,主要受到全球經濟趨緩、大陸陷入疫情封控後續效應,導致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出現真空。

台灣主要接單地區中,唯有日本以訂單31.0億美元、年增5.0%守住正成長,貨品以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皆達1.1億美元增加較多。統計處解釋,11月正成長主因為晶圓代工、手機及遊戲主機動能,近三個月生產均呈現正成長。

另外,日幣貶值屬於低水位,也營造出口大幅度成長現象,第4季表現較其他經濟體相對穩健。

 
電子產品出口金額 衰退15%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長期支撐台灣外銷訂單產業。但電子產品訂單金額11月一口氣衰退15.2%,為13年以來最大跌幅,雖然新興科技需求仍在,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敗給各項消費性電子產品下探力道。

分析主要接單貨品,除了礦產品訂單金額年增13.3%守住正成長,其餘都陷入雙位數衰退。電子產品一直以來是台灣外銷訂單支撐力道,但11月訂單金額為172.0億美元,年減15.2%,結束「連33紅」。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解釋,電子產品這次明顯受到中國大陸防疫封控影響, IC設計、晶片通路及液晶螢幕等產品下探最多,受到全球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軟,尤其以大陸減少31億美元最多。另外,資通信產品11月訂單金額為147.3億美元,年減逾三成,連二黑。

 
國泰金國民經濟信心調查…四指數走升 景氣有望揮別陰霾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泰金控(2882)昨(20)日公布12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防疫管制持續鬆綁,國人對於國內經濟景氣展望、大額消費意願、買房意願、股市樂觀情緒與風險偏好,均較上個月調查時走升,有揮別陰霾的味道。

國泰金表示,國發會最新公布10月景氣對策信號維持黃藍燈,領先與同時指標續跌。12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顯示,隨著防疫管制持續放寬,景氣展望指數上揚至-8.8 (11月為-32.8),現況指數走升至-23(11月為-53.2);大額消費意願指數也上升至9.5(11月為-2.3)。

房屋交易調查方面,賣房意願指數微揚至-21.6(11月為-21.8),仍處2021年10月以來,近15個月相對低點。買房意願指數則小幅上揚至-53.6(11月為-59.4),是今年7月以來近六個月新高。

國泰金表示,本土疫情趨緩,政府防疫管制持續放寬,加上近期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下滑、聯準會從升息3碼轉為升息2碼,通膨數字及及貨幣政策走向,有助投資人信心回溫。

12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顯示,民眾的台股樂觀指數大幅回揚至1(11月為-22.4),為2022年4月以來,八個月新高。

台股的風險偏好指數,亦走升至3.9(11月為-8.3),與台股樂觀指數一樣,也是近八個月來新高。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國泰金控(2882)昨(20)日公布12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民眾對年終獎金的預期結果顯示,預期一個月以下,或是三個月以上的比率,均較去年調查時減少,預期年終獎金在一至三個月的比率,則較去年增加0.9個百分點至55.1%。

年終獎金部分,調查顯示,38%民眾認為,今年年終獎金將在一個月以下,較2021年調查時減少0.7個百分點;認為年終獎金是經常性薪資三個月以上的民眾約6.9%,也較2021年調查時減少0.2個百分點。

預期在一至三個月的比率,則升至55.1%,較2021年調查時增加0.9個百分點。

 
國發會穩經濟 鎖定內需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面對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景氣吹逆風,外界關注台灣將如何因應明年的經濟情勢,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20)日表示,因為受到國際環境影響,台灣將把能量集中放在「內需成長動能的保溫」。也需持續觀察中國大陸情形,台灣外銷訂單近期衰退幅度較大的就是中國大陸跟香港訂單。

龔明鑫昨出席「2023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暖身記者會」,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今年第3季開始全世界都感受到升息使得需求減弱的衝擊,已陸陸續續反映出來,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

不過,龔明鑫表示,現在大家更關心的是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疫情從過去堅持清零政策影響供應鏈,近來開始解封,卻發生疫情升溫。而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又是我國外銷訂單四大接單地區之一,近幾個月則持續因為中國大陸經濟趨緩及嚴格封控,使得外銷訂單接單下滑幅度明顯,這也反映台灣將面臨此景氣循環上的挑戰。

台灣將如何因應?龔明鑫指出,由於台灣已經慢慢解封,在內需的民間消費部分,包括批發零售和餐飲部分都是持續成長,甚至還創下單月營業額的歷史新高,可說是穩住了景氣。

龔明鑫說,在投資方面,政府針對明年總預算,從原先的2.2兆,現在增加到2.7兆多元,大概增加了近6,000億元,約20%,相信對穩住內需成長動能會有一定的助益。

龔明鑫表示,不景氣的時候,政府將著力在強健經濟體質上,而公共建設的投資,不僅是奠基未來持續發展的基礎,對短期經濟成長動能也有幫助。

龔明鑫接著說,同時,政府也會關注台灣產業的轉型,尤其是中小企業。在數位轉型、淨零轉型,以及全球供應鏈重組部分,政府將協助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打下好的基礎,以等待、迎接景氣的好轉。

 
國際財經要聞
「末日博士」示警經濟風暴:世界正處於慢動作脫軌模式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警告,世界正處於慢動作的脫軌模式,面對許多過去未曾存在的重大新威脅,但人們的因應措施卻太少,全球和美國經濟都將陷入衰退,投資人應避開股市,選擇短期債券、黃金等貴金屬、甚至是購買土地,安度即將到來的經濟風暴。

羅比尼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FT)專訪時表示,他在央行升息對抗通膨之前,就已持悲觀論調,「決策當局或華爾街的共識一直都是錯的,首先,他們說通膨將是暫時性的,然後討論通膨攀升是差勁的政策、還是壞運氣造成」,例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中國清零防疫限制導致的供應鏈震撼。

FT指出,現在市場共識是經濟將陷入六個月的衰退,但羅比尼再度不認同,「不,不會有短期和淺薄的衰退,(衰退)將是深度且長期的」。

他指出,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華爾街、倫敦金融城都說,「嘿,我們將會軟著陸,但是過去60年的美國貨幣史中,從沒有過在通膨高於5%(目前為7.1%)、失業率低於5%(現為3.7%)的情勢,然後要升息對抗通膨的情況下,還可以軟著陸,經濟總會硬著陸」。

羅比尼說,歐洲的情勢「糟多了,英國已陷入停滯性通膨,通膨率高於10%,就連英格蘭銀行(BOE,央行)都預期經濟至少會負成長五季…英國人又用脫歐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還會有另一波停滯性通膨震撼」。

他說,「這次真的不一樣,但為相較於過去75年的相對和平、進步且繁榮的時期,因為在過去75年之前,人類史就是一部飢荒、戰爭、疫病及種族屠殺等事件的歷史,過去75年是例外,不是常態」,現在「有許多前所未見的重大新威脅,正在成形,而我們的因應卻非常少」。

羅比尼認為,全球和美國經濟正面臨兩大威脅,首先是美中緊張升高,可能導致更多貿易戰和去全球化,加劇全球通膨,而且他在10月美國全面對中國大陸管制先進半導體時,就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開始了,這種貿易敵意將無遠弗屆,因為很快所有東西都會配備晶片,他指著一瓶氣泡水說,「就連瓶子都將有5G晶片」。

另一個威脅是債務問題。由於公共和民間債務已如此之高,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從1999年的220%,攀高到2019年的350%,由於央行升息抑制通膨,債務成本正在飆高,可能導致債務危機。

他在被問到最能反駁他悲觀論調的事物時,認為是科技,他看好核融合的前景,但主張「將需花上15~20年,但15~20年後,我們就完了(we are doomed)」。

針對投資人,羅比尼再度認為該避開股票,選擇短期債券、貴金屬等黃金、甚至購買土地。雖然利率升高已導致房地產價格跌,但羅比尼認為央行將會退縮,只要土地對環境變遷有韌性,會是不錯的避險資產。

不過,他確實也對自己的悲觀前景提出警告,他知道人們把他形容為「壞掉的時鐘」,「一天總會正確兩次」,但「沒人能一直正確預測未來」。他2020年曾警告美國和伊朗可能開戰。

 
前債王葛洛斯:如果繼續升息 金融市場可能大混亂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昔日的債券天王、品浩(Pimco)創辦人葛洛斯(Bill Gross)表示,如果聯準會繼續升息,他預期會有大麻煩當前。

葛洛斯20日接受CNBC節目專訪時表示:「經濟一直由數兆美元的財政支出支撐,但最終當這些用完時,我認為我們會出現溫和的衰退,而且如果利率繼續上升,我們不只會這樣。」

他說:「金融市場可能會大混亂。」

葛洛斯說,緊縮的貨幣政策會進一步擾動資本市場。他指出,在日銀20日決定放寬10年期公債殖利率波動區間後,影響了全球債券殖利率走勢。

葛洛斯表示,同時間,上升的利率代表商也不動產面臨麻煩,未來或許會面臨「可能違約」。然而他預期住宅不動產市場表現相對好,不會像2008年「經濟大衰退」期間那樣受到衝擊。

他說:「我確實認為,展望未來,如果聯準會繼續升息,將一些住房證券化的能力將受到嚴重限制,而價格正在向下,這對房市是個警訊。但如果要說是會像2007年、2008年那樣崩潰,我認為我們不會走到那樣的情況。」

葛洛斯已於2019年3月退休,先前他曾在品浩操盤全世界最大共同基金,後來則轉往駿利亨德森經營基金。

 
黑田震撼 日銀鴿派鬆動
編譯葉亭均、任中原/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銀行(日本央行)昨天無預警調整殖利率曲線管控(YCC)措施,允許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得更高一些,在全球市場引發震撼。分析師表示,這代表日銀寬鬆的鴿派立場鬆動,也預告日本作為已開發市場最後一個堅持低利率的國家,正在向政策正常化邁進,未來可能引發一波資金從海外資產撤離,回流日本。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表示,這項調整是要改善債市機能,強化貨幣寬鬆措施的可持續性,並非緊縮貨幣政策,「不是升息。調整YCC區間並非暗示YCC結束,也不是(寬鬆)退場策略」。但他此舉被市場形容為「黑田震撼」,曾任日銀官員的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足立正道指出,不管日銀怎麼說,這都是朝寬鬆退場跨出一步,可能是要減輕日銀下任總裁的負擔,為明年新總裁上任後的升息保留可能性。黑田將在明年四月結束十年任期。

黑田東彥二○一三年剛上任時,便以超寬鬆貨幣政策震撼市場,如今距卸任還有幾個月,則是背上失信罵名也要冷不防轉鷹,再度震撼市場,程度堪比日銀在一九八九年耶誕日升息。背後思維可能是針對時機與日圓匯率的痛苦權衡。

分析師指出,日銀調整YCC是遲早的事,因為日本債市已如一灘死水,必須提高次級交易流動性。至於為何選在這時出手,最主要考量可能是「時機」。除了先幫繼任者「清除路障」,T&D資產管理基金經理人浪岡宏認為,這可能是日銀行動的最後機會,因為美國經濟正面臨衰退,聯準會升息進入尾聲,再晚的話,將面臨日圓急升和其他市場波動的更大風險。

此外,黑田另一個考量點則是日圓匯率。彭博資訊經濟學家指出,美日政策歧異擴大導致日圓過度貶值,引發輸入性通膨,正加重消費者和企業負擔,但在日本政府擴大發債支應刺激方案與擴軍之際,緊縮政策會提高政府債務負擔,因此允許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小幅上升,有助抑制政府舉債成本。

華僑銀行駐新加坡外匯策略師Christopher Wong說:這可能導致日圓進一步升值。GAMA資產管理公司指出,日圓兌美元匯率可能升值,突破一二五日圓關卡。瑞銀分析師預測,屆時已開發國家股市可能挫跌,美國、澳洲與法國債券也可能承受最多風險。

 
要聞
台塑集團 組儲能國家隊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集團(1301)組儲能國家隊,轉投資的新智能攜手翰可能源、眾樹能源搶攻儲能案場商機。第一期將投資15億元於五縣市興建六大儲能案場,合計容量達50MW,首個指標性案場位於台南永康,昨(20)日宣布正式啟用。

第二階段於台化彰化廠建置100MW電網級案場,初步兩階段合計將投資逾65億元,明年底前預計會成為台灣真正能落實150MW以上的儲能業者。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淨零排放成為世界趨勢,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逐年增長,為了靈活調度與加強電網韌性,順勢帶動台灣儲能市場,台塑新智能、翰可能源、眾樹能源將發揮各自專業能力,從設備、系統安裝到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都努力達到國產自製化,未來將繼續協助台灣電力系統維持安全、穩定、可靠,讓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共榮共存。

台塑新智能與翰可能源、眾樹能源組成「儲能國家隊」,第一期將在台南、雲林、南投、彰化、嘉義等五縣市興建六大儲能案場,總投資額15億元。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下個案場南投應該明年第1季就會落成。

六個案場裡面最大的有20MW、最小的有4.9MW,總共會超過50MW。

昨日正式啟用的台南永康5.0MW/5.3MWh儲能案場,為三方合作的第一個示範案場,台塑新智能整合建置儲能系統,翰可能源負責開發、設計規劃及施作,案場則由翰可轉投資的眾樹能源經營運轉。後續將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參與調頻備轉輔助服務(AFC)。包括明年各縣市陸續完工的案場,第一期設置容量總計將達50MW以上。

台塑新智能、翰可能源將進一步深化夥伴關係,明年啟動第二期計畫,地點位於台化彰化廠的100MW/300MWh超級儲能系統合作案,投資金額將逾50億元,最快於明年底分階段完工,目標2024年首季正式營運,屆時將成為全台最大規模的「電網級」儲能案場。若未來國內儲能需求增高,廠內仍有餘裕擴充設置容量,可持續推動相關布局。

翰可能源董事長陳洋淵表示,翰可能源從太陽能光電起家,未來將持續與台塑新智能深化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

王瑞瑜扮台塑新事業推手

 
泰山前董座 可能回鍋掌權
記者何秀玲、宋健生/台北、台中報經濟日報

泰山(1218)經營權大戰已到白熱化,龍邦持續加碼泰山股權逼近過半,市場傳出19日鉅額交易賣方是泰山前董座詹岳霖,據悉,龍邦與詹岳霖已達成默契,且龍邦先前曾喊出「尊重專業」,推估拿下經營權後讓詹岳霖回鍋重新接掌泰山經營權的可能性增高。

熟悉公司治理的專家指出,兩方爭搶經營權,最重要的關鍵是何時發動召開股東臨時會,成為泰山經營權花落誰家的最重要戰場,龍邦怎麼出招就是關鍵,若龍邦不想透過獨董召集股東臨時會、直接以大股東身分召開股東臨時會,根據證交法173條規定,必須先持有過半股權達三個月才能召開股東臨時會。

泰山19日公告鉅額配對交易,成交價34元,成交張數為2,900張,交易金額為9,860萬元,約占股權0.58%,據傳為龍邦接手。若加上本次交易權數後,龍邦目前持有泰山股權為47.5%,持續向50%挺進。

日前,龍邦持續在市場上公開收購泰山股票,看上泰山手中持有的全家便利商店股權,結果泰山經營層日前在公開市場採鉅額交易方式賣出全家股權給國泰蔡家旗下萬寶投資公司,也讓龍邦急跳腳,更積極加碼買進泰山股票。

但連日以來,包括龍邦撤回聲請定暫時狀態假處分,還有關於外界質疑質押過高,以及泰山員工職福會喊出要捍衛工作權等;據了解,龍邦在律師團建議下,對於上述事情皆選擇沈默以對,不做回應。市場人士評估,龍邦不斷持續加碼要讓股權過半,將集中火力推動泰山董事會改選。

另外,隨著市場派跟公司派為搶經營權大打出手,泰山員工人心浮動,泰山職福會昨(20)日發了一封信給員工並登報,希望齊心捍衛工作權。

 
企業所得申報 留意四點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高雄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2022年度各類所得扣繳憑單申報,截止日延至2023年2月6日,申報常見錯誤有四態樣,請申報單位多加注意,且須在法定期間內辦理申報,以免因逾期申報而受罰。

首先,如果企業因疫情有領到各類紓困補助、津貼,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規定,可免納所得稅,企業領到的補助收入也不須填報扣繳憑單。

其次,員工派訓參加公會課程免扣繳但要申報;官員表示,許多企業會向同業公會繳交會費,因同業公會會費的性質相近於企業的營業收入,故免扣繳及申報。

若企業派員工參加同業公會教育訓練課程,可留意是否有拿到同業公會所提供的發票,國稅局表示,如果同業公會有提供發票作為憑證,企業在給付參訓費時,對企業而言屬於「其他所得」,依法可以免扣繳稅,企業只要列單向國稅局申報、填發免扣繳憑單即可。

第三,因近期國境開放,國人出境人數逐漸提升,如果企業補助員工國內外出差膳雜費,要留意認列限額,若補助員工的總額,已經超出法定認列標準,超出部分申報時應列入員工「薪資所得」。根據《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規定,員工可享一定額度的國內出差膳雜費(住宿費除外),不必憑證就能認列,出差對象是董事長、總經理、經理、廠長等高階管理者,每人每日700元;其餘員工則每人每日600元,因此申報扣繳的標準和公司補助額度有關。

第四,企業捐贈國內慈善機關團體,漏未開免扣繳憑單,也是常見的錯誤。官員說,營利事業捐贈給機關或團體時,應取得受領機關團體的收據或證明,再將受領機關團體名稱、統一編號及全年給付金額等,依規定格式列單申報主管稽徵機關,並將免扣繳憑單填發給捐贈團體。

 
金管會籲銀行年關勿收傘
記者廖珮君、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昨(20)日召開銀行總經理聯繫會議,會中指出年關將近,要求各銀行在兼顧風險前提下,支持企業資金需求及繼續經營,呼籲各銀行不能因為要顧及年底的財務數字,而對企業抽銀根。外傳有部分銀行,為了要維持今年底的資本適足率,因此對企業緊縮銀根,引發金管會關注。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金管會有去跟各銀行了解,是否有因年底的適足率或財務數字而對企業戶收傘,目前尚未有企業陳情個案,但因年關到了,因此跟各銀行總經理加強宣導。

據透露,金管會主要對各銀行關切兩大重點,一、是否有已核給授信額度、但不准動撥,等於讓企業無資金可用,二、是否違反授信契約,要一定貸款利率以上才准動撥額度。

童政彰說,第3季底全體銀行平均資本適足率14%,與法定10.5%仍有一段距離,銀行本來就應該要維持企業服務需求,不能為了要維持數字而收傘,銀行中介功能要完善。

據透露,會中金管會對各銀行老總呼籲,出口已連續負成長、各國央行又採取貨幣緊縮政策,銀行應該共體時艱,不能年關就收傘。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也提出三點,提點各銀行負責人,一、人品比球技重要,誠信也比專業重要。負責人的道德操守影響組織文化,從而決定商業模式、薪酬制度及內部流程控制等,期許建構誠信經營文化。

二、制度內涵比形式外觀重要。金融機構形象包裝固然重要,但法遵、內控、風險管理等經營內涵才是長久之道,期許建立行穩致遠的制度。

三、金融監理及風險管理要微觀也要宏觀,不能只見樹不見林。金融機構經營有傳染性風險(contagious risk),例如轉投資之機構,即使是非特許事業,若發生大量客訴爭議,仍可能影響母公司信譽,每個事業體及每項業務均應有足夠韌性。

 
防疫險理賠 連二周逾百億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防疫雙險理賠金額持續大失血。金管會昨(20)日公布,今年以來統計至12月19日止,防疫保單已理賠超過387萬件、理賠金額逾1,583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97.7萬件,理賠金額407億元,總計雙險的理賠金額共計達到1,990.6億元,單周新增理賠103.6億元,這已是連續二周單周理賠新增破百億元。

自今年以來統計至12月19日,防疫險部分,有效保單488萬件,保費收入45.4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34.8倍以上;疫苗險部分,有效保單242萬件,保費收入10.1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40倍以上,防疫雙險總件數485萬件。

繼上周公布單周新增額暴增100.2億元,本周同樣理賠金破103億元,理賠額和單周新增額都創下該統計以來新高紀錄,估今年全年防疫雙險理賠額將上探2,000億元。

先前保險局分析,全台確診人數降、隔離又免賠、但理賠金卻持續攀升,主因一、理賠遞延,尤其是取消居家隔離理賠,讓民眾緊急申請理賠,使近一周理賠件數暴增;二、公司加派人力處理理賠件;三、各公司資金調度和增資款進帳,官員說,年底業者急於提升風險適足率(RBC)因此採一次性賠付。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商品部分,目前僅剩兩家保險業者銷售疫苗險,一家是產險業者針對6歲至18歲者青少年做銷售或是續保件,另一家壽險業則是做團險的疫苗險。

產險業者增資部分,林志憲指出,目前六家產險業已完成增資,增資額832億元,包括富邦產增資150億元、國泰世紀產100億元、中信產90億元(已二度增資完成)、和泰200億元、新安東京產147億元,兆豐產20億元;至於已經核准辦理中,則有新安東京產53億元、和泰產60億元、國泰世紀產100億元、中信產65億元,合計這兩波產險業增資潮達985億元。

 
美元保單失寵 銷售額減32%
記者廖珮君、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元保單買氣一落千丈。據金管會昨(20)日統計,10月美元投資型保單只賣了1.36億美元、美元傳統保單賣了4.19億美元,合計5.55億美元,投資型、傳統型及整體美元保單,三大單月銷售額都下探有該統計來的新低量。

累計今年前十月美元投資型保單賣了36.39億美元、年減57%衰退最大,傳統型82.77億美元、年減9%,合計銷售量119.16億美元、年衰退32%。銷售業績前三大,投資型是國壽、法巴和富邦;傳統型則是南山、台壽和新壽。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昨說,美元保單銷售量大降,又以美元投資型新契約保費腰斬最大,主因升息後,壽險公司做平衡商品結構,改推美元利變型保單所致,他坦言,若後續美國持續升息,投資型保單買氣仍會下滑。

壽險業者則說,今年美元保單銷售量頻破底,主因是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將持續升息,美元定存息已逼5%、甚至有業者喊到10%,加上10月台幣仍續貶、美元利變宣告利率又僅3.6%,遠跟不上定存,讓資金續從美元保單、移往定存。

數據顯示,今年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僅1月仍維持9.68億美元的銷售榮景,3月起就一路下滑,7月一舉跌破2億美元到1.66億美元,8月至9月反彈無力,10月更進一步探到1.36億美元的史上新低紀錄。

美元利變壽險等美元傳統型保單也欲振乏力,6月銷量跌破7億美元降到6.93億美元,9月降到5.5億美元,10月進一步再降到4.19億美元,合計10月單月美元保單只賣了5.55億美元、年減67.5%。

12月壽險公司已拉高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主力保單上探3.6%,加上保費變便宜,希望提振美元保單買氣,據了解,若買氣依舊不振,可能在美國持續升息下,明年初宣告利率將會破4%。

金管會昨公布10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外幣保單分美元、澳幣和人民幣,以美元保單占逾八成最大宗。今年美元保單銷量不佳、澳幣和人民幣也不見起色。

據統計,今年前十月澳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1.66億澳元、年減21%,人民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2.3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腰斬,整體包括美元的外幣保單前十月新契約保費收入3896.7億元台幣、年減21%,主要還有台幣貶值等匯率換算因素。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