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你真的認識共產黨嗎?逮捕、打壓和恐嚇是否足以讓共產黨持續掌權?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13 第133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你真的認識共產黨嗎?逮捕、打壓和恐嚇是否足以讓共產黨持續掌權?
國家安全與人民自由之間的平衡又在哪?隱私該如何被定義?
緊急狀況如何應對?不要只倚賴科技產品,先確保你熟悉附近的緊急避難所

新書鮮讀
你真的認識共產黨嗎?逮捕、打壓和恐嚇是否足以讓共產黨持續掌權?
圖/衛城出版
書名:《鐵幕降臨:赤色浪潮下的東歐》

內容簡介:希特勒剛走,史達林就來了!面對鋪天蓋地的黨政機器,拒絕活在謊言下的人還有什麼指望?穿越冷戰與歷史的迷障,首度揭開鐵幕的神祕面紗。你真的認識共產黨嗎?

破壞制度、分化社群、滲透媒體、打壓人民,蘇聯老大哥如何全面接管東歐?東歐老百姓為何服從,又為何抵抗?如果《血色大地》有續作,肯定是安愛波邦的《鐵幕降臨》────安愛波邦熟悉東歐,理解極權,更洞悉人性,最重要的是,天生善於說書的她,有著娓娓道盡一切的敘事功力。

「納粹統治的最後歲月裡,我們所有人都是親俄的,都期盼著來自東方的勝利曙光。但這道曙光卻太過灼熱,灼熱到燒盡一切。」──某柏林市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龐大的東歐世界落入蘇聯手中。史達林與他的祕密警察開始著手將十幾個原本樣貌完全不同的國家,轉變為一套全新的道德與政治體系:共產主義。最重要的是,這套統治模式並非直接複製俄羅斯本土,而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政治實驗。

本書帶領讀者看清東歐共產政權的底細,以及共產極權統治下人們的生活樣貌。本書一一追溯東歐各國的政黨、教會、學校、媒體、社運組織及公民社會的一切,如何遭到新政權的控制、分化或消滅,祕密警察及種族清洗又是如何變成鐵幕籠罩下的嶄新日常。

作者安愛波邦曾獲普立茲獎,她深入走訪東德、波蘭與匈牙利等東歐國家,訪問見證歷史者的生命經驗,結合東歐多國首次開放的檔案史料,寫出個人與集體在共產政權下的遭遇,描繪極權主義如何滲入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人們受到領導人崇拜的欺瞞迷惑、相信最荒謬的政治宣傳、互相監視或在遊行隊伍中高呼「黨永遠是對的」。但安愛波邦也不忘捕捉東歐人民各式各樣的幽微反抗,挖掘出他們深藏在極權統治下的韌性與希望。

作者介紹:安愛波邦,美國著名媒體人、歷史學家暨公共知識分子,普立茲獎得主,《大西洋月刊》與《華盛頓郵報》 專欄作家。共產政權在東歐倒臺時她正以《經濟學人》外派記者身分派駐波蘭,是第一批帶回當地消息的記者。安愛波邦同時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負責研究政治宣傳與不實資訊。

搶先試閱:〈最好的鎮壓方式又是什麼?逮捕、打壓和恐嚇是否足以讓共產黨持續掌權?〉

在柏林圍牆於一九八九年倒塌前,有超過三十年的時間,東歐的共黨領導都在納悶自史達林死後便持續存在的問題:為什麼共產制度會導致如此糟糕的經濟成果?為什麼政治宣傳無法令人信服?持續存在的不滿情緒由何而來?最好的鎮壓方式又是什麼?逮捕、打壓和恐嚇是否足以讓共產黨持續掌權?還是更自由化的政策(一定程度的經濟自由或一點點言論自由)才能有效防止未來的反彈?蘇聯會接受哪些變革?蘇聯高層又會在哪條底線上喊停?

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答案。史達林去世後,東歐各國都不再像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三年間那麼殘酷,但即便是後史達林時期的東歐政權,仍可能十分專斷無情、強力壓制人民。哥穆爾卡的波蘭起初也有自由的願景,對大眾懷抱熱情,但很快就變得僵硬保守,最後開始反猶。卡達爾在匈牙利掌權後進行了一連串血腥報復,後來才開放一些自由企業、旅遊和貿易,試圖獲得統治正當性和民眾支持。一九六八年的布拉格之春之前,捷克斯洛伐克出現了真正的文化復興,作家、導演和劇作家紛紛贏得國際讚譽──但在蘇聯侵略之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成了共產東歐最暴力的政權。一九六一年,東德修建柏林圍牆

來阻止公民出逃,但到了一九八ま年代,該政權已悄悄開放異議者出境,以換取西德政府的強勢貨幣。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在不同時期都嘗試在外交政策上走出自己的路線,並與蘇聯集團保持距離,儘管他們的嘗試並非總是有用。

東歐各國從未脫離蘇聯制定的框架,但仍嘗試了一些不同的做法,例如增加合作社的份量、限制教會、增加祕密警察人數,或允許藝術更自由發展。自由化改革有時也能留下成果:例如波共在一九五六年之後放棄了寫實主義,或是匈牙利在一九八○年代合法化了聯合投資。但自由化改革有時也以暴力告終。好比在布拉格之春期間,捷克斯洛伐克的共產黨在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ček)的領導下呼籲推動革命變革,實施去中心化經濟和民主政體。結果蘇聯戰車開進了布拉格,幾個月就碾碎了改革運動,杜布切克則被撤職。或是一九八○年八月,波蘭共產黨合法化了團結工聯,該草根組織最終擴展到擁有一千萬工人、學生和知識分子支持。一年半後,這場政治實驗仍以失敗告終,波共宣布戒嚴、查禁團結工聯,街頭也出現了戰車。

隨著時間過去,東歐各國的共同之處變得更少。到了一九八○年代,東德成為最大的警察國家,波蘭的教會出席率最高,羅馬尼亞經歷過最嚴重的糧食短缺,匈牙利擁有最高的生活品質,而南斯拉夫與西方關係最為緩和。但就狹義角度來看,東歐各國仍然非常相似:它們似乎全都沒有意識到其本質注定是不穩定的。東歐各政權不斷陷入危機,不是因為無法調整政策,而是因為社會主義計畫本身就有缺陷。政權設法控制社會的各個面向,因而將社會的各個面向都轉變為潛在的抗議因子。國家為工人訂出過高的日產量,而東德工人對抗日產量的罷工就迅速演變成對政府的抗議。國家限制藝術家或作家能夠創作的內容,因此任何一位畫出或寫出其他內容的藝術家或作家便成了政治異議分子。國家規定沒有人可以創建獨立組織,因此任何創建獨立組織的人,即使是完全無害的人,也成了反對政權者。當大量的人加入某個獨立組織(比如約一千萬波蘭人加入團結工聯),政權的存續立即就面臨威脅。

在另一種意義上,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理論也種下了自身衰亡的種子。東歐政府的統治正當性奠基於他們對繁榮未來和高品質生活的承諾,這是由「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所保證的承諾。所有的布條和海報,所有的嚴肅演說及報紙社論,以及最終出現的電視節目,都在談論不斷加速的經濟成長。儘管經濟確實有成長,但它從未如宣傳所述的那樣多。生活品質沒有像西歐那樣戲劇性的快速上升,這也是無法長久隱藏的事實。一九五○年,波蘭擁有與西班牙相近的國內生產毛額。到了一九八八年,波蘭的國內生產毛額成長大約兩倍半,西班牙則成長了十三倍。自由歐洲電臺、旅遊和觀光業都彰顯出這種隨著西歐技術加速革新而日益擴大的差距。憤世嫉俗和幻滅感也因此逐漸增加,即使那些最初信仰共產體制的人也是如此。一九五○年代面帶微笑的共青團幹部,開始被一九七○年代慍怒無言的工人、一九八○年代憤世嫉俗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以及一波波移民和不滿情緒所取代。當然,共產體制始終有其支持者,特別是在一些東歐政府開始從西方銀行借入大量資金以維持較高的消費水準之後。其受益者繼續替共產主義說好話,而受惠於社會晉升政策的人也繼續透過官僚體制進一步晉升。雖然日後有些東歐人會對共產思想及共產理想主義心懷感念,但值得注意的是,從一九八九年以來,沒有一個政黨試圖恢復共產主義的經濟制度。

最終,現實與意識形態的鴻溝之深,意味著共產黨遲早也會知道自己口中吐出的口號根本毫無意義。就像哲學家史庫頓(Roger Scruton)所主張的,馬克思主義被牢牢困在歐威爾所說的「新語」之中,以至於無人能予以反駁:「事實和理論脫節,而理論已上升到無意義的雲層之上,這就有點像神學體系:重點不是相信理論,而是要儀式性地重複,以使信仰和懷疑變得毫無意義……這樣一來,真理的概念便從知識領域消失,由權力取而代之。」然而,統治者一旦無法區分真相與意識形態假象,也就無法解決甚或描述其治下社會中日漸惡化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閱讀更多 衛城出版 安愛波邦《鐵幕降臨:赤色浪潮下的東歐》

 
國家安全與人民自由之間的平衡又在哪?隱私該如何被定義?
圖/麥田出版
書名:《監控國家:中國全力打造的數位烏托邦,一座不斷進化、從上到下集體共構的全景監獄》

內容簡介:數位科技如何收編人身自由、改造眾人靈魂?連傅柯都不曾想像過的真實版監視場景!冒著人身安全風險進行長達五年的深度調查,《華爾街日報》得獎記者李肇華(Josh Chin)、林和(Liza Lin)

聯手探討這個最前沿,同時也最複雜難解的主題­——「監控國家」。「人在做,天在看」的實景場控──當數位科技成為監控技術,再進一步成為治理技術,監視與預測的手段未必永遠奏效,只要你時刻謹記「有人在看」即可。

場景一

打開地圖導航、發動汽車,一路暢行無阻。自從城市交通系統會自動監測每輛車後,違規與事故大幅減少,他再也沒塞車過,也才有機會欣賞如此乾淨整潔的街道,一有落葉、垃圾乃至流動小販,感測器就會通知管理員來處理。他拉下口罩,將臉對準掃描機,除了顯示體溫之外,辦公室的大門亦隨即打開,機器人送上今日信件。午餐時間櫃檯攝影機掃描了他取用的餐點並計費,接著他去商場逛了一圈,在虛擬實境的鏡面上他試穿了三十件襯衫。下班前手機跳出了A市的飯店廣告,他訂了房間也在線上買了車票——他總是在這個時候出差。

場景二

出門前他再次確認口袋裡的身分證,沒了證件他將寸步難行。他發動汽車,不久就被路障引導至崗哨,警察用手機掃描了他的證件及臉部,問他最近是否去過某地,他心頭一緊,但他知道只能誠實以對,因為對方擁有他無從得知的資訊。他說是,警察不置可否地看了看他,接著放他通行,他鬆了一口氣繼續上路。過去曾熱鬧非凡的街道如今空蕩不已,愈來愈多的人消失,他用通訊軟體聯繫親友卻沒有收到回音。他開始覺得在車裡也不安全,好像隨時隨地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他,等著他犯下連他也不知道將會是什麼的錯事。

在本書中,作者以令人顫慄的細節描繪中共的意識形態與監控意志如何透過科技巨擘所提供的數位技術、「安全便利、公共利益」的糖衣包裝,或利用人性的恐懼進行恫嚇,滲透至日常生活。在此之中生活的人們,時時刻刻在有序、安全的「烏托邦」與隱私暴露、身不由己的「監獄」之中反覆橫移,端賴你在國家預測的「社會安全性」為何。同時,揭示當今民主社會在面臨已有極權政體與高度發展且誘人的監控科技緊密結合時亟需回應的一記大叩問:數位烏托邦與數位警察國家之間的邊界在哪?國家安全與人民自由之間的平衡又在哪?隱私該如何被定義?

本書從新疆維吾爾人的處境開始,人們的證言揭露了中共如何以科技力量取得生物數據等資訊控制人身行動;並梳理監控的概念在中共環境中的紋理與脈絡,顯示出人工智慧嵌入社會治理的想法如何與中共維穩的野心合謀,與有利可圖的監控產品及科技產業合作,並且向外輸出誘人的「中國解方」;同時國家亦由上而下地動員所有國民加入科技烏托邦的實驗,人們或投入、或畏懼,或在這之中反覆改變立場。最後,作者亦指出,在數位科技持續革新的現在及未來,民主國家乃至個人所面對的最大挑戰便是如何回應這些數位科技,並找出一條讓監控技術相容於隱私、選擇及言論自由的道路。

作者介紹:李肇華 ,《華爾街日報》中國分部副局長,在此之前,他為該報報導有關中國政治和科技新聞超過十年,並帶領調查團隊獲得二○一八年國際新聞報導最高榮譽羅布獎。二○二○年擔任新美國智庫研究員,並獲丹.博爾斯獎章。他出生於猶他州,目前往返於首爾和台灣之間。

作者介紹:林和 ,《華爾街日報》記者,負責有關數據和隱私權的相關報導,也是二○一八年國際新聞報導獲得羅布獎的一員。在此之前,她曾任職於彭博社和彭博電視台。

搶先試閱:〈家門口的反烏托邦〉

他們先是採集了塔依爾.哈穆特(Tahir Hamut)的血液。接著是他的聲音和指紋。最後又將他的臉部做了存檔。

  那名警員指了指一張放在相機對面的凳子,塔依爾感覺到一股倦意襲來。他和妻子瑪爾哈芭(Marhaba)已經在這個沒有窗戶的地下室裡耗了整個下午,一語不發地在每個新的關卡等待,卻不敢詢問為什麼警察要找他們過去。那些警察守口如瓶,每個都面對自己的電腦,活像一個個急躁的機器人,用著帶點威脅意味的平淡語氣發出指令。

  在中國其他地區,警察不過就是一群地位高尚的保全。他們沒有配備武器,而且訓練不足,你偶爾會在街上看到他們在被告知不得霸占公共空間而心懷不滿的一群退休長者面前認輸敗退。但在新疆就不一樣了。在這個國家位於中亞門戶、遙遠的最西疆裡,警察可不好惹,而且都裝備精良。和他們的任何互動,都帶著某種可能會引發暴力衝突的危險氣氛。如果時間短暫,這種緊張氣氛還可以忍受,但若要面對他們好幾個小時,那可就累人了。

  塔依爾在凳子上坐了下來,看著警員擺弄那台相機。那台相機配備的不是一個大鏡頭,而是三個在黑色罩子上水平並置的小型鏡頭,罩子的長度和厚度與一根小警棍相差無幾。他拍片拍了不只十五年,卻從來沒看過那樣的東西。

  那名警員要塔依爾坐直,接著調整了三腳架,直到鏡頭線和他的臉部中央完全對齊。那台相機有傳輸線連接到他對面桌上的電腦。操作那台電腦的女人用單調的聲音發出指令。轉到右邊,然後轉到左邊。然後轉過來面對鏡頭。然後往上看,再往下看。

  「慢慢轉,」她說道。「但別太慢啊。」

  塔依爾挺直背盯著鏡頭看。他將頭轉向右邊,然後停了一下,再轉回左邊。

  「停,」那個女人說道。「太快了。重來一次。」

  塔依爾重新又轉了一遍。但那名警員再次要他停下。這次太慢了。

  第三次終於搞定。就在他轉動頭部的同時,他的皮膚反射著頭頂上方螢光燈的光波,而鏡頭則捕捉了那些光波。相機將光波轉化成好幾串由一和ま組成的數字,再輸入電腦裡,而電腦裡的程式則將那些數字轉成一個數學圖像。程式將數字組合起來,標示出他高挺的鼻梁和深沉的膚色——那是像他這樣的維吾爾族,和在中國占優勢地位的漢人族群之間的典型差異。那些數字記錄了他眼皮微腫的雙眼,以及薄薄的嘴唇;他熟練地擺出面無表情的樣子。電腦程式也給出了其他數字,用來代表他那向後梳齊、有些灰白、瀟灑及肩的頭髮——在烏魯木齊這樣一個位於北京以西千多公里遠的內陸城市裡,這種大都市的時髦髮型顯得格外突出。

  等他完成之後,那個女人要他張開嘴巴,然後再闔上嘴巴。塔依爾盯著鏡頭,用嘴唇圍出一個大大的「O」形,彷彿金魚在大口喝水一般。等他闔上嘴巴之後,那個女人點了點頭。

  「你可以走了。」

  暈頭轉向的他站到一旁,接著輪到瑪爾哈芭。她努力地以固定的速度轉動頭部。每失敗一次,她的挫敗感就愈深。最後她試了六次。等她完成之後,他們夫妻倆沿著樓梯爬上警局大廳,然後步出警局,穿過一個剛設置的安檢門,走進傍晚的烏魯木齊。

  遠方的山頂上仍有皚皚的白雪覆蓋,閃耀著五月漸暗的陽光。這個時節夾在該地區的嚴冬和酷暑之間,通常是新疆一整年氣候最舒適的時間。然而漸暖的天氣,卻未能驅散籠罩在維吾爾社區上頭的那股寒氣。

  新疆是一片由山嶺、沙漠和草原所組成的崎嶇地區,面積大約是美國德州的兩倍;這個地區已經漂泊在中華帝國的邊緣長達數千年之久。新疆在一八まま年代末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清朝的統治者在當時把新疆設為行省,但就算過了一百多年,那裡感覺依然像是另一個世界。這種差異在維吾爾族占多數的地區更加明顯。維吾爾族是一個突厥穆斯林族群,他們的祖先來自散落在新疆南部沙漠裡的綠洲城鎮。維吾爾族的飛地聚落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伊斯坦堡,而不是北京;那裡有熱鬧的巴札(譯按:維吾爾語對「市集」的稱呼,源於波斯語)、用阿拉伯字母書寫的商店招牌,還有宣禮塔(編按:清真寺常設有用作召喚信眾來寺禮拜的高樓或高塔,源自阿拉伯語)召集信徒禮拜,這些東西都呈現出中國共產黨想要抹除的獨特認同。

  黨中央在六個月之前啟動了幾個計畫,希望對新疆施加更強大的掌控,其程度前所未見。為此,地方政府開始在新疆全境織起一張由數位感應器組成的綿密網絡,以便更輕易地監控維吾爾族,以及該地區其他突厥裔少數民族。多年來,新疆早已充斥各種監控措施,但舊的系統需耗費大量人力。警察會為了追查某個目標對象的行動,而花好幾個星期的時間觀看錄影畫面、聽錄音檔。新的系統則使用人工智慧來解決人力缺乏效率的問題。這種系統可以同時從數百個監視器和麥克風匯入資料,然後在幾分鐘,甚至是幾秒鐘之內,就能全數掃描一遍、辨識出目標,讓維安部門可以快速出擊,在目標逃走之前逮補。

  塔依爾和瑪爾哈芭開車回家的一路上,就有許多東西體現了這個正在持續擴張的監控網:嶄新的灰白色監視錄影器,像有害的藤壺一般爬滿了路燈柱和建物外牆;用鋒利鐵絲網包覆的金屬路障,將居民引導到大門口接受身分檢查;政府突然在大多數路口設置了新崗哨,手持黑色智慧型手機掃描器的警察不斷在此進出。

  有愈來愈多的街區感覺起來就像戰區。

  開著車時,塔依爾感到有點反胃,那是一種混合著疑惑和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他不知道警察做那些紀錄的用途是什麼,但從新疆當時的狀況來看,幾乎都可以肯定不會是什麼好事。但最重要的是,警察最後讓他和瑪爾哈芭離開,對於這點他已經謝天謝地了。

  他們夫妻倆最近從南疆的朋友那邊聽到一些故事,據說維吾爾族會被警察抓走,送去某個神祕的設施裡。警察把那些設施稱作學校,但不會說那些學校裡在教些什麼。沒人聽說有哪個被送去「學習」的人可以獲准回來。塔依爾心想,烏魯木齊的維吾爾族遲早也會開始被送去那裡。

  塔依爾也猜想,自己過去的經歷很有可能也會讓他消失。他是一位知名的藝術家,在新疆的知識分子圈裡很受敬重;他在保存、形塑維吾爾文化的工作中扮演具有影響力的角色,但共產黨卻把這些行為視為反抗的源頭。他有護照,也有出國的紀錄,這代表他可能曾和國外的新疆分離主義者接觸過。他年輕時也曾留下反抗政府的紀錄,比如在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廣場抗議中擔任領導人物——這個經驗甚至曾讓他被關進了勞改營。當他和瑪爾哈芭被叫去警察局時,他以為輪到他們要被抓去「教育」了。他們竟然可以走出警局,讓他難以置信。

  其他人就沒這麼幸運了。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塔依爾和瑪爾哈芭看著他們社區裡的人變得愈來愈少。有天塔依爾在外頭散步時意識到,混合酵母和芝麻能夠喚起無數回憶的烤饢氣味突然消失了。那個經營烤爐的年輕男子不見了。很快地,其他年輕男子——肉販、水果販、司機——也開始消失。然後是中年男性和一些女性。人行道上原本一到週末就會擠滿人潮,此時卻變得空蕩蕩的,水泥鋪面上只看得到幾個腳印,彷彿聽得到踩踏時的回音。

  不消多久,烏魯木齊的維吾爾族就開始將愈來愈常見的監控措施、生物識別數據的採集工作,和人們開始消失這件事連結在一起。由於新設的安檢門激增,居民們必須隨身攜帶身分證件、掃描臉部,才能在城裡到處走動。維吾爾族的身分證和臉部如果觸發警鈴,便會被送往警局,然後再被送去那些神祕的學校。人們開始流傳政府建立了一個系統,會依據維吾爾族對社會的「安全」程度來進行分類。

  隨著時間演進,塔依爾逐漸理解去過那個警局地下室代表什麼意義。政府現在掌握了他的生物識別特徵,而且他無法改變這些特徵。有了他的臉部掃描紀錄,監視攝影機便可以從任何角度辨識出他。如果這個新的系統認定他對社會秩序造成了威脅,他根本無處可躲。

⏩⏩閱讀更多 麥田出版 李肇華, 林和《監控國家:中國全力打造的數位烏托邦,一座不斷進化、從上到下集體共構的全景監獄》

 
緊急狀況如何應對?不要只倚賴科技產品,先確保你熟悉附近的緊急避難所
圖/方智出版
書名:《真正無懼的身心防彈術:美國特勤局專家帶你提升心理素質,面對各種挑戰》

內容簡介:美國911事件倖存者、美國特勤局專家,首度出書分享!想擁有防彈心態,不再遇事總是恐懼逃避、遇人總是被欺受辱,就向頂級特務學最強的心理素質、非凡韌性!社會現實,人心險惡,面對再大的打擊、再壞的時刻,你永遠可以做最好的準備,化危機為轉機!

伊芙•波普拉斯曾參與保衛美國總統歐巴馬、小布希、柯林頓、老布希及其家人,更因911事件救人表現,獲頒美國公共安全官員最高榮譽英勇勳章,成為史上獲此殊榮的五位女性之一。她還擁有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位,能文能武的她首度出書現身說法,告訴你如何將專業特勤人員的心理素質訓練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在面臨工作生活危機或壓力事件時,做到身心防彈,無所畏懼!

擁有防彈心態,意味著你將變得更強大、更自信、更有力量主導人生。她以自身生活和工作上的經歷,以及所受的特勤專業訓練與你分享:如何克服生活遇劫、上臺演說、與人溝通起衝突等日常的大小恐懼或壓力;你甚至可以掌握情勢,影響他人,為意料之外的事做好準備,保護你自己與生命中重要的人。你會發現,看似專業的特務訓練方法,其實都能運用在生活中,讓你趨吉避凶,韌性十足。

★打造防彈心態3要素:

善用恐懼:從認識恐懼的本質,到辨識你的「戰鬥、逃跑、僵住不動」反應模式,當恐懼再一次來襲,你將知道如何應對反擊。

洞悉人心:分辨對方言行背後隱含的真意,看穿他人真正的想法,透過微妙的說服與誘導技巧來掌控情勢。

影響他人:作者貼身觀察過多任美國總統及第一家庭成員,見證他們展現影響力,你也可以學會打造自己的影響力。

作者介紹:伊芙•波普拉斯,美國特勤局前特務,接受過測謊和人類行為科學等相關專業訓練,後成為電視媒體名人,經常出現在NBC、MSNBC、CNN和HLN,探討主題涵蓋國家安全、執法、自我保護、行為分析,以及如何無畏地活在當下。還曾上過《間諜遊戲》真人實境秀。她也因為911事件中的英勇救人行為,獲頒美國公共安全官員最高榮譽的英勇勳章(Medal of Valor),成為史上獲此殊榮的5位女性之一。亦長期參與保衛前總統歐巴馬、小布希、柯林頓、老布希及其家人的細部規劃工作。她也是紐約大學兼職教授,開設刑事和犯罪學課程,還曾登上TED演講,並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演講或開工作坊。

搶先試閱:〈緊急狀況如何應對?不要只倚賴科技產品,先確保你熟悉附近的緊急避難所〉

在無法預料的災難來臨時,你也可學習以下方式保護自己。

熟悉你的避難所

所謂的避難所(safe house),就是任何一個能保護你、讓你安全的地點。 你如果跟親友看「喪屍世界末日」電影時,有討論過該逃去哪,那你應該已經知道避難所是什麼。我在跟受護者前往任何地方前,會先找個在緊急情況時,或必須躲藏時可以使用的地點。你在危急狀況時,可以把以下地點當成避難所。

醫院

身為特勤局探員,在前往任何地點前,一定會先查明最近的醫院在哪。但找到附近的醫院還不夠,因為不是每家醫院都一樣,有些設備比較好,有些資源比較多,技術甚至實力都不盡相同。 我擔任先遣隊員時,一定會查明最近的一級創傷醫院在哪,因為這種等級的醫療團隊才有辦法處理槍傷和其他複雜傷勢。我非常看重這點,因為我保護的對象面對的威脅最多。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日,雷根總統在遇刺未遂遭到槍擊後,就是立刻被送往能處理一級創傷的喬治華盛頓大學醫院。 然而,光是知道哪家醫院評價最高、離你最近還不夠。我會開車前往當地,弄清楚怎樣進急診室,也走進去見見醫療人員,弄懂整座設施的配置。如果受護者需要立刻接受幫助,事先親訪就能讓我們省下寶貴時間。當你實際置身於緊急情況的時候,可沒時間釐清這一切。 此外,我們從不在原地等人來救,而你也不該這麼做。別等救援來到你面前。你如果能動,就該主動求救!發生大規模緊急狀況時,像是地震、暴風雨或恐怖攻擊,救難人員可能會疲於奔命,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幫到你,而如果有誰受傷或重創,這個問題就會變得格外重要。 一般人的立即反應是撥打911、等救護車出現(按:在臺灣,緊急救難專線可撥打119或112)。雖然在某些情況,打電話叫救護車是最謹慎的標準程序,尤其如果不該移動傷患,或是沒有其他方式把傷患送去醫院,但這段等待時間會開始削減醫療人員所謂的「黃金救援時間」,而能否在這段時間裡獲得需要的醫療救治,會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你如果叫救護車,就必須等它出現(考慮塞車問題),等急救人員穩定傷患的狀況(考慮資源有限的問題),然後等急救人員把傷患送去醫院(又是塞車問題)。如果傷患明顯處於緊急狀態,而且你有所需工具,你就該自行將傷患送醫。因為隨著時間經過,取決於傷勢的嚴重程度,傷患越晚送醫,情況會越糟。

警察局

除了醫院之外,我也一定會找出離受護者最近的警察局。我會事先開車經過或進去裡頭,親自跟警官打個照面。這點至關重要,因為在任何緊急情況下,離你最近的警察局就是很好的避難所。一般的警察局都自備發電機,而且充足的警力意味著充足的防禦。 無論昔日以先遣隊的身分,還是今日以平民的身分,我一定會查明離自己最近的警察局在哪。我會進去拜訪,自我介紹,並牢記前往警察局的路線。你在警察局時,還可以問問他們附近治安如何,有沒有什麼與你自身安全相關、可以分享的統計數字供參,或是可以參加的社區會議。

消防局

一般的消防局都蓋得很牢固,而且跟警察局一樣自備發電機。此外,消防員都接受過緊急救難訓練。 你也許會覺得總統才用得著這種防備知識,你並不需要,如果跑去消防局自我介紹,人家一定會把你當成瘋子。但這不是事實。事先知道你的住處、工作地點和旅行地點附近有哪些安全地帶,乃是明智之舉。無論發生什麼樣的緊急狀況,你都會希望身邊有警察和消防員,他們的使命就是助人,所以別因為害羞或不安而不採取重要的安全措施。 進行這類「情報導向」的造訪,或許有朝一日就能挽救你或親友的性命。

會合處

所謂的會合處,就是在發生某種狀況後,能在這個地點跟你的親友會合。 根據特勤局的要求,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或天災而必須離開辦公室或無法接近辦公室時,我們會事先約好一個地點,在那裡會合並重整旗鼓。 我建議你約好跟家人在哪會合,還有在上班時間該怎麼辦。選擇一個對你和每個需要找到你的人來說都容易前往的地點,也許是幾條街外的某個鄰居家,或是你和孩子常去的某個親戚家,甚至是公園或附近一家咖啡店都可以。

熟悉路線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牢牢記住前往避難所的路線。 發生緊急情況時,手機很可能無法使用,所以你不該倚賴科技產品帶路,最好還是倚賴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請花些時間造訪以上地點,把前往當地的路線牢記在心,並知道這些避難所和你最常去的幾個地方之間的相對路線,例如你的住家、工作地點和學校。如此一來,如果發生了緊急情況,你就不需要臨時傷腦筋,而是可以立刻動身前往。如果你在事發時產生了F3(Fight, Flight or Freeze)反應,就會更難構思計畫、開車或釐清方向。 身為特勤局成員,我們明白自己需要為那些可能性做好準備,就算我們本身就是訓練有素的探員。我們將開車路線牢記於心,這樣才能直覺地做出反應,把其他腦力拿來處理眼前的局勢。 面對緊急情況時,你不該倚賴Google地圖、導航或其他類似裝置。事實上,我在身為探員時,就算在世界各地跑,也不許使用這類工具。在高度緊張的狀況下,想前往從沒去過的地點不僅困難,而且取決於災難或危急的嚴重程度,你的手機或導航設備可能根本收不到訊號。 發生自然災害時,手機是出了名的不可靠,原因很簡單,因為到時候會有太多人同時使用,結果可能無法上網,沒辦法打電話。 這個狀況在九一一事件就發生過,基地臺完全處於離線狀態,根本沒人打得了電話。就算你擁有某種能用的裝置,在你尋找地址、搜尋路線時花費的每一秒,其實都是在浪費寶貴時間。 別讓自己處於那種窘境。事先計畫並牢記路線,因為在沒人能來救你時,你必須主動求援。

⏩⏩閱讀更多 方智出版 伊芙•波普拉斯《真正無懼的身心防彈術:美國特勤局專家帶你提升心理素質,面對各種挑戰》

 
美歐日中民眾紛紛曬極光美照 看極光會傷眼嗎?眼科醫師給答案
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因此,全球極光大爆發。過去要看極光,得到極高緯度的極地才能看見,但這次因為強烈磁暴事件,歐、美等不少低緯度地區都能看到極光。那看極光會傷眼嗎?眼科醫師給出這樣的答案。

善用數位工具 打造工作高效率
許多人的電腦或手機裡塞滿各式資料夾,資料胡亂儲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位科技日新月異,如果你是科技文盲,不知如何運用這些新工具,讓自己做事更省力,那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