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國人10大死因排行 癌症連42年居冠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4/06/18 第855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國人10大死因排行 癌症連42年居冠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昨公布一一二年國人死亡報告,去年總死亡人數廿萬五五七五人,平均每二分卅三秒就有一人死亡。在十大死因排行中,癌症連續四十二年蟬聯首位,每四人死亡,就有一人死於癌症,且癌症死亡時鐘加快,每九分五十三秒就有一人罹癌死亡,較一一一年十分七秒,快轉十四秒。

新冠肺炎死亡數 降至第6名

一一二年十大死因死亡率排序,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新冠肺炎、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其中以新冠肺炎變動最大,從一一一年第三名(一萬四六六七人死亡),降至第六名(八九六二人死亡)。

衛福部統計處長李秋嬿表示,一一二年死亡人數較前一年減少二八六三人,降幅百分之一點四,主因就是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減少五七○五人,各年齡層死亡人數均較一一一年少,其中六十五歲以上減少幅度最大。去年總死亡人數減少並非首次,一○九年死亡人數就比一○八年減二三五七人,研判原因為一○九年為新冠疫情第一年,當時民眾習慣戴上口罩,重視防疫,減少外出,以致總死亡人數減少;再者,一○六年也比一□五年減少五六一人,原因為一○五年爆發霸王級寒流,導致死亡人數上升。

肺炎死亡增幅達16.6% 最為顯著

最新死因統計,去年平均每九分五十三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死亡時鐘較一一一年快十四秒。一一二年全台共五萬三一二六人死於癌症,與一一一年五萬一九二七人相較,增加一一九九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二二七點六人,上升百分之二點二。

一一二年國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十五萬四一八一人,占總死亡人數百分之七十五。與前一年相較,肺炎增加幅度達百分之十六點六,最為顯著。如以年齡別觀察,一至廿四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首,廿四歲以上則是癌症排名第一。

自殺人數 創下14年最高紀錄

一一二年事故傷害死亡人數達七○六三人,名列第八大死因,不管各年齡層,事故傷害致死的主因均為運輸事故,累計三○六八人。至於四十五歲至六十四歲、六十五歲以上等中高齡族群,意外死亡第二大原因均為跌倒。

去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造成三八一三人死,較前一年減二九四人,降幅百分之七點二。孕產婦死亡十二人,較前一年減六人。

蓄意自我傷害(自殺)人數三八九八人,雖未在前十大死因排名,但已創下十四年最高紀錄,除了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率較前一年降百分之四點九,其餘年齡層均上升,其中又以四十五歲至六十四歲自殺死亡人數最高,共一三四五人。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TOP
專題
癌症死亡排行…肺癌破萬死 肝癌時鐘變慢
記者沈能元、鄒尚謙、廖靜清/台北聯合報
一一二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癌症仍占據首位,連續四十二年蟬聯榜首,去年五萬三一二六人死於癌症,平均每四人死亡中,就有一人因腫瘤而死。進一步分析十大癌症排名,肺癌死亡人數達一萬○三四八人,成為唯一破萬人死亡的惡性腫瘤,遠高於第二名肝癌的七七二四人、大腸癌六七九一人。

一一二年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與前一年順位相同。如與一○二年比較,胰臟癌、攝護腺癌、卵巢癌等順位明顯上升,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說,這三種癌症排名上升,共同風險因子為肥胖,國人務必飲食均衡,控制體重。

衛福部統計,去年五萬三一二六人死於癌症,男性三萬一八八五人,女性二萬一二四一人,合計占總死亡人數百分之二十五點八。如與一一一年五萬一九二七人相較,增加一一九九人,這也讓癌症死亡時鐘快轉,一○九年為十分三十秒,到了一一二年,則為九分五十三秒,四年內縮短了三十七秒。

肺癌、肝癌嚴重威脅國人健康,連續四十四年盤據癌症死亡排行前兩名,但近年來,肝癌死亡時鐘愈走愈慢,一一二年平均一小時八分二秒一人死亡,較一一一年慢了卅秒,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已在一一一年掉出十大死因,退到第十一名,一一二年更往後退至第十二名。衛福部統計處處長李秋嬿表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因排名連續二年下降,代表肝癌篩檢已獲顯著成效。

被喻為「癌王」的胰臟癌,連兩年擠進前十名,一一二年死亡人數二八七九人,較一一一年上升百分之四,連兩年都是第七名,北榮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石宜銘表示,罹患胰臟癌人數看似不高,但死亡率超過八成,主因為太晚確診,癌細胞轉移擴散,已無法手術治療。

石宜銘指出,國人罹患胰臟癌的原因與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有關,例如,攝取過多的紅肉,以及高糖、高鹽、高脂肪等食物,建議先從飲食著手,年逾六十歲,應每一至二年接受肝功能、膽道功能檢查,再加上相關腫瘤標記以及腹部超音波輔助診斷,如有家族史、抽菸、慢性胰臟炎及糖尿病患者,應考慮定期做高階影像檢查,以期早期發現病灶。

 
TOP
自殺14年新高 中壯年無助世代
記者沈能元、鄒尚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昨公布一一二年死因統計,自殺死亡達三八九八人,創近十四年新高,被視為高風險族群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去年自殺率下降百分四點九,為近年來首見。四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中壯年反倒成為無助世代,共一三四五人自殺,占近三成五,精神科醫師提醒,該年齡層屬於三明治族群,身心及經濟壓力沉重,易感到絕望與無助。

最新國人死因統計顯示,一一二年自殺死亡人數中,男性二五○○人、女性一三九八人,均比前一年增加。年齡層統計,○至十四歲共有廿四人自殺,十五至廿四歲二六○人,年逾六十五歲者一一三○人,二十五至四十四歲則有一一三九人,而四十五至六十四歲則有一三四五人自殺。

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表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自殺率不升反降,比去年減少百分之四點九,這是所有族群中唯一下降的年齡層。至於其他族群自殺狀況則已回到新冠疫情的水平,又以中壯年最讓人擔憂,「上有老、下有小」,勞心勞力,壓力相當大,為此,心健司將與勞動部攜手推動「職場心理健康計畫」。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老年人自殺率下降,這是好事,顯示近年來推動銀髮族憂鬱篩檢、衛教,已獲成效。但青少年、中壯年自殺率均上升百分之五點一,且四十五至六十四歲自殺人數最多,這代表三明治世代的悲慘,經濟壓力原已沉重,在職場又得跟年輕人競爭,擔心失業,確實容易失眠、憂鬱,增加自殺意念。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中壯年族群通常扮演「提供資源的角色」,一家之主身負重責,承受許多壓力,但其身心健康卻常遭忽略。提醒三明治世代多愛自己一點,每天再怎麼忙,也應撥空讓自己獨處,做些喜歡的休閒活動。政府應提供心理健康衛教,讓民眾陷入困境時,可以向誰求助,可運用哪些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廿四歲以下自殺人數共二八四人,葉雅馨指出,青少年自殺,霸凌為重要原因,國外研究發現,曾遭網路霸凌、校園霸凌者自殺率為未受過霸凌者的十倍,政府應該重視霸凌議題,並持續推廣「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TOP
死亡人數年減近4成…新冠降3名 今年估15名外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一二年國人十大死因報告中,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八九六二人,排名第六,與前一年的一萬四六六七人相較,足足減少五七○五人、減幅近四成,其中以六十五歲以上族群死亡降幅最多。疾管署估計,今年年初至今,新冠肺炎死亡約一千多人,預估一一三年死亡人更低,排名應不會落在前十名,甚至可能被擠出十五名之外。

疾管署最新統計,上周新冠肺炎中重症住院個案為三二六例,較前一周增加二成五,每十萬人感染者約一點五三人,超過每十萬人一點四七人的流行閾值,超過警戒值,因此進入第六波疫情。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此波疫情逐漸緩升,預估八至九月達到疫情高峰。

曾淑慧指出,全球正面對第六波新冠疫情襲擊,今年年初第五波高峰時每周的中重症者約七百多人,而目前則為三百多人,代表疫情還將往上走。

曾淑慧說,第六波疫情再起,國人對疫苗接種卻已麻木,全國XBB新冠疫苗接種率為百分之十二,五歲以下僅百分之五,六十五歲以上則為百分之廿,均偏低。籲國人盡早接種,如有呼吸道症狀應使用快篩試劑,確診後就醫,依病情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

 
TOP
增幅為10大死因之冠…疫後免疫負債 1.6萬人死於肺炎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公布「國人最新十大死因」,肺炎名列第三,一一二年共一萬六七○二人死於肺炎,創下有史以來新高紀錄,與前一年相較,增加一成六,在前十大死因排行中,位居漲幅之冠。醫師提醒,疫後免疫負債,導致呼吸道疾病大增,加上台灣人口老化,肺炎感染後的致命風險將愈來愈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表示,不管國內國外,肺炎均為十大死因排行的前段班,疫情過後更是如此,原因在於免疫負債。歷經二、三年的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生活,解禁之後,流感、腸病毒等就診數大幅攀升,流感所引起的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個案也隨著增加,嚴重危及幼兒、老年人等免疫力較差族群。

與一一一年相較,一一二年各項死因中,以肺炎致死的增加幅度最高,高達百分之十六點六,至於新冠肺炎則一口氣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八點九,此消彼長,肺炎死亡人數已比新冠肺炎多出七千多人。

陳育民指出,國內各項防疫措施鬆綁後,許多不被大眾認識的疾病大舉入侵社區,除了流感病毒之外,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慢性阻塞性肺病。前者傳染力極高,感染後容易引發細支氣管炎、肺炎;後者如果急速惡化,則將引發急性肺炎,只要診斷為肺炎,均需住院治療、觀察。

 
TOP
話題
兩岸脫鉤?專業、商務來台銳減
記者羅印沖、廖士鋒、黃雅慧、陳政聯合報
中國大陸知名影星胡歌日前來台會影迷,颳起「胡歌旋風」,也為冰冷的兩岸關係注入暖流,但可能很少人知道,胡歌這次來台仍是以「短期專業交流」向我方提出「專案申請」,經文化部、移民署和陸委會等機關審查同意後才能入境,是一次「多方協力」下的結果。主演陸劇「繁花」爆紅兩岸的胡歌訪台,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的驚喜?

大陸人士申請來台,除觀光旅遊、社會交流(透過親屬關係)外,主要包括:專業交流(包含學術、科研、藝文、體育培訓、媒體駐點、短期專業交流等類型)、商務交流和健檢醫美三大類。據移民署統計,疫情前二○一九年,專業交流、商務交流和健檢醫美的入境人次,分別為約九萬、十萬和三點六萬人,顯示兩岸民間交流依然熱絡。

健檢醫美入境人次 3年來掛零

二○二○至二○二二年因疫情管制,上述三類入境人次大降,專業交流和商務交流入境人次最少時,一年均不到千人,健檢醫美則自二○二一年起「掛零」。而儘管二○二三年起疫情管制已解除,這三類入境人次仍因各項限制因素以致恢復緩慢,與二○一九年相較,去年全年專業交流人次僅恢復約百分之六,商務交流也只恢復二成八五,健檢醫美更掛零至今。

政府管制措施未因疫情消除而回復正常狀態,被認為是在兩岸關係越趨緊繃下,持續「兩岸脫鉤」政策路線,與賴清德總統勝選後提出希望與對岸恢復「健康有序」交流的訴求背道而馳。兩岸民間交流恢復牛步,更無助於緩和兩岸關係氛圍,為台海創造和平契機。

陸人來台 半數15類需專案申請

針對外界質疑,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日前回應,大陸人民來台大約有卅個類別,其中十五類已開放到一般狀態,還有十五類需提出「專案申請」,他坦言「我們也正在盤點和思考,可以再開放哪些類別」。陸委會並強調,推動兩岸健康有序交流是既定方向,但應符合我方政策立場,恢復也需要「兩岸雙方相互配合及創造條件」。

然而,相較於我方目前仍對十五類大陸人士來台,要求透過「專案申請」方式提出,大陸方面對台灣民眾赴陸基本已回復至疫情前的狀態,包括個人赴陸旅遊、從事商務或專業交流、媒體赴陸駐點採訪等,與疫情前的申請流程和規範並無二致。

儘管政府就專業和商務交流陸續恢復開放,但部分所謂「放寬」政策實際上卻更為緊縮。例如去年八月陸委會提出陸籍人士來台商務交流新規,有業者直言是「開窄門、走小路」。兩岸學術交流也因為「專案申請」不易,往往只能改為線上進行,降低了交流的實質意義。大陸媒體來台駐點採訪也受限於「一案一審」嚴格規定,兩岸資訊交流隔閡漸深,更不利於緩和兩岸情勢。

 
TOP
人數腰斬 陸媒駐台被刁難 「面試」黑箱
記者賴錦宏/專題報導聯合報
「兩岸愈緊張,大陸民眾愈需要詳實的台灣訊息」、「限制大陸記者駐台,等於封殺了對大陸交流管道」,這些大陸記者的心聲顯示,疫情過去已久,陸媒駐台仍受層層卡關,不斷被刁難,台灣官方曾以陸方「無此需求」為由,不准因疫情中斷來台的陸媒恢復駐台,或是採嚴格的「一案一審」質限制某些陸媒來台,大開兩岸交流倒車。

二○二○年台灣因新冠疫情實施入境管制,停止大陸人士來台,後改以「專案申請」方式延續陸媒記者赴台駐點採訪。但疫情早已過去,專案申請和審核卻成為陸媒來台的桎梏。

據悉,疫後我方改為「一案一審」,但審查沒有通過卻不會說明原因。一位曾駐台多年的大陸記者透露,近日再次申請赴台卻不被受理,詢問文化部和陸委會,只得到「不清楚、不知道」的回答。另位曾因疫情留在台灣一年多的大陸記者提出來台申請也被打了回票,官方「不說明原因」,成了一案一審的大黑箱。

此外,被允許來台駐點的大陸記者,必須接受陸委會和文化部官員集體「面試」(強制面談)。官方美其名曰「見見面、聊聊天」,其實是旁敲側擊想了解記者(對兩岸事務)的態度。

「我們不介意和陸委會、文化部官員見面,但過去沒有這道『面試』,疫後卻增加了,再加上多家陸媒申請恢復駐點未通過,不免啟人疑竇。」一位資深駐台記者私下證實了官方的政策。

疫情過後,原有五位駐台記者的央視,只能保留兩位,曾中斷駐點的新華社原有五位,現在也只有兩位,人民日報原有兩位,現只剩一位。央視原來的五位記者是五個不同頻道,新華社五人也分屬不同部門,人民日報兩人分屬國內版和海外版,疫後都遭到限縮。

 
TOP
商務來台緊縮 我業者難尋客戶
記者廖士鋒、黃雅慧/專題報導聯合報
新冠疫情後受我方邊境管控措施影響,大陸商務人士來台遲遲未能回復到疫情前規模。儘管疫情早已解封,但對陸籍商務人士來台的限制仍僅有部分鬆綁,嚴重衝擊「後疫情時代」兩岸交流。

去年八月,陸委會提出所謂「放寬」陸籍人士來台商務交流,即有業界人士反映新規限制更嚴格,執行上也有諸多困難。其中來台「參展」項目,邀請或受邀單位須為「參展廠商」;至於「觀展」則要求陸方受邀單位須為我方參展廠商之「合作廠商或具合作潛力之廠商或買家」。上述規定乍看是免於走「專案申請」流程,實際上仍形成新的障礙,且與疫情前相比收緊許多。

長期經手兩岸會展事務的王姓業者指出,正常狀況應是展覽主辦方去邀請全世界的買主,而不是由參展廠商邀請,展覽目的是促成尚未合作的雙方能在其中找到合作對象,「現在很多條件規定不是很合理」,他認為沒辦法讓潛在客戶彼此對接。

專門協助承辦大陸人士赴台觀展、參展的旅行社業務陳先生指出,上述規定會有幾個問題,一是沒辦法大規模邀請,二是必須要有布展的廠商才能邀請,換言之,中間會有費用,等於邀請的門檻變高。

據其了解,移民署握有生殺大權,業界只能在申請時盡量提交能夠證明企業營業額很大、與台灣往來金額大、採購需求大、市占率高、對台灣重要性強等方面,刻意凸顯出「必要性、急迫性、不可替代性」。不少大陸公司也會考量,不過是想去台灣,但公司各種資料、商業機密都要調出繳交申請,有些業者乾脆就不申請了。

 
TOP
學術交流受限 對陸研究優勢失
記者陳宥菘/專題報導聯合報
隨著疫情遠離,政府開放部分大陸民眾入台交流,但限制仍多,例如兩岸學者來往的專業交流類別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通案性開放,形成兩岸學術交流主要障礙。此外,學者指出,兩岸情勢趨於對抗,台灣的「中國研究」轉向防禦性研究,原有的研究優勢正在消失。

經常籌辦兩岸民間學術交流活動的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指出,當前兩岸情勢更差,他近期原想邀請大陸學者來台參與研討會,只得改以線上進行,因為目前仍未開放專業交流,(專案)申請極為困難,且陸方也未必放人。

桂宏誠無奈表示,「我們基本上放棄邀請大陸學者了」。他並質疑相關規定已無法源依據。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提到,主管機關過於嚴格要求交流行程「按表操課」,沒彈性也缺乏人情味,甚至遇過移民署直接到開會現場查勤,造成不小困擾。

大陸內部變化也影響兩岸學術交流,陳德昇指中共廿大後對政治與安全要求更為肅殺,大陸學者擔心違反組織紀律,反讓台灣學者赴陸交流「沒有收穫」,田野調查也難以進行,兩岸形成另一種疏離。王信賢認為中共「總體國家安全觀」下造成的過度安全化,是台灣學者赴陸意願降低的重要原因,包含多部國安相關法規,多起台灣學者入境時遭國安滯留、盤問的案例等,即便有交流也難觸及中國內政議題。

王信賢指出,台灣在中國研究投入沒有減少,但對中國內政研究正在減少,針對假訊息、認知作戰,還有中共軍事威脅等防禦性的中國研究逐漸增加,不過「這其實是台灣內政研究」。他強調,台灣研究大陸享有語言文化親近性,這個「不可替代性」才應是價值關鍵。

 
TOP
拒發醫美簽證 百億產值成泡影
記者賴錦宏/專題報導聯合報
新冠疫情後,陸客來台醫美健檢遲未開放,影響台灣醫美健檢收入。國際醫療工作小組委員、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衛福部雖已開放國際醫療業務,但移民署尚未開放陸客以醫美名義申請來台簽證,造成自疫情至今仍無陸客以該名義來台。

洪子仁表示,在疫前,極盛時期陸客來台做醫美健檢及相關產值,每年可達新台幣一七○億元,對台灣醫療院所有一定幫助。他預計,要等大陸恢復赴台團體旅遊和自由行後,屬於專業交流的醫美健檢才會開放。

對於未來可望逐步開放,洪子仁稱醫界當然樂觀其成,但他也坦言,以目前兩岸氣氛,「不敢太過期待」。

一位執業多年的莊姓醫師表示,疫後兩岸醫療交流幾乎停頓,現階段更是「非常卡」。他指出,日前台灣某大醫院舉辦醫學學術研討會,邀請大陸三甲醫院(大陸最高等級醫院)高層來台參會,但審核過程遇到各種障礙,即使所有證件和手續補齊,仍然無法成行,最終只好放棄。

去年十月,時任衛福部長薛瑞元在立法院表示,陸客來台醫美健檢政策已回到疫情前,衛福部會委託專業團體,初審陸人來台醫美健檢相關案件。不過,洪子仁表示,衛福部委託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的國際醫療工作小組,審核醫院提出規畫成為簽證核發機構的申請,目前小組尚未討論陸客來台醫美健檢簽證恢復事宜,實務上並無陸客來台醫美健檢。

 
TOP
要聞
陸擴充核武 首度投入作戰核彈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十七日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總核彈數量下降,作戰用核彈依舊呈現逐年增加趨勢,中國大陸擴充核武速度居全球之冠,首度投入少量作戰用核彈。另外,在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背景下,多項核武和平協議發展受挫,SIPRI所長史密斯認為,目前人類「處在史上最危險的時期之一」。

二○二四年全球總核彈數約一萬二一二一枚,其中九成來自俄國和美國。全球共九個國家擁有核子武器,俄國擁有核彈頭五五八○枚、美國五○四四枚,大陸從去年的四一○枚增加到五百枚。法國二九○枚、英國二二五枚、印度一七二枚、巴基斯坦一七○枚、以色列九十枚,北韓五十枚。

目前約有九五八五枚核彈頭被列為可能投入使用的軍事儲備,其中三九○四枚已經部署於飛彈、軍機,相較於二○二三年有所增加。在已部署的核彈中,約有二一○○枚處於高度備戰狀態,幾乎都來自於美國和俄國,不過美、俄合計有二五三六枚核彈將汰除。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推測,中國大陸首度將核彈頭納入經常戰備,首次在和平時期部署少量核彈頭於飛彈上。另外,中國大陸很可能在二○三○年之前,洲際彈道飛彈數量趕上俄國或美國,儘管其核彈數量仍遠低於美俄。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核政策項目高級研究員趙通說,大陸長年來維持在規模相對較小的二百枚彈頭,但近年彈頭數量增加快速,按目前的增速推估,大陸核彈頭數量二○二七年可能達七百枚以上,二○三○年可達一千枚,但這個數量仍不到美國目前的五分之一。

趙通說:「我知道許多美方專家認為,中國要把核武規模提升到與美國並駕齊驅,但我個人並不認為中國決心要這麼做。」

趙通表示,目前不清楚北京核武態度變化的原因,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可能覺得增強戰略能力可影響西方一些想法,讓美國和其他國家認為大陸是個對等大國,應予平等對待。

美國科學家聯盟核資訊計畫主任克里斯登森指出,大陸擴充核武速度比各國都快,但幾乎所有核武國家都計畫或正全力擴充核武。

 
TOP
新聞眼/北京核威懾 間接畫對台底線
本報記者高凌雲聯合報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全球核武研究報告,首次揭露了中國大陸在承平時期,開始將飛彈配置核彈頭,小批量戰備。核威懾是擁有核武國家確保生存與自衛的終極武器,北京的核武戰備,若無其他因素考慮,應該是針對近年來美國在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各項壓力的對應措施,這除顯示北京因應華府亞太戰略的決心,也間接隱含了對於台灣問題無可退讓的底線。

冷戰時美蘇兩大國分別利用洲際彈道飛彈、長程轟炸機、潛艦三個平台,進行核威懾,儘管是承平時期,美蘇兩國飛彈井裡的飛彈彈頭,永遠裝上核彈頭,轟炸機掛載核彈,隨時待命執行轟炸任務,深海海底的核戰略潛艦配備的飛彈,也都是核彈頭。

美蘇雙方裁減核武,搞了幾十年,因為不信任對方,沒有進展,直到雷根總統看了核戰末日電影The Day After後,又碰巧蘇聯老一輩的領導人接連死去,換上年輕的的戈巴契夫上台,雙方才對裁減核武有比較大的共識,但對於核武危機毀滅世界的體認,不到半世紀,就已為人淡忘。

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俄國抬出核武威脅,威嚇支援烏克蘭的西方國家;北韓為了自衛生存,也積極投入戰術核武。核武毀滅世界的惡夢,一下子又重現世人。中國大陸在一九六四年就已經完成核試爆,也發展長程飛彈。過去六十年來,中共是否在核戰略潛艦或者洲際彈道飛彈配備核彈頭,對應外部威脅,外界不清楚,直到這次瑞典研究調查報告,揭露中國大陸將飛彈配備核彈頭,核武成為北京列入戰備的戰略武器。

北京將飛彈配備核彈頭,無非美國全球圍堵壓力,讓北京惴惴不安,核武納入戰備,是北京對應美國的決心表現;若北京有了不惜使用核武威懾,以求自保的決心,可以推斷美國若是介入台灣問題,北京有更強烈的決心,要維護他們主張的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核武就是他們立場的表達,與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的立場類似。

至於美軍用大量無人機艦阻共軍渡海,這是某些美軍將領想像,是否會發生,要看白宮的政治判斷。

 
TOP
新聞眼/兩大盲點 錯失緩和台海情勢契機
本報記者羅印沖聯合報
兩岸關係越緊繃,愈需要透過民間交流來緩和情勢,但因疫情管制而緊縮的兩岸交流,至今仍有諸多限制。更可議的是,政府透過「專案申請」審核來台交流案件,要求申請者說明交流「必要性、急迫性及不可替代性」,政策邏輯是「管制為原則、開放為例外」,成了交流障礙。疫情已遠離,政府思維卻還沒有解封。

政府面對兩岸民間交流時常出現兩大盲點,一是過度強調所謂對等原則,最近的顯例是大陸文旅部副部長饒權四月底表示,將率先開放福建民眾到馬祖旅遊,被視為大陸向兩岸觀光旅遊恢復常態跨出了第一步,但我方卻以「不符合對等原則」而不願接球,錯失一次「堆疊」兩岸善意、緩和台海情勢的契機。

台灣和中國大陸無論從經濟體量或各自發展特點看,都不太可能在交流互動的領域事事做到所謂的對等,例如觀光旅遊,若我方最終目標是回復兩岸旅遊常態化,包含陸團和陸客自由行都能恢復,試問整體大陸旅遊市場規模是台灣的多少倍?雙方出團數、旅客人數能用同一標尺去衡量嗎?

其次是政府對恢復兩岸民間交流的心態問題,這可以用「管制」和「開放」的比重加以觀察。疫情期間,政府偏向管制可以理解,實際上各國都有針對疫情的特別措施,但疫情過後,我方對於大陸人士來台交流,尤其對幾乎無涉政治意識形態的專業、商務交流仍加諸多項限制,顯得不合時宜。相對來說,陸方在疫情過後對台灣民眾赴陸交流早已沒有特別限制。

陸委會最新說法是,大陸人民來台有卅個類別,其中十五類已開放到一般狀態,還有十五類需提出「專案申請」,但真正問題不在於還有幾類沒恢復一般狀態,而是「專案申請」要求申請者提出「必要性、急迫性及不可替代性」,這項疫情期間的特殊要求放在今天來看,簡直莫名其妙。

以大陸知名影星胡歌用「短期專業交流」名義向我方提出「專案申請」獲准來台為例,試問胡歌來台與台灣影音創作者交流並會影迷這件事,其「必要性、急迫性及不可替代性」為何?如果胡歌可以被核准來台,是否所有大陸藝人、影星都可以?因此真正問題在於我方透過這類抽象標準審查大陸人士來台,究竟是為了「踩煞車」方便,還是為了留下「黑箱操作」的空間?

兩岸民間交流是雙向的,檢討我方嚴格審查大陸人士來台也不能不提台灣民眾赴陸可能面臨的風險。近年隨著大陸強化「國家安全」審查,不時傳出台灣專家學者赴陸遭到不合理搜查和扣留,這對兩岸學術交流無疑是重大打擊,陸方應重視且積極改善。

此外,包含台灣藝人、網紅等赴陸交流期間的發言或表態,往往容易引來大陸網上「小粉紅」圍觀甚至圍剿,形成巨大輿論壓力,對當事人和兩岸關係的影響相當負面,陸方應嚴肅看待並強力整治「網路暴力」,兩岸民間交流才能發揮正向效果。

 
TOP
外媒:無人武器護台 美有數十計畫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軍將領近期強調將以無人武器阻擋中共攻台。海軍新聞十六日報導,美國近年購買、開發無人武器系統,約有數十項計畫,以在台海打造強大打擊力。

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美國印太司令巴帕羅說,美軍「地獄景象」計畫,將以數千架無人武器痛擊意圖穿越台海的共軍,爭取時間部署協防台灣。美國國防部對此並沒有進一步說明。

海軍新聞(Naval News)報導,美國防部有數十項計畫,有些屬於「複製者」計畫的一部分,有些是單獨計畫,都假設一旦發生戰爭,印太地區將可運用大量無人武器。

報導指出,美軍將台海變成「地獄景象」有兩個目的,一是阻礙共軍入侵,讓美軍和盟友有時間在西太平洋建立部隊;二是蒐集敵軍情報,確保美軍和盟友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情報收集,仍能順利作戰。

海軍新聞指出,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去年八月首先提出「地獄景象」概念,同時間美國國防部宣布將在兩年內部署數千架無人機的「複製者」計畫。

報導說,美軍已採購自殺式無人機,包括彈簧刀六○○和以色列開發的Hero-120。美軍陸戰隊去年展示將Hero-120安裝在長程水面艦艇的概念,顯示整合無人武器系統的可能性。

位於巴黎的海軍新聞報導,美國和盟友可能在中共犯台前幾周或幾天掌握動向,快速啟動部署無人武器。美國已在菲律賓部署MQ-9死神無人偵察機,去年在太平洋部署無人水面艦艇,無人武器的快速部署可透過大型運輸機、艦艇或潛艦完成。

報導假想,衝突發生時,美軍將能透過衛星、長航時無人機平台提供的網路、及海軍整合訊息機制,從陸地、海底及部署第一島鏈外的無人機母艦發射無人武器,攻擊穿越台海的兩棲艦隊;自殺無人機可消耗地對空飛彈;無人水面艦艇、無人機、無人水下載具,可大範圍蒐集敵軍的情報。不過,實際作戰計畫仍是機密。

 
TOP
焦點新聞
數位身分證文件塗黑 藍質疑隱瞞
記者張睿廷、陳熙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二○二一年暫緩推動數位身分證,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成立「數位身分證換發政策及預算執行調閱專案小組」,但內政部提供資料後,國民黨團昨開記者會表示,內政部資料出現全冊「塗上馬賽克」情形,甚至整本只剩目錄,成為無字天書,將提案凍結或刪除整筆預算。

數位身分證原預計二○二○年上路,隔年卻因資安爭議緊急喊卡。廠商向政府求償逾十億元,內政部長林右昌稱最終調解金額為二點八億元。朝野立委三月在內政委員會成立調閱小組以釐清真相,追究相關人員失職責任。

國民黨立院黨團副書記長許宇甄、立委張智倫、徐巧芯等人昨開記者會。許宇甄指出,數位身分證案是賴清德總統擔任行政院長時推出的政策,因倉促上路,存在資安疑慮,最後宣告暫緩,已浪費十四億公帑,每年仍要花六三七五萬元維護將來可能用不到的機器。

許宇甄表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三月成立調閱小組,向內政部調閱相關資料釐清疑點,但內政部提供的文件,好幾冊是全冊塗黑,有幾本只提供目錄,甚至二○一九年以後的會議資料完全看不到,發函詢問內政部,只回函「依法不便提供」。

許宇甄指出,內政部提供的文件資料時間不連貫、不完整、重要資訊大量塗黑,顯然有所隱瞞。此事也正好說明,為什麼國會需要擁有「調查權」。

立委張智倫說,調閱小組去查負責數位身分證規畫案的國巨公司會議紀錄,發現內政部與國巨一年開會超過廿次,卻沒有提供任何一次會議紀錄給調閱小組,更有一千多頁被塗黑。立委徐巧芯則說,資料不僅塗黑,還用了三種馬賽克,根本是無字天書。

對此,民進黨立委、內政委員會召委吳琪銘表示,對國民黨立委的說法表示尊重,但他說,他本人也看過調閱的相關內容,立法院要求的部分都有按調閱程序、依法提供,並沒有發現什麼瑕疵,不清楚藍營立委不滿的地方是指哪些部分。

 
TOP
新聞眼/資料屢遭遮蔽 凸顯國會改革必要
本報記者唐筱恬聯合報
立法院日前成立數位身分證調閱小組要釐清數位身分證喊卡真相,現在卻被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踢爆,內政部提供給立委的資料竟出現塗黑、馬賽克等情況,甚至整本資料僅有目錄,而內政部則稱是依法遮蔽。攤開立院調閱小組紀錄可發現,資料塗黑事件已不是頭一遭,更凸顯完善國會改革調查權有其必要性,否則立院監督權根本蕩然無存。

大法官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中提及,立法院為有效行使「憲法」所賦予的立法職權,應享有一定的調查權,不過立院如何行使調查權?一直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僅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明定「立委可在院會或委員會成立調閱小組,向特定機關調閱資料」,導致政府以個資法、商業機密為由遮蔽資料,讓立院查不了真相。

例如二○二二年新冠肺炎期間,疫苗採購合約疑點重重,時任立委的台北市長蔣萬安向衛福部調閱疫苗資料,結果衛福部將原始合約大量塗黑、遮蔽,讓蔣萬安看完憤而提告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瀆職,陳時中還反酸蔣萬安「立委當成這樣很奇怪」。

上月還有一例,立法院成立鏡電視申設及後續弊案爭議調閱專案小組,國民黨立委魯明哲看了資料後稱「有種被耍的感覺!」現場只有四、五個檔案夾,有一個檔案竟然只有一張紙,僅列檢調調閱幾次文件,但也沒說明調閱什麼文件,忍不住痛批NCC「滿低級的」。

數位身分證政策猶如疫苗案,已浪費人民公帑十四億元,政策喊卡後每年還要花六千萬元維護設備。國民黨成立調閱小組釐清疑點,內政部提供的文件,好幾冊是「全冊塗黑」、好幾本只有目錄,已不只是無字天書,更是以個資機密之名、行遮掩之實。

連續好幾案,政府部門手法如出一轍,卻愈啟人疑竇,到底有何見不得光之處?此事正好給國會改革覆議案添柴火,凸顯國會調查權的必要性刻不容緩。

 
TOP
台大申請入學二階甄試27%考生放棄 學檔淪無用
記者李芯/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一三學年升大學申請入學日前放榜,今年通過台大申請入學一階篩選的學生,卻有逾四分之一不參加二階甄試,使一○八課綱中重要的學習歷程檔案「無用武之地」。教團認為,學習歷程攸關升學,使希望學生探索興趣的初衷失焦,甚至也只成為升學工具罷了。

今年通過台灣大學申請入學一階篩選的學生中,僅七成三學生報名二階甄試,相較去年的七成五,或往年超過八成學生報名二階,今年報考率確實偏低。當學生寧捨二階、直攻七月的分科測驗,顯然為了讓學生多元發展,記錄高中三年學習歷程與成果的學習歷程檔案,在面臨升學考試的關鍵時刻,就派不上用場。

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表示,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對於探索興趣是好的,但「綁升學」就會讓初衷失焦。這幾年觀察下來,很少學生高一就在做學習歷程檔案,大多是到高二下、在老師三催四請的情況下才開始做,從這樣的現象可以看見,學生完全把學習歷程檔案當成升學工具。

高孟琳表示,雖然教育部希望大學端在二階盡量參考學習歷程檔案,但在少子化影響下,私立學校愈來愈容易申請,會認真做學習歷程檔案的學生,目標多在前段國立大學。但二階仍有筆試、面試,學習歷程占比不一定高,就有學生質疑,為何要努力做學習歷程檔案。

學生團體EdYouth日前發布最新的「一○八課綱觀察報告」,其中調查學生是否傾向每學期循序漸進上傳學習歷程,就有學生表示,「可用的」學習歷程都是高三時做的,甚至因轉換志願而需在高三全部重做,顯示在準備考試與申學時,仍須準備資料與製作學檔,不見得可減輕申請入學壓力。

EdYouth理事長李瑞霖分析,填志願時,輔導室的教戰守則都是「兩個夢幻、兩個穩定、兩個保守」。如果學生最後只有上一個保守志願,又要為了一間學校而大費周章準備面試,以及學習歷程檔案等書審資料,倒不如直接考分科測驗。

 
TOP
學生團體:學檔若迎合升學 政府應反思
記者李芯/台北報導聯合報
由於高中生最終抉擇,應透過申請入學二階甄選或分科測驗攻讀大學,呈現寧拚考試、捨二階甄試的趨勢,學習歷程檔案顯然沒達到幫助學生多元發展,而僅迎合升學制度,學生團體就認為,政府應重新思考這項制度。

李瑞霖透過創辦學生團體EdYouth,提倡學生多元選擇的重要性,他強調「考試制度不應該是這樣」,應讓學生看到更多的選擇,而非被考試綁架。如果學生做學習歷程檔案,不是為了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而僅是迎合升學制度,就得重新思考這項制度。

一○八課綱第一屆學生、台師大地理系學生許靜玟表示,當年就讀高雄女中時,同儕多在高三下最後關頭才開始準備備審資料,因為覺得高一製作的內容太平庸,希望能增加成長歷程的豐富度。不過也有些同學正向看待,覺得最後那段趕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確實有意識到自己的成長。

國立興大附中校長陳勇延指出,學習歷程檔案如果好好地做,確實能夠達到思考生涯的目標,至於升學的最關鍵項目仍是考好學測、通過一階篩選。

不過陳勇延分析,一○八課綱首年考招出現分科測驗高分低就的「紅利」效應,應不太容易再發生。他建議學生,簡單做學習歷程檔案也沒有關係,不用怕內容無法對應申請科系,教授最後多半會看學習歷程自述及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分數差異不會太大。

 
TOP
政治新聞
孫曉雅將卸任 盼台灣別對風險麻木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即將屆滿三年任期,她在卸任前建議台灣,別因為中方的挑釁措辭和行動驚慌失措,但是也別對這些風險麻木。

紐約時報報導,預計七月初離開台灣的孫曉雅建議,台灣與其夥伴國必須找到一條穩健道路,避免陷入歇斯底里或自滿。

她說,「我們老是被問說台灣到底有多危險,誠如你所聽聞指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這些隻字片語有時無法真正反映完整的真實情況」。

但她談到中國大陸時表示:「當一個政府、一個國家、一名領袖告訴你他們正在想什麼和規畫什麼,你應該傾聽他們正在說些什麼。」

孫曉雅說,她擔任AIT台北辦事處長的這三年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台灣而言是別具意義的轉捩點,對台美深化連結也別具意義。

多數台灣民眾表示,他們相信若共軍真的攻台,美國會介入。不過,近來台灣再度掀起「疑美論」浪潮,這種對美國的懷疑態度,在那些認為台美沒必要對抗大陸的選民中特別受歡迎。

孫曉雅強調,對美國支持台灣的意圖或能力展現不信任,部分反映出中方的認知作戰,也反映民主國家對一件事意見分歧的正常消長。

 
TOP
「首戰即終戰」惹議 顧立雄:台灣沒求戰
記者程嘉文、林麗玉、葉德正、陳雅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在黃埔百年校慶宣稱「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被認為影射四年前曾提及此語的前總統馬英九,引發馬英九辦公室抗議。昨天藍綠陣營都有立委以此質詢國防部長顧立雄,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更當場追問,到底誰符合賴總統說的投降主義?「我要陪總統一起罵他。」顧立雄苦笑表示,自己沒法替總統回答這問題。

顧立雄昨列席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他表示,賴總統是要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有抗敵決心,不接受投降主義。對於馬英九基金會認為賴總統這種說法傾向尋求戰爭,顧立雄也說,台灣從沒求戰,整個戰略就是以守勢作戰、重層嚇阻為原則,大家要認清中共才是麻煩製造者。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質詢時說,「首戰即終戰」確實出自蔡政府時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報告,但不能接受將其說成我方政策。顧立雄回答,這是中共方面主觀期待,一九九八年「解放軍報」就有類似說法,不是我方想法。

徐巧芯質詢,「首戰即終戰」當然不是我方想法,而是中共對台動武的策略,我方應該研究如何因應。二○○九年的國防報告書便指出,中共強調「速戰速勝首戰決勝」;甚至更早之前,陸委會前主委陳明通的博士論文就說,中共攻台追求「首戰即決戰的速戰速決」。

徐巧芯說,本來在台灣就沒人接受的說法,卻被賴總統說是投降主義,讓人一頭霧水。因此她要請顧立雄幫忙點名,到底誰是總統說的投降主義派?誰認同中國大陸動武就該直接投降?顧立雄表示,沒法替賴總統回答這個問題,只知道賴總統說的是要不斷強化防衛能力。

對賴總統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還批「首戰即終戰」的說法是投降主義,台北市長蔣萬安昨喊話賴政府,不要意識形態掛帥,要傾聽民眾基層的聲音,兩岸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是所有民眾共同期待。新北市長侯友宜議會備詢時則說,中華民國憲法講得非常清楚,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

雲林縣長張麗善出席海峽論壇引發關注,她說,帶著善意和誠意跟對方面對面交流,在會中大力推廣台灣過去曾銷往中國大陸的農產品,也感受到陸方的善意;期待和平是台灣主流的共識,只要能夠兩岸共好的事,她身先士卒、在所不惜,願扮演和平的推手。

 
TOP
社會新聞
無差別殺人案衝擊 社安網補洞路迢迢
記者張曼蘋、李承穎、邱書昱/專題聯合報

影響深遠的女童割頸案

首善之都台北,曾在不到一年內發生兩起駭人聽聞的隨機殺害女童案;一位在校園遇襲,另位當街遭割頸殺害。兩名行凶者成長背景及犯案手法相似,均罹患思覺失調症,政府驚覺社會出了大問題而著手建構社會安全網。蔡英文總統執政八年,陸續推出社會安全網第一期、第二期計畫,大幅翻修的精神衛生法也預定年底上路。聯合報記者深入採訪被害人家屬、承辦檢察官及學者專家,探討透過「血祭」跟「悲劇」築起的社安網是否已無破洞。

二○一五年五月廿九日傍晚,時年廿九歲的龔姓男子帶著菜刀翻牆侵入北投某國小,尾隨八歲劉姓女童進入廁所,割頸殺害。他逞凶後清洗手上血跡,報警自首「我殺了人」,好整以暇地躺在樓梯間休息,等待警察上銬逮人。

聽到孩子被殺 呼吸都在痛

女童父親泣訴著這起命案讓他們平凡的四口之家頓時掉落地獄,「連呼吸都覺得痛」。檢察官建請法官判處死刑,但法院依聯合國人權兩公約不得對精神障礙者判處死刑的精神,判龔姓男子無期徒刑。

龔姓男子一審判刑後卅一天,又發生「小燈泡」案。二○一六年三月廿八日近午,三歲女童「小燈泡」在內湖街頭遭廿三刀斷頭,母親王婉諭目睹女兒身首異處幾近昏厥,聞訊趕到的父親趴在地上痛哭,悲憤地說「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黑暗、最漫長的一天,隔著白布感受女兒身體最後餘溫,當下只想拾起腳邊的凶刀手刃傷害女兒的惡人,這樣的情緒是沒有盡頭的悲憤。」

時任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承辦劉姓女童命案的翁偉倫正在日本旅遊,氣得撰文批法官濫用兩公約,直言「再這樣下去,恐讓民眾自力救濟,讓非法正義成為實現正義的唯一手段」。雖然當時民調顯示超過八成民眾同意修法將殺害幼童、隨機殺人者處唯一死刑,但法官後來再次強調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判殺害小燈泡的王姓男子無期徒刑。

「第一次流著眼淚相驗,立誓要為女童伸張正義…」如今已轉任律師的翁偉倫說,偵辦過的殺人案大多是有原因的仇殺、情殺,第一次遇到女童遭隨機殘殺,那是一輩子忘不了的震撼案件,尤其當他看到放在女童屍體旁的冰雪奇緣玩偶,想起正是他女兒也著迷的童話故事主角,又看到屍袋內女童頸部的刀傷,再也忍不住悲憤,當場落下男兒淚。他說,連續兩起女童遭隨即殺人案的兩名犯嫌生命歷程、罹病原因都相似,台灣認知「無差別殺人」事件來得太晚。

精神疾病嫌犯 被社會漏接

「當我拉住犯嫌並呼救時,看到很多車子經過;他們知道發生事情,卻沒有停下來協助。」小燈泡母親、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當時驚覺社會的冷漠,但也反思「我們或許也是這種人,只不過當下是多麼希望他們能停下來幫我」。

王婉諭說,法院精神鑑定發現王姓犯嫌曾向家人提出情感及生理需求都被否決,家人甚至出錢讓王去嫖妓,「若孩子能一路被好好照顧,就會成為好的大人;從小到大都自己一人怎麼會活得好?」她說,犯嫌有幾次滋擾社會案件,警方有通報紀錄及資料,但卻沒跟社福及衛生相關單位橫向聯繫,成了漏接的人,「政府施政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全是單點作法,最後也沒醫好。」

接連發生女童遭殺害案,一股不敢讓孩子離開自己視線、憂心孩子上學安全的情緒在家長間蔓延,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發起「自己的孩子自己救」遊行,號召上萬民眾帶著孩子走上凱道呼籲傷害小孩的人要受到最嚴厲懲罰。甫當選總統的蔡英文也在小燈泡遇害現場獻鮮花、玩偶及寫著「阿姨不會讓你白白犧牲,社會安全網破了很多洞,我會盡全力把洞補起來」卡片。

行政院在小燈泡命案發生兩年後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第一期,聚焦在增加社工人力、強化社福服務,前年再核定五年四○七億元第二期計畫,期許建構「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要把沒接住的人找出來。

不過,推動社安網計畫後,仍陸續發生鐵路警察、台中牙醫師、屏東勸戴口罩的超商女店員遭精神疾病患者暴力相向事件。蔡英文執政八年,對小燈泡的承諾做到了嗎?剛卸任立委的王婉諭直言「不會說政府沒做,但民進黨沒盡全力,還有很多事應該去做。」像精神衛生法大翻修也是一再逼問後才完成。

社工人力不足 個案難列管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陳冠斌說,精衛法民國七十九年制定,今年是新的開始。但社工不足仍是痛點,尤其重大社會事件發生,第一線壓力增大,擔心遭到咎責,「政府把服務委託給團體承接,但是不是反而把責任丟出來?」

八年過去了,社工及關懷訪視員依舊不足,有精神狀況個案無法統統列管;期待精障者融合社會的照護終極目標也因社區支持服務機構量能不足,恐持續出現漏洞。多條寶貴生命喚起的社安網建構工程,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TOP
關鍵人物/王婉諭:有時靠血祭才能推動修法
記者張曼蘋、李承穎/專訪聯合報
「小燈泡至今仍是我的孩子,我沒必要撕掉『小燈泡媽媽』這個標籤。」走過小燈泡案八年,王婉諭從受害者母親到進入體制擔任立委,推動精神衛生法等修法,她想對小燈泡說「這些年我們努力了,妳的離開讓我們有巨大傷痛,到現在仍沒辦法完全平復;我想,這種心情會跟著我們一輩子」。

「社會一直在談家庭、教育及工作間的平衡,我辭職後回家帶小孩,卻沒想到這個社會是如此的不安全;真的很希望政府、各級單位能做些事,讓媽媽放心帶小孩或放心工作。」王婉諭在小燈泡遇害後,含淚透過媒體說出心聲,但多次冷靜發言讓她飽受攻擊。

「國家應系統性研究犯罪」

「可能是人格特質吧」,王婉諭認為大家覺得她沒血沒肉、甚至不切實際,她後來漸漸理解自己是「容易切換情境的人」,提出訴求時不太會把被害者家屬角色帶入,「我雖然不是大家想像的典型被害人,但不代表不會有情緒,只有在安頓孩子後的深夜才會好好釋放。」但她也坦言,有時很難完全切開,她在立院修精神衛生法時就曾情緒崩潰。

王婉諭在新竹擔任工程師十年,結婚生了四個小孩後改當全職媽媽,遭遇小燈泡事件後,因緣際會當了四年立委。她說,不迴避與孩子們談當年事件,發現孩子上網搜尋案發相關新聞時,會主動關心看到了什麼。

「台灣社會的改變,是透過一件件悲劇來促成的,但我擔心的是,透過悲劇也無法改變。」王婉諭說,社會改革很殘酷,有時要透過血祭跟悲劇才有機會推動修法;每次重大事件發生後,大家往往朝加重刑責思考,因為最容易有成果,但真的有效嗎?國家應該系統性進行犯罪研究才對,不是修法加重刑責、不是事後補償或三審法院判完刑就結束了,國家對犯罪行為有該做的功課,就像最近引起很多討論的保母虐死幼童「剴剴案」,政府應檢視「如果前面做了些什麼,是否可減少類似事件?」

「缺跨部會聯繫造成漏接」

王婉諭舉乳酪為例,許多漏洞全部串起來才會發生悲劇,但政府機關總是缺乏跨部會橫向聯繫,因此漏接許多人。她說,修正後的精神衛生法年底上路,但精神病友若沒找到適合的社區團體支持,很多時候會關在家裡,狀況惡化就再回醫院,不斷的「旋轉門效應」,政府應帶頭在社區成立精神障礙會所等單位才對,因此「社安網不該只是政策計畫,而是一個方向。」

「精神衛生法修過了,是不是就不會發生精神疾病患者涉及殺人事件?」答案是否定的。王婉諭認為,政策上路時,所有資源還沒配置到位,政府相關單位還要努力。

「你問我初衷?」王婉諭說,她是小燈泡媽媽,永遠不變,天下母親該有的情緒她都有,「但我獨嚐就好,不必外人懂。」她的初心沒有因為去年選舉失利而停止跳動。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TOP
快艇闖淡水遭押 陸男:不悔來台
記者蕭雅娟/台北報導聯合報
大陸籍男子阮芳勇疑獨自開快艇跨越台灣海峽闖淡水河直驅我國,供稱「要投奔自由」,涉大陸地區人民未經許可進入台灣地區等罪,經移民署收容九天,士林地檢署昨天借提訊問,當庭逮捕,向法院聲押禁見獲准。阮男上囚車前高喊「不後悔來台灣!」

士林地方法院指出,阮男犯罪手法縝密,本案攸關國家安全,仍有待檢察官持續偵查,釐清其非法入境相關過程及其他細節,認有羈押原因,且無法藉由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手段代替,裁定羈押禁見。

六十歲阮男是中共海軍前少校艦艇長,本月八日駕駛快艇「鴻津號」從大陸福州寧德港出發,經十五小時、二五○多公里航行,九日上午闖進淡水渡船頭靠岸,連闖海巡雷達站及守望哨,在淡水河口待了五十一分鐘,直到與「順風一二二」客輪擦撞,客輪船長上午十時五十四分打一一八報案,海巡十一時十分才在登岸處逮人。

他當時稱,在微信上發表不利中共言論,遭限制出境,想「投奔自由」,因熟悉海象,六月八日趁海上風平浪靜從大陸漁港駕快艇出發,載四、五桶汽油,直奔台灣,沒有親友接應。

阮男身上有大陸手機及護照,還有數個東南亞國家的貨幣,沒有新台幣。九日被移送士林地檢署獲請回,交新北專勤隊收容。士檢國安專組檢察官昨從收容所首度借提阮男,訊問後當庭逮捕,聲押禁見。

法官認定阮男違反兩岸關係條例第十條、入出國及移民法第七十四條第一項後段「大陸地區人民未經許可進入台灣地區罪」,阮男為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無固定住居所,有事實足認有逃亡之虞;船上未攜帶衛星定位設備等相關通訊器材,顯有意隱藏蹤跡,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證人之虞。

 
TOP
經濟新聞
安全+發展 彭金隆新政3箭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即將滿月,他昨天表示,將建立「安全」與「發展」並進的金融市場為其施政主軸,並提出三波施政重點,包括推出行動創新法規調適計畫,讓法規更接地氣、提出加速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規畫,以及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方案,「把新錢留在台灣」。

彭金隆昨天接受媒體聯訪,他指出,首先將推出「行動創新法規調適計畫」,他透露已向銀行、保險和證券業蒐集一二四項建言,其中卅八項已確認目前可行,將快速回應業者的訴求。

彭金隆說,他也將新成立「金融發展與創新法規調整建議平台」,分銀行、保險、證期、科技創新等四大面向,未來金管會將主動出擊,每個區塊設法規檢視小組,不但由產官學組成,和過去不同之處在於將由學者專家主導,主動從市場發現問題,而且常態性設置,希望法規發揮「市場溫度計」角色,更接地氣。

而在金融科技的開放上,彭金隆說,台灣這麼好的科技背景及金融業的認真,金融科技不應只有如此,因此未來將推出「輕量沙盒」,讓業者在金融創新把可試辦範圍,擴大到由主管機關可決定的法規上,舉凡注意事項、審查要點,自律規範等都是金管會可主政,不用透過立法程序,這項鬆綁將可使金融科技實驗範圍擴張,讓金融科技業者和金融業者有更大的合作可能性。

第三波要推出的重要政策,則是在台灣順利完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彭金隆說,和過去不同之處在於,以前只想在單一城市成立中心,但現在其他國家已有不同作法,例如日本開始成立「特區」,由好幾個城市透過不同的分工來做,而並非只有一個點,值得借鏡。

針對壽險業者爭取在國內投資的機會,彭金隆指出,保險局昨天上午才找來六大壽險公司開會,包括公建的案源、條件、方法等三件事都要解決,尤其是如何突破現有案源的限制;他也透露想到新的解套方式,就是先找到「實驗性的個案」,個案先成功再說服其他部會,因為涉及到很多利害關人,而且也要成本,不太可能一開始就全面推動。

 
TOP
鴻海攻AI傳捷報再奪輝達大單 獨家供貨GB200交換器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2317)搶攻AI商機再傳捷報,繼取得大份額輝達(NVIDIA)GB200 AI伺服器代工訂單之後,獨家拿下GB200關鍵元件、有「提升算力法寶」之譽的NVLink交換器(switch)大單,訂單量是伺服器機櫃量上看七倍,不僅是全新訂單,毛利率也遠高於伺服器組裝,將成為助攻鴻海毛利一大利器,獲利進補。

鴻海向來不評論訂單與客戶動態,業界指出,NVLink是輝達獨家技術,包含兩個部分,第一是橋接(bridge)技術,即中央處理器(CPU)與AI晶片(GPU)互相連接的技術;第二是交換器技術,是GPU與GPU互連的關鍵,有了這樣的技術,才能把上千顆GPU算力全部集合起來運作,發揮共同戰力。

供應鏈人士表示,GB200的重點不僅是算力大幅提升,還兼顧高速傳輸的速度,NVLink就是提升算力的法寶。據悉,鴻海此次獨拿輝達NVLink代工訂單,主因鴻海不僅與輝達合作多年,雙方默契良好,鴻海長期為網路通訊設備代工龍頭,輝達自然將相關訂單交給鴻海。

供應鏈人士指出,一台伺服器機櫃需要七個NVLink,這是全新的訂單,亦即出多少GB200伺服器機櫃,鴻海拿到的NVLink交換器訂單量就是七倍,由於交換器毛利率比伺服器組裝業務高許多,將明顯挹注鴻海營運。

據悉,全球前七大交換器廠商,包括戴爾、惠普、思科、諾基亞、愛立信等,都是鴻海的客戶,使得鴻海在全球交換器市占率超過75%,穩居龍頭地位。

談到AI伺服器市況,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透露,GB200供不應求,預期今年鴻海AI伺服器市占率有望達到四成。

業界人士說,鴻海集團目前可說是台灣最具AI伺服器完整解決方案能量的指標廠,從零組件、散熱、液冷系統、伺服器、交換器、機殼、機櫃到資料中心,完整垂直整合,足以應付客戶變更設計的需求。


延伸閱讀

郭董退休價 鴻海股價登200元

蘋果最薄手機明年亮相 再催一波換機潮

鴻海攻抵200元「郭台銘退休價」 網友群起恭喜郭董退休

 
TOP
兩岸新聞
陸反制歐盟 啟動豬肉反傾銷調查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聯合報
歐盟執委會上周對中國電動車祭出加稅的初步裁定後,中方昨天也發布反制措施。大陸商務部昨公告,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時間為期一年,特殊情況下可延長六個月。

據了解,大陸是歐盟重要的豬肉出口市場,西班牙、丹麥、荷蘭、法國都是主要供應商。據大陸海關總署數據,去年歐盟占大陸豬肉進口總量約五成,單是西班牙就占總量的二成三。此外,今年一月大陸也曾宣布對歐盟進口的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

據大陸商務部公告,今年六月六日,收到中國畜牧業協會代表大陸豬肉及豬副產品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在依據大陸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進行審查後,決定自六月十七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公告指出,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二○二三年一月一日至該年十二月卅一日,產業損害調查期間為二○二○年一月一日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卅一日。調查範圍為生豬屠宰加工後的產品,包括鮮、冷、凍豬肉,或乾、燻、鹽醃或鹽漬的相關豬副產品等。

公告並稱,被調查的利害關係人可在廿天內,將書面意見提交至大陸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調查自今年六月十七日起,通常應在二○二五年六月十七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六個月。

大陸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表示,調查機關根據大陸有關法律法規並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對申請書進行審查,認為申請符合反傾銷調查立案條件,決定發起調查。大陸調查機關將依法調查,充分保障各利害關係人權利,並依調查結果客觀公正裁決。

此前,歐盟執委會於本月十二日發布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擬徵收最高百分之卅八點一的臨時反補貼稅率,當時大陸商務部、外交部均回應,將採一切必要措施,捍衛陸企權益。大陸官方環球時報和路透也曾於上月報導,隨歐中貿易緊張加劇,陸企擬要求對進口自歐盟的部分豬肉產品、乳製品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TOP
習近平致信賀黃埔百年:堅定反獨促統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聯合報
黃埔軍校建校百年,大陸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紀念座談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賀信稱,大陸黃埔軍校同學會繼續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堅定反「獨」促統。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該座談會並致詞,中共統戰部長石泰峰主持,並安排大陸黃埔軍校同學會負責人及「台灣黃埔同學代表」發言。據悉,有台灣退役將官、大陸有關部門和黨派,兩岸、港澳和海外黃埔同學及親屬代表及大陸各省黃埔軍校同學會負責人與會。

習近平賀信稱,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也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幹部的學校」。他還稱,黃埔軍校同學會是中共領導下的愛國群眾團體,始終秉持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的宗旨,為擴大兩岸交流合作、反對台獨分裂、推進祖國統一作出積極貢獻。

王滬寧致詞稱,習近平充分肯定黃埔軍校歷史功績和黃埔軍校同學會正面貢獻,要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積極參與兩岸交流合作,共同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不斷增進國家民族認同,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

 
TOP
國際新聞
以軍暫停火 內唐亞胡:不能接受
編譯茅毅、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以色列軍方十六日宣布在南加薩部分地區「策略性暫停軍事活動」,不久總理內唐亞胡就表明「不可接受」。以軍隨即澄清,將持續在南加薩大城拉法的正常軍事行動。以軍南方司令部指揮官芬克爾曼十七日在拉法視察部隊時也宣示,軍事行動將繼續,直到打敗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

以軍聲明,在和聯合國等組織商討後,考量到人道目的,決定從克瑞沙洛過境點到薩拉丁公路沿線,每天上午八點至晚間七點將局部、策略性暫停軍事活動,作為使輸入加薩走廊人道物資數量增加的措施之一,直到另行通知。

但路透引述一位以色列官員報導,內唐亞胡十六日上午最初從新聞報導聽到此一每日共十一個小時人道暫停的消息時,還跟其軍事祕書直言「這不可接受」。

隨後以軍澄清,「暫停」將有其限度,而且整體來說,其在南加薩的戰鬥將不會停歇。紐約時報報導說,尚不清楚「暫停」將對輸入加薩的人道物資數量有何效果。以色列官員十六日指稱,為符合暫停令,當局檢查一千多輛裝載這類援助物資的卡車,它們從克瑞沙洛過境點進入加薩,正等待卸貨及分配,端視援助機構的情況條件而定。

然而,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負責人拉扎里尼十七日在挪威奧斯陸表示,以軍雖下達暫停令,但拉法及南加薩仍可見戰鬥。

有分析家認為,內唐亞胡其實很可能知悉這項暫停計畫,而非「從媒體得知」。但不管以色列當局用其英文、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的宣傳管道發布的聲明,都是為不同的目標受眾量身訂做。

十五日南加薩一場爆炸導致八名以色列軍人身亡,則是以軍近幾月來遭遇的最致命襲擊。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五月也曾抱怨內唐亞胡缺乏戰後治理加薩的通盤計畫,而且以軍戰線拉太長。

十六日也是伊斯蘭教的宰牲節,美國總統拜登當天對穆斯林發表談話,提倡美方五月卅一日宣布的加薩三階段停火協議,「我堅信這是終止在加薩的暴力,並最終結束這場戰爭的最好辦法」。

另外,美聯社等外媒十七日引述以色列官員報導,內唐亞胡已解散共六位成員的戰時內閣。在內唐亞胡主要政敵、中間派的前國防部長甘茨九日宣布退出該內閣,並要求提前改選國會後,內唐亞胡此舉被認為並不意外。預料之後他會改與一個由部長級官員組成的小團體磋商以哈戰爭事宜,成員包括原屬戰時內閣成員的葛朗特和戰略事務部長德默爾。

 
TOP
國際小學堂/英大選 聚焦經濟、移民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英國下議院大選七月四日投票,執政黨保守黨可能丟掉二○一○年起掌握的政權,備受關注。英國國會分為上、下兩院,但實權中心的是全英六五○個選區選出的下議院,獲得過半下議員支持的政黨領袖能擔任首相。下議院改選將如何進行?最大在野黨工黨勝算如何?選戰主要議題又有哪些?

蘇納克選最有利時機

英國每屆下議員任期至多五年,上次大選投票是二○一九年十二月,因此首相蘇納克須在今年十二月前要求解散下院舉行大選,但確切時間點由首相裁量。美聯社報導,蘇納克五月廿二日即宣布大選訂於今夏,這應是他認為保守黨最有利的時機,畢竟當時傳出通貨膨脹率降至百分之二點三的好消息。外界原先預期投票日會落在秋季。

這次合格選民接近五千萬人,當天投票所從上午七點開放至晚間十點,民眾可親自或透過代理人投票。選民將在各自選區議員候選人當中擇一,各選區最高票的一人當選,故共會選出六五○名下議員。大多數選區結果預料選後當夜揭曉,媒體也會在停止投票後公布出口民調。

任一黨掌握三二六席以上絕對多數議席,該黨黨魁就能拜相並組閣。但若各黨均未過半,即成為「懸峙國會」,此時現任首相可優先與其他政黨協商組成聯合政府、或試圖以少數政府方式執政。若現任首相無法說服多數議員,就得建議最大在野黨領袖組閣。一旦新政府安排敲定,卸任首相會向虛位的英國君主請辭,新首相也會晉見君主並獲指示組閣。

二○一○年保守黨即和自由民主黨攜手組閣,是一九四五年以來首次聯合內閣。二○一七年大選後,保守黨也和小黨協議,組建少數政府。

保守黨雖在二○一九年大選贏得三六五席,領先工黨的二○二席,但因議員請辭、開除黨籍等風波,截至五月底下院解散前,保守黨降至三四四席,工黨則占二○五席。

工黨估增至四○三席

路透報導,英國民調機構「輿觀」四月預測,保守黨在這次大選可能只會拿到一五五席,工黨則會大增至四○三席。根據預測各黨得票率的數份民調,工黨領先保守黨逾廿個百分點。

因此,前財政大臣、二○二二年十月起執政的蘇納克,最大對手便是工黨黨魁施凱爾。施凱爾自二○二○年四月領導工黨,曾任英格蘭及威爾斯皇家檢察署檢察長。保守黨、工黨為英國傳統兩大黨,分別代表中間偏右、偏左的政治路線。

但其他小黨可能在懸峙國會時扮演關鍵造王者。除了自由民主黨,也包括提倡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與尋求英國與北愛爾蘭維持關係的民主聯盟黨,此三黨是兩大黨以外國會最強勢力。另有觀察家認為,保守黨倒戈者組成的「改革黨」可能瓜分保守黨選票。

保守黨執政時飽受挑戰和爭議,引來左、右派人士批評。工黨則欲擺脫濫行政府開支的印象,證明自己做好執政準備。近期的中東危機也令兩大黨頭痛,保守黨被指控有伊斯蘭恐懼症,工黨則盼與反猶太主義劃清界線。

通膨讓民眾覺得變窮

經濟是這次選戰一大關鍵議題。英國近年受到通膨高漲、經濟成長低迷所苦,令民眾感覺愈來愈貧窮。二○二二年十月,通膨率一度高達百分之十一點一。保守黨提出將通膨率砍半的目標雖實現,但英國經濟在去年下半年持續陷於衰退,讓人對政府經濟政策打上問號。

另一重要議題為移民。近幾年,有大量尋求庇護者和經濟移民搭乘脆弱的充氣艇,試圖跨過英吉利海峽進入英國,讓人憂心政府是否失去對邊境的控制。保守黨用來阻擋移民的招牌政策,就是將部分移民送往盧安達的計畫。但該計畫也挨批違反國際法、不人道,且無法阻止人們從戰爭、衝突和饑荒中出逃。

醫療是選戰議題之一

為國民提供免費醫療的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也是選戰議題之一。

從牙醫到癌症治療,NHS面臨民眾大排長龍等候接受照顧。不少媒體報導,當地有重症病人須等待數小時才能等到救護車,之後還得等上更久才有病床。

蘇納克環保政策挨批

最後是環境議題。蘇納克在多項環保承諾上退縮,例如他延後停止汽柴油客車販售的期限,並授權在周邊的北海進行新的石油探鑽。

時值全球對抗氣候變遷,蘇納克這些措施被批評是錯誤政策。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