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衛福部不告知、民眾須主動申請 健保個資退出權挨批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4/03/03 第845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衛福部不告知、民眾須主動申請 健保個資退出權挨批
記者李青縈、林琮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團:民眾個資難以獲得保護

健保資料庫資料二次利用,憲法法庭前年判定部分違憲,依規定三年內訂定專法或修健保法,衛福部前天公布「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專法草案,其中,仍保留「目的外使用」這些資料的空間,民眾雖有不給予其他單位使用的「退出權」,但衛福部採取不主動告知目的外使用項目,且退出權須由民眾「主動」申請。人權團體批評說,專法內存有太多解讀空間,衛福部仍握有大權,民眾個資難以獲得保護。

民眾從出生到死亡的就醫、用藥紀錄等,全掌握在衛福部手上,健保署將健保資料庫大量數據,在有條件下供學術研究使用,其中,健保署曾開放三五○萬筆死者就醫資料給個人或法人使用引發爭議。

二○一二年,人權團體認為健保資料庫資料提供給第三方二次利用,從未有明確立法授權,也沒有告知任何當事人或取得同意,二○二二年憲法法庭判決,健保資料庫供第三方「目的外使用」,需設置退出權,要求三年內訂定專法或修訂健保法。

衛福部原訂去年年底推出草案,直至前天才正式對外預告,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劉玉娟表示,修法重點有兩項分別對資料有監督防護機制,以及民眾有資訊的自主權。

由於憲法法庭認定部分違憲,是指健保資料作為「目的外使用」,健保署自行分析民眾資料作為政策依據,並未違憲,因此這次修法參酌先進國家規定,定義目的外使用為政府機構、醫療機構、學術研究機構、大學,及受政府機關委託之大學、法人、機構等,未把產業納入,僅納學研單位。

衛福部:用到的資料去識別化

劉玉娟表示,健保署負責審核可作為目的外使用的對象,若核准並提供資料給第三方,使用到的資料會去識別化,但不會「主動」通知當事人。不過,專法中設置「退出權」的規範,只要是健保被保險人有意退出,需主動向衛福部轄下業管單位申請,將於卅天內完成註記「不得提供目的外使用」。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管理內容不單只有健保資料庫,衛福部轄下疾管署、國健署、社家署等資料,將一併納管,尊重民眾有資料退出權利。預告期六十天後,將修正送至法規會,約需三個月,努力趕在立法院下個會期前,推出行政院版本,送至立院審議,力拚二○二五年八月前推動專法上路。

 
TOP
專題
新聞眼/不主動即同意…「默許制」讓健保個資退出權不完整
記者李青縈聯合報

歷時超過十年的健保資安爭議總算要畫下句號?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團體認為健保資料庫二次利用不當,在前年大法官認定違憲,並限期三年內改善;衛福部日前終於推出草案,推出專法管理並納入「退出權」,表面讓民眾退於資料使用多了一層保障,然而實際上卻距離大法官的期待仍有一段落差。

憲法法庭在當時判決,健保資料庫蒐集資料二次利用部分違憲,包含未提供當事人退出權,而個資相關保護欠缺獨立監督機制,因此導致隱私保障不足,則是有違憲之虞。

此次雖將退出權納入條例管理,然而資料利用是採「默許制」,民眾無法事前得知資料運用的範圍以及提供給誰使用,且民眾就算有意「捐贈」健康數據,但卻不會被告知利用項目等;對於沒有意願提供數據的民眾,則必須主動去找業管單位主動提出「退出權」,形同設下一道關卡。

依照專法的規範,要求設置諮議會,但仍衛福部管轄下,政府恐怕仍保有最大的決策空間,民眾仍像是被操控的玩偶,不具有任何說話的聲音。

數據資料現面臨不只是「個資保護」的議題,國內的資訊安全也頻頻受到挑戰,不只是私人企業,包含公部門也發生多起的資安外洩爭議,從華航到健保署都不平靜,健保資料提供第三方二次利用,同樣也面臨資安的疑慮,恐潛藏更大的危機。

 
TOP
健保個資退出權條文爭議 人權團體:衛福部權力一把抓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健康資料加值應用中心、國衛院全民健保研究資料庫,將全民健康資料釋出給第三方單位進行應用,引發個資使用疑慮,「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前天出爐,但人權團體認為,衛福部專法法案條文的解讀空間太多,且衛福部將處理爭議事件的諮議會,設置在衛福部轄下,恐怕難以顧及民眾權益。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涂予尹說,衛福部擬定專法草案,雖為民眾個資取得賦予法源,但許多條文不夠明確,存在解讀空間,從法制觀點來看仍有不足,且憲法法庭要求建立獨立監督機制,以確保民眾個資不受侵害,衛福部卻將「衛生福利資料諮議會」設於轄下,等於權力一把抓。

其中,專法草案規定,當民眾行使「退出權」時,在法律概念上,仍存有可被「否決」的解讀空間,無法滿足大法官要求的保障民眾退出權。

專法草案第六章規範衛福部應成立諮議會,處理衛福資料爭議事件。涂予尹說,該諮議會是隸屬衛福部轄下的內部組織,雖要求成員需有至少半數為外部學者專家,但人選是由衛福部選定,不難想像衛福部會找傾向資料開放的專家擔任委員。

涂予尹說,對個資保障持嚴謹態度的專家,未必在專家委員之列,離大法官要求的「獨立監督」仍有距離,且與進入籌備階段的行政院「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恐有權限協調上的疑慮。

另,涂予尹指出,專法草案規定政府機關在「目的外使用」可向諮議會申請,卻未針對審理標準訂出指引,規範應核准或否決的條件,委員恐會面臨大權在握,或不敢做出判斷二種極端情況,行政機關或許會說須待個案數量累積後再行訂定,但站在人權會角度,仍希望政府先訂出最低限度的標準。

退出權是健保資料庫使用爭議中心,草案雖讓民眾有了退出權,但在第十八條中規定,主管機關在「維護國安」、「免除人民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急迫威脅」等特定條件下,即使民眾已要求退出,仍可將其資料目的外使用。

涂予尹表示,國家安全、急迫危險都是抽象意涵,解讀方式包山包海,加上主管機關掌握認定權力,可不顧人民要求,執意行使目的外使用,且後續補償及資安維護,法條中均無清楚界定。

 
TOP
健保個資專法/立委:民眾未回覆 應視不同意使用
記者蔡晉宇、屈彥辰、林縉明/台北聯合報
「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專法草案出爐,民眾行使退出權採取「主動申請」,被人權團體詬病衛福部仍握有大權,民眾個資難以獲得保護。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表示,個資是人格權的重要部分,所以若要提供給第三方使用應該是需要經過當事人同意,沒有回覆的應該一律當作不同意第三方使用,這才合理。

廖偉翔指出,當時憲法法庭已經明示要求,健保資料庫的資料,雖然可以繼續提供學術單位,作為研究使用,但是在提供給第三方使用時,沒有給予民眾退出權,被視為「違憲」,衛福部應該提供給當事人有「健保資料停止利用權」。大法官的做法,是在保護國人個資的精神下,於學術研究以及醫療發展當中做出平衡。

廖偉翔表示,「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目前在預告階段,衛福部應盡速蒐集資料,完成專法版本送來立法院審議,好讓專法可以盡早上路實施。

民眾黨立委林國成表示,衛福部總是在發現問題後才要修法,行政機關有點怠惰。林國成說,個資被二用或外洩不是只有發生在健保資料庫,其他單位也可能會發生,既然要修法,應該要通盤檢討整體個資保護狀況一併提出修法,不該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針對單一的情況修法,這樣不妥當。

 
TOP
健保個資專法/設退出權…健保資料庫「金山上了鎖」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聯合報

大數據時代,健保資料庫被視為健康產業的金山銀山,因應憲法法庭判決結果,衛福部依法需設置「退出權」,使得國內最大的數據寶藏,如同是「上了鎖的金山」,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認為,這道枷鎖雖能保障國人的個資隱私,卻也可能讓國內健康發展的速度變慢,反而傷害國人的健康權。

李建璋表示,健保資料庫不僅有民眾的就醫、用藥資訊,還是全球最大的影像資料庫,X光、核磁照影、MRI等多達五十億張,將能幫助台灣在這個AI世代加速醫學發展。

李建彰說,而數據分析與公衛發展密不可分,特別是台灣盛行的疾病,如肺癌、肺結核等都能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出台灣的問題。健保資料還能達到資料公益的能力,例如捐贈骨髓雖然會有感染風險,但因為捐贈骨髓能救人,民眾仍願意去做,同理,捐贈個人的健康數據不但不具感染風險,也能達到如捐贈骨髓一樣的救人的效果。

台北醫學大學數據處數據長許明暉表示,「退出權」的出現是因應憲法法庭的判決,此次草案制定可視為民主法治的進程;而生物資料等是否要納入國家資料庫的收藏運用,跟當地政府跟人民的信任感相關,如何去執行並沒有標準,有賴民眾形成共識。

許明暉表示,在公衛相關政策上,通常是使用「退出權」,因為要讓民眾「主動」加入,在政策推行上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民眾應該謹慎行使「退出權」,隨時時代發展,群眾健康資料與公共衛生、生技產業的發展愈來愈密切,民眾若「不退出」實質上是對公共利益,是具有貢獻的。

 
TOP
話題
立院委員會攻防戰…藍攻食安、電價 綠要唐鳳期末考
記者蔡晉宇、屈彥辰/台北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各委員會明起展開攻防重頭戲。國民黨團主攻民生食安議題與金廈海域衝突,並將鎖定蘇丹紅事件、開放印度移工、健保藥價調整及電價調漲等重大政策強力監督;交委會民進黨籍召委李昆澤安排數位部長唐鳳報告,由於數位部爭議不斷,有綠委預告「要給唐鳳好看」。

衛環委員會國民黨籍召委王育敏說,蘇丹紅事件波及範圍大,衛環委員會明安排專題報告,強力監督行政院食安辦和衛福部。內政委員會無黨籍召委高金素梅明安排海委會主委管碧玲、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等官員針對金門撞船案專題報告,管碧玲態度強勢,朝野攻防過招,預料將成明天主戰場。

周三內政委員會則鎖定赴陸團禁令,要求陸委會、交通部說明。衛環委員會同日針對政府開放印度勞工一案,要求勞動部長等官員說明對本國勞工就業市場的衝擊。針對國人關注的電價調漲案,經濟委員會國民黨籍召委楊瓊瓔也邀請台電周四說明。健保藥價調整,藥廠停產慢性病用藥,衛環委員會周四也將要求官員說明備詢。

藍營戰場遍地開花,綠委將矛頭對準自己人。數位部長唐鳳頻頻花費公帑出國,引發質疑,李昆澤周四邀請唐鳳報告去年出國成效及說明今年預計效益。民進黨人士表示,委員會第一周就把唐鳳請到立院來做業務報告,已有「期末考」意味,若唐鳳表現欠佳,那去留問題恐怕更檯面化。

綠委私下表示,政府打詐不力引發民怨,數位部難辭其咎,且名為數位部卻官僚氣息重,數位部的自我定位認知與社會期待嚴重不符;核心業務都辦不好情況下,編列大筆預算出國,唐鳳整天在國外吃好住好,被國會修理也是剛好而已。

 
TOP
立院委員會攻防戰…白委與藍綠不熟 提案陷困境
記者程平/台北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八個委員會召委選舉出爐,民眾黨團八席立委一致支持國民黨團候選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表示,初期一定跟國民黨合作,確保法案通過,柯的說法映照民眾黨國會困局,雖然民眾黨八席立委被稱為關鍵第三勢力,但關鍵少數要個別提案,卻不容易。

依照立法院議事運作規定,立法委員提出之法律案,應有十五人以上之連署;其他提案,除另有規定外,應有十人以上之連署。亦即,民眾黨八席立委的個人提案,若無法獲得他黨立委連署,連基本門檻都無法達到。

民眾黨立委的提案可以用黨團名義提出,如此就可以迴避掉連署人數的問題;但若無法取得黨團共識,立委的個別主張,就很難以黨團名義提出。

到二月底為止,民眾黨八席立委中仍有六席提案數掛零,唯二有提案的則是黨團總召黃國昌、副總召黃珊珊,不過「雙黃」分別有的六項提案,其實也就是黨團版提案。

據了解,由於民眾黨與藍綠立委不熟,要找到十五人連署相當困難,因此許多民眾黨立委乾脆不自己提,改為透過黨團提案。而目前民眾黨團提案大多為「雙黃」共提,主要是先把優先法案送出去,個別立委提案還在研究、送案當中。

相較於民眾黨立委,長期配合國民黨團運作的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就沒有找不到人連署的困擾,這個會期不但獲藍營禮讓出任內政委員會召委,迄今已和藍委聯名提出兩項提案,不愁沒有個人業績。

 
TOP
冷眼集/民進黨執政傲慢原形畢露 警鐘已響
本報記者蔡晉宇聯合報
新國會八個常設委員會明天正式展開,在執政黨國會席次未過半情況下,朝野政黨關係和行政立法兩院互動,都將出現新模式,民進黨在國會新局裡,不再是天天過年;從首周議程來看,在野黨攻勢已遍地開花,看守內閣若不能擴大與人民對話,為將就任的賴政府累積社會資本,未來這四年只怕都不好過。

在野黨召委在委員會首周就鎖定「蘇丹紅事件」、「開放印度移工」、「健保藥價調整」以及「電價調漲」等議題,每一項都是和民眾日常生活切身相關,相關部會面對新國會考驗,挑戰不小。

藍白陣營已在立院磨刀霍霍,但看守內閣對在野黨立委態度非但沒有展現更好身段,反而個個戰狼上身。行政院長陳建仁來到立法院備詢的態度,一回比一回不客氣,直嗆立委「你在浪費時間」等語層出不窮,溫暖堅韌的人設崩毀;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更是公然自訂專案報告名稱,藐視國會。

看守內閣已風波不斷,民進黨團也沒展現出做執政團隊後盾的魄力,反而花更多心思在內鬥。綠營盯上數位部長唐鳳早非新鮮事,但趕在委員會第一周就把唐鳳找來立院直球對決,仍讓人嗅到濃濃的針對性,派系在五二○新舊政府交接之際蠢動、介入此事的耳語,更是揮之不去。

民進黨已失去國會最大黨的人數優勢,但檢視目前看守內閣、立院黨團作為,卻像還在完全執政,行政部門強勢高姿態,綠委還有時間在自己人中找敵人。民進黨延續綠色執政後的第一記警鐘已響,不思改變,執政傲慢本性將在國會原形畢露。

 
TOP
焦點新聞
交通違規記點檢討 周四擬拍板
記者林縉明、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交通違規記點制度引發民怨,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表示,本周行政院會將提出解決方案。政院官員指出,周四院會將討論該草案,部分交通違規罰鍰將提高,一二○○元以下輕微交通違規不記點、不開放檢舉;另為維護行人安全,將明令各級機關改善行人道,並要求各縣市須公告指定行人友善區。

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交通新制去年六月卅日上路,擴大違規記點及檢舉項目,一年內記十二點吊照兩個月,兩年內扣照兩次再違規記點吊銷駕照,專業駕駛如計程車及貨車駕駛批評剝奪生計。準總統賴清德在競選期間也曾對此表達關切。

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表示,研擬罰鍰在一二○○元以下的輕微交通違規不記點、不開放檢舉。政院官員表示,交通違規記點朝兩方向調整,除了微罪將不記點,未來將只限警察攔檢才能記點。

去年交通新制因民眾可檢舉項目增加,檢舉數量大增,造成基層員警負擔加重,草案將不開放微罪違規檢舉,包括騎機車未戴安全帽、倒車前未顯示倒車燈光或倒車時不注意其他車輛或行人等事項。

行政院會將一併討論內政部提出的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案,各級機關須改善行人道等安全設施,並要求各縣市須將醫療院所、學校、機關、大眾運輸場站等行人密集場所周邊,公告指定範圍為行人友善區。

官員表示,草案也要求都市計畫區內,一定寬度以上的道路未施設人行道地區,地方政府應擬定分年分期建設計畫,透過增設人行道、建置防護措施、清除路障等方式,並在人潮聚集重要場所周邊畫設行人友善區。

而在行政院會討論記點制度前,交通部明天將先邀集十二個民間團體召開座談會。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理事長劉鴻樟表示,會中將聚焦在強調比例原則、道路規畫設計、號誌人車分流等三大重點 ,不會一直強調不記點。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羅宜則說,明天會議僅四個路權團體,卻有八個職業駕駛團體,比例懸殊,加上「微罪不記點」大致方案都已成形,希望座談會不要淪為過場。

 
TOP
冷眼集/峻法缺配套 自陷「父子騎驢」
記者周佑政聯合報

交通違規記點制度去年上路後引發民怨,不少民進黨立委服務處電話被打爆,陳情接不完。據了解,近幾個月來,不少綠委向府院反映,就連身兼副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也高度關切此事,認為法規配套措施值得檢討,在府院黨及黨團有高度共識下,交通部、行政院快速端出修法草案。

據了解,一月總統大選前,賴清德就注意到交通記點制引發的民怨,賴清德關切三大面向,包括民眾違規已被罰錢,還要被記點,其次,如果計程車、貨車司機被記滿點,必須停止開車兩個月,工作權受到嚴重影響,且新制上路後,地方、中央政府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備。

交通部去年六月卅日開始實施交通違規記點新制,違規記滿十二點就得被吊扣駕照。去年十月,民進黨立委何欣純開第一槍,指許多民眾反映違規記點累計十二點,要吊扣駕照,無法工作送貨,生計怎麼辦?何建議,在未妨害交通、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應採「先勸導、再舉發、再開罰」做為執法原則。

不只何欣純,許多民進黨立委都接受到民眾陳情,有綠委表示,服務處幾乎每天都有民眾打電話抱怨,計程車司機、貨車司機反映,因工作需要臨停就被開單記點,隨時面臨生計問題。

民怨擋不住,許多民進黨立委透過管道向交通部、府院反映。行政院長陳建仁去年底也表示,交通違規記點須符比例原則,將通盤檢討,期盼在行人安全、行車安全、民眾工作權益中取得平衡。

但這也凸顯當初交通部為了快速洗刷行人地獄之名,只想到便宜行事的嚴刑峻法,根本沒有想好配套,如今落入父子騎驢的窘境,再次讓政府威信受到質疑,被罵也是剛好而已。

 
TOP
台灣醫師年年增 仍未解決「無醫鄉」
記者李青縈、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南韓醫師近期「集體離職」引發全球關注,台灣醫療體系長期受到健保總額壓力走向崩壞,疫後除了護理人力掀起離職潮,投入急重難科的醫師只減不增,即使衛福部醫事司開放波蘭在內,九大醫藥先進國家台灣醫學生可返台考照,同時也增加一三○名公費生,但至今仍無法改善醫師人力分布不均、急重難症人力缺乏等課題。

南韓政府二月初宣布明年起,每年增加兩千名醫科生以改善「醫師荒」,卻引發醫師反彈,集體離職以示抗議。反對者認為,廣召醫師無法改善醫師荒,醫師仍會往醫美、高自費科別或都會區集中,難以改善重症人力不足現況。而南韓政府走的路,也正是台灣正在推動的方向。

根據統計,台灣醫師人數逐年增加,從二○一八年的四點九萬人到二○二二年已達到五點四萬人。

醫師公會全聯會法規委員會召委吳欣席表示,台灣每年培育一千三百名醫學生,加上公費生以及認可海外學歷醫學生,考照人數已達到一千五百人到一千六百人,且台灣醫師並沒有退場機制,醫師人力可預期會逐年增加,因此,台灣沒有缺醫師的問題,而是「分布不均」。

以二○二二年的數據分析,台北市、嘉義市、花蓮縣、高雄市、台中市屬於醫療過剩縣市,但若以鄉鎮來看,國內仍有二處「無醫鄉」,分別是金門縣烏坵鄉以及嘉義縣大埔鄉,而醫療缺乏的鄉鎮,不少是處於醫療過剩縣市內,如台中市大安區,當地一位醫師需要服務一萬八千多人,與台中市整體一位醫師服務三九七人,足足是四十五倍。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強調,多年來,醫界皆倡議要改善醫師荒或是改善偏鄉、急重症人力不足,最能解決的方式就是「提高薪資」,並不是增加人力,增額只會再豐沛都會區的醫療資源而已。

周慶明表示,國內醫師對於醫療現況的憤怒值,是持續累積中,難保不會發生集體抗議或辭職事件,副總統賴清德即將接任總統大位,相信他出身醫界,更能體察醫療體系的問題,屆時將透過國是會議,盼能改善國內醫療問題。

 
TOP
政治新聞
陸船翻覆事件管碧玲明專案報告 綠甲動防藍大動作
記者屈彥辰、林縉明/台北報導聯合報
陸船翻覆事件真相未明,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明天邀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等進行專案報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將從詢答過程中,探詢事件真相。

管碧玲不滿專案報告名稱,逕自於臉書發文修改報告名稱,引發國民黨不滿,揚言明天絕對會有動作,並將提案要求管碧玲公開道歉。民進黨立院黨團為防堵藍營,也以甲級動員因應。

據了解,國民黨團已經草擬提案將在明天內政委員會中提出,點名管碧玲不思溝通,逕自對外發文,擅自更改書面報告名稱,態度傲慢囂張,完全不尊重召委排案權,主張對管碧玲嚴重藐視國會之行徑應予嚴厲譴責,並要求公開道歉,以維護國會尊嚴。不過,最後是否依照草擬的提案提出,將在明早國民黨團大會討論後作最後確認。

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表示,管碧玲行為前所未聞,行政部門擅自更改立法院專案報告標題,嚴重藐視國會,行政權完全侵犯立法權,明天絕對會有動作,國民黨團強烈要求管碧玲為不尊重立法權的行為,向全民道歉。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表示,管碧玲對專案報告名稱有意見,早點找召委溝通,管態度傲慢,藐視國會。明天開會時,會提案譴責,要求道歉。

藍委翁曉玲批管碧玲毀憲亂政,行政要向立法院負責。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邀請管碧玲來做專案的名稱,管認為有何不妥可以在報告時提出,不必以其方式表達。對於周一專報,管碧玲是否應先道歉再上台,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認為,黨團會有統一行動,他認為管碧玲應為自己行為表達歉意。海巡案的真相需要透過質詢方式釐清。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尊重召委排案權,但管碧玲對於專案報告寫法提出意見是涉及價值判斷,國會應該尊重,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民進黨團明天將甲級動員因應。

吳思瑤指出,管碧玲身為海委會主委,對於委員會專案報告命題提出意見,提醒是基於職責,不希望整起事件仍在調查階段,就被外界貼標籤、扣帽子,其主張也是捍衛海巡為國家尊嚴正當執法,支持主權捍衛的行為,國會應該要尊重,希望專案報告命題不要是先有價值判斷,也盼當天主持會議的召委不要有政黨意識形態。她呼籲在野黨本於職責監督,好好理性監督問政,不要政治操弄。

管碧玲擅改內政委員會專案報告名稱,被國民黨立委解讀成藐視國會,進一步催化國民黨團加速推動國會改革。國民黨團已有修法版本,由黨團總召傅□萁召集,國民黨立委吳宗憲、翁曉玲共同研商,已經開會多次,最快明天就會提出。修法內容包括國會調查權、聽證權及藐視國會罪等。

 
TOP
翻船案協商有結果?陸代表連點兩次頭
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聯合報
陸船翻覆釀兩漁民死亡案,雙方歷經長達十二天的協商,昨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閉門會議,但仍沒結論,知情人士指出,大陸一年一度的「兩會」,也就是中國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將在本月四、五日於北京召開,陸方應該會想儘快有個結果,立法院明要求海巡署專案報告,估計今天是關鍵。

陸船翻覆案,受到各界關注,海巡署官員與陸方代表歷經十多次的會議都很疲累,前天晚間九點多,雙方「夜襲」召開會議,經過四十分鐘的閉門會議,似乎逐漸朝共識方向前行,陸方代表海協會協調處處長許偉偉在離場上車前,針對媒體追問是否有結果,連點了兩次頭,也引起揣測。

昨天上午九點,海巡署副署長許靜芝率領相關官員與陸委會代表到場,陸方代表也帶著委託的律師到會場加入協商,雙方進行第十三次密會,雙方歷經約八十分鐘的會議,陸方代表離場仍低調不回應;許靜芝則神色嚴肅走上樓繼續內部會議。

下午的第十四次閉門會議,雙方在三點十五分開始討論,研商了四十分鐘,許靜芝等人帶著一疊資料上樓,陸方代表則在會場內部討論,雙方在四點十分繼續討論,大概只談了廿分鐘就結束。

知情人士表示,此事至今雙方遲遲未有共識,是各有堅持,主要是中方連日來堅持家屬要求海巡認錯、道歉,但海巡署則認為未錄影蒐證固然有疏失,也已道歉檢討,不過這不是導致快艇翻覆主因,雙方代表為此僵持不下。

 
TOP
海委會報告避談碰撞 重申執法權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金廈水域衝突案,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安排海委會、陸委會明天以「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為題,進行專題報告。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認為專報名稱違背事實,而根據海委會提供給立院的專報,標題、內文同樣避談撞船,以「大陸籍快艇事故」為題,並重申我方海巡取締於法有據。

海委會專案報告,分為執法過程、後續處理、研析檢討三大面向。執法過程分別為發現陸船越界、陸船翻覆救援、配合地檢調查。報告內容點出的事發時間是十三時十分,陸船以大角度向右急轉發生翻覆,四名大陸船員全數落海,但並未提及碰撞等詞。

海委會指出,案發後自始至終均秉持最大誠意及盡最大努力,協助罹難者家屬,辦理法會及追悼儀式。陸方身亡的家屬抵達後,即啟動相關協商作業,雙方分就於「真相」、「道歉」、「究責」及「賠償」等議題進行協商。

海委會表示,本案取締於法有據,關於執勤同仁來不及蒐證,因有司法機關調查及相關人證與物證,仍可還原事實。海巡署多功能艇未配置全船監視系統,在執法過程中因高速追逐狀況,船身受海浪影響劇烈晃動,執法人員須高度專注維持平衡,導致未即時拿取手持式攝影機完成蒐證程序;為避免類案再生,將專案籌補密錄器及建置全時三六○度監視錄影設備,確保蒐證作業完備。

海委會指出,未來將改採每人配發一台密錄器方式。海巡署原本已完成二○二五至二○二八年「海巡基本裝備汰補改善中程計畫」籌購,因行政院核准用支第二預備金,將提前於今年完成密錄器編裝率百分百目標,加速籌購不足數量。

海委會表示,已責成海巡署成立策進小組,優化執勤裝備及勤務管理,並確實虛心整體檢討,本案執法人員嚴正執法,但在通報及蒐證工作仍有疏忽,造成案件發生後無法對社會與家屬有效釐清案情,需確實檢討精進;也呼籲陸方應保持冷靜克制,共同維持海域作業秩序。

 
TOP
社會新聞
基層警盼:移值班台、設防撞物
記者游明煌、陳敬丰、王燕華、王長聯合報
卅四歲簡姓男子竊車衝入基隆市警局第三分局八堵分駐所撞死員警,警政署通令加強全國警察機關安全防護,八堵分駐所緊急設暫時性防撞石墩,未來改為固定式,作為阻絕設備。基層警察建議移值班台,別讓員警直接面對大門。

八堵分駐所現狀為值班台前只有一個矮階,距離八堵路約卅公尺,從高速公路下來的車輛走轉到八堵路後右轉,可輕易長驅直入,沒有任何阻擋。

第三分局吊來一個水泥防撞石墩,有二噸重,放置在八堵分駐所前,避免再有車輛仿效衝撞,上面寫著「禁止跨越」;所內值班台被貨車撞毀後,大門玻璃全碎,目前值班台位置清空,大門玻璃全碎,設一張桌子臨時使用,受理民眾報案。

宜蘭縣警局也著手調查轄下各對外單位,將陸續加裝門前防撞措施,縣警局行政科長黃登銘表示,門前較空曠者,會設置防撞物如柱子、ㄇ字型鋼梁等,盡快完成。

基層警員說,新的派出所通常基座較高,大門前會有樓梯等設施,老舊的派出所格局上就比較缺乏門前阻擋物;如加裝防撞桿就不錯,還可以留有足夠出入的空間,避免民眾洽公不便。

基層警員建議,如果能移動值班台,不再正對大門,應該有幫助,例如各地憲兵隊是從大門口進入的正面位置擺個大鏡子,值班人員在右側,可透過大鏡子看到門外狀況,一兼二顧。

警政署長黃明昭說,針對全國各警局及派出所駐地安全進行通盤檢討,考慮在大門口設置紐澤西護欄或停放警用車輛做為阻隔,另不幸殉職的員警蘇昱鴻家屬希望仍在警校念書的妹妹,畢業後分發回故鄉金門,黃明昭允諾全力協助。

 
TOP
撞警案凶嫌就診未列管 專家:身心障家庭縮影
記者江婉儀、張曼蘋/新北報導聯合報
開車衝撞八堵分駐所的簡姓男子今年二月就診精神科,但當天就返家,後續狀況穩定也未列管。新北衛生局指出,收案列管須符合中央診斷標準,且須一段時間追蹤確認才會收案列管。專家認為,此案是身心障礙疾病家庭的縮影,政府要為家屬減壓、鼓勵求助和提升公衛人員質量。

簡母今年二月九日曾致電新北貢寮區衛生所表示兒子出現疑似恐慌等症狀,經衛生所建議後,由家屬陪同至基隆長庚醫療就診,當日即返家;衛生所二月十六日追蹤,簡母稱他狀況平穩,並返回工作崗位。

衛生局人員坦言,此個案剛就診不久就發生意外,狀況還在釐清,後續會與中央討論現行制度是否有精進空間。

台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認為,中央規定要追蹤三個月,但她覺得時間太短,精神疾病需要長時間觀察;簡母處境是台灣許多家有身心障礙疾病家庭的縮影,如何為家屬減壓、鼓勵家屬求助,公衛護理師角色是否有更多發揮等,都值得探討。

張淑慧指出,該個案是年邁媽媽照顧三個各有狀況的孩子,照顧者是否也需要協助?不能只有支持團體辦活動和提供喘息服務,應要有其他資源讓病患穩定就醫、服藥。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簡男幻聽、幻覺症狀,不是恐慌症,且就醫時被判定沒必要住院,才過二、三周病情就變嚴重?要找出短時間惡化原因。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秘書長洪錦芳表示,任何領域都需要心理專業人員,質跟量都要很大提升,目前人力絕對不夠,中央應該呼籲建立警覺性,及早預防才可以解決。

 
TOP
兩岸新聞
兩會涉台議題 陸學者:聚焦反台獨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全國政協、人大「兩會」即將召開,近來兩岸關係不佳,加上台灣年初總統大選再由民進黨籍賴清德當選,大陸學者認為,今年兩會上的「反台獨」議題將是重點。

中新社報導,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表示,反台獨、反分裂議題將是今年兩會涉台議題關注焦點,對於台獨冒險行徑,大陸不會留任何妥協空間,將堅決回擊。

張文生認為,「只要穩住腳步,兩岸關係的主導權、主動權仍牢牢把握在大陸手上」。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大陸未來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態度將愈發堅定,面對民進黨「倚美謀獨」的挑釁不會讓步。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認為,鑑於大陸的發展進步和反台獨反分裂的強大實力,「有利於統一的兩岸關係基本格局總體沒有變」,各種風險仍在可預料範圍內。

另,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去年九月推出「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相關政策如何落實到位,預料也是本次兩會涉台議題的熱點。

李振廣指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做實做細,有助於爭取台灣民心。

盛九元分析,珠三角地區處於大陸對外開放前沿,深度參與全球製造業產業鏈運轉,可以此為平台吸引台資企業走向世界;在與長三角地區銜接的過程中,台資企業可向高品質發展轉型,台灣青年也能找到實現理想的廣闊舞台。

李振廣表示,儘管面臨台灣當局阻撓,但文化、宗教、學術、經貿等各領域交流是大勢所趨,也是台灣主流民意,今年大陸不僅要維持這一態勢,還會繼續擴大。

 
TOP
陸兩會明登場 經濟成長目標估設5%
記者林宸誼、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兩會」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分別於明後天(四日與五日)在北京召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也將發表其上任後首份經濟工作報告,國際關注今年大陸經濟增長目標如何訂定,按大陸國內外各機構觀點,今年經濟目標定在百分之五左右的機率很高。

大陸官媒新華社整理出今年兩會的五大看點,聚焦經濟發展、重點領域改革、新質生產力、民生保障及高水平對外開放等領域。

報導指出,大陸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但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十四五」經濟增速指標設定為「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從不久前各地兩會釋放的資訊看,多地將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定在不低於百分之五。

在重點領域改革方面,包括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等,將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焦點。

兩會前,大陸官媒多次提示「新質生產力」一詞,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周文指出,新質生產力一旦形成,可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這也成為大陸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兩會是否針對該詞進一步著墨成為觀察點之一。

民生保障如何更有力度與溫度,也將是今年全國兩會重要議題。而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就業總量壓力不減,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如何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更便捷的醫療保障等也會是熱議話題。

推進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參與國際循環的能力,也是全國兩會上關注的熱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表示,在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地緣政治博弈不斷加劇背景下,大陸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尤為重要。

大陸總理李強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國務院第三次全體會議中指出,以務實有力的行動來提振全社會的信心,並稱把解決群眾和企業關心的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多做有利於提振信心和預期的事。而如何提振信心在這次兩會也將會是各方關注焦點之一。

 
TOP
國際新聞
領糧巴人遭槍殺 美軍空投物資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針對以軍二月廿九日被控朝焦急等待領糧的加薩走廊加薩市平民開槍釀至少一一五人喪生、逾七百人受傷,美國總統拜登一日宣布,美軍將很快向加薩空投物資後,二日隨即空投糧食。但國際救援組織批評此舉無太大助益,只是杯水車薪。

拜登並希望加薩停火協議能在三月中旬開始的齋戒月前談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日引述數位美國官員報導,這起事件並未顯著影響以哈停火談判。

拜登在白宮會晤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時說,美方將與約旦等國共同對加薩空投糧食等物資,前述事件令人心碎,美國將施壓以色列放行更多人道物資卡車進入加薩。他直言物資目前遠遠不夠,危及孩童等無辜民眾性命,美方將採更多行動。

拜登提到,物資將可望透過海運輸入。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表示,空投一開始將著重食物。紐約時報引述一位美國軍官報導,美國空軍計畫空投五萬份口糧。

聯合國已示警加薩面臨饑荒危機。布魯塞爾智庫國際危機組織(ICG)聯合國事務專家高文指出,人道工作者向來批評空投物資成效不佳,但加薩現況已惡劣到任何物資至少都能緩解部分苦難,但充其量只是「OK繃」。

國際扶貧組織樂施會負責對華府倡議的保羅則說,空投大多只能用來減輕美國高官內疚,美方政策正造成加薩持續歷經暴行和饑荒風險。空投微不足道、象徵性物資卻未籌畫如何安全分配,於事無補也極不尊重巴人。

針對包括西方國家在內,國際間要求展開獨立調查的聲浪愈來愈大,柯比一日聲稱,美國沒足夠資訊證實以方說法,已要求以色列調查這起悲劇。

拜登一日另表示,他希望而且美方很努力促成以哈能在十或十一日伊斯蘭教齋戒月前敲定停火協議,但也可能無法談成。他曾表明盼以哈在四日前敲定停火,如今看來很可能落空。

另據CNN報導,以哈停火協議討論並未出現顯著受阻跡象,但其進展大多仍取決於哈瑪斯對此前討論內容的回應。美國官員在二月廿九日事件後說,加薩當地混亂情況使人質和停火協議格外迫切,但一位哈瑪斯官員當天警告,談判可能受影響。

 
TOP
「基於忠誠與民主」 吐瓦魯新總理 棄陸挺台
編譯徐榆涵/綜合報導聯合報

我友邦吐瓦魯新總理戴斐立一日透過視訊會議軟體Zoom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表明,吐台共享民主價值,其政府將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排除將外交轉向中國大陸。

六十一歲的戴斐立指稱,「我們和台灣的關係純粹基於民主原則,他們一直對我們很忠誠」。這是吐瓦魯新政府上周就職後,他首次接受國際媒體訪問。

這次首度當選國會議員、此前長期擔任公務員及地方官員的戴斐立說,外交轉向「絕非」吐瓦魯人民的問題。他希望和台灣重新協商發展援助協議,而氣候變遷及海平面上升造成的衝擊,對低地島國吐瓦魯仍是首要之務。

戴斐立提到,「我們看不到有必要花時間商議與從事『兩個中國』討論的任何理由」。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