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被通膨吃掉…今年前2月實質薪資 減幅10年最大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4/14 第55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被通膨吃掉…今年前2月實質薪資 減幅10年最大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二月受僱員工薪資狀況,累計前兩個月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每人經常性薪資平均四萬五二○六元,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三九,但扣除物價因素後,每人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四萬一五一一元,年減百分之○點三四,減幅為一○三年以來、近十年同期最高。此外,由於製造業景氣出現疲軟,一至二月製造業加班工時年減○點四小時,已經連續八個月呈現衰退。

主計總處指出,二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的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四萬五○四四元,較上月減少百分之○點七一,較去年同月則增百分之二點五一;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七六六一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五萬二七○五元,較上月減少百分之五十點七一,若與去年同月比較,則增加百分之七點一四。

總計一、二月全體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四萬五二○六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點三九,但剔除物價因素後,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減為四萬一五一一元、年減百分之○點三四;一至二月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平均七萬九八三四元,剔除物價因素後,每人平均實質總薪資七萬三三○九元,實質總薪資年增百分之○點○一。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一、二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幅持續在百分之二以上,來到百分之二點三九,但是一、二月物價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七四,平減物價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百分之○點三四,減幅是一○三年以來同期最大。

此外,二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八一六點六萬人,較一月底減少九千人、減幅百分之○點一二,其中住宿及餐飲業減少四千人、製造業減少三千人;若與去年二月底比較,則增加二萬一千人。

對於製造業人數較一月減少三千人,陳惠欣說,製造業人數由於年節季節性因素消失,受僱員工人數都會呈現月減,因此二月受僱員工人數月減三千人,是景氣還是季節性因素還無法判斷;但以往三月製造業受僱人數就會增加,近五年平均增加一千至七千人,因此可以觀察下個月公布的三月數據,才能確定主要是何種因素影響。

二月製造業加班工時十四點八小時,年減○點四小時,已是連續八個月呈現年減。

陳惠欣說,製造業面對景氣衝擊,通常會先從加班工時反映,加班工時從去年七月至今年二月已經連續八個月年減,可見受到景氣變動影響。但年減幅度沒有擴大,因此後續要再觀察。

 
新竹、台中 亮減壓供水黃燈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昨(13)日召開第三次工作會報,考量後續降雨仍有不確定性,決議即日起新竹及台中(含北彰化)地區從「水情提醒」的綠燈,調整為「減壓供水」黃燈,夜間減壓供水時間延長至八小時,不影響工業用戶及科學園區。

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節水率都有達到預定目標以上,但展望未來降雨狀況及河川流量持續偏低,仍必須加強節水措施。新竹、台中及北彰化變為黃燈後,夜間減壓供水從現行六小時延長為八小時,每日夜間10時至隔日早上6時。上次水情會議已要求竹科總量管制節水5%為目標,因竹科跟中科自主節水率均達到5%以上,這次沒有進一步要求加強管控。

另外,台南及高雄市等橙燈地區,20日起將要求每月用水度數1,000度以上的非工業用水戶,包含游泳池、洗車業、三溫暖及水療等,節水率從10%提升至15%。賴建信說,預定工業用水預定節水目標是10%,目前已經達到11%以上,縣市民生供水系統節水率介於5%至8%間。

高雄地區仍有四成用水大戶未達到節水標準,水利署表示,台水公司會逐周抄表,若發現用水量未達標將會先開出勸導單,後續未改善將會採取鉛封作業。

有關於2023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水利署預計4月底前可增加南部地區每日13.6萬噸的水源,5月中更可提高至16.6萬噸,包括移動式淨水設備、緊急海淡機組及再生水廠都已陸續到位。

 
實質薪資減幅 十年最大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3)日公布薪資統計結果,1-2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5,206元、年增2.39%,總薪資也成長2.74%;不過,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同期的CPI為2.74%,考量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41,511元,年減0.34%,創近十年同期最大減幅,實質總薪資僅年增0.01%。

陳惠欣提到,2月製造業受僱人數減少,且製造業加班工時14.8個小時、年減0.4個小時,連續八個月減少,但減幅並未擴大,除季節因素外,可能也受到景氣影響,後續將密切關注。

主計總處指出,2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45,044元,較上月減少0.71%,較去年同期則增2.51%;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7,661 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2,705 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增7.14%。

資料並顯示,2月全體受僱員工薪資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經常性薪資為65,526元相對較高,製造業42,751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3,222元,住宿餐飲業34,128元、其他服務業34,857元則相對較低。

2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16.6萬人,較上月底減少9,000人或0.12%,其中住宿及餐飲業減少4,000人,製造業減少3,000人;與去年同月底比較,則增2.1萬人或0.25%。

陳惠欣指出,2月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較上月減少3,000人,以往1、2月多有年節臨時性員工減少的季節因素,目前無法判斷是景氣還是季節性因素影響;不過以往3月製造業受僱人數多會增加,近五年平均增加1,000-7,000人,因此可以觀察下個月公布的3月數據,確定受何種因素影響。

 
工商協進會提三建言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商務部針對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涉及產品包括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工商協進會(13)日向政府提出三大建議。

工商協進會指出,中國大陸是我國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我國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經貿往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極大。因具體結果最快在半年後出爐,工商協進會第一建議,是政府應審慎應對,與大陸相關單位理性對話,以善意和智慧化解分歧。

其次,工商協進會也建議政府,加大力道協助業者拓展新市場,分散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以健全我國貿易體質及韌性。

工商協進會指出,台灣正在爭取加入CPTPP的進程,開放市場是無法迴避的趨勢,工商協進會提出的第三項建議是,政府應加強與業者溝通,輔導受衝擊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才是長久之計。

 
經長:不認為ECFA要中斷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商務部12日宣布將就台灣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藍綠立委昨(13)日關切,是否為取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前置作業,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貿易調查與ECFA沒有直接關係,不認為ECFA要中斷。

面對大陸之後可能報復,王美花表示,陸方啟動貿易調查有一定時間,政府會進行沙盤推演,決定如何因應。行政院代理發言人羅秉成昨天表示,兩岸貿易相關機制與法律規定行之有年,若有問題可循機制磋商,中國大陸不宜把貿易議題複雜化、政治化,干預貿易往來。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追問,陸方此舉是否為「ECFA取消的前置作業」,王美花推斷主要還是針對2,455禁止輸入產品,與ECF早收清單無直接關聯;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問,會不會相對影響到ECFA?王美花回應,調查就WTO規定來說是沒有直接關係,大陸貿易調查啟動,政府貿易代表談辦公室會看如何因應。

台商擔憂ECFA若中止,台灣損失將比中國嚴重。財政部官員則表示,如果要提前中止,兩岸中的一方必須在六個月前告知。

針對大陸突襲式貿易調查,王美花說,依規定對方政府應會磋商,經濟部將按照貿易規範處理,如果陸方不設前提下,「我們也願意做磋商。」可交由行政院談判辦公室(OTN)及WTO機制,但依照大陸《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也應通知台灣政府,否則無法完成調查。

大陸按往例認為對台貿易屬於內政問題,不會訴諸以「會員國」身分對等磋商的WTO,是否代表台灣只能被動等待對方出擊才能因應?王美花僅說,「我們會謹慎因應。」

經濟部官員說明,大陸過往從未正式透過官方、海協會等管道針對禁止輸台產品表達意見,因此沒有針對大陸調查禁輸產品及其反制措施的處理經驗。

 
首季兩岸貿易 大幅衰退
記者葉文義/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13日公布的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受美國科技管制令及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萎縮影響,今年前三月台灣對大陸進出口貿易總額603.1億美元,年減26.5%,仍維持貿易順差達285.5億美元,台灣對大陸出口仍將持續面臨壓力。

據大陸海關總署數據,今年第1季大陸對台灣進出口貿易總額603.1億美元,其中台灣出口大陸444.29億美元、進口158.77億美元,分別年減28.0%、22.1%。分析指出,今年第1季大陸在集成電路(半導體)進口數量以及金額分別下跌22.9%及26.7%,代表用於製造此類零組件的消費電子產品出口市場萎縮放緩,是台灣出口大陸大幅衰退的主因。

第1季與大陸進出口總額衰退達兩位數的還有美國、日本以及韓國,除當前資通訊產品去庫存緩慢之外,與美國不斷升級半導體出口限令也有很大關係。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表示「不意外」,從大陸進出口產品結構來看,在積體電路產品進口衰退達兩成以上,顯示美中貿易戰或出口管制措施有相當衝擊。另一方面大陸在資通訊產品整體出口也不是很好,顯示全球資通訊產品去庫存緩慢,這個市場已有預期。

除外,美國大幅升息,今年美國消費市場恐將出現衰退,加上之前金融市場大動盪,美國經濟將有可能走衰,都會影響中國大陸的出口表現。王國臣表示,去庫存短期影響比較大,但美中貿易戰以及出口管制是長期的,大陸對台灣進口需求可能已減退。

展望未來,王國臣表示,如果有企業覬覦大陸內需市場,就要符合大陸的要求標準,將造成全球產業分化。「現在台灣政府應該不會去協助(企業轉型符合大陸規格標準),南韓政府現在也開始尋求其他貿易夥伴談判,比如日本。台灣未來可能也會走上這條路。」

 
企業繳碳費 可抵歐盟碳關稅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歐盟將於2026年全面施行「碳關稅」,環保署昨(13)日表示,今年3月初已跨部會組團赴歐盟交流,確認台灣未來所徵收的碳費可抵減歐盟碳關稅,至於抵減細節,後續歐盟還會與各國磋商。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關稅)上路在即,台灣預計2024年開徵碳費。產業界憂心,台灣收取「碳費」而非「碳稅」,國際上是否承認?輸歐後能否用來抵減碳關稅?如今環保署釋出明確訊息,產業界可暫時鬆一口氣。

環保署昨天舉行「淨零轉型攜手同行」氣候論壇,由環保署前署長、成大名譽教授張祖恩主持,環保署長張子敬、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永豐實(6790)董事長何奕達、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等人出席。

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今年3月初,環保署與經濟部貿易局、外交部條約法律司等單位組團赴歐盟,與歐盟執委會負責CBAM單位交流意見,歐盟官員表示,已在其他國家支付的碳價(carbon price),無論是稅、費都承認,都能夠扣減歐盟碳關稅。

不過,蔡玲儀指出,在歐盟當地的碳定價有給予一定免費額度;但台灣未來碳費設計,是針對徵收對象的全部排碳徵收碳費。跨國間碳定價設計不同,未來如何扣減碳關稅,歐盟還會再與各國磋商。

歐盟碳關稅適用對象包含鋼鐵及其下游產品、鋁、水泥等,經濟部先前評估,約有245億元出口歐洲產品受衝擊,占出口歐盟比率3.6%,以鋼鐵業為最大宗。

蔡玲儀表示,我國碳費將於年底前完成碳費徵收法制,明年送交碳費審議會決定費率,明年開始收費,針對碳費徵收對象,希望先大後小、分階段徵收,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達到目標,可享優惠費率。氣候法12項重要子法,希望8月前能夠提出方案,蒐集各界意見並討論。

對於業者期待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源頭減量也能取得碳權,蔡玲儀指出,主要問題在於碳權歸屬,要屬於出資者、出技術者還是使用場域,同一減量行為不能重複計算碳權。

 
國際財經要聞
股神巴菲特快樂祕訣…吃垃圾食物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巴菲特說,吃點心、喝可口可樂是他最快樂的時候。他願意少活一年,繼續吃自己愛吃的東西。他認為,若論壽命長短,快樂不快樂才是重點。

巴菲特12日在日本東京接受CNBC專訪,談到自己出了名的「不健康飲食」。他說,「我總是告訴大家,我六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所有喜歡的食物。我的意思是,我何必再浪費時間去找其他食物?」

CNBC問到許多人都曉得的事,那就巴菲特飲食當中絕對不會缺少垃圾食物、含糖飲料。他回答,基於假設,自已寧可減壽一年,也不要特別去吃被認為是更健康的食物。這位92歲的波克夏董事長兼執行長,每天上班途中都彎進麥當勞買早餐。接受CNBC訪問前,他說自己才剛吃了「好時之吻」巧克力(Hershey's Kisses)。

他強調,「我想,談長壽,快不快樂會創造出很大的差別」,「我吃著巧克力聖代或是喝著可口可樂時,比較開心。」

 
達美航空虧錢 拚本季回神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達美航空(Delta)上季陷入虧損,表現不如華爾街預期,但該公司看好第2季獲利展望將改善,因為預購夏季國內外航班機票的需求強勁,尤其是國際線。

達美航空執行長巴斯蒂安接受路透專訪時指出,燃料價格波動和天氣惡劣,使首季財報表現受影響。儘管經濟衰退風險日增,他仍看好顧客需求,首季貴賓艙營收成長就很出色。達美股價13日在紐約早盤跌約3%。

他表示,今夏搭國際班機出遊的需求特別旺,旅客已提早訂票,消費者行為改變使獲利更難預料。他指出,國內線機票目前買氣仍強,但利率走高、通膨居高不下、失業人數漸增和銀行業動盪,給國內消費者支出前景蒙上陰影。

達美第1季淨虧損3.63億美元。但剔除一次性成本則獲利1.63億美元,調整後盈餘每股25美分,與公司預測相符,但不如FactSet訪調分析師估計的每股29美分。

達美認為第2季調整後盈餘可達每股2美元至2.25美元,營收將增15%至17%。

航空公司趁需求熱絡調漲票價,藉此抵消工資和燃料成本上漲衝擊。但投資人擔心,一旦搭機旅遊支出下滑,獲利必受創。

美國航空公司12日股價暴跌逾9%,就是因為首季獲利預料可能只有1至5美分,不如市場預期。

 
經濟衰退警告聲不斷 應解讀為美股「賣出」訊號嗎?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股市看來安然度過2023年的頭幾個月,未如之前許多投資人擔心美股恐大幅回挫。然而,最近從國際貨幣基金(IMF)到美國聯準會(Fed),對經濟衰退將至的警告聲不絕於耳,這顯示美股「賣出」訊號狂閃嗎?

Fed之前大談美國經濟在一連串升息考驗下仍可望「軟著陸」,如今已改口說年底前可能出現一波「溫和衰退」。

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說:「世界經濟展望籠罩著濃霧,而且霧愈來愈濃」。日前,IMF已下修全球經濟成長。

根據12日公布的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美國通膨情況已有改善,通膨率已從去年6月衝上9.1%的40年高峰趨緩至5%,儘管下降趨勢明確,但要壓回Fed的2%通膨目標,下坡路仍只走到半山腰罷了。基於通膨仍大幅超標,Fed下次在5月開會時料將進一步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

光是Fed會繼續升息的展望,就足以使美股投資人12日由喜轉悲,因為得到的結論是:通膨情勢現在OK了,經濟展望卻不妙。

上月矽谷銀行(SVB)遭擠兌潮壓垮,觸動銀行業警鈴大作,也仍留下長長的陰影。銀行業巨擘摩根大通(JP Morgan)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說,衰退的可能性已升高。有「股神」之稱的波克夏公司董事長巴菲特認為,銀行動盪尚未止息,但未來一年銀行儲戶的存款應該安全無虞。

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縱使前景籠罩重重烏雲,仍有理由樂觀看待美股後市。IMF的預測雖悲觀,已比去年10月的預測好很多;Fed至今仍認為美國經濟夠強,挺得住一連串升息的衝擊,一般預料Fed下月還可能再升息,顯然此刻還未傳出擬降息防範衰退的說法。

而且,年初至今美股三大指數仍維持上漲局面。投資人和巴菲特一樣,仍試著以像樣的價位買進優質股。即使「衰退山雨欲來」的說法甚囂塵上,交易員尚未把這些警告聲視為強烈的「賣出」訊號。

事實上,獨立研究公司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研究主管Thomas Lee就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他認為,3月CPI發布後,美股若顯露任何疲態,應視為「逢低買進的機會」。

Lee對美股看法通常明顯偏多,3月底時他就預言美股第1季漲勢將延續至4月,理由是通膨趨緩、貨幣政策走向、技術面等因素都有利美股上攻。

 
通膨連續降溫 道瓊漲383點、那指上揚近2%
記者張大仁/即時報導世界日報
交易員為另一份顯示美國通膨降溫的報告歡呼,美股收盤大漲。

史坦普500指數上漲54.27點或1.33%至4146.22點,創2月以來的最高收盤價。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236.93點或1.99%至1萬2166.27點。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383.19點或1.14%至3萬4029.69點。

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環比下降0.5%,優於預期的持平。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PI環比下降0.1%,遠優於接受《道瓊》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的0.2%增幅。PPI是衡量企業支付價格的指標,通常是消費者通膨的領先指標。

PPI數據證實12日公布的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中通膨放緩的趨勢,該報告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5%,為近兩年來最小漲幅。

在通膨和利率上升期間,科技股是今年受打擊最嚴重的股票之一,但12日表現優於大盤。通訊服務和資訊科技類股在史指漲幅居前。大型科技股群起上漲,亞馬遜上漲4.67%。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Meta分別上漲2.67%和2.97%;特斯拉也上漲2.97%。

Spouting Rock Asset Management策略師威廉斯(Rhys Williams)表示,「市場有點準備好因任何利多消息而上漲,在這種情況下,PPI數據比預期好很多。這讓人們感到一些安慰,因為事實上Fed可能不必在下次會議上升息。」

史指過去兩天連續下跌,12日走低是因為3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錄顯示,Fed預計最近的銀行業危機將導致今年稍後會出現溫和衰退。

Verdence Capital Advisors分析師霍尼曼(Megan Horneman)表示:「市場可能有點樂觀過頭了,認狄Fed能夠在市場定價時降息。」「我認為Fed無法做到這一點。它將被迫按兵不動的時間會比預期的要長,然後明年才可能會降息。它們被迫按兵不動,是因為我們仍處於非常棘手的通膨環境中。」

高盛表示,華納兄弟探索頻道(Warner Bros. Discovery)在其下個月推出的串流媒體服務公布了最新訊息後,仍然是媒體領域的首選。

Warner Bros. Discovery將於5月23日推出的全新串流媒體平台「Max」,由於其龐大的內容庫以及改進的用戶體驗,與其他串流媒體服務相較更處於「有利位置」。「Max」將合併來自HBO Max和Discovery+內容。

高盛分析師費爾德曼(Brett Feldman)在最新報告中表示:「這也代表該公司首次進入市場,推出利用傳統Discovery和華納媒體的綜合內容、技術和發行資源的重要報價。」「我們認為Max在2023-2024年期間的成功推出可能會成為該股的積極催化劑,超出投資人對材料成本協同效應的預期。」

此外,這位分析師表示,該公司的風險回報率在同類公司中最具吸引力。該公司19元的12個月目標價較12日收盤價高出約35%。

瑞銀將Ingredion的股票升級至買入,聲稱該公司「即將出現拐點」。

分析師羅斯(Cody Ross)在12日發表報告寫道:「我們認為Ingredion正處於出手提高賭注的初期階段,因為它將從幾項戰略舉措和長期利多中受益。」

該公司121元的目標價代表在未來12個月內有超過13%的上漲空間。該股今年以來已上漲8.6%。

羅斯說,「隨著該公司開始提供更一致的結果,我們預計其本益比會相應擴大。」

太陽能股SolarEdge Technologies和Enphase Energy領漲史指,漲幅均在7%左右。

匯豐銀行分析師Daniel Yang對這兩支股票給予買入評級。他表示,SolarEdge是全球最大的模組電力電子產品(MLPE)供應商,在進軍儲能系統電池市場的過程中正在尋找新的成長機會。

該分析師也看好Enphase,這家領先的微型逆變器供應商正在擴大其歐洲市場,「這將是Enphase的下一個成長市場。」

 
美經濟恐衰退、OPEC示警夏季需求 國際油價下跌
紐約1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市場擔心美國經濟會衰退,加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示警夏季石油需求有下行風險,國際油價今天下跌。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5月交割價下跌1.10美元,來到每桶82.16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6月交割價下挫1.24美元,來到每桶86.09美元。

 
巴菲特示警:會有更多銀行倒閉
編譯葉亭均、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投資大師」巴菲特認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銀行倒閉,但美國民眾不必擔心他們的銀行存款,因為政府將確保存款戶不會損失一毛錢。

波克夏公司董事長巴菲特12日在東京接受CNBC節目專訪時表示:「銀行倒閉還沒有結束,但存戶還沒遭遇危機」,「銀行破產了。但存戶不會受到衝擊」。

美國的矽谷銀行(SVB)和Signature銀行上月驚傳倒閉,是美國史上第二大和第三大銀行倒閉案,這促使監管機構採取特殊救援行動,包括為倒閉銀行的所有存款提供支持,並且為陷入困境的銀行提供額外融資機制。

巴菲特表示,銀行定期會做的一些「蠢事」,會在這段期間曝光,包括資產和負債「錯配」以及有問題的會計,「有助於讓當前的獲利變得好看些,而這導致反覆的誘惑。」

他說,銀行人士將維持這樣的行為,使得某些股票的股東承受風險。不過一旦建立起系統來保護全國的存款,存戶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自己的血汗錢可能會化為烏有。

巴菲特談到,銀行倒閉曾經影響他個人,他父親在1930年代工作的銀行倒閉後失去了工作與儲蓄。不過自從大蕭條後,在監管和銀行擠兌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方面出現正面變化,聯邦存保公司就是在當時成立的。

不太碰科技股的巴菲特,卻也沒錯過近來相當火熱的ChatGPT。他說自己完全不了解人工智慧(AI)領域,但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協助下,他也嘗試了ChatGPT,「當時我說把My Way這首歌用西班牙文寫出來。兩秒後它誕生了,還有押韻以及美妙的事。」

這位92歲的投資大師表示,他不確定先進的技術是否有益於人類,「以它展示的能力而言,我認為是項神奇的科技進展。我認為這是非凡的,但不知是否有益」。

巴菲特也盛讚,台積電是一家「了不起的企業」,但他掌管的波克夏去年第3季斥資40多億美元大買台積電ADR後,才過一季就大砍持股86%。外界原本猜測,波克夏投資台積電ADR是他左右手的主意,但巴菲特如今證實,投資台積電的責任歸他,之所以決定大幅減碼,是因為擔心兩岸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而這種情況不在他們的控制範圍內。

「我重新評估了那一部分(指地緣政治風險)」。他強調,「我並沒有重新評估業務、管理層或諸如此類的因素。」「我們會把錢投到我會感覺更好的對象。」

 
要聞
國銀放款中小企 連減兩月
記者齊瑞甄、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前景不明,影響中小企業借款意願,導致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罕見連兩月衰退,更是2010年來同期減額最大。金管會昨(13)日公布,截至今年2月底止,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續降至9兆2,685億元,2月單月減少82.54億元,前二月合計減少148億元。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衰退主因有二,第一是部分中小企業評估經濟前景尚未明朗,影響借款意願;第二是去年以來利率持續攀升,墊高企業借款成本,部分中小企業選擇積極還款或不再動用額度。

截至今年2月底止,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續降至9兆2,685億元,2月單月減少82.54億元,加計1月單月減少金額65億元,前二月合計減少148億元。

金管會資料顯示,前一次發生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連兩個月下降,是在2019年1月及2月,當時連二月共減少96.15億元,減幅是0.15個百分點。今年前二月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減少148億元,不僅是繼2019年來罕見連兩月下滑,減額也是2010年來同期最大。

林志吉指出,今年前二月整體對中小企業放款增加金額前五大銀行分別是,永豐銀行130億元、中信銀行98億元、國泰世華銀行76億元、合作金庫54億元、凱基銀行50億元。

此外,針對今年中小企業放款目標為3,500億元,他表示目前還正在討論當中,前一年是3,500億元,今(13)日會跟經濟部討論相關議題,兩部會確定後沒意見就會報請行政院,目前仍暫定目標是3,500億元。

金管會統計,2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占全體企業放款餘額降至64.75%,月減0.04個百分點;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占民營企業放款餘額則達69.2%,月增0.21個百分點。此外,2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平均逾放比0.26%,與1月底相同。

林志吉表示,金管會將持續鼓勵銀行在兼顧風險控管下,對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營運資金,以營造有利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COSTCO換卡潮爆發
記者廖珮君、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到2023年8月COSTCO卡將易主,從國泰世華銀手上、換到台北富邦銀,雙方已在2月啟動換卡潮,國泰世華銀COSTCO卡友轉換到CUBE卡,北富銀則接手開始新發COSTCO卡,使2月這兩大發卡行聯袂爆出新發卡大量。

據金管會昨(13)日公布統計,2月國泰世華銀新發卡71萬953張,1月國泰世華銀也新發卡50萬2,672張,等於連續兩個月新發卡都破50萬張卡,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國泰世華銀連兩月新發卡量大增,主因是將COSTCO卡轉成CUBE卡所致。

一般發卡行的聯名卡易主,都是先發新卡、再停舊卡,換言之,國泰世華銀從去年12月開始也先發新卡,預估等今年8月COSTCO卡易主成北富銀後,國泰世華銀也將有一波較大的停卡潮。

事實上,國泰世華銀2月新停卡數已開始略微增加,2月新停卡數是10萬餘張,預計這波發新卡、停卡的換卡潮將會持續。

接手COSTCO聯名單位的北富銀,也開始在2月新發COSTCO卡。據統計,北富銀2月新發卡38萬374張,林志吉說,北富銀新續約COSTCO卡已開始發新聯名卡所致。

金管會昨公告2月信用卡數字。受連假期間、消費旅遊刷卡額大幅成長,使2月刷卡達2,696億元,光前二月刷卡額5,858億元,年增17%,單月和前二月均創史上新高紀錄。

 
3月債券交易 元大奪雙冠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櫃買中心公布3月金融機構債券買賣超排行榜,「元大」勇奪雙料冠軍。資料顯示,元大銀行3月買超債券53.96億元,登上3月買債王寶座,元大證券則是賣超108億元,奪下3月賣超冠軍,不論買債還是賣債金額,「元大」均高居第一。

櫃買資料顯示,3月買超前五大機構,除元大銀行外,依序為第一銀行、中華郵政、新光銀行和台新銀行,買超金額分別為40、39、32和31億元。

債券商主管指出,過去國內的買債大戶,多半不是老行庫,就是在債市有「綠巨人」之稱的中華郵政,或是「小金人」農業金庫,但3月金融機構買債態度相對保守,元大銀行買超近54億元便意外登上買超王,公股行庫第一銀行買超40億元,便拿下買債亞軍。

至於中華郵政,3月小幅買債39億元,排名買超第三大;第四及第五為民營的新光與台新銀行,買超金額也只有30多億元。

相較於元大銀行拿下買債王,身為券商龍頭的元大證券,3月則是穩居賣超冠軍,同時也是唯一一家賣超債券逾百億的金融機構。

除元大證券外,元富證券、凱基證券3月分別賣超債券74與67億元,分居賣債第二與第三大,賣債第四與第五名則是老行庫彰化銀行與民營台北富邦銀,單月賣超金額為54與42億元。

櫃買資料顯示,3月買債前十大機構還包括玉山銀、合庫銀、上海銀、渣打銀與兆豐票券,買超金額介於18~27億元之間。

銀行財務主管分析,國內資金充沛,銀行因有資金去化需求,通常都是站在債券的買超方,證券商因經營債券承銷業務,會在次級市場進行公司債交割,是證券商賣超金額較大的主因。

不過,央行3月意外升息半碼,影響台債走勢,面對貨幣政策不確定性,金融機構對債市加碼態度觀望,部分金融機構則是基於作帳需求而獲利了結、入袋為安。

 
台幣終結連三貶 微升0.9分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股昨(13)日重挫,但匯市表現超淡定。全球屏息以待的美國通膨數據出爐,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5%,略低於市場預期,美元應聲貶值,新台幣匯率昨日微幅升值0.9分,收在30.496元,終結連三貶,總成交量為13.09億美元。

美國勞工部12日公布,3月CPI年增5%、為2021年5月以來新低,並較市場預期的水準略低。匯銀主管指出,目前市場研判,聯準會5月將升息1碼,且很有可能為這波升息循環的最後一次升息,美國最新公布的通膨數據也支持此一預期,導致美元走勢疲軟。

匯銀主管指出,由於美國地區性銀行仍有流動性危機疑慮,使前一日的美股收跌,加上巴菲特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去年因擔心地緣政治風險而決定減碼台積電,短期內不考慮再投資,拖累台股昨日開低走低,終場收15,804.76點,大跌128.21點,外資賣超近90億元。

儘管股市大跌逾百點,但匯市並未感受到外資大幅撤出的壓力,匯銀主管說,外資雖略見匯出,但出口商也進場拋匯,匯市供需力道還算平衡,終場微幅升值0.9分,收在30.496元。

展望後市,匯銀主管指出,近期國內匯市交易量縮觀望,估計短期內,新台幣匯率仍將位於30.3~30.8元區間波動整理。

 
保險業發債限制 大鬆綁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讓保險業者可順利接軌ICS,金管會昨(13)日鬆綁保險業發債限制,允許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的次順位債券並可列入自有資本,新制對保險業有三大利多,一、保險業籌資能力大增,可因應接軌ICS時的龐大增資需求,二、強化自有資本結構,減輕接軌時的適足率下降壓力,三、次債准計入業主權益,將讓保險業者各項投資額增加。

目前保險業只能發行「無到期日」的次順位債,導致保險業發債時,需支付較高的成本;若發行10年期以上的次順位債,因為有到期日、可以吸引較多投資人來買,支付成本也較低。

壽險業者說,接軌ICS時,保險業者可能面臨龐大的籌資需求,業者除了發行現行的「無到期日」次債外,也爭取提前接軌ICS,發行「有到期日」的次債。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允許保險業申請發行10年期以上的次債,對業者有兩大影響,一、提升業者籌資彈性,從過去只能發行「無到期日」次債,未來業者可申請發行10年期以上次債。

二、金管會將發布令釋,將業者發行的次順位債,併入「業主權益」項目,依此將會讓與保險業可運用資金連動的各項投資金額「變大」,例如投資股債是可運用資金的35%、國外投資是可運用資金的45%,當可運用資金增加,保險業投資額也會增加。

他解釋,保險業可運用資金=各種準備金+業主權益,當次債併入業主權益,業者發愈多次債,推升業者權益同時,可運用資金也會跟漲;那麼,與可運用資金連動的各項投資額也會變大。

金管會也表示,ICS對可列入自有資本判定有多項條件,因此金管會也依此對保險業發10年期以上次債,增訂六大限制,如禁止自身或關係人持有,例如金控禁止買子壽險發的10年期以上次債、壽險間、壽險和銀行間都禁止彼此投資,避免同一套錢、膨脹了變成兩個資本。

蔡火炎說,若是國外金融機構「單方面」持有國內保險業發的10年期以上次債就沒此限制;換言之,保險業此有到期日的次債,最大買主可能是大型企業戶、或是國外金融機構等。

 
裕隆賣出裕融股 22億入袋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裕隆(2201)昨(13)日公告,出售手中持有1.23萬張裕融股票,以昨天收盤價184.5元計算,可拿到22.6億元,將用於充實營運資金、償還債務及改善財務結構。

裕隆公告申報賣出裕融1.23萬張,出售後還持有21.33萬張。裕隆去年因旗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拖累,導致去年虧損,2022年合併營收770.7億元,年減1.24%,稅後虧損46.97億元,每股淨損4.8元;但裕隆仍然配息,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利1元,殖利率約1.28%。

由於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險2023年2月中旬全數到期,對於裕隆集團獲利已不會再造成影響;考量到長期的業務發展,裕隆董事會日前啟動相關籌募充實營運資金計畫,首先用於償還債務及改善財務結構,同時也為新能源車生產,並且強化綠能事業發展與裕隆城等業務成長預作準備。

裕隆董事會日前通過處分裕融甲種特別股(不超過2,400萬股)、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7,000萬股,以及發行70億元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等決議;昨天再宣布在市場出售持有的部分裕融持股以增加現金流。

裕隆由於轉投資鴻華先進將登創新板,以及自有品牌納智捷電動車推出與新店裕隆城開始營運等題材,有利未來營運。

 
超商拉高誘因 提升黏著度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超商從傳統販售商品,到近年致力發展會員系統,行銷活動更是推陳出新,將點數與行銷活動串接。專家表示,超商積極經營會員經濟,除希望讓每日進店消費的會員黏著度高,成為忠誠客人,也看準會員經濟是提升超商營運的重要支撐。

為讓每天進入超商購物的消費者,願意僅鎖定單一超商購物,並藉此獲取消費大數據,超商雙雄統一超和全家近年都致力於發展會員系統,將點數、全店行銷、電子票證與會員系統串接,透過多元行銷活動刺激消費;超商也透過會員系統,分析進店的消費行為,期精準掌握消費者面貌,確保在零售市場不敗地位。

專家表示,超商點數活動推陳出新,目的就是要讓消費者更願意入店買東西,並且願意使用點數兌換商品或是折抵現金,一旦養成習慣,消費者很可能變成「點數富翁」,點數對消費者來說就是另一個錢包,點數運用的範圍很廣,大幅增加會員使用的頻率。

藉消費累積點數,能讓顧客願意集中在同一通路消費,所以點數使用範圍與價值顯得更加重要。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