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5年前,政策積極推展生技醫療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產官學界通力合作倡導台灣生醫產業發展計畫,成立台灣生技基金、台灣生技育成中心、立法放寬醫材等級分類,台灣生技產業開始吸引投資人目光。
5∼7月表現亮眼
從過去歷史來看,每年5∼7月都是生技股股價最亮眼時間,並且在7月見到高點,主因是許多展覽及醫學研討會都在這段期間舉行,市場通常會期待利多消息,第2季也是原料藥銷售旺季,獲利成長容易激勵股價。
去年7月,台灣生技指數達到最高峰,創下245.44點歷史高點,日成交量幾乎維持在百億元,但新藥指標股基亞的肝癌新藥PI-88三期臨床期中分析不如預期,基亞股價崩跌將生技類股打趴。
屋漏偏逢連夜雨,新藥指標浩鼎乳癌新藥OBI-822三期臨床試驗解盲時間點延後利空消息,生技類股總市值從最高峰的9300億元,狂跌僅剩5700億元,若扣除暴跌後才掛牌的5檔生技股,生技類股總市值大致僅剩4800億元,減幅將近48%。
今年7月9日,生技指數來到最低點144.55點,回到2年前起漲區,電子產業第3季旺季不旺,容易吸引市場資金注意,亞洲最受矚目的生技盛事之一「Bio Taiwan 2015台灣生技月」於7月22日開展,今年攤位1350個再創新高,共有630家廠商參展,參觀人數初估將首度突破10萬大關。
預期以診斷來配對更好藥物的精準醫療、長照法過關的長照商機、新藥藥證開發進度、獲利耀眼的族群可受青睞,能否激起市場重拾生技股信心可多觀察。
近期生技族群雖然沒有熱絡跡象,但具實質獲利的葡萄王、東洋、邦特、旭富等個股股價攀向新高,顯示生技股在經過基亞事件後的危機意識、風險控管能力升高,選股方向已經遠離本夢比階段的新藥股,投向營收表現亮眼的保健、醫美、原料藥、醫材公司等個股,基本面獲利數字將為選股重心。
根據研調機構統計,以2015年獲利估算,目前全球生技股本益比大約接近21倍,獲利成長動能的股價盈餘成長比(PEG)約0.9倍,低於全球股市5.32倍,長線仍具投資吸引力,近期國際生技產業聚焦第2季財報訊息,亦關注於新藥研發與併購熱潮,過去10年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第3季表現最亮眼,平均上漲3.4%,居各季度之冠,上漲機率達8成,握有海外生技基金者應可受益。
NBI指數頻創高
美國NBI生技指數也是生技股市場指標之一,指數亦頻創歷史新高,顯示全球生技產業發展趨勢仍舊持續正向,歷經基亞事件後,寄予厚望的新藥股股價表現最弱,顯示台灣生技環境與美國難以相提並論,有大股東尹衍樑加持、享譽國際的生技專家張念慈擔任董事長的浩鼎,屆時將是新藥股多頭指標所在。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4/7/24No.9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