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廿五周年,英國首相強生說,英國不會放棄香港,被大陸網友訕笑。英國等西方國家或仍心繫香港,但想再拉近與香港的距離恐事與願違。
被稱為「二次回歸」的香港,形容廿五年前是主權回歸,現在是治權回歸,大陸與香港透過全面的掌控進行政治社會經濟各層面的「穩定人心」工程。
政治面,過去的「港人治港」現在強調「愛國者治港」,透過「選舉委員會」的審查提名制度,選出符合資格(愛國者)的特首人選,篩掉沒有「一國」觀念的立法會議員與區議會議員參選人,確保管治者沒有二心。再透過國安法壓制反政府、異議人士的活動空間,泛民主派幾已銷聲匿跡。
在社會面,從二○一四年的雨傘運動到二○一九年的反送中,香港年輕人屢屢上街頭激烈表達對大陸的不滿與仇恨。大陸深知只有透過歷史教育、愛國教育,增進他們對國家與民族認同,才能逐步化解僵局。
香港的新生代,從幼年、少年到青年正在接受一個新的歷史教科書,中小學生開始「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升國旗」。
十五、廿年後,這代接觸新歷史觀的年輕人,配合大陸政治經濟發展,或能改變對大陸的整體印象(人心回歸)。
兩件事還可看出香港的行動,一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近落成開館,香港官員說,相信博物館有助市民認識中華文化,培養身分認同感。
另一個是香港紀律部隊施行一百多年的英式步操改為中式步操,港英時期的歷史記憶被清除,那句「Yes Sir」今後只能在舊港片聽到了。
但香港能否穩定繁華還需經濟面的配合,大陸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十四五規劃綱要」,試圖減輕香港年輕人的就業與居住壓力。若能成功,或可拆除香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但種種一切,仍避免不了各國的質疑,除英國首相指責中方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美國等多個西方國家也不看好未來的香港,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史墨客說,香港自治已遭北京破壞,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動搖,人才也紛紛出走。
在台灣,朝野咸認香港被中共打壓,正失去人權、自由與民主等價值。想當年,香港仍存有不少國民黨的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香港還是各國探測中共高層政治動向的情報站;香港回歸後,言論與出版自由逐漸限縮,直至這次的「二次回歸」,香港終成「中國的香港」。
習近平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要培養青年的愛國精神。而這方面(做青少年的工作)台灣早就在做了,透過修改後的歷史教科書,切斷與中國的連結,加強對台灣的認同。再輔以各種去中國化行動,利用「芒果乾」激起新一代反中抗中意識。
兩岸都在歷史教育下工夫,兩岸的敵對關係勢必影響台港關係,台灣與香港曾有的緊密連結過往將一去不復返,改頭換面後的香港只會跟大陸愈走愈近,不僅與西方日益對立,也將與大陸完全一致對付台灣,限縮台灣空間,台灣要有心理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