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今周刊1298期】浪尖上的富邦


【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你是自然科學知識的愛好者嗎?你是否對週遭充滿了好奇?【科博電子報】歡迎你一同來發掘大自然的奧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1/03第747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10個月市值增7成…富邦金超車國泰金,加上台灣大、momo助攻
看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如何讓老集團迸發新火力
元宇宙題材只是「包裹商機糖衣的泡沫」?
一文解析台廠為何在VR代工無存在感
 
   
封面故事
   
10個月市值增7成…富邦金超車國泰金,加上台灣大、momo助攻
看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如何讓老集團迸發新火力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Nanotech energy是一家美國石墨烯超級電池新創公司,石墨烯是一種天然的原物料??,可以避免目前鋰電池易燃的缺點,而且輕巧、導電效率佳。」說這段話的,不是科技業大老、也不是電動車供應鏈廠商,而是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

這是他在10月26日「Yahoo全球市場高峰會」接受專訪時的一段對談,在訪談末段,主持人Yahoo財經總編輯Andy Serwer狀似隨興一問,拋出這個目前全球最夯的新科技問題,蔡明忠雖然不是科技專業出身,富邦集團表面上也與新科技關聯性不高,但他接過提問,侃侃而談。

能夠侃侃而談的原因之一,當然是富邦金控在今年四月以兩千萬美元參加Nanotech公司D輪的投資,富邦集團前後總計已投資約6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

2021年,富邦集團大爆發,截至10月底,富邦金控市值達到8688億元,排名資本市場第5,僅次於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塑化,今年以來成長8成;而國泰金控以7652億元排名第7,兩家金控市值的差距,富邦金已從落後、追上、糾結,到如今拉開到超過1成的差距。金控之外,集團旗下的富邦媒體科技(momo)市值已達3259億元,今年增加2倍,台灣大哥大市值則為3447億元。

三大事業加總,如今市值已逾1.5兆元,對比去年底三者總市值的9150億元,10個月,猛增7成。而在熟悉集團運作的業界人士眼中,造就這一年富邦帝國大爆發的火力來源,某種程度,就呼應著蔡明忠那段「石墨烯問答」所暗示的內涵:有別於其他的金融集團,「他們持續向外探索、開發新事物的腳步,始終沒有停過??。」

穩坐全台最大電商寶座
經營momo 什麼都得懂

除了放眼新創科技、穩定金融本業之外,以今年表現為例,要論台灣資本市場最吸睛的公司,momo富邦媒體科技一定名列前茅。對富邦集團來說,momo的意義不只是今年股價漲了超過兩倍、擠進全台前30大市值公司,也不只是它穩坐全台最大電商寶座;在「不斷向外探索機會」的富邦DNA上,某種程度,momo更扮演了意外的關鍵角色。

富邦集團的本業是金融,台灣大哥大本業是電信,都和電商沒有直接關係,momo是2004年成立,當時只是一家小小的電視購物公司,隨著電商趨勢興起逐步改變商業模式。順應潮流、也懂得抓緊潮流,讓momo近3年營收呈現跳躍式成長,2019年營收518億元、2020年營收672億元,今年估計可以突破900億元大關。前陣子momo董事長林啟峰喊出明年破千億元目標,甚有法人樂觀估計明年營收突破1200億元。

從「笨水管」窺見元宇宙商機
台灣大積極迎向下一世代

「現在大家在談Metaverse,元宇宙,在元宇宙中的所有服務,都需要網路支持,我們必須投資更多,以迎接下一世代。」蔡明忠受訪時說道。

當「元宇宙」一詞從蔡明忠口中說出,顯然這個問題在他腦中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他細數電信業發展的過程,這不是背誦產業分析報告上的文字,是富邦集團透過22年前一個大步跨入電信業、投資台灣大哥大的經驗累積,從2G一路到5G,對蔡明忠都是有血有淚的親身經歷。富邦早就不只是單純的金融集團,透過跨領域的投資、布局,不斷向前滾動,才能成就今天的「富邦集團」。

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在2014年辭世,在此之前,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兄弟每回要做重大決策前,總有嚴格的父親評估踩煞車的力度。而蔡萬才離開至今2500多個日子,富邦金控市值成長將近四成、台灣大持平,另又多了一家市值3000多億元的momo,總計集團上市公司市值成長將近6成,可說是交出一張「無愧」的好成績單。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98 期謝謝!)

元宇宙題材只是「包裹商機糖衣的泡沫」?
一文解析台廠為何在VR代工無存在感
今周刊•撰文:侯良儒

全球社群龍頭「臉書」宣布改名,連帶讓中國VR代工大廠「歌爾聲學」股價大漲,但反觀台灣的電子5哥,卻是一片慘綠。

趕在10月最後1個周末前夕,社群網站「臉書」(FB)的創辦人祖克柏,宣布公司成立17年來最重要的一個聲明:這家擁有28億名用戶的社群霸主,將把公司改名為「Meta」,全力往元宇宙(Metaverse)商機轉型。

在這封由祖克柏署名、名為「創辦人的信」裡,他透露Meta會是一個擁有FB、IG、WhatsApp等品牌的集團,而這,並非跨國網路公司第一次這麼做。6年前,搜尋引擎霸主谷歌,也將公司名改為「字母」(Alphabet),以控股公司的架構,統管旗下Google、Calico、Nest等公司。

元宇宙,這個能讓人們以虛擬分身,如電影《一級玩家》般,在虛擬世界自由生活、消費、互動,甚至辦公的新經濟,就是祖克柏推動改名的野望;其中,強調沉浸式體驗的VR(虛擬實境)裝置,由於被認為是通往元宇宙的重要硬體,引發中國最大VR代工廠「歌爾聲學」,在他發表聲明當天,股價應聲大漲逾5%。

然而,鏡頭轉回台灣,以代工消費性電子產品見長的鴻海與電子5哥,股價卻幾乎一片「綠油油」。背後的原因,與一個窘境有著重大的關係,那就是:目前在VR代工市場,台廠相對於陸廠,堪稱「絕對落後」。

量產難! 陸廠不計成本接單

據研究機構IDC統計,去年VR市場的前3大品牌,分別是臉書旗下的Oculus及Sony、Pico等,雖然當中有美國、也有日本公司,但他們其實全部都交給中國代工廠製造,尤其,光是歌爾聲學一家業者,就掌控整個VR市場至少7成的代工訂單。

究竟為什麼,過往在筆電、伺服器、蘋果iPhone代工市場,囊括全球超過8成訂單的台灣代工業,在VR這一役卻被陸廠「超車」,甚至幾乎沒有存在感?第一個原因,就是「量」,這也是代工業者們在競逐訂單、投入資源時,最為現實的考量

不像每年需求量兩億台的筆電、14億支的手機市場;過去3年,VR裝置全球出貨量僅在5百萬台上下,儘管到了今年上半年,VR累計出貨量達到317萬台,全年更被IDC看好有望突破8百萬台,但這樣的量,仍不到筆電或手機市場的4%。

「在量這麼少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像陸廠那樣不計成本去接單。」一名電子5哥的高層分析,當一個產品或一份訂單的量太少,規模經濟就難以形成,代工廠投入的研發、製造費用,也很難平衡或回沖成本,「這時候考量虧損的風險,我們就不會硬去接訂單。」

其次,不只「量」,VR的「價」也不理想。以臉書旗下Oculus、今年上半年靠其搶下全球3分之2市占的Quest 2為例,售價僅台幣8千元不到,「現在Oculus都是賠錢在賣,因為臉書不需要靠硬體賺錢,而那些幫它代工的組裝廠,不要說不賺錢了,搞不好都是虧錢在接單!」一名宏達電的副總級人士分析。

「當臉書把(VR)價格壓到299美元,可以想像它的利潤一定被壓得很低,這時候,代工廠要硬做嗎?還是轉移資源到別的領域比較明智?」台經院產業分析師邱?芳指出。

這也是為何廣達在拿下第一代Oculus的代工訂單後,後來Oculus迭代的產品,都被擁有政府補貼優勢的陸廠歌爾聲學、龍旗,搶下代工權。

拚反攻! 台廠孵殺手級應用

不過,這個缺席的情況,最快明年、最慢後年,台灣業者就會挾著兩大美國品牌,與陸廠在VR市場上一較長短。

這兩個品牌,就是蘋果與谷歌。據供應鏈訊息,和碩、廣達早在3年前就分別為兩大品牌的VR與AR(擴增實境)產品進行開發,廣達還是由副董事長梁次震親自領軍一支人數逾千的團隊,今年10月,該公司更砸下5.5億元,認購以色列擴增實境公司Lumus的特別股,深化該領域布局。

至於蘋果,則在6年前就組織一支VR團隊,並委由和碩共同開發。只是,有關於蘋果為何對於VR「孵」得如此之久?一名供應鏈人士的觀察是,「關鍵在於,VR在軟體應用的『出路』、殺手級應用,還沒那麼多。」

該名人士分析,相對於市面上VR產品多是主打商用市場,蘋果的VR產品,「肯定是要打消費性市場!」但目前在該市場,僅靠著臉書透過電競需求、再輔以平價策略,才勉強打開需求,更遑論迄今還看不到「邊」的元宇宙商機。

「我們預估25年以前,元宇宙都不會帶動市場變化。」IDC分析師廖燁曦說,其實不僅軟體,目前VR的硬體技術,如視覺辨識、光學顯示、佩戴重量、邊緣運算,也都不夠成熟,因此元宇宙真正到來,仍有起碼4年得等待。

早在15年,市場就炒過一波VR商機,後來事實證明,沒有殺手級應用的科技,只會是停在話題層次的泡沫;如今,臉書改名,兩岸更有多檔「元宇宙概念股」狂飆,投資人該冷靜思考的是:包裹新商機糖衣的泡沫,是否又再次浮現在你我眼前?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98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美青少年打第二劑BNT,患心肌炎增10多倍! 何美鄉:有「8大疾病」者建議打

14輪若「沒開放混打」...還要等下去嗎? 醫舉「三理由」:大可不必!

哈雷供應商砸5億打造「電動重機」,背後推手是這70餘歲越南台商

特斯拉1個月漲43% 電動車概念股還能追? 一表看懂8檔潛力股

日圓便宜、那股市也能注意了? 三利多炒熱...但要小心「這兩件事」

台製剪刀、鉗子、扳手中高階產品市占第一 全球維修全靠它們
看似不起眼的剪刀、鉗子、螺絲起子、扳手、套筒等手工具,卻帶給台灣大大的驚喜。不僅2020年出口值排名全球第三,尤其在「中高階」代工市場,更少不了台灣,國際大廠有一半的產品都來自「MIT」。

台中18年老字號「饕食館」 美味不輸鼎泰豐!
位於台中捷運四維國小站附近,已有18年歷史的老字號「饕食館小籠湯包」,風味獨樹一格,吃過都會變成口袋名單!網友更是評論它的小籠湯包是「不輸鼎泰豐的美味」,每到了用餐時段客人都是絡繹不絕的上門。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