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No.429 很多有原生家庭傷痛的人,其實,無法承認「父母不愛我」。


每一波漲潮,《財訊月刊》的讀者都賺到了!!訂閱【財訊電子報】讓您邁向致富之路,從劣勢成為贏家!!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7/24第46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台】 很多有原生家庭傷痛的人,其實,無法承認「父母不愛我」。
【新書搶先報】 《被剝削的童年──如何面對自戀型父母,修復童年創傷,迎向新生》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搶鮮報】
【馬路消息】 我們要徵文


如果你的人生裡,有一位會剝削你的父親或母親(或者父母親同時)。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只想到自己的需求,且一定要馬上立刻由你滿足他們的需求。
萬一你做不到,他們不是厲聲責備你,就是用各種能激起你罪惡感的方式,例如「我就知道你不在乎我……我好可憐」來柔聲乞憐。
你該怎麼辦?在《被剝削的童年──如何面對自戀型父母,修復童年創傷,迎向新生》一書裡,作者妮娜•布朗博士提供許多自我療癒的方式,但我覺得最當頭棒喝的是:請放下父母會認錯、會愛你的幻想。 而這並不容易,因為你得先承認「父母不愛我」。但唯有先接受這一點,我們才能走在療癒與修復自己的路上。
在《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裡,作者黃惠萱心理師更深切提到,承認「父母不愛我」為什麼特別難,因為那就像自己拿著一把銳利的小刀,又緩緩地在過往的傷口裡挖著…… )

Top
.


購書去→


他們是你人生的無底洞。
請你鼓起勇氣說「不」。

★10個評估量表,了解自身的傷有多深。
★8個肯定金句,重塑自我。
★27個修復與療癒練習。
★8大療傷策略,強化自我。
★12個感知轉移,逐步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你對以下這些話語很熟悉嗎?在熟悉的同時,又覺得心裡有種刻骨的痛嗎?
•「為什麼你就是不能把事情做更好(更成功、賺更多錢……)?」
•「你哥哥(姊姊等兄弟姊妹、認識的鄰居……),都做得到,為什麼你不能像他一樣?」
•「我不知道該拿你怎麼辦才好。你真是個(麻煩、忘恩負義、難搞)的人。」
•「你真的無藥可救了。」 對妮娜•布朗博士而言,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創傷,都與早期的人生經驗有關,尤其是會剝削孩子的父母,他們刻薄、貶抑和輕視孩子的言行,是第一刀,在孩子心上留下最初的傷痕。


你可能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描述這些情況,或是根本不記得到底發生什麼事。但當你長大,你需要他人不斷關注與讚美你,而如果別人沒有稱讚你,你就覺得他們在挑你缺點、說你不完美,而當你面對挫折或僅是令人惱火的小事,也都會讓你惶恐、不安,你覺得身邊的人無時無刻都在針對著自己、責備著自己、批評著自己,甚至最後,你會告訴自己:「對,我就是一個無藥可救的人……」你將童年時,父母對你的第一刀,再一次揮砍在自己身上。

如何擺脫過去的羞辱與傷痛、化解心結、療癒傷口,以及發展自我、接納自我,以抵禦過往父母帶來的創傷,是妮娜•布朗博士想帶給讀者的,她提出許多循序漸進的評估與練習,另外,她也提醒讀者與父母相處的迷思: ※放下父母能改變的幻想:因為父母覺得你(孩子)才是需要改變的人。 ※避免與父母發生衝突:因為所有你表達出來的情緒,都只會讓父母再度攻擊你。 父母所帶來難以抹滅的創傷,那些傷痛與怨懟,我們其實有能力去療癒與修復。父母不會改變,但你可以設定界限、重塑自我,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作者簡介:
妮娜•布朗博士(Nina W.Brown)
教育博士暨美國專業諮商師,同時也是美國老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教育領導與諮商學系的教授和傑出學者,專攻自戀對關係造成的影響。著有《自私的父母》、《自私的同事》、《自私的愛人》和《成為情緒的主人》等七本作品。

譯者簡介:
郭庭瑄
藝術與文字成癮,喜歡天馬行空的想像及在陽光下看書發懶,樂於琢磨小細節、探索新事物。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多部繪本、《帶戈壁回家》、《彼得潘》(首度收錄前傳)、《美女與野獸:魔法書的呼喚》、《原諒他,為什麼這麼難?》等書。 聯絡信箱:realelise@gmail.com。


Top




購書去→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撰推薦序。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黃偉俐(黃偉俐身心科院長;《失眠勿擾》作者)、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同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讓「每一個媽媽」的成長創傷被看見, 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女兒」都能被擁抱。
曾經,那個好小好小的妳,媽媽就是妳的天地,妳的全世界。
媽媽微笑,妳的心就暖成一片;媽媽蹙眉,妳感覺心灰灰;而媽媽一哭,妳也跟著掉淚。
小小的妳,很想好好保護媽媽,更想一直擁有媽媽的愛,但……
「我身上像是多長一顆心,隨時準備照顧媽媽。」──憂鬱型的母親
「大家都欺負媽媽,只有我為媽媽抱不平……」──懦弱型的母親
「媽媽,我過得好,是不是會傷害到妳?」──嫉妒型的母親
「媽媽說她都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一吃東西就狂吐。」──控制型的母親
「我在每個愛我的人身上,尋找媽媽的味道……」──缺席型的母親
「最應該保護我的人,卻看著我被爸爸性侵……」──旁觀型的母親
「小時候我字寫不好,媽媽就說我是雜種、蠢豬。她用棍子打我的手,甚至用針刺我的手。」──殘忍型的母親

……
20個真實案例,每一篇都令人唏噓,甚至噙滿淚水。
女兒即使脫離母體,卻往往有條無形的「心理臍帶」,連結母親與女兒,讓彼此成為聯繫很深,但又糾葛不已的生命共同體。
黃惠萱心理師在這本談論母女關係的書裡,探討20種讓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與一般談論此類型的書不同,除了女兒的困境,黃心理師更細膩分析母親在成長環境中所受的種種貧乏與創傷。母親不是不愛女兒,但她可能是沒有能力;母親也不是不回應女兒,但她可能身上滿是傷……
而當女兒覺察母親所帶來的桎梏與傷害,除了理解母親當年的困境,並在相處上,立下情緒界限外,女兒也需先放下罪惡感,例如「媽媽養我很辛苦,我不是應該多體諒她?」「媽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尋自我,讓「自我的碎片」回家,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妳」都能被擁抱……

作者簡介:
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粉絲專頁:「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Top

我們徵求書籍的出版稿件→ aquarius@udngroup.com,郵寄的稿件,若需退稿,請附上回郵信封。

Top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