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振興補助效果差 花蓮觀光業憂明年倒閉潮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4/11/19 第871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振興補助效果差 花蓮觀光業憂明年倒閉潮
記者周湘芸、王思慧/台北報導聯合報
今年地震與颱風重創花蓮觀光,交通部「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已推動到三點○版本,總計八點一五億元預算要在年底前用完,但目前僅執行六成。業者說,花蓮已有廿一家旅宿業者停業、十家暫時退場或轉租,影響程度史無前例,年底前預算難全數執行。

觀光署花蓮振興旅遊補助六月起上路,從平日一千元、假日五百元一再加碼,最新的三點○plus方案來到單月補助兩千五百元,且延長至十二月廿日,但截至目前僅執行約六成。反觀台東縣自由行補助八月上路,經費提前用罄,至今已兩度加碼共八千萬元,更將提前於本月廿三日結束。

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琄菡稱,花蓮聯外交通仍不穩定,就算有補助誘因,旅客量還是有限,再多補助都用不到,振興補助經費勢必用不完。

張琄菡表示,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原先有一百三十多名會員,今年已有廿一家業者停業、十家暫時退場或轉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業者變動,影響程度史無前例。

花蓮觀光協會理事長陳義豐表示,花蓮振興補助已實施半年,截至九月初統計,自由行執行率僅三十%,團體旅遊更只有五%。若明年少了補助,預估首季旅客僅剩一成五,業者無法承受,更可能有倒閉潮。

 
TOP
花蓮振興補助 業者:來客多不知
記者王燕華/花蓮報導聯合報
花蓮振興觀光補助上路快半年,額度卻僅用掉六成,在地東大門夜市知名攤商「林記燒番麥」業者認為宣傳不力,他在攤位做民調,很多來客不知道有住宿優惠;洄瀾薯道業者劉瑞祺認為,交通影響旅遊信心,建議加大補助力道。

洄瀾薯道集團在花蓮有十二家門市,花蓮薯等伴手禮都相當受歡迎,業者劉瑞祺說,四月地震後業績大幅衰退,當月連原本一成都不到,五到七月也僅有二成,八月稍有回溫,但也只有三成。

他說,若和去年相比,以前周六、日每天一間門市湧入近百組客人,現在周末假日一天有二、三十組客人就算好了,像這幾天,假日也只有一、二十組客人上門。

劉瑞祺認為,振興補助效益不彰,原因還是在旅遊信心,觀光是花蓮最重要的產業,地震後經濟真的很蕭條,現在補助若不夠吸引人,建議加大力道,住宿補助若還不夠,可以連交通都納入,台北來回花蓮火車票八百八十元,就算補助十萬人連一億都不到,但可以創造五億元以上產值。

他說,這段時間有來花蓮都知道,除了交通,花蓮依然美好,且現在資訊發達,民眾上網就能即時得知路況,只要避開颱風、大雨,交通不穩定的期間,都很適合來花蓮一遊。

東大門夜市是知名觀光夜市,受到地震衝擊,冷冷清清,知名的「林記燒番麥」以前一到假日攤位前大排長龍,震後也大不如前。

業者林上哲說,這段期間只要有客人來消費,他都會詢問知不知道有住宿補助、農粉幣等振興優惠,驚訝發現很多人不知道,表示政府宣傳力道不足,應該要更讓多人知道,才能發揮效益。

此外,以他自身出國旅遊的經驗,他認為國內旅遊在景點宣傳、住宿價格是否合理等面向,確實需要檢討,才有競爭力。

 
TOP
花蓮振興補助僅應急 專家:2問題仍待解
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花蓮觀光今年接連受天災影響,加上知名景點太魯閣國家公園受損,國內外遊客皆流失,已淪為「慘業」。此次花蓮振興補助預算用不完,學者認為,外在及內在因素都應檢討。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表示,補助為短期應急策略,且花蓮最大問題是聯外交通無法引導旅客前往。此外,花蓮觀光業也需檢討,在少了太魯閣的情況下,沒有新東西足以吸引消費者到訪,加上國旅住宿費上漲,推力就更嚴重。

劉喜臨說,此次花蓮振興補助預算用不完,外在及內在因素都應檢討。觀光署若只是舉辦一些泛泛的活動,無法說服國人克服萬難前往,應選擇有利基市場的活動,像五月天演唱會能吸引粉絲,又或是馬祖霧季硬地馬拉松,即使交通不便,跑者仍會前往。

劉喜麟也說,除太魯閣外,中花蓮到南花蓮還有很多景點,像瑞穗溫泉、花蓮玉里接台東池上等遊程。此外,民眾到訪花蓮偏好開車,是因點跟點距離較遠,若要克服公路導致民眾無法開車前往的問題,應想辦法增加便利性。

前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陳善珮表示,過去花蓮觀光多是由縣政府主導,太魯閣國家公園主要是做國土涵養保存,對遊客推展力道不大。將來可規劃像是花蓮風景特定區等常駐機構,也可以獲得觀光署更多預算。

陳善珮指出,振興補助對業者不無小補,但長期規畫更重要,政府要做的應該是輔導。觀光就是人、時間、空間三要素,現在花蓮最為詬病的就是自由行不夠方便,點對點的接駁、設施不夠完善,若能有常駐機構提供人力、物力宣傳,幫助會更大。

 
TOP
專題
南方澳大橋斷 9.8億建新橋 安全嗎?
記者陳敬丰/專題報導聯合報

橋梁不安 移工枉死

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探險隊發現台灣後讚嘆是「Formosa」美麗之島,之後幾個世紀,台灣孕育了豐富「移民社會」的文化底蘊;千禧年後,「移工悲歌」不時在台灣悲唱,「美麗之島」染上塵埃。

二○一九年宜蘭縣南方澳斷橋事件暴露橋梁工安及外籍移工在台處境的兩大問題,兼任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的監察院長陳菊視察說,外籍漁工都是幫台灣賺錢的朋友,要好好善待人家,台灣要成為進步國家就要重視移工人權。

去年九月,六十四名漁工在小卷捕撈季結束被迫放無薪假,惡劣生活環境與勞動條件迫使他們遊走失聯移工邊緣。聯合報記者追蹤橋梁工安問題,也探討政府真的善待外籍移工了嗎?

「天啊…橋斷了…」,二○一九年十月一日上午九時許,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連續發出轟隆巨響後從中斷裂,一輛油罐車緊貼橋面「倒退嚕」墜地,十多名在船上修整的外籍漁工驚慌尖叫,有人跳海、有人跳上岸,其中六人隨著被砸沉的漁船消失在海面上。

南方澳漁友站站務人員王昭軒等四人,冒險爬上車頭起火的油罐車,將受困駕駛座的張建昌救出,不到一分鐘油罐車全面燃燒,張建昌感謝漁友將他救出來,但六名失蹤漁工就沒那麼幸運,三天內陸續浮出海面,成了冰冷遺體。

亞洲第一座單鋼梁懸吊橋

這天是太陽高照的晴天,入秋的天氣熱得彷彿盛夏;長度一百四十公尺、完工於一九九八年的吊索式跨港大橋,是當年亞洲第一座單鋼梁懸吊橋,想不到廿一年後卻成了國內首座非因天災導致的斷橋。

台灣近年斷橋事件都與颱風有關。二○○○年八月碧利斯颱風來襲,高屏大橋橋墩被暴漲溪水沖毀,一百多公尺橋面塌陷,十七輛汽機車墜落河面,廿二人輕重傷;二○○八年九月辛樂克颱風在中部降下超大豪雨,被列為危橋的后豐大橋橋墩傾斜,約四十公尺橋面塌陷,三輛車墜河造成六人死亡;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高屏溪暴漲溪水沖斷雙園大橋數百公尺橋面,六車十人遇難。

七次定檢都靠「目視」通過

南方澳大橋為何突然斷裂?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大橋吊索系統防水設施劣化、鋼絞線嚴重鏽蝕,油罐車經過時因部分吊索殘餘鋼絞線強度不足而斷裂,連鎖導致其他吊索崩斷;由於法規不完整,大橋七次定期檢測都靠「目視」通過,距離上次檢查已長達三年七個月。

當年交通部懲處四十八人,包括歷任港務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蘇澳港營運處人員及航港局官員被記過或申誡。監委調查,宜蘭縣政府及港務公司十多年來對大橋檢測維護項目未涵蓋鋼索及錨定裝置,交通部從未督導考核,有明顯違失。

四業者判刑 兩官員無罪

宜蘭地檢署認為,施作廠商與吊索廠商未按設計施作、監造方監督不實、港務公司人員未確實維管,依過失致死罪嫌起訴兩官員及四業者;宜蘭地方法院審理認為,營造商未按圖施作吊索防水系統導致鋼絞線及錨頭受侵蝕斷裂,今年五月判立永營造負責人林群峰有期徒刑一年六月,立永工地主任吳阿乾、九鼎預力公司副總兼現場負責人邊曉耕、亞新工程顧問公司監造負責人陳國雄各判刑兩年,兩名官員無罪。

「九鼎在工程開始前就倒閉了,我怕接手的品垣做不好,主動到現場幫忙,既不是工程技術人員,驗收時也沒通知我到場,怎麼變成現場負責人?」有數十年造橋經驗的八十一歲邊曉耕,對自己可能在耄耋之年吃上二年牢飯大呼不公,強調「我就是個背黑鍋的」,一定上訴爭取清白。

六名外籍漁工的雇主江榮華也搖頭表示「很奇怪」,這麼大的事故「上面的人完全不用負責」?他說,那天是出海的日子,三艘船停在橋下準備加油,迄今仍不敢相信天氣晴朗、海波平靜的早晨竟發生那麼大的意外。

百座受損橋 十五億整修

斷橋事件後,交通部編列十五億元修整全台一○一座受損橋梁,修正公路橋梁檢測規範,規定維管機關須對吊橋、鋼拱橋等特殊橋梁另訂維護管理計畫,包含檢測項目、頻率、判定標準,之後又訂定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要點,明定權責。

交通部於二○二○年七月耗資九點八億元原地重建大橋,長度五九五公尺的新橋於二○二二年底完工通車,安全耐久年限一○○年,目前委外定期檢測主要結構及箱型梁有無鏽蝕,負責維管的港務公司蘇澳港營運處則每月派人目視巡檢。

當年這起事故造成六死、十三傷,受傷漁工大多不願在斷橋陰影下繼續工作,陸續選擇辭職返鄉;五年來,南方澳漁工換了一批又一批,除了意外四周年豎立在南方澳討海文化館旁的紀念碑,地方上甚少主動談起這件悲劇,每每被問及反而會談起大橋重建階段「施工很不順」的靈異傳奇。

 
TOP
南方澳斷橋5年難上岸 外籍漁工依舊住船上
記者陳敬丰/專題報導聯合報
如果外籍漁工在岸上有個家,還會被天外飛來的斷橋壓死嗎?南方澳斷橋事件五年過去,一千六百名外籍漁工多數仍睡在臥舖狹小、環境髒亂的漁船上;這是他們自願選擇的生活方式?還是政府對這群台灣漁業主力的照顧仍遠遠不夠?

沿省道台二戊線宜蘭段移山路向南進入南方澳,共有第一漁港、第三漁港與內埤漁港;站在新建的南方澳跨港大橋上俯瞰,颱風季的港灣擠了六、七百艘漁船;船上人影閃爍,依稀可見外籍漁工們坐著補漁網或悠閒地滑手機。

廿多歲Hasan與七成南方澳外籍漁工同樣來自印尼,到台灣半年多,一直住船上;除了每周到清真寺禮拜、偶爾下船購買日用品或找鄉親相聚,漁船就是他吃喝拉撒睡的窩。

跟著Hasan跳上漁船甲板,靠近甲板的半開放空間是廚房,開闊的甲板則是餐廳;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拾起堆在角落的鍋具煮飯炒菜共餐,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高度約一公尺的船艙,必須彎著腰才能進入,艙房左右二側的臥舖各睡三人,每張「床」的寬度不過數十公分,想翻身都困難。

餐廳、廚房、臥室不時可見小蟑螂爬過,未安裝空調的漁船「冬冷夏熱」,數百艘漁船的設備大同小異,沒有一定忍耐度,一刻也待不住;不過,對多數人來說的惡劣生活環境,Hasan等外籍漁工卻認為「生活舒適,沒什麼不好。」

移工心聲 不想花錢租屋

「聽說租房子很貴,船上也常會有突發工作…」Hasan說,多數漁船一艘住六個人,像他這樣的新人月薪約台幣二萬五千元,出海捕魚另有獎金分成,扣掉還給仲介的欠款,半年約領了十萬元,但就算未來薪資提高或存更多錢,他還是會選擇睡船上,「不想多花錢上岸租房子」。

南方澳漁場鯖魚產量占全國百分之九十,有鯖魚故鄉之稱,當地外籍漁工約一千六百人,地方人士估計有上千名外籍漁工住在漁船上。

二○二一年九月,兼任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的監察院長陳菊帶多位監委視察,對在場雇主、漁會人員及勞動部、農委會(已升格為農業部)官員表示,外籍漁工都是幫台灣賺錢的朋友,要好好善待人家,「台灣要成為進步國家,就一定要重視所有人的人權」,提醒多關注外籍漁工的工時、例假、休假等勞基法規定及漁工逃逸、人力仲介等問題。

船員會館 預計年底開放

監委當時還履勘南方澳漁港岸置中心及相關設施,但多年前就說要改建為船員多功能會館、提供一九六個住宿空間的岸置中心,迄今尚未開放。宜蘭縣政府漁業及海洋所表示,全館已驗收完成,正申請冷氣及床組等設施的經費,預計年底分二階段開放,第一階段開放一、二樓供九十人入住,視效益再決定第二階段三、四樓使用方式,漁業署也正在評估是否委外經營。

「睡船上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台籍漁民游先生說,外籍漁工「生活條件惡劣」是外人印象,但並不是每艘船都沒有空調,而狹小臥舖也不是船東節省空間,是因為海上航行常遇到波浪,空間太大容易被拋下床,台籍、外籍漁民出海時睡的地方都一樣。他說,絕大多數台灣雇主還是很照顧外籍漁工的。

在地文史工作者吳小枚是不少外籍漁工的好朋友,她也認為外籍漁工們「其實挺懂生活」,有些在岸上租房子的漁工,休漁時兼職「開直播」,睡船上的人也不會虧待自己,去年歲末就自發性組織一場音樂會,聘桃園的印尼歌手到場演唱還舉辦摸彩,眾移工同樂。

移民署統計,迄今年七月共有八萬七千多名外籍移工失聯,多數為製造業及看護工,失聯漁工二九六四人,以印尼籍二一○五人為大宗,越南籍及菲律賓籍各有六百多、二百多人。另外,移民署數年前曾分析漁工逃跑原因,不外乎薪資太低、工時過高、船主不當對待、語言不同。

待工期間 被迫放無薪假

去年九月台灣小卷捕撈季結束,有六十四名外籍漁工在待工期間被迫放無薪假,其中五十多人居住四十多坪空間,有人被迫睡屋簷下;他們擠在惡劣、無廁所與熱水的房舍還吃住自付,游走失聯移工邊緣。監察院調查後,對勞動部及新北市政府未警覺漁業捕撈特性、無法落實勞基法對勞工權益保障提出糾正。

外籍漁工問題,持續存在著。

 
TOP
12年條款 雇主省薪 逼出逃逸移工
記者陳敬丰/專題報導聯合報
移民署統計失聯漁工近三千人,專家認為逃跑原因除了薪資太低、工時過高、船主不當對待、語言不同,主要關鍵是「十二年條款」;外籍漁工工作超過十二年未被調薪提升為中階技術人力就必須在返鄉及逃逸中選擇一條路。

印尼籍漁工Mark今年十二月來台滿十二年;這個年限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因為就業服務法規定,外籍人士來台工作最多只能累計十二年,除非雇主願意改聘為中階技術人力。中階技術人力不受十二年限制,月薪須達三萬元、續聘則三點三萬元起跳。

Mark的窘境是沒有船東願意聘他為中階技術人力,因為船東不願意支付三萬三千元固定月薪,寧可招聘新船員從頭教起;如果到了年底還沒雇主肯聘他轉為中階,「最壞的情況就是成為逃逸移工」。

「外籍漁工實際收入不會遜於其他行業,但分紅與獎金占了很大比率;轉為中階技術人力意味著每月多支出一萬元薪水,船東大多不願意。」文史工作者吳小枚指出,十二年條款不只讓部分移工冒險成為逃逸移工,也一定程度造成勞資雙方裂痕,如果能修改法規放寬漁業中階技術人力薪資規定,用固定薪水以外的分紅、獎金等方式保障移工收入,對船東及漁工是雙贏。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表示,部分外籍漁工為了續留台灣會和船東私下協議,表面上轉為中階技術人力、調升薪水,實際上每月把多領的錢繳回,但因涉及違法,絕大多數船東不願這麼做,她前陣子到南方澳繞了一圈,聽到不少移工「跑路」,主要是卡到十二年工作年限。

 
TOP
關鍵人物/被判刑喊冤…邊曉耕:斷橋是設計、維管出問題
記者陳敬丰/專訪聯合報
「台灣這麼多座橋,除了我自己造的,其他橋根本不敢走。」八十一歲的邊曉耕,因南方澳大橋斷裂遭判刑兩年,他不服地說是「背黑鍋」,他說,大橋垮掉不外乎是應力集中、各吊索受力不均,應力集中多數原因是外力導致,跨港大橋經歷九二一大地震及諸多颱風,早被逼到極限,「個人經驗來看,天災影響成分更大。」

邊曉耕陸軍官校畢業,當兵時期曾負責管爆炸物,寧可放在自己臥室附近也要避免別人未經他同意取用,顯露一絲不苟的性格。一九七七年退伍後加入當時全台最有名的橋梁營造廠商利德工程,造了許多橋。

自豪造橋 不服被判刑

「一高、二高及東西向快速道路的橋梁,大都有我的手筆。」邊曉耕自豪經手過的橋梁絕對精細到「毫米」,柏油層相差○點五公分都不行,數十年來建立起海內外名聲,更曾赴約旦造橋。

一九九○年代,邊曉耕擔任九鼎預力工程公司副總經理,獲邀參與南方澳大橋吊索端錨系統,但九鼎於一九九四年破產,由品垣工程公司接替;「我怕品垣做不好,到現場幫忙盯著,怎麼變成現場負責人了?」邊曉耕對法院認定他曾接洽這筆生意、到場監工,以現場負責人身分判刑一事,氣得七竅生煙。

事隔卅多年,資料多淹沒塵埃中,調查單位依證詞認定邊曉耕是現場負責人,邊曉耕抱怨「檢察官、法官訊問時,我手邊沒資料,他們也不聽我怎麼解釋,就這麼被定罪了」。

一審判決後才請律師幫忙的邊曉耕,受訪時談論案情的眼神充滿鬥志。律師上訴指出,負責進口吊索端錨系統、施作廠商、收款人都是品垣,現場施工人員對邊曉耕沒印象,足見並非現場負責人。

「歸根結柢是設計和維管問題…」邊曉耕說,從設計面來看,政府與設計公司為省錢降低橋梁安全係數,直到九二一大地震後才調高,那地震前蓋的橋梁有重新修建嗎?這些橋梁遇到較大地震甚至陣風,都有垮掉可能性,屆時誰負責?

橋梁維護 很多都敷衍

維護管理就更敷衍了,全台二萬多座這樣的橋梁,檢定小組每年只做十五組,夠嗎?邊曉耕透露,常規維管單位根本都是「用眼睛看」,沒實際鑽到裡面檢查。若沒檢討整體工程設計與維護管理制度,無論誰做這些橋梁都難令人心安。

 
TOP
全台2萬多座橋 專家籲提高檢測費用
記者陳敬丰、張曼蘋/專題報導聯合報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因特殊性橋梁檢測規範不完備,南方澳大橋完工後七次檢測都只有目視,沒發現吊索系統內部鏽蝕狀況,沒確實檢修是斷橋原因之一,交通部隨即修訂規範,強化特殊性橋梁檢修程序並確認養護權責單位,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王仲宇認為,更嚴格的檢測意味更高成本,全台二萬六千餘座橋梁每二年定期檢查,即每年需檢測一萬三千餘座,分配到十幾間大型工程顧問公司、數十間小型公司,資源吃緊。

「經費不足導致前景不好,新血不願意投入。」王仲宇不諱言,念土木工程的學生較不願意鑽研橋梁檢測,這是很專業的技術。一般檢測分四步驟,發現損傷、確定位置、評估嚴重程度、預測年限,目前多數從業人員僅能達成前二步驟,也無法完全掌握最新的科技與儀器。

王仲宇認為,過去幾年政府增加檢測預算有慢慢看到環境改善,但力度可以再加強,業界除了減少惡性壓價,很重要的是施工時要做好品管,避免先天不良增加後續維管成本;學界則要加強訓練、媒合有意願的學生到顧問公司實習,「產官學合作更緊密才能全方位提升」。

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賴建宏表示,橋梁檢測需要專業及具經驗者現場實質調查,爬進結構中間查看才能將橋梁老化、劣化跡象真實呈現,但因檢測作業環境差、人才培訓與蓄積不易,近來更面臨缺工及橋梁檢測服務費未相對提升等狀況,導致專業且具經驗的檢測人員逐年流失,呼籲中央全面檢討編列橋梁檢測服務費用,有合理的勞務工作服務費才能確保檢測品質,進而維護民眾通行安全。

 
TOP
關鍵人物/雇主江榮華:難向罹難漁工家屬交代
記者陳敬丰/專訪聯合報
「五年過去了,我仍經常想,死的為什麼不是我?」南方澳斷橋事件六名遇難移工的雇主江榮華,在意外發生後連續三天足不出戶,如今經過新橋還是免不了內心一驚,遇上稍大的地震也會好幾天不敢出門;他說,一場意外失去六名家人,真的很難過。

五十六歲江榮華是南方澳本地人,斷斷續續討海廿多年;那天他和朋友在岸上聊天,突然聽到「轟」的巨響,「橋崩了」驚呼聲此起彼落,他極目望去發現南方澳大橋消失在天際。

「糟了,船還在橋下等待加油,怎麼辦?」江榮華跳上機車衝往豆腐岬,映入眼簾的是斷裂橋體壓住三艘他的漁船,「還有多少船員在船上?有壓到船艙嗎?艙內還有沒有人?」雜亂訊息及疑問瞬間充滿腦門,他跳過幾艘船登上被壓住半毀的船身,大喊船員名字,但俯身傾聽多時仍未獲回應,完全沒有動靜。

像家人 同在一艘船

「我一直很自豪,成為船長多年來從沒出過事;第一次出事竟是在庇佑漁民安全的港內。」江榮華回憶,那天有許多船在橋下等加油,他研判下午才能出海,因此告訴船員下午再集合、沒事可待船上,他也回到岸上。當時預備出海的三艘船有七名台灣漁工、廿四名外籍漁工,六名外籍漁工遇難,最年輕的才卅歲。

江榮華說,六位菲律賓、印尼船員,都是為了家人生活而離鄉,每次出海都一起在船上待十多天,彼此就像家人一樣;他回憶,當年四十六歲的JOE已待了十二年,剛取得中階技術人員身分,打算繼續留在台灣打拚,剛升上國中的兒子常在視訊時和他打招呼…「我怎麼對他們的家人交代」?

五年後 仍難以釋懷

「當時我也不曉得為什麼,就是沒有辦法走出門,一連三天足不出戶。」江榮華回憶,那段時間太太見他情緒低落,始終默默陪伴,但意外發生第四天就硬把他拖出房間,要求陪著上菜市場買菜,「那時的我才突然感覺,能和太太一起外出買菜是多麼幸福的事。」

五年過去了,江榮華坐在離岸邊不遠的咖啡店回憶這段悲痛往事,仍不禁透露出些許猶疑:「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死的人不是我?」他說,如果當時他沒選擇下船,或提前回到船上、或大橋晚點斷裂,他都不可能坐在這裡,他直到今日都覺得愧對六名船員及船員的家人。

 
TOP
話題
「台灣地位重大」 沃茲:美須備好軍事力量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提名聯邦眾議員沃茲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沃茲近期在公開演講指出,台灣在先進晶片與世界貿易地位所處形勢極為重大,即使共軍數量超越美國,美國的軍事力量必須準備好。

中央社報導,沃茲是美國國會首位具陸軍特種部隊資格的議員,也於五角大廈擔任重要幕僚,熟悉美國當前軍力狀況,近期出版新書認為中國大陸是當今美國最大威脅。

沃茲六年眾議員期間在軍事與情報等委員會,對台灣事務極為熟悉,高度關切對台軍售延遲交付與台灣自衛能力評估。

他今年十月獲任命前,於雷根基金會演講,就當前美中情況指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討論美國已經走下坡,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並認為西方價值也走下坡,卻想要用極權科技監控取代,掌控的第一步是西藏,下一步是香港,再來是台灣。

他說:「台灣的影響不光是掌握全球八成先進製程晶片,地理位置上,台灣位於日韓與東南亞海運要地,控制全球一半GDP,相關形勢極端重大。」

對於美國該如何因應當前形勢,沃茲指出,美國軍事力量必須準備好;即使中方海軍與太空軍數量已超越美國,共軍核武數量以三倍數成長,形勢接近一九三○年代德國納粹建軍規模,但德國當時沒有拒止美國的意圖。

他認為未來的美國總統不應該從戰車對戰車、船艦對船艦的概念思考,「如果他們(中國)要攻擊美國,會先拒止,透過網路攻擊美國港口、水資源和油管。他們的駭客組織『伏特颱風』不光是間諜行動,而是在美國系統埋下網路定時炸彈,首波攻擊將在空中和網路」。

沃茲是川普的長期支持者,認為華盛頓體系必須改革,軍令與裝備系統都存在官僚主義問題,導致美國國力與美軍戰力降低,面對中方競爭形勢嚴峻。

他舉例,中國人知道未來整個經濟將依靠太空網路,包括農業、導航、銀行與即時物流,他們已發展並全面控制,也讓美國經濟陷入黑暗,「無論你是愛還是恨川普,他擔任總統時的直覺是,如果在太空排第二就不可能在地面當第一,美國必須保衛自己的資產」。

美日澳強調台海和平 我表感謝

記者鄭□/台北報導

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及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Gen Nakatani)昨在澳洲舉行會談,並發布聯合聲明。

我外交部表示,誠摯感謝澳、美、日三國持續公開表達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及印太區域和平的堅定立場;台灣也將持續與理念相近夥伴共同合作,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促進區域和平穩定及繁榮。

澳、日、美防長會後發布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呼籲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議題並關切南海局勢,堅決反對任何試圖以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

 
TOP
打臉賴政府?星外交部:黃循財會習近平提反台獨
記者侯俐安、程嘉文、鄭□、國際中聯合報
「拜習會」十六日在秘魯登場,大陸官媒釋出訊息指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公開點名賴清德總統。不過,我相關單位向美方確認,無論公開或私下談話,習近平都沒有提到「賴清德」三個字。國安局長蔡明彥昨也表示,不能排除是認知作戰。

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日前在秘魯亞太經合會(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晤,會後大陸中央電視台及新華社報導,首度公開點名賴清德為台獨,並指台獨分裂行徑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隨後多名大陸學者也評論習近平「指名道姓」一事。

由於陸方並未釋出相關畫面,我方相關單位向美方確認,不論公開或私下談話,都沒提到「賴清德」三個字。涉外人士並指出,這在本次APEC會議不是首次發生,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十五日在APEC場邊會晤習近平,會後陸方對外宣稱「新加坡完全理解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但經我方查證,新加坡並未發表此等言論,中方說法顯非事實。

蔡明彥昨赴立法院備詢,會前受訪表示,比對美國白宮新聞稿,以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過去在這類場合談話,較少直接點名台灣領導人,不能排除是否為中共外交部或官媒刻意操作。他說,相同狀況也發生在日前習近平與黃循財會談;還原過程,可能有媒宣操作考量。

不過,新加坡外交部網站十七日發布黃循財與習近平會面新聞稿,文中表明新加坡奉行一中政策反對台獨。這份標題為「黃循財總理二○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習近平主席會面」的英文新聞稿第三段表示,「黃總理和習主席也討論區域和國際發展,包括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重要性,以及台灣海峽發展。新加坡奉行明確和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灣獨立」。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認為,大陸領導人將賴總統定性,代表政治上已無迴旋空間。蕭旭岑昨接受「千秋萬事」廣播專訪指出,此事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訊息,大陸最高領導人過去幾乎沒有親自點名台灣領導人,從江澤民到胡錦濤,不管是針對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這一次點名賴清德,等於是由最高領導人把未來的兩岸關係定調,不容小覷。

 
TOP
冷眼集/綠營急撇習點名賴 難掩兩岸嚴峻
本報記者羅印沖聯合報
秘魯「拜習會」後,大陸央視和外交部官網發布,習近平在會晤中提及「賴清德」總統名字,呼籲美方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消息一出,綠營炸鍋,急著撇清賴被習點名,還扣上對岸認知作戰大帽,但此舉根本「此地無銀三百兩」,無法掩飾當前台海局勢嚴峻的現實。

中美峰會已行之有年,會後「各自表述」也是慣例。一般來說,雙方會各自發表聲明表述己方立場,若要澄清,主要也是針對外界對己方說法的誤解或扭曲,通常不會「代為」證實或說明對方的表述。

這次「我相關單位」向美方確認,無論公開或私下談話,習近平都沒有提到「賴清德」三個字。但這種違反外交慣例的確認,究竟有多少可信度,還是為了迎合「上意」的結果、出口轉內銷,不無疑問。

事實上,賴清德上台後,中共官方早就多次公開點名賴清德。賴總統五二○發表就職演說隔天,當時在哈薩克出席上合組織外長會的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隨即發表強硬回應,點名批判「賴清德之流」。此後國台辦記者會也多次點名賴清德。

綠營這次「消毒、撇清」動作之大、速度之快,當然因為發言的人是習近平,是中共最高領導人,一旦坐實習近平點名賴清德,相當於中共對賴清德的徹底定性,兩岸關係未來幾無轉圜餘地,台海也難有寧日。

綠營顯然知道此事的嚴重性,但撇清的動作卻顯得毫無意義和矯情。無意義在於,無論習近平現場有無講出賴清德三個字,既然北京外交部通稿有,那就是習的表態,就是中共對賴清德的定性。矯情的是,當前兩岸關係之嚴峻,賴總統和民進黨難道心裡沒底?縱使能在輿論上操作成「又是中共認知作戰」,對台海情勢又有何助益?

與其爭論習到底有沒有點名賴清德,賴政府不如正視當前兩岸對抗升高,以及川普上台後引發美中台關係震盪的可能衝擊。

這次習近平表態,除了顯示北京對賴清德完全沒有互信,故而重話批判外,中共真正訴求在於向美國亮出台灣問題底線,隔空向川普喊話,除了以台灣問題為首的四條紅線,呼籲美方慎之又慎,習還要求美國「明確反對台獨」,言外之意是,美國重申的不支持台獨過於消極,鑒於美方總是「說一套做一套」(習近平語),未來中共定會向美國施加更大壓力,透過華府約束台北。

美國前駐北京大使包可士說,川普是個「交易者」,不能排除川普會與中國在台灣問題上達成某種協議。這才是民進黨真正該擔心的。

 
TOP
台美檯面下低調運作 我擬增編愛國者飛彈營
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聯合報
權威管道證實,空軍因應美對台軍售,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將再增編一個以愛國者三型增程型飛彈(PAC-3 MSE)為主的愛國者飛彈營,但預算來源不明,台美都在檯面下低調運作。

立法院預算中心明年度國防預算案評估報告,從二○○七年執行至今,延到二○二七年才能結案的「愛二性能提升及採購愛三」案,預算額度已累積到一七九一億餘元,內容卻未揭露「分年預計籌獲品項及數量」。

彭博新聞社曾報導,美國國務院知會國會議員內容,美方已提議對台軍售一百枚最先進「愛國者」(Patriot)防空飛彈及雷達和支援裝備。我國防部也曾證實,二○一九年第廿二次專案管理暨第八次工項財務審查會議研討後,確定增購愛三增程型飛彈,規畫二○二五、二六年,分批完成交運及部署作業。

美國國防部官網今年七月卅日一篇軍售製造公告也曾披露,「將由洛馬生產『W31P4Q-20-C-0023』相控陣列追蹤雷達」,提供「巴林、科威特、波蘭、瑞士、台灣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型相列雷達,就是愛國者三型增程型飛彈附屬配備。

消息來源證實,空軍現有愛國者飛彈部隊,包括配備愛國者二型彈六三一營、愛國者三型彈六三二及六三三營,及將在二○二六年新編成配備PAC-3型 MSE型增程彈的六三四營。一個營有三套愛國者防空飛彈,未來我國將有十二套愛國者飛彈,與國造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系統數量相當。新編愛國者飛彈營傳以部署花東為主。

美國安全合作局(DSCA)至今未依慣例公布售我愛三MSE增程彈軍售案,我國明年度國防預算案也未載明相關採購預算。美方拒售我M109A6自走砲車後,公開允諾第二階段增售我的十八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至今也未曾正式公告,我預算案則已載明二○二七年獲裝。

空軍司令部表示,武器籌建及部署,援例不予說明。官員私下補充表示,增編愛國者營固然要做,但此事近年不會發生,因此看不到預算案。

 
TOP
焦點新聞
多發性骨髓瘤指引將出爐 盼補治療缺口
記者蔡怡真、蘇湘雲、周佩怡/台北聯合報
台灣即將在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六十至七十歲,一年約新增七百病患,因容易骨折、骨痛,隱形照顧成本衝擊癌友家庭。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將推出最新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指引,鼓勵病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並且接受完整治療。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未來健保給付新藥將根據國內治療指引,與專家共同盤整治療缺口。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突破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困境,邁向健康台灣新願景」專家會議,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主任柯博升表示,血液性癌症在治療上與實體腫瘤不同,希望初期就使用最好的治療方式,以多發性骨髓瘤為例,目前治療進展變化大,指引建議初診斷病患應先評估是否適合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且同步採用多重用藥策略。

過去,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式以蛋白□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類固醇等三合一療法為主,近年來,三合一療法加單株抗體等四合一處方問世,國際治療建議也出現變動,國內治療指引認為,移植前的引導治療採四合一處方會優於三合一。

台灣三成五病患 無法撐到二線治療

「在國際治療指引上,只要三缺一、四缺一,全部就無效。」柯博升直言,目前對第一次診斷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病患,三合一療法可獲得健保給付,但對於含單株抗體的四合一治療組合,健保給付僅用於復發後的第二線治療,初診斷病患若要遵循治療指引,就必須自費使用。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指出,根據統計,多發性骨髓瘤新藥須等待十四個月到廿個月不等,才能獲得健保給付,但等待期間,患者療程都受到限制,據台灣真實世界數據,約三成五病患無法撐到二線治療、二成三患者無法撐至三線治療,病患必須和時間賽跑。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說,以日本為例,只要新藥通過適應症,約一個半月即可納健保,蔡承宏及台中榮總血液腫瘤枓主任滕傑林都認為,若可縮短新藥納入健保等待時間,將減少病患「看得到卻吃不到藥」困境,還可協助患者回歸職場及自我照護,減輕家屬及醫護負擔。

近年癌症醫療與藥費快速成長,造成健保沉重負擔,讓癌患「看得到用不到」。石崇良表示,健保將改變現行審核方式,持續盤點資源,且優先考慮將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等國際治療指引中的Catagory1(證據等級高)及「Preferred treatment」(高度建議)選項納入給付,若國內有治療指引,將與學會一起討論,盼補足治療缺口,讓更多病患受惠。十二月健保給付將新增多發性骨髓瘤等七癌基因檢測,以利醫師後續治療有更客觀依據。

四合一用於第一線 健保給付協商中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補充,健保給付四合一藥物用於第一線,已進入藥品價量協商過程中,若有合理藥價,協商過程勢必較為順暢,期待盡快達到共識,造福病患。

為了落實總統賴清德的健康台灣政策,除了藥物審查希望接軌國際治療指引,並減少國內指引的落差,健保署在擴充財源上也討論是否增加補充保費及第二層健保的可行性。

嚴必文表示,病友團體也認同這樣的理念,癌症病患都想爭取延緩疾病復發,也希望生活不受影響,透過及早用藥,除了減少後續醫療耗用,也可維持生產力,在治療效益的排序上,希望可讓病患都獲得及時、適切的治療,以減少癌症家庭負擔。

 
TOP
擺脫行人地獄 交部改善斑馬線照明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北市17日發生公車追撞,導致走在斑馬線上的婦人遭捲進車底身亡,立委林俊憲昨指出,台灣被稱「行人地獄」,盤點行人交通發生死亡事故最多的時段是在夜間,是白天的1至2倍,也是行人地獄最恐怖的時候。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將精進加強稽查大型車輛管制,並改善斑馬線照明。

林俊憲昨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時表示,交通部統計,2019年至迄今,晚間6時至隔天清晨6時,行人死亡事故比白天多50%,甚至高出1至2倍,以今年1至9月為例,清晨6時至晚間6時,A1交通事故有19件,晚間6時至隔天清晨6時則高達30件。

林俊憲說,南韓、新加坡等國,劃設斑馬線都有設置緩速台,強迫車輛要減速,台灣不僅沒有,連斑馬線照明也相當不足,法規已規範斑馬線要有一定亮度,卻沒真正落實,交通部應進行總檢討。

林俊憲批評,政府花費幾百億元改善危險道路,交通安全宣導卻僅教台灣行人夜間出門穿亮色衣服、過斑馬線要舉高揮手,這是愚蠢建議,應讓行人行走的路段更安全;陳世凱回覆,斑馬線照明已納入改善項目,會持續處理。

對於17日北市發生公車追撞死亡事故,陳世凱受訪時表示,第一輛公車在斑馬線前停讓行人,且按公路局要求進行指差確認,但遭到後面公車追撞而撞到行人,非常沉痛,將持續精進大型車輛管制、加強稽查,並與台北市政府等相關單位檢討修正;全台799個易肇事路口改善計畫正在進行,駕駛人、行人教育宣導也會持續努力。

 
TOP
政治新聞
蔡英文 明啟程訪加拿大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前總統蔡英文辦公室昨宣布,應「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HISF)」邀請,蔡英文明(廿日)啟程前往加拿大,出席在加國東岸哈利法克斯市舉辦的二○二四HISF年會,將於論壇中發表專題演說。

蔡辦表示,蔡英文將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人民堅定守護民主自由的努力與信念,台灣也將持續與國際社會合作,為全球的穩定繁榮貢獻力量。

 
TOP
社會新聞
民眾黨中委會決議 同意柯文哲續請假3個月
記者林銘翰/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請假三個月期限將屆,民眾黨中央委員會昨天決議,同意柯文哲繼續請假三個月,效期至二○二五年二月廿八日止,持續由緊急應變小組共同召集人合議代行職務。

民眾黨緊急應變小組召集人林富男表示,黨內最高權力機構是中央委員會,接下來會委請律師把決議轉知柯文哲,目前沒有代理主席問題。

民眾黨今年爆發政治獻金風暴,柯文哲在八月廿九日宣布請假三個月,期限十一月廿九日屆滿。

根據民眾黨章規定,黨主席請辭或因故無法執行職權,必須由中央委員互推一人代理職務,所餘任期超過一年須補選。民眾黨昨天下午召開中央委員會,會中通過柯文哲繼續請假三個月。

林富男表示,民眾黨是有制度的政黨,柯文哲仍在請假,「三個月後的事情,不需要提前揣測」,大家也都希望現在的賴清德政府,不要再透過政治手段羈押柯文哲,「押愈久,我們愈團結,趕快釋放柯文哲。」

他說,包括全體黨員同志跟小草,大家都在等待柯文哲歸來,繼續領導台灣民眾黨。

林富男強調,民眾黨沒有代理主席的問題,目前仍由緊急應變小組三位共同召集人代理職務,「我們不會有多頭馬車,也從來沒有意見相左」,中央委員會如常運作,外界經常胡亂放話、胡說八道的人,不要再對民眾黨見縫插針,「我們的團結堅若磐石」。

媒體詢問,明年二月廿八日是否是柯文哲請假黨主席職務的最後期限。民眾黨中評會主委李偉華則說,「黨章沒有對請假做限制」。

 
TOP
婦聯會脫離國民黨附隨組織 須付國庫178億
記者林孟潔、鄭□/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被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凍結名下財產三八五億餘元,提行政訴訟近七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認定婦聯會一九五九年初起至二○○四年底止是國民黨附隨組織,給付國庫一七八億九一八四萬元後才可認定脫離附隨組織。

黨產會指出,判決表面上看似各有勝負,卻明顯脫離雙方主張和攻防重點,是不折不扣的訴外裁判,將依法提起上訴。婦聯會主委雷倩透過臉書表示,法院認事用法囿於現今黨產條例規定,尚有未盡如人意之處,然審理過程中所揭露各項事實,必定會在歷史上留下紀錄;將在收到完整判決後,研議上訴內容。

黨產會二○一八年二月一日認定婦聯會曾被國民黨實質控制人事、財務及業務經營,自黨國一體時期成立迄今,現有財產價值達三八五億餘元;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凍結、禁止婦聯會處分所有資產,包括現金股利、不動產等。

婦聯會是繼中投、欣裕台公司後,黨產會處分的第三個國民黨附隨組織,婦聯會二○一八年二月底提撤銷處分行政訴訟;北高行指出,婦聯會現今雖不受國民黨控制,但比對財務會計資料,認定二○○四年以前只有報表而無單據勾稽,之後則有報稅資料作為憑據,認定婦聯會確於一九五九年初起至二○○四年底,曾被國民黨控制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

北高行認為,依照黨產條例規定,附隨組織定義為曾由政黨實質控制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且」沒有以相當對價轉讓而脫離政黨實質控制的法人、團體或機構,因此有無「付出相當的對價而脫離」是關鍵所在。

北高行指出,婦聯會當時沒有以「付出對價而轉讓」方式脫離國民黨,判決婦聯會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然而,轉型正義下處理不當黨產,仍須遵行法治原則,以受益人為核心,查明應返還財產,並決定取除利益方法或範圍,法院調查婦聯會取得的勞軍捐款、軍眷住宅捐款等,認定婦聯會給付國庫一七八億九一八四萬元後,可認定已支付相當對價而脫離國民黨附隨組織。

 
TOP
北市2警 派出所女廁裝針孔偷拍
記者李奕昕/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大安警分局郭姓警員、信義警分局黃姓警員,涉嫌購買色情網路論壇「創意私房」會員觀看未成年性影像,並在派出所女廁裝針孔攝影機偷拍。警方調查,兩警共偷拍7名女警,未販售影像,依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妨害秘密罪移送。

檢方聲押禁見郭獲准,命黃20萬元交保;兩警坦承犯案,提出辭職報告已生效。北市警察局昨表示,將依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記兩大過免職,杜絕再任警職,並從嚴追究相關人員考核監督不周責任。局長李西河要求外勤單位,今天晚間10時前全面完成駐地反偷拍檢測,維護員警及民眾隱私安全。

台中地檢署指揮刑事局偵九大隊、電信偵查大隊及科技偵查隊,追查創意私房及Telegram群組「SCP」、「OAT」販售未成年性影像,從金流及購買紀錄鎖定幹部、賣家及買家,今年6月起查獲449人,包含3名警員加入會員購買未成年性影像,其中大安分局的28歲郭姓警員、信義分局的30歲黃姓警員涉在派出所女廁裝針孔偷拍。

大安分局督察組獲悉郭涉創意私房案,報台北地檢署指揮偵辦,今年6月12日通知到案,搜索基隆市住處查扣電腦以及手機,依兒少條例移送,檢方訊後請回,查出電腦存有偷拍影像;分局上月28日再通知郭,搜索任職派出所及住處,依妨害秘密罪移送,檢方聲押禁見獲准。

黃則是先被查出偷拍,今年7月2日有女警如廁時發現針孔,取下設備向上級報告;信義分局督察組報北檢指揮,隔天通知黃到案,搜索該所及其新北市住處,查扣電腦及手機發現偷拍影像,另查出他是創意私房會員,依兒少條例、妨害秘密罪移送,檢方命20萬元交保。

市警局表示,會持續清查,如發現其他員警涉案依法嚴處,將徹查到底絕不寬縱,以維警譽。

 
TOP
經濟新聞
雙貸族逾37萬人 創新高
記者鍾張涵/台北報導聯合報
聯徵中心數據顯示,我國同時持有房貸與信貸的雙貸族人數,截至七月達三七萬四八七一人,創歷年最高,且年增二萬二千二百五十八人,增幅百分之六點三亦寫下歷年同期最高。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人數大增就是因房價高漲,不少購屋人需經由信貸補上資金缺口,生活壓力下亦讓不少人借信貸「度時機」。

昨天有多名立委關切台灣房價上漲、新青安房貸政策,以及央行性信用管制措施加大控管,是否恐釀斷頭潮?財政部長莊翠雲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時表示,購屋者「槓桿有點過度」,才會產生此情形。

聯徵中心數據顯示,七月雙貸族人數近三十七點五萬人,平均每人房貸金額五百九十一點七萬元、平均每人信貸金額達一百○六點一萬元,三數據皆創歷史最高。

賴志昶說,雙貸族人數與貸款金額續創新高,主因有二,一是疫情來房市多頭,全台房價居高不下,較不具資產實力的購屋人藉由信貸補頭期款;二是通膨環境下,房貸族為平衡日常開銷,不得不增貸維持生活品質。

賴志昶也認為,去年底至今年中旬的房市多頭,致不少人產生「錯失恐懼症」追價心態,使雙貸族寫下新高。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今年下半年面臨全球地緣政治影響,金融波動風險提高,加上央行陸續推出信用管制措施,房市前景較不明朗。此波房市多頭不少房貸族以房增貸,或是再借信貸,放大操作槓桿,但如果遇到股市下殺或房市翻轉,將會難以收拾,投資者應審慎評估,槓桿操作不可不慎。

立委也憂心租賃融資公司恐成打炒房破口,莊翠雲昨表示,截至目前,八大公股行庫貸給融資租賃業授信餘額約一千一百億元,其中三大租賃公司約六百一十七億元,上周財政部已找公股銀行開會,要求加強查核對融資租賃業的授信,包括貸前和貸後管理,特別是貸款資金流向是否符合用途,要加強查核,一個月內會提交調查報告給財委會。

□莊翠雲上周就說,新青安違約率僅百分之○點○四,絕大部分貸款戶都是依約還本繳息。今日她重申,是否發生斷頭,應該是購屋者「槓桿有點過度了」。

 
TOP
預售屋轉讓免核准 五樣態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後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內政部原已規定四種特殊情形,可免提出申請就能變更契約,近日再預告新增一種情況,當夫妻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而轉讓預售屋,也無須經核准。

為防堵預售屋炒作,造成房地產價格飆漲,平均地權條例2023年1月三讀通過,並於當年7月1日上路,限制預售屋買賣契約轉讓第三人。

不過為避免錯殺無辜,內政部也明定四種情況,可免經申請即可轉讓。

第一,配偶、直系血親、兄弟姐妹間的轉讓;第二,買受人死亡辦理繼承;第三,因公司合併或清算而轉讓;第四,預售屋取得於2023年6月30日以前。這四種情形無須依規定申請核准,就能夠轉讓。

內政部日前預告修正「預售屋及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讓與或轉售審核辦法」第4條,新增以夫或妻名義簽訂的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書,在夫妻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後,依法辦理剩餘財產差額分配,由夫或妻一方全部或部分承受,無須申請核准讓與或轉售。

內政部官員說明,多數夫妻為法定財產制,舉例來說,丈夫在婚姻期間購買預售屋,當兩人離婚,也就代表法定財產制消滅,此時妻子可行使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兩人離婚協議,可將預售屋權益部分或全部分配給妻子,此次新增該情況須面臨換約時,不須向主管機關申請即可變更。

內政部官員提醒,上述變更是以夫或妻一方為限制,若雙方經討論後,打算將買賣契約轉售第三人,再分配現金,因涉及契約讓與或轉售,仍須經地方主管機關核准。

內政部也有明定,必須經過內政部核准才能轉讓的樣態,包含非自願離職、重大傷病或特定病症、因災害損毀原設籍居住房屋導致須另行租屋、重大意外事故造成第三人傷亡、繼承人無意保留或協議變價分配、轉讓給共同買受人等情況,且讓與或轉售戶數或棟數,全國每二年以一戶或一棟為限。

內政部提醒,買方違規換約轉售,按交易戶(棟)數處50萬至300萬元罰鍰,提醒民眾應留意各項限制及規定。

 
TOP
兩岸新聞
王金平會宋濤 全程未提「九二共識」
特派記者廖士鋒/廈門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昨在廈門會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王金平除提到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外,還引述大陸海協會前會長汪道涵的「兩岸之道,唯和與合」,並以金廈往來變化為例,指出戰爭與和平、隔絕與交流,完全在執政者的「善用其心」。王金平開場白全程未提「九二共識」,最後則提及「兩岸共識」。

這場會晤,昨傍晚在廈門海悅山莊舉行。開場白時,宋濤表示台獨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要維護台海和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他重申「搞台獨是絕路」,去中國化必然失敗;台灣無論什麼政黨、什麼政治團體、個人,只要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不搞分裂活動,與大陸交往交流就沒有障礙;最後喊話,共同推進「和平發展、國家統一」。

王金平致詞時長篇幅著墨兩岸關係,包含引用汪道涵弔唁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時的唁電內容「兩岸之道,唯和與合」。王強調,過去四十年,兩岸人民在經濟、文化、宗教、藝術等各方面都已成為密不可分的合作夥伴,也成為兩岸關係未來進一步良性發展的堅實基礎。

王金平還強調,拋開不必要的成見,擱置暫時無解的爭議,兩岸事,猶未晚;並喊話增進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他還提出,善用其心,同心同德,就必能建立「兩岸共識」,但未進一步闡述兩岸共識的內涵。

王金平昨上午先到漳州祭祖,提及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美德,並表態「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而中華民族等同一個大家庭。他此行其餘行程皆相當神秘,包含近日正好也在漳州考察的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及漳州市委書記、廈門市委書記等官員是否與王金平會面,外界都不得而知。

 
TOP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完工 全球最長、輸氣量最大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家管網集團昨宣布,歷時逾九年建設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全線完工,進入投產前準備階段,預計今年底前實現全線貫通,未來每年將可滿足大陸一點三億戶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氣需求。該管道是目前全球輸氣量最大、距離最長,也是大陸重要的能源通道。

俄羅斯是天然氣大國,俄烏戰爭以來,歐盟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能源制裁,俄羅斯於是轉向對大陸擴大出口。對大陸而言,增加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可降低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過度依賴,同時減少燃煤造成的空汙。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計畫始於二○一二年,是大陸國家管網集團與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聯合項目,包括俄羅斯境內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和大陸境內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長超過八千公里。大陸境內管道全長五一一一公里,北起黑龍江,南至上海,全線依北、中、南段分期建設,於二○一五年六月正式動工。

北段(黑龍江黑河–吉林長嶺)於二○一九年底投產通氣;中段(吉林長嶺–河北永清)於二○二○年底投產;南段(河北永清–上海)全長一五○九公里,於二○二○年七月啟動建設。其中,南段安平–泰興段已於二○二二年投產運行,本次完工的是南通至甪直段工程,也是中俄東線的最後一段工程。

中俄東線管道設計輸量為每年三八○億立方公尺,是目前全球單管輸量最大的長輸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後,可滿足東三省、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一點三億戶家庭一年的用氣需求。截至目前,中俄東線已輸送天然氣超過七八○億立方公尺。

該管道也是大陸目前口徑最大、壓力最高的長距離天然氣輸送管道。經測算,在十二兆帕壓力下,光是一公尺長的管段容氣量就有二五○立方公尺,相當於三口之家一年的用氣量。

俄羅斯近兩年加大對大陸出口天然氣。彭博報導,今年前九個月,俄氣公司向大陸出口了二三七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年增百分之四十,超過同期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總量。俄氣公司並計畫在二○二七年一月底增加「遠東」管道,每年可再多供應一百億立方公尺天然氣給大陸。

 
TOP
國際新聞
美允援烏飛彈炸俄境 澤倫斯基:很快將發動無預警攻擊
編譯盧思綸、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等外媒引述美國官員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已改變心意,首度同意烏軍以美製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遠程飛彈深入攻擊俄國境內目標,讓基輔更能抵抗俄軍攻勢。

美國原本禁止烏克蘭用這種射程達三百公里的美援遠程飛彈打擊俄羅斯本土,拜登的決定代表美國政策重大改變。烏克蘭歡迎這項決定,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很快就會使用這種武器首次對俄國進行無預警攻擊。

俄政界:局勢恐逼近世界大戰

俄羅斯總統普亭尚未回應。俄國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拜登政府這項決定,是俄羅斯與北約邁向直接對峙的重大一步,使緊張局勢升級到新層次;他說,這項決定代表「美國介入這場衝突的新局面」。俄國國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也說,莫斯科將很快做出回應,「這是朝向第三次世界大戰非常嚴重的一步」。

紐時:北韓派兵令美改變態度

過去數月烏克蘭一直要求美國同意使用遠程飛彈攻俄,美方憂心戰事升高,遲未同意。紐時說,北韓派兵協助俄國,顯然是拜登改變主意的主因之一。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已表明,將盡快結束俄烏戰爭,此立場為川普新政府明年上台後是否將繼續軍援烏克蘭增加不確定性。

川普尚未回應拜登此一決定。川普長子小唐納十八日在社群媒體TG寫道,「軍工複合體似乎想在我爸有機會締造和平並拯救生命前,使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小唐納上周也曾在Telegram嘲諷說,再過幾周川普上任後,澤倫斯基就「領不到零用錢了」。

將在川普上任後出任白宮國安顧問的沃茲此前曾說,拜登在政權交接期間宣布一筆給烏克蘭的六十億美元援助,「完全符合對瘋子的定義」。

鑒於ATACMS的整體供應量不足,拜登政府官員過去一向質疑美國能否提供烏克蘭夠多的這類飛彈,以改變戰局。但贊成者主張,只要能對俄國實施縱深打擊,即使次數不多,仍將迫使莫斯科改變兵力部署並消耗更多資源。

英法也開放暴風影飛彈攻俄

美國遠程飛彈解禁後,法國費加洛報報導,英國和法國也同意,讓烏克蘭使用英法聯合研發的「暴風影」遠程飛彈攻俄。德國則堅持立場,拒絕援烏射程逾五百公里的金牛座遠程飛彈,擔憂基輔用於打擊俄國本土。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十七日重申聯合國立場是避免這場戰爭持續惡化,「我們想要和平、公平公正的和平」。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說,當務之急是盡快推動局勢降溫。

俄軍近日來加緊攻打烏克蘭。烏國救難當局與軍方十八日指稱,一枚俄國飛彈十七日晚間擊中烏克蘭東北部的蘇米州一棟大樓,造成十人喪生、五十二人受傷。該州軍事政府首長阿圖克在TG寫道,首府蘇米市淪為人間煉獄,「這是俄軍在我們土地上釀成的悲劇」。

 
TOP
國際小學堂/全球電力需求 成長超預期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未來十年全球電力需求的成長將超出預期,預計每年將新增相當於日本一年用電的需求量。其原因包括新工廠和空調的用電增加、電動車普及、科技公司快速增設數據中心等,恐讓減少碳排並遏阻暖化難上加難。

全球用電預測 又增百分之六

IEA十月中旬發布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全面分析全球能源趨勢。紐約時報引述該報告內容報導,IEA如今對二○三五年全球用電需求的預期值,又比去年預測增加百分之六。

從歷史來看,用電需求會因社會變得更富裕而增加,但IEA報告指出,近來的幾項趨勢已對其增長速度推波助瀾。首先是全球暖化驅使氣溫上升,正刺激更多人購置空調,運轉空調的次數也更頻繁。例如在印度,今年面臨一連串嚴酷熱浪,空調的銷售已然翻倍。

此外,電動車也變得更為盛行。雖然在美國、歐洲,電動車今年的銷售成長已放緩,但中國大陸的情況卻不同。到今年底,中國所有銷售的新車預計有一半是電動車,而且現在約六成在中國銷售電動車比燃油車便宜。

這又加上眼見全球對人工智慧(AI)抱以關注,不少科技公司正迫切打造耗能的數據中心。這些設施雖然只占全球電力需求的百分之一,但通常是群聚設立,可能使當地供電網陷入吃緊。這些額外用電需求,都讓應對氣候變遷更加艱鉅。

IEA執行董事比羅爾說,在能源的歷史上,世人已歷經「煤的時代」和「石油時代」,「我們現在正快速進入到電的時代,這將定義日後的全球能源系統」。

加速潔淨能源產量 是件難事

IEA指出,基於目前各國實行中的政策,截至二○三○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只會減少百分之三;但若要達成各國政府在聯合國氣候會議上同意的高遠氣候目標,排放量需要在二○三○年底前減少百分之三十三。能源智庫Ember的全球分析主管瓊斯說,當能源使用提升,即使再生能源快速成長,也無法造就二氧化碳排放迅速降低。

在許多國家,加速潔淨能源產量可能很是件難事。中國占去年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成長的六成,其電網也需要進行重大升級,來因應再生能源發電產出的上下波動。在歐洲,隨著天然氣價格緩和,今年上半年電熱泵的銷售量也明顯放緩。美國的風電計畫則正受制於欠缺傳輸線路。

先前IEA預計,就化石燃料中最不環保的煤,全球消耗量將以二○三○年為期顯著下降,這項預測是鑒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的增設。但隨著中國、印度等地用電需求迅速上升,煤的使用減少幅度現在被認為會更為平緩。在美國的部分電力公司,也正在延長原本預定將除役的燃煤發電廠壽命。

這份報告並非全都是壞消息,其中好消息有:這個十年內,各國將很可能打造足夠的低排放發電廠,來回應電力需求增加,這些發電廠主要會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核能。再生能源的快速成長,起碼應能阻止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激增,也可能讓煤、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在二○三○年底前觸頂。

電動車的銷售成長,可能讓全球石油需求在這個十年趨於平緩。美國和卡達正打造許多液化天然氣轉運站用於出口,可能讓全球天然氣供給將出現過剩。這可望壓低能源價格,為俄羅斯二○二二年二月入侵烏克蘭後,飽嘗能源價格攀升之苦的多國舒緩困境。

全球能源政策 存在不確定性

但若干化石燃料生產者,對於IEA認為石油、天然氣使用會在二○三○年底前觸頂的預測抱持懷疑。許多國家承諾在二○五○年達到淨零排放以抗暖化,但實現目標的機會正在流失:各國設置低碳電力來源的速度,須在現在至二○三五年之間加速為兩倍,才能達到前述氣候目標。

今年,占全球能源需求量一半的國家也都舉行改選,包括美國。IEA在報告中於是直言,就全球能源政策將如何演變,當前存在比往常更多的短期不確定性。

 
TOP
美國財政部長之爭公開化 川普惱火...浮現新人選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財政部長人選之爭公開化,讓總統當選人川普頗感惱火,據傳他已開始考慮新的人選,其中包括前聯準會(Fed)理事華許(Kevin Warsh)、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執行長羅旺(Marc Rowan)、聯邦參議員海格提(Bill Hagerty)等。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原本預料會在上周末從交接團隊共同主席盧特尼克,和避險基金富豪貝森特二人之中做出選擇。但他如今對這兩人另有考量,於是延後決定人選。他本周將邀請可能人選到海湖莊園面談。

據報導,盧特尼克最近讓川普感到厭煩。對於盧特尼克頻頻在他身邊,還為自身目的操控交接過程,川普私底下頗有微詞。知情人士透露,盧特尼克和貝森特之間在財長的角力如同短刃格鬥,盧特尼克尤其咄咄逼人 。

馬斯克16日在社交媒體平台X表態支持盧特尼克,認為貝森特只是財長的「一如往常」的選擇。

不過川普據說仍將貝森特列入考慮,也被川普財經決策圈點名為可能領導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的人選。道瓊社則報導,海格提幾天前在海湖莊園和川普碰過面,知情人士透露,海格提私下告訴友人,他自認適合領導該部門。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來源報導,財長人選最後可能竄出黑馬。報導說,前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曾表示有意出任財長,上周日支持關稅的智庫美國繁榮聯盟公開支持賴海哲接任財長。該智庫在X平台上發文說:「下一任財長必須百分之百與總統當選人川普的關稅政策保持一致。」

另外,川普17日晚間宣布,由資深共和黨人卡爾(Brendan Carr)領導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川普在聲明中稱卡爾為「言論自由戰士」。45歲的卡爾是現任FCC委員,也已和馬斯克建立起盟友關係,曾參與撰寫傳統基金會「2025計畫」中有關FCC的章節,他主張FCC應該規範蘋果、Meta、Google與微軟等大型科技企業。

紐約時報報導,FCC的存在感低,專責廣播與電視廣播許可、監管電話通訊費用與家用網路普及化,卡爾很可能對FCC帶來震盪。川普選前表明,希望FCC撤銷NBC和CBS的許可證,理由是對他的不公平報導。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