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中國覬覦中南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能源如何徹底打亂了今日的金融秩序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1/11 第131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中國覬覦中南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能源如何徹底打亂了今日的金融秩序
流亡拉丁美洲,人生就只剩這樣?企圖讓人生再有價值一點?

新書鮮讀
中國覬覦中南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能源如何徹底打亂了今日的金融秩序
圖/臺灣商務
書名:《能源賽局:地緣政治混亂時代,金融政策與民主制度的下一步》

內容簡介:「在大國競爭的當代,能源基礎不但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更是掌握國家安全與產業永續的關鍵利器。綠色能源與ESG早已是先進科技的重要指標,理解過去化石能源如何波動全球板塊,更能讓我們掌握風險與評估布局──《能源賽局》正是這樣一本重要且不可多得的著作。」──中美矽晶暨環球晶圓董事長、太陽能光電協會理事長 徐秀蘭

中國覬覦中南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通貨膨脹的時代,能源成為護國之盾!歐洲啟動淨零碳排、綠能投資成為主流,能源才是波動地緣政治的關鍵!

石油在上個世紀主宰了世界的經濟發展,從日常用品、交通運輸到糧食生產,石油點燃了文明生活,也將美國推上世界強權。二十世紀美國運用了強大的石油資源,結合海陸空的制霸能力,幾乎掌控了全球的石油命脈,並進一步奪取了金融強權的關鍵地位,聯準會的一舉一動,都將波動世界的金融局勢。

以巴衝突、金融海嘯、美中貿易戰,近20年的地緣動盪,背後都有能源爭奪的影子。能源不只是各國的經濟命脈,更影響了金融政策與民主穩定。隨著歐盟、美國、中國等各大強權都加入了綠能競奪,新舊能源的矛盾以及大國競爭,會如何再度瓦解地緣政治?而當綠色能源挾著淨零碳排趨勢崛起,又是誰將搶奪先機?

作者劍橋大學教授湯普森長年研究地緣政治與能源議題,為了一窺過去20年動盪的地緣局勢,他將視角從當今社會往回拉到石油引發動盪的1970年代,並逐步分析化石能源如何推動美國霸權、歐盟分裂與中俄崛起。這場橫跨三大洲,涉及能源、金融、民主、地緣政治的鉅作,為過去20年的全球局勢提供絕無僅有的歷史洞察。當化石能源與綠色能源的競奪成為下個世代的關鍵議題,這本書提供了風險掌握與布局評估的關鍵解讀。

作者介紹:海倫.湯普森,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同時還是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的研究員,長年研究能源的政治經濟學,以及二十一世紀民主、經濟與地緣政治破壞的歷史。內容涉及英國脫歐、歐盟、大流行病的經濟學、能源和氣候政治以及中國崛起的地緣政治。

搶先試閱:〈不可能的石油保障〉

破碎大西洋

一九五六年,美國為保障盟國能從缺乏軍事力量的中東地區獲得石油供應,執行了一場充滿爭議的行動,除了引發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其深遠的影響更一直迴盪至今。蘇伊士危機不只像常見的詮釋一樣,擊潰了戰後英國的帝國力量,也擊碎了美國永遠可以在最後關頭供應石油、不讓蘇聯石油重新流入西歐的願景,更終結了美國總統們不讓美軍接近中東的幻想。

危機的開端是納賽爾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並禁止以色列的船隻進入。而在一九五六年,西歐約有七成的原油都是從波斯灣出口,再經由運河送達。時任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立即告訴艾森豪,他相信如果納賽爾不願退讓,就應該使武力阻止,因為要是運河被關閉,就必須「暫時從你們那邊的世界補充石油。」艾森豪在回覆艾登的書信時表示,除非徹底證明所有和平手段都已經用盡,否則「這麼做引起的反應,可能會嚴重影響我國人民對西方盟國的觀感」,而且很可能是「影響最深遠的後果」。結果在一九五六年十月,英國、法國和以色列還是單方面對埃及發動了攻擊,這讓再過幾天就要面臨大選的艾森豪怒不可遏。眼見蘇伊士運河被封鎖、伊拉克石油公司的管線被敘利亞軍隊破壞,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禁止出口石油給英國和法國,艾森豪還是拒絕釋出美國的緊急石油儲備。「讓他們在自己的石油裡著火吧」艾森豪如是說。原本一直用英鎊購買石油的英國,現在不得不用美元來進口西半球的石油。當赫魯雪夫威脅要對英法發動核攻擊(雖然只是虛張聲勢),艾森豪的財政部長又阻止英國提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配額時,英國政府立刻就停下軍事行動,完全沒跟法國或以色列協商。

這場危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美國中東政策的矛盾之處:為了鼓勵西歐依賴中東的石油,美國既要仰賴英國的軍事力量,又要和阿拉伯民族主義妥協,然而阿拉伯民族主義正是大英帝國勢力在中東逐漸衰落的原因。在蘇伊士危機過後,艾森豪為了重建美國的影響力,只好和更保守的阿拉伯國家結盟。根據艾森豪的方針,和伊拉克結盟的沙烏地阿拉伯應該要成為地區強權,取代埃及和敘利亞的聯盟,變成西方在阿拉伯世界施力的新支點。但激進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無法靠國境遏制。一九五八年二月,埃及和敘利亞正式組成了阿拉伯合眾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沙國國王不得不任命更激進的王儲為首相,而伊拉克王國則被一群軍官推翻,和新成立的阿拉伯合眾國結盟。此時英軍在伊拉克已經沒有基地,無法自土耳其起飛前進波斯灣,只能依靠紅海東部入口亞丁的作戰基地。英國的地位衰落,使得艾森豪成為第一位在中東使用武力的美國總統。他下令軍隊進駐黎巴嫩,以支持當地的親美政府;但這麼做只是為了應付亂局,並不代表美國的戰略有所改變。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美國的政策變得更注重讓英國保住亞丁和位於波斯灣的小型保護國。

蘇伊士危機也重創了北約的凝聚力,長久不能恢復。西歐各國普遍對美國的行動感到失望。西德總理康拉德.艾德諾表示英國和法國的軍事行動是「關乎歐洲整體利益的行動」。艾森豪在蘇伊士危機時的作為,更加快了各國政府對於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討論。艾德諾相信他能說服法國果斷承諾推動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因此他前往巴黎遊說法國總理居伊.摩勒。此行中,首相艾登已經致電摩勒, 告知英國已經屈服於艾森豪的壓力;於是艾德諾告訴摩勒:「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團結歐洲,你才能報一箭之仇。」

但蘇伊士危機也暴露了西歐在安全議題上的分歧,讓各國無論要結為邦聯還是聯邦都更為困難。法國第四共和政府的結論是,法國需要核武器,才能減少對美國的安全與技術依賴。於是,在一九五六年啟動了核武計畫,並從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上窺見實現計畫的曙光。相比之下,艾德諾則希望在加強歐洲防禦能力的同時,不要損害北約,這也代表他需要吸引英國加入歐洲邦聯或聯邦。但哈洛德.麥克米倫領導下的英國政府則是希望保留北約,而且依舊不願加入歐洲關稅同盟。

這些蘇伊士危機後的衝突沒有解決之道。在戴高樂的領導下,法國的政策漸趨激進。戴高樂希望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都與美國和英國保持距離,這讓他最後在一九六六年決定退出北約的聯合指揮體系,並兩度否決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申請。他還希望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會員國能建立一個安全邦聯。但這個構想因為種種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失敗了。在戴高樂看來,只要歐洲還因為冷戰而受美蘇之間的核對峙擺布,歐洲就不可能安全。但在西德總理艾德諾和其他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的領導人看來,北約和美國的核保護傘才是安全的屏障。因此,一九六ま年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始終面臨著兩難:關稅同盟和共同農業政策體系需要依靠戴高樂的容忍才能存在,但戴高樂卻不接受繼續仰賴北約維繫歐洲安全。

英國在這場兩難中的角色,剛好和法國相反,麥克米倫政府從蘇伊士危機抽手,是為了修復和華盛頓的關係。雖然這次經驗也讓他們了解到擁有核武的必要,但英國的選擇是和華盛頓進行雙邊合作以獲取核武。而在歐洲經濟共同體這方面,麥克米倫認為符合英國利益的作法,是建立由英國主導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再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一年間,他曾多次威脅要從西歐撤軍,誤以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可能會因為安全罩門而不得不同意英國的要求。在約翰.甘迺迪擔任總統期間,英國一直飽受這兩個因運河危機造成的問題所擾。基於對戴高樂野心的擔憂,甘迺迪設法說服了麥克米倫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但是一九六二年美國向英國提供北極星潛射飛彈的《拿騷協議》,卻給了戴高樂現成的把柄,藉此痛斥英國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只是掩飾美國在歐利益的「特洛伊木馬」。

⏩⏩閱讀更多 臺灣商務出版 海倫.湯普森《能源賽局:地緣政治混亂時代,金融政策與民主制度的下一步》

 
流亡拉丁美洲,人生就只剩這樣?企圖讓人生再有價值一點?
圖/時報出版
書名:《流亡拉丁美洲:漂洋過海拐回愛》

內容簡介:這是一本融入當地、每一筆都凍結了歷史人文的遊記。鮮少和同為旅人的人對話,也沒有實用的旅行筆記,只有一縷想看懂世界的靈魂,寫述記憶。對臺灣人來說,拉丁美洲遠得就像是天涯的盡頭,那裡有雄偉瑰奇的馬雅文化金字塔,那裡有至今仍活在社會主義中的古巴,那裡有熱情奔放、崇尚自由的音樂和人們,那裡有未知的冒險跟不去不知道的夢想。而我在天涯的盡頭遇見了他,但爸爸不准我嫁到墨西哥,所以我把他帶回了家……

本書開頭是一段逃亡的旅程,但這不就和大多遊記一樣了無新意?先別急著否定:☆您或許看過很多到訪馬雅遺跡的遊記,但一定沒看過發生在猶加敦半島上的階級戰爭!☆您可能拜訪過祕魯的首都利馬,但可曾知道當地有一道長城分隔了貧富之間?☆對於古巴,旅人大多提到了哈瓦那沒落的繁華和海明威,但您可知黑奴和華工的剝削奠定了糖產業和音樂的交織?☆大多旅人都在旅途上,卻沒機會停下來看見貝里斯的貧窮線下荒謬的輪迴一再發生。

拉丁美洲是一頭魔幻巨獸,作者藉由深入淺出的遊記,道出這塊土地下的歷史人文,希望讀者亦能藉由她的遊記彷彿實際到達此地,卻又超越時空和發生過的一切重合──人地史一體,這才是旅行的真義。本書結合了旅行和史地的可讀性,最後作者也因此經歷和墨西哥伴侶相識相戀、結成眷偶,以彼此跨過時間和距離的愛情作結。

作者介紹:Soy Mavis,念過病毒學,卻到了登革禽流感肆虐的拉美;念過寄生蟲,卻吃了當地人的生螺肉和淡水生魚;念過病理血液生理學,眼睜睜看見貧病如何殺死當地人,卻又被他們對死亡的坦然而撼動。走了一遭,世界才立體起來,所以決定用溫度記事,分享那些尋回生命基本的日子。

搶先試閱:〈企圖讓人生再有……價值一點?〉

我一想到這是人生的盡頭,就恐慌地得重新調整呼吸,想拔腿就跑,去哪都好、越遠越好……

那年,我啟程了這輩子第一次長時間的國外Long stay,目的地是貝里斯(Belize),臺灣少數的邦交國之一所以不用苛責自己沒聽過。沒有錢,就只能用時長換便宜機票,轉機三次。

第一站是成田機場,在機場的咖啡廳和逃亡的夥伴等待時間的流逝。咖啡廳有一面大窗,許多人選擇喝著咖啡或享用著餐點看飛機的起落,或許還想著自己也正如窗外的過客一般,等會兒該從哪個閘口上機、又該在世界的哪一頭降落?咖啡廳的吊燈閃耀,天花板是一片明鏡,相機捕捉了瞬間的人和物,然而旅人各有各的歸途和去處。

二十四歲,國立碩士文憑前腳拿到,當大多數同學還沒完成口試和離校,我後腳就像是想和這二十四年的歲月斷絕關係一樣,馬不停蹄地轉身就跑。噢不對,是飛。

企圖讓人生再有……價值一點?

表面上我是說,我領了全臺只有三個名額的全額獎學金、還補貼每個月生活費的英語學習機會,其實更深層的我是在逃離汲汲營營的人生規畫、錙銖必較的亞洲風俗、一段讓我倍感壓力的感情和從懂事開始,被升學壓榨和怎麼比都比不完的同儕競爭。或許我想逃離的是一種……迷失感。想找一個無人熟識、青份的所在,沉澱一點。

或瘋狂一點。

日本東京時間傍晚,我們飛向美國波士頓。飛行時間十多個小時,我們像夸父追日一般,從夜色深暗的一頭追著那日頭,直到夕陽餘暉照入。到達波士頓是當地時間黃昏,我們追不著炙熱的日頭,只趕上了天光的尾巴。

在波士頓等待隔日凌晨飛往邁阿密,又是一個十多個鐘頭的等待。看著機場人員下班、商店漸漸拉上鐵門,人潮散去,我們狼狽地一人占據兩張椅子打盹。入夜後的機場特別寒冷,很是襯托生物醫學重鎮的理性孤傲,但對我們這些只帶著夏季衣物過境去熱帶國家的旅人來說,是場殘酷的考驗。我緊抓身上唯一的大衣顫抖著,疲憊的腦中浮起指導教授的話,想起這或許才是我該待的地方,不是更熱的南方。

指導教授:「妳怎麼會要去那種地方呢?都是那邊的學生要到臺灣,而妳應該要去英美歐拿博士呀!」她惋惜我浪費人生的光陰。

我歉疚著聽進她的感嘆,她不知道我為了達到當時的狀態已經筋疲力盡,像深陷泥沼漸漸缺氧,沒有辦法呼應她的期望;她不懂我花光辛苦攢的研究津貼買時間以天計算的長程機票,其實不只是學英文,更是想了解別的國家的人,他們的人生究竟是怎麼樣?是不是和我一樣一直念書、一直比較、一直很害怕是否停止了升學但轉向的是工作的牢籠、金錢的奴隸……然後……然後……

人生就只剩這樣?

我一想到這是人生的盡頭,就恐慌地得重新調整呼吸,想拔腿就跑,去哪都好、越遠越好。

凌晨從波士頓搭到邁阿密,邁阿密機場人潮洶湧,說西語的人口多出了好一大半,差點以為終點到了。我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只浮現了海灘和CSI犯罪現場。九點多上了往貝里斯的班機,下機時貝里斯的入境口已累積許多前來度假的觀光客,寒意散去,我猶疑的心也沉靜了。

人龍和緩慢的入境程序成了對比,我吸口氣面對,因為機場的原始震撼地提醒自己這已是不同的世界了。

貝里斯是位於加勒比海的國家,美稱是加勒比海之心,上承墨西哥,右延加勒比海,下接壤瓜地馬拉。因為過去曾被英國殖民,這裡是中美洲唯一、拉丁美洲唯二講英語的國家,但一半人口的母語還是西班牙文。

簡外交官前來接機,我們三人頂著三十多小時的疲累也沒梳洗就見了大使,那個選中我們的男人。噢對了,臺灣大使館在貝里斯市臺灣街,就在海岸旁。那是我第一次在奇異的國度上頂著豔陽天,看見加勒比海;加勒比海上,藍天白雲時不時吹來涼爽的海風。視野所及沒有海盜,如果你問。

該國的國際機場在沿海的貝里斯市,有著怎麼拍都美麗的藍天白雲和蔚藍海洋,但這裡已不是首都;由於一九六一年颶風的關係,這裡的首都由貝里斯市(Belize city)移至內陸貝爾墨潘(Belmopan)。熱帶季風氣候,雖炎熱但貿易風的調節使得這裡的氣候還算怡人。我們在這裡晒著入射角度比臺灣大一點點的太陽光,開始了生活的新篇章;新篇章的第一頁就是災難,因為抵達的隔天,颶風就來了。

或許要警示我二十幾年平淡的人生將有大轉折一樣,颶風尾隨我們的到來,侵襲了幸運躲避幾十年的貝里斯。不過暴風雨過後萬物才能重新萌芽,我的人生也是。

這塊土地對我心靈的衝擊每一次都原始而暴力,卻又因為接受了很多好意而無以抱怨,反而更心存感恩。在中美的這一年,其實我是去找回過往我在臺灣沒有構築好的人生基礎,找回那些迷失在追逐成功道路上的生命的基本,然後我才又學會了愛。

幾年後的現在,更肯定的是對當時的決定無愧。或許我的本業是學經歷給的,但能說出口的人生故事、臉書和IG的粉絲、曾經在皇冠雜誌連載專欄的機會和這本書,卻是因拉美而起。當我寫下這段旅程的開場時,才發現整個故事是以逃亡開始,卻以新生而結尾。整個拉丁美洲或許是禁錮了我和人生過去的牢籠、監禁了那些發達、方便和我曾經理所當然地以為,卻用最原始的野性解放了我的靈魂。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Soy Mavis《流亡拉丁美洲:漂洋過海拐回愛》

 
路標上寫著No standing,是指不能站在底下嗎?
Maggie到紐約出差,和外國朋友走在路上,一路上都看到告示牌上寫著"No standing",她覺得很奇怪,交通規則居然還有規定不准站在哪裡的,就問朋友,為什麼"No standing"。原來,stand還真不是「站」的意思。

建立內部人脈 先找到Key Person
經營內部人脈的訣竅,在於根據本身業務需求,找到組織中的「Key Person」,對方可能是老闆秘書,但也可能是其他部門同仁,平時有交情,當你有需求時,對方會比較樂意助你一輩之力。利用平時短暫的交會,和同事產生互動和交流,也是建立內部人脈的方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