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問題」一詞雖源於日本,卻不是日本獨有的問題,這是全世界在長壽高齡趨勢下所產生的新興議題。中高齡子女回家和老父母同住,生活必須仰賴父母,歐美產生了「迴力鏢世代」,中國大陸興起「新型態啃老」,在不同國度的家庭上演著相似的情境。
8050成因
•生理因素:五○輩因為身心障礙無法外出及工作,八○輩成為照顧者。
•心理因素:五○輩因壓力、焦慮、抑鬱,長時間繭居在家。
•社會因素:大環境就業不易、失業率高,尤其前兩年疫情中高齡失業率提高,導致五○輩失業回家。
台灣現場
共築鄰里通報網
【記者張□文/綜合報導】在台灣,若家庭面臨八○五○困境會如何處理?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立表示,台灣的醫療衛生系統、警社單位,或是擔任老人工作者,被規定發現異狀必須通報,所以很多個案來自村里幹事或是醫療院所,這些通報網絡也逐漸認知到自己在整個社會安全網的角色。
若有涉及遺棄、暴力等,會由地方政府的老人保護或家暴社工出面,緊急安置或就醫,社工會詢問老人家要不要提告,即便不提告,也會向加害者警告不能再犯。
但政府社工案量大,通常處理完緊急事件後,沒有能量重建當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必須透過「共案分工」的方式,找其他專業進來,像是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社工,或是老人家常去的日照單位,啟動當事人的生活重建比較有機會。
但更重要的是前端的守望互助,多數長輩認為家有孩子會啃老甚至家暴是家醜,不願對外說,即便表面上頻繁與社區互動,鄰里也不一定知道家裡發生什麼困難。
「不上班不上學,很少和家人以外的人互動並待在家連續六個月以上。」日本厚生勞動省這樣定義繭居族。日本在一九九○年代發現這個問題,當時的繭居族都是年輕人,卅年過去,當年的年輕繭居族已成了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依舊仰賴父母過活,當年的中年父母如今已八十多歲,衍生所謂「八○五○問題」。
日本內閣府二○一九年三月公布調查發現,四十至六十四歲的繭居族估有六十一萬三千人,比四十歲以下的繭居族五十四萬一千人還多。其中七成五男性,超過一半的人過著這樣的生活七年以上,有些人甚至持續超過卅年,三成四的繭居族坦承「雙親」是家中經濟來源。
雜誌HIKIPOS專門刊登繭居族故事。該雜誌總編輯石崎森人表示:「年輕繭居族有的仍相信他們能重新融入社會。但一旦到了五十歲,他們會失去希望。對中年乃至更年長的人而言,活下去成為最緊迫的問題。」
石崎說,年長繭居族人數超越年輕繭居族的一個原因是,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時期成為勞動力的人口已離開職場,並長期處於失業狀態,這些人找不到工作以外的生活目標,導致他們待在家,變得「社交孤立」。社交孤立時間愈久,愈難重回社會。大部分企業也不太願意雇用高齡者。
日本內閣府針對繭居高齡化問題表示,「繭居的狀況受影響的中年人比想像中還多,我們打算提出有效措施應對,包括計畫擴大對受影響者協助」。石崎認為,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是支援繭居族的父母,既能支持繭居族,又不會令他們精神上感到有負擔。
厚生勞動省主導各地方成立繭居支援中心並與就業站合作,協助中高年齡層的繭居族自立。日本也有民間支援團體、醫療機構提供協助,不過,一些父母卻因自尊問題,不願對外求助,年長繭居的子女更不願離家,與醫師或社福機構懇談,以致這些資源的利用率不高。
對日本地方政府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如何找出這些需要幫助的家庭,鼓勵他們與專業人員接觸,以便提供財務或其他實質援助。問題若繼續惡化,再過幾年,「八○五○問題」可能變成「九○六○問題」。
數位版看這裡
日本8050解方 如何拯救繭居族
據日本統計,繭居狀態者年紀愈大愈難回到社會,現在平均要七到九年才能脫離,以前大概三到五年。日本作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加上繭居原本就是日本重視的社會問題,因應八○五○現象,日本早就發展出一套系統協助繭居者回到社會,試圖解決八○五○問題,但卻因為某些原因,利用率不高。在數位版有更多關於日本八○五○的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