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男人不敢看、更怕妳偷看,讓男人無所遁形的渣男避雷守則!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6/16 第12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請妳要好好的單身!!讓男人無所遁形的渣男避雷守則!
每一個人都是高敏感人──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
從國際情勢、內部鬥爭,解讀1949年以來中國軍事戰略的變與不變

新書鮮讀
請妳要好好的單身!!讓男人無所遁形的渣男避雷守則!
圖/圓神
書名:《妳可以乖,但不能不懂男人的壞》

內容簡介:10萬追蹤,人氣粉專「拎杯是大叔啦」版主寫給女孩的情海泅泳須知,帶妳嗅出男人的渣指數!犀利震撼的醒腦金句,帶妳看清男人的情話、傻話、謊話、真心話!寫給各年齡女性的真實愛情體會,如雷擊般犀利,句句中肯!

闖蕩過情場的江湖浪子最懂男人本性,大叔首次出書大膽披露,男人不敢看、更怕妳偷看,讓男人無所遁形的渣男避雷守則!單身時一週有三個凌晨從夜店離開,衣服只穿有牌子的、後車箱有著一盒盒新鞋。最多同時擁有七輛車、週週在不同床上醒來。這樣一個遊戲人間的中年大叔有了女兒後,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成為朝六起床送女兒上學,晚五回家陪女兒寫作業,不應酬、不出門,假日必帶全家出遊的好老公好爸爸。10萬追蹤人氣粉專「拎杯是大叔啦」版主大叔,想到女兒的人生,決定把多年的兩性觀察體會,化為一篇篇如雷擊般犀利震撼,卻又句句中的的愛情忠告,帶女孩們跳過愛情裡的地雷、繞過冤枉路,直達幸福彼岸。

〈醒腦愛情金句〉

#保有職埸的超能力,才能保持在男人眼中的魅力。

#十八歲以前的性愛幾乎都是男孩子的要求、女孩子的挽留。

#去追求一段甜美的愛情,去追求一個美好的情慾,不好吃的不入口。

#如果列公式和篩條件就萬無一失,那世上再無渣男,女孩淚腺必將退化。

#全世界都有資格說愛妳,但妳必須比所有人都更愛妳自己。

#妳可以本事十足的背著柏金包,也可以在柏金包裡放著榔頭。

#妳應該要有賺錢的能力,那會讓妳在遇到一個有趣的窮光蛋的時候,敢放膽去愛;那會讓妳在遇到一個迷人富翁的時候,不會顯得渺小抬不起頭。

作者介紹:大叔,70年代出生,前半輩子都在做廣告,36歲以後莫名的一直斜槓。年紀輕輕得遍世界三大廣告獎:紐約廣告獎、坎城國際創意獎、莫比廣告獎。

31歲當上國際集團的創意總監。33歲與兩個志同道合的同事創立了廣告公司。36歲當了網路女鞋品牌的老闆。39歲因為愛吃愛喝開了餐廳和酒吧。42歲當了父親,開始學習養兒育女。為了跟女兒相處,在家附近成立了家具工坊,去年營業額邁向千萬。莫名又成了100,000up追蹤的「拎杯是大叔啦」粉專主,俗稱網紅(其實比較想當網美)。然後、可能、也許,會因為這本書而成為作者。

搶先試閱:〈請妳要好好的單身〉

常常看著有些人在臉書動態上急著尋找另一半,有意無意的自虧:「情人節快到了,都沒有人陪。」或是:「過年了,有誰要跟我回家?」有的甚至於才剛認識,連交往都說不上,就立刻像抓住浮木般的非卿不嫁,結果嚇跑一堆想要好好享受戀愛美好的直男。臉書動態最常出現的就是:「好男人,不是已經結婚了,就是Gay。」

於是這些人不斷的參加活動,想要認識新朋友。生活就在跑趴、唱K、聯誼中,不斷循環度過。可是女孩啊!妳浪費了單身生活的美。妳不知道有多少姐姐羨慕妳說走就走的自由,有多少帶著孩子的媽媽羨慕妳隨興的:「走,喝一杯去!」有多少已婚人妻渴望像妳一樣,滑鼠一滑,機票一訂,人已在曼谷街頭;假一請,人已出現在加拿大滑雪。

單身時希望走入家庭,婚後渴望說走就走的自由,這都是人性。兩種生活大叔都經歷過,也都很喜歡。我想我會很喜歡的原因,應該是我在單身的時候,很努力很認真的把單身活得很好、很瘋狂,甚至是別人說的很糜爛。所以當我進入家庭時,就能夠義無反顧,對單身毫無眷戀,全心投入我的另外一個角色。

單身不是錯,雖然這個社會上若有似無的歧視著單身,甚至連家人、爸媽都會有意無意讓妳感覺單身好像是一種原罪。比較明理的爸媽嘴上比較沒給壓力,可是回家面對鄰居跟三姑六婆就是種人生毀滅。已經盡量少回家了,但年總是要過,於是,過年租個男女朋友回家的行業因此誕生。

搞得好像單身就是本身不夠優秀或者人格上有什麼缺陷,甚至是個性詭異、無法跟人相處,到最後連妳自己都相信自己是個魔鬼。

女孩啊!請好好享受妳的單身生活,在單身的日子裡,是最容易打下經濟基礎的時候,把握這段時間讓自己的經濟沒有疑慮。

一個人吃飯,把兩個人的費用拿來花,可以吃好一點;一個人住的房間,隨便妳愛工業風、歐洲風、公主風,愛怎麼布置就怎麼布置;妳的胸罩喜歡丟在桌上,內褲喜歡掛在窗簾上,沒有人會有任何異議;開起車來要怎麼倒車、怎麼停車、怎麼在路邊三百六十度都不會有副駕嘮叨;出國旅行,想要訂五星飯店就訂五星,想要住精品旅店就訂精品,不用考量文青旅店會不會不接十二歲以下的小孩,有些飯店六歲以上兒童要加價。

單身的好,真的就是要走入家庭以後才會知道。而走入家庭有小孩又是另一篇樂章,我個人是很喜歡。所以單身的時候,就是要盡情把自己的狀態活得很好。

我的製片同事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就擁有一家製片公司,單身美麗、事業有成、個性強勢。通常這樣的女生在台灣,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男人遇到她會龜縮,再扣掉一些收入沒她高、空有外表不求上進,或是事業有成但只想找溫柔體貼女生的男人後,她在台灣的選擇應該也不多了。

我很喜歡她在單身時候的樣子,對於打點自己從來不手軟,每次見面都是以最好的姿態出現。對每個人都很熱情親切,很喜歡找我們這些老朋友吃飯。她對於製片公司後場的所有細節跟人員掌控都非常到位。因為單身而事業有成,因為事業有成所以單身,我想應該就是在說這樣的女孩吧!她的單身不是條件不好,我個人反而覺得她的單身是因為條件真的太好了。吃的好,用的好,人生沒有浪費在無謂、徒勞的脫單上面,喜歡戶外活動,每年兩次長假是她慰勞自己的方式。

在千禧年,那個台灣還沒什麼人在衝浪的年代,跟著我們整天往海邊跑,晒得黝黑,豪爽大笑。常笑稱台灣男人不懂得欣賞她的美,而她也厭倦於幫別人照顧兒子、調教老公的戀愛輪迴。於是號稱永久單身是她最好的生活方式。

她每年都有一趟固定的衝浪之旅來犒賞自己的忙碌,二○○八的夏天,她依例去了峇里島的庫塔,這次回來整個人都不一樣了。我虧她是談戀愛了嗎?她笑著回答我:「不!是買了個老公。」

那年她在庫塔邂逅一個海灘男孩,男孩是從爪哇島到峇里島謀生的,受過良好教育,英文能力蠻好的,但是因為當地討生活不易,所以跟店家合作教衝浪賺錢。其實教衝浪基本上賺不了什麼大錢,所以大部分海灘男孩都是以跟日本或澳洲遊客伴遊的性質來賺錢。

同事跟男孩是在夜店相遇的,經過大半個月的相處,在當地已是半同居狀態。回國後每天網路電話熱線不斷,終於在她每年不斷飛往峇里島相聚,然後不斷了解跟申請後,男孩來到台灣一起生活了。

兩人相差十三歲,某天一起吃飯,我虧她:「海灘男孩很好用吼?」同事說了一段很好的話,讓我完全從另外一個方向去思考女生的擇偶方式。她說:「我是一個有謀生能力又事業有成的女生,為什麼要讓別人來選擇我,討論我的容貌、年紀、是不是賺得比男生多。我既然可以選擇一個年紀比我小、體格完美、臉龐帥氣,然後很樂意主內,每天幫我整理住處、煮好飯、放好熱水等我回家,把我當女王的男人,為什麼不要?如果台灣男人都可以娶外配,為什麼我不能去帶一個喜歡的男孩回台灣?」

有好一陣子,她跟男孩就過著峇里島和台灣兩地來回居住的日子,也早就把公司交給合夥人去管理了。今年四十八歲的她,老公三十五歲,有兩個小孩,一家人早已搬到澳洲定居。這是前幾年我們透過臉書又再次重逢時,得知了她這幾年的近況。 女孩啊,好好過好妳的單身生活吧!如果注定一輩子要單身,把自己活得很漂亮、很精采,不也是另外一種美。

很多事情急也沒用,是妳的終究會是妳的,他會在一個適合的時間點跟地點出現,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維持在最好的狀態,不管是外表、生理、心理跟心靈,當愛情來敲門的時候,妳才不會一身睡衣、睡褲、蓬頭垢面,不是自己嚇得不敢開門,就是開門嚇走了別人。 沒找到對的人之前,請妳要好好的單身。

#把單身活得很好很瘋狂,進入家庭時,才能夠毫無眷戀投入另一個角色。

#把自己維持在最好的狀態,當愛情來敲門的時候,妳才不會一身睡衣睡褲、蓬頭垢面。

▶▶ 閱讀更多 圓神 大叔《妳可以乖,但不能不懂男人的壞》

 
每一個人都是高敏感人──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
圖/寶瓶文化
書名:《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

內容簡介:們太習慣壓抑焦慮,但心中的小小孩始終知道,傷口在隱隱作痛。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博安心理師以切身之痛,提出緩解焦慮良方:內在的13個練習+外在的5種溫柔方式。

一考試就拉肚子,收入豐厚,卻拚命加班,擔心錢不夠用,男友一沒接電話,你就奪命連環call……

  

這些看似尋常的焦慮,背後都潛藏創傷。那是不被愛、失去連結、被否定自我的創傷。那些傷,需要你看見、感受與療癒。

關係焦慮:「你會不會哪天不愛我了?」每段愛情,都需要伴侶不斷保證愛。金錢焦慮:「我不想變成下流老人!」勒緊褲帶買房、學投資理財。生存焦慮:「我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來自重男輕女家庭的她,戮力證明自己。職場焦慮:「若不拚命加班,我怕老闆覺得我沒價值就fire我……」

我們太擅長完美掩蓋焦慮

當焦慮狂潮來襲,我們除了壓抑、逃避、麻痺外,更擅長用社會所認可,例如吃大餐、大肆採買、不斷打電動,甚至被社會讚許的方式,例如工作狂,掩蓋我們的焦慮。

但當焦慮這隻怪獸被我們越豢養越壯大,焦慮會潛入、掌控、侵蝕我們的性格。焦慮會充斥在我們每一個想法與行為中,直到某個壓力爆表的時刻,引發成嚴重的精神病症。

對小小孩的自己說:「謝謝你,保護了當年的我。」

我們需要找到焦慮的根源,因為當焦慮的根源沒有被處理,焦慮就會不停轉移對象。

而從高中到大學時期,深陷在每日超過八小時「強逼自己不斷開關門檢查的」強迫症,以及被掐緊咽喉般難以喘息的絶望憂鬱症,僅能每日祈禱自己隔天不會再醒來的博安心理師,用他令人疼痛的經歷,想告訴讀者,雖然傷痛的童年就像戰場,而你好不容易才逃脫,你再也不想回憶與回去,但療癒焦慮,我們需要回去。回去找到當年痛苦、還是小小孩的你,幫他把痛苦說出來、幫他把眼淚流出來,然後輕輕擁抱他,告訴他:「謝謝你,保護了當年的我。」

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

那些恐懼、憤怒、愧疚、嫉妒、挫折、悲傷、孤獨等情緒孤兒,需要你看見與感受。

作者介紹:莊博安,諮商心理師,現為「微光心理諮商所」所長。致力將困難的心理治療概念轉譯為白話文,協助來談者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搶先試閱:〈每一個人都是高敏感人〉

──高敏感不是錯,是有情感的人類的珍貴寶藏

我以前只會在上台發言或擁擠的人群中感到焦慮,但從沒想過,其實在當初家人的劇烈爭吵、拿刀大吼、重度憂鬱等狀況時,也讓我十分害怕:「這個家是否要支離破碎了?」

一焦慮,大人要我們不要緊張

可惜的是,我們從小到大很少被教導過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尤其焦慮來臨時,大人還會要求我們不要緊張。

這是一個很實在的要求,但不是一件說到就能做到的事情。

甚至,更多時候,是大人們也都處在焦慮的狀況,這讓還不曉得狀況的孩子,吸收了大人的焦慮,也莫名地跟著焦慮。

影響我們最大的,是主要照顧者的態度

從小環境的影響,並不會在我們的意識中,覺得是造成焦慮的原因,但其實影響我們最大的,通常是主要照顧者的態度。

當照顧者的情緒受到波動而嚴重影響孩子時,孩子也會產生模糊的負面情緒。

這是一種更複雜的感受,因為難以描述。不光是身為小孩沒有語言描述,還有因著感受到照顧者的焦慮,讓孩子也對周遭環境的人事物都貼上一個危險的標籤,而在心中蒙上一層不安的感受。

而被蒙上的情緒,大多被冷落在一旁。

時間並不能沖淡一切

現代科技讓我們有更多的事情做,但留給自己的時間也更少。

當真的碰上問題,若不是急著找出現成的答案,就是再次將問題擺在一旁,假裝不存在。久了,也就以為真的不存在,所以「時間能沖淡一切」變成了一句名言。

但時間並不會處理一切,時間只會壓抑一切。當你以為自己釋懷、看破了的時候,某個失眠的夜裡又冷不防地向你撲去。

大多數人都是忍到受不了了,才願意尋求治療。但太嚴重的狀況,需要長期的耐心,多數人又沒有耐心能夠等待,所以抱怨治療沒有用,也就更絕望了。

但,你可以不是這樣。

焦慮、憂鬱、快樂,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能量。當你能夠讓自己不焦慮時,能量就會從原先的身體部位離開,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空虛感。它等待著被其他能量給灌注。

但如果沒有,身體則會用他最熟悉的焦慮,再度填補空虛。

你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將能量聚集在一個空間,可能是胸口或腦中,將逐漸知道自己的感覺和欲望。但這些感覺可能都是過往不被允許出現的。

剛開始被爸媽禁止。後來,你學會了自我囚禁。持續用焦慮掩蓋自己的迷惘,用一種相對微小的痛苦來抵擋更大的災難。

被太多的社會價值觀綑綁,我們成為一個不是自己的人

在成長的過程裡,我們被太多的社會價值觀綑綁,像是「賺很多錢才會快樂」、「符合爸媽期待才是孝順」、「不可以頂嘴」。

人原本擁有的自主性和求知欲被壓抑。在學校盡可能安靜,不提意見。工作選擇爸媽期待的公職。在伴侶相處中,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

他的生活了無熱情,因為那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正在成為一個不是自己的人。

「不去想」不等於「能放下」

人一旦喪失熱情,從此變得不敢冒險,這反而讓他的人生停留在原地一輩子,動彈不得。

他雖然二、三十歲了,但思維仍停留在五歲到十歲,因為那時候爸媽強烈地告誡他這些規範。

小小的他,也就照著這條路走。一有自己的想法就被爸媽駁回,一有負面情緒就被責備,一有踰矩的行為就被懲罰。他沒有自己。

但「不去想」不等於「能放下」。「不去想」是盡可能壓抑內心的想法,並掩蓋現實的發生。

「能放下」是理解現實後,接受事情必然會有不好的一面。雖然失落,但體悟到失落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擅長遮掩自己的不安

身處現代社會,要掩蓋內心的不安相當容易,容易到我們都沒發現自己正在遮掩。

例如整天做飯洗衣、工作累垮了還停不下來、不停地跑步健身,各種行為將我們的注意力分散到外界,暫時不會理會內心的困擾。又例如很多人焦慮時會去聽音樂、滑手機,這同樣是一種讓外界持續有聲音進入內心的方式。

雖然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我的習慣」、「不然覺得怪怪的」、「只是覺得少了點什麼」,但如果我們再仔細觀看他的生活,會發現焦慮者不只有上述單一的習慣,而是幾乎全中。

因為他需要外界的刺激,強烈又合理地掩飾內心的困擾,合理到假若不去提及,似乎真的沒有困擾。

完整地感受自己

能夠思考很重要,但只有在你能夠完整地感受自己時,思考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否則,多數時候,思考總是一種防衛。抵抗著我們與生俱來的直覺,也就是你在心裡產生的那股感受。

身為一個人,我們的生命中,肯定會經歷大量的焦慮混亂與不知所措。不逃跑,需要很大的勇氣,而要忽略這些感受,卻比我們想像的輕易許多。只是它們終究停在心中,越埋越深。

焦慮,就是一種被扭曲的複雜感受。如果沒有人帶領你感受與理解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臨重大事件時,當初反而叫你自己想辦法,甚至否認你的內心情緒。那麼,你便會慢慢喪失辨別情緒的能力,只剩下不安與焦慮。

檢視自己的生命史

如同我以前只會在上台發言或擁擠的人群中感到焦慮,但從沒想過,其實在當初家人的劇烈爭吵、拿刀大吼、重度憂鬱等狀況時,也讓我十分害怕:「這個家是否要支離破碎了?」「我會不會要流落街頭?」「我的性命是否會受到威脅?」

這些想法不會在那些當下就浮現,只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擔憂,但就是因為很難說、不曉得怎麼說,也就不說了。

但那些焦慮與害怕,卻是在家中平靜沒事時,也仍舊揮之不去。

因為不曉得什麼時候又會上演,這也是焦慮最原初的樣貌:對未來的模糊想像。

當我無法在內心消化負面情緒時,會產生一股焦躁感,並變成了人群恐懼的方式展現。

直到我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史,才能回去理解當初還是孩子的我,替他把內心的苦說出來。一點一滴地將放了好久好久的擔憂,挖掘與釋放,焦慮的感受才緩緩消退。

未完的焦慮與恐懼,在家族中不停蔓延

我們不斷繼承上一代的痛苦,那些未完的焦慮與恐懼在家族中不停蔓延,並在敏感的孩子心中重現。

一個人若能在原初焦慮出現時,被教導與那份焦慮共處,並允許自己處在焦慮中,他能更妥善地處理事件,也就不會轉變為複雜型焦慮,更不會變成慢性的廣泛性焦慮。

他也能在情緒較緩和時,試著解開造成創傷的不同因素,讓自己了解出現干擾的回憶是哪些,並重新經驗那些焦慮的時刻,也就是將複雜型焦慮拆解,還原成一個接著一個的原初焦慮,便能慢慢減少總是感到不安的性格。

讓自己沒有感覺,傷口並不會消失

當情緒找到出口,高敏感才不再是一個困擾,反而成為理解自己與他人的一項有用工具。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高敏感人,只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被爸媽告誡、被長輩威脅、被創傷嚇阻,有些人開始告訴自己:「我不要讓自己感覺害怕,那太難受了。」但當你讓自己沒有感覺,或是用力地遺忘疼痛,傷口不會就此消失。

你也許可以度過那個當下,但下一個時刻、再下一個時刻,你仍需要好費力地擺脫胸口的重石。

高敏感不是一種錯誤,雖然我知道翻開這本書的你深受其擾,但其實那是每一個身為有情感的人類的珍貴寶藏。

你也許感受過它帶來的傷害,但肯定也體會過它,讓你表達與接收精緻柔細情感的時刻。

當你能運用高敏感,也就越能與情緒同在。

你可以開始選擇,選擇與這個世界要多分離或相愛。

▶▶ 閱讀更多 寶瓶文化 莊博安《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

 
從國際情勢、內部鬥爭,解讀1949年以來中國軍事戰略的變與不變
圖/麥田出版
書名:《積極防禦》

內容簡介:深入探討中國的軍事戰略曾發生過哪些重大轉變,並以此「中國案例」,作者試圖提出一套具解釋力的政治學動態分析框架。為何中國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在一九五六年、一九八ま年與一九九三年這三個時間點大幅改變軍事戰略,而非其他時刻?

★首度系統性、完整闡述中國一九四九年起頒布的所有戰略方針。

★指出中共建軍以來,三次重大軍事戰略變革:

☆一九五六年,背離在內戰與韓戰原以機動戰為主的路線,強調以陣地戰和堅守防禦,阻擋或削弱美國入侵。

☆一九八ま年,解放軍再度強調以陣地戰抵禦蘇聯入侵。這套戰略澈底背離在一九六四年採用、強調讓地給入侵者、機動戰以及地方分權作戰的「誘敵深入」戰略。

☆一九九三年,從抵禦中國遭到入侵,變成在中國周圍爭奪有限的目標,強調在領土和主權紛爭中打贏局部戰爭。

★解釋為何中國的軍事戰略會產生重大改變?又在何時發生改變?

國際社會的戰爭指揮(conduct of warfare)出現重大轉變時,中國的軍事戰略就會進行重大改變——但是先決條件是黨領導階層必須團結。

★相較於常規軍事戰略,說明中國核戰略的獨特性。

中國這九項軍事戰略方針,咸認為均源自「積極防禦」。持續強調「積極防禦」有著深刻意涵,亦從中可以發掘中國對軍事戰略的態度……

自從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革命以來,中國發展過九項軍事戰略(以人民解放軍的術語來說,稱之為「戰略方針」。)然而無論就學術研究或國際外交局勢,現在正是迫切地需要了解中共軍隊的時刻。本書時跨20世紀中葉到今日,是第一本系統性檢視中國軍事戰略的重要學術論著,無論是在軍事研究、政治學或國際關係領域上都有著標誌性的意義。

作者集聚各式中文資料,包含高級將領的回憶錄、軍事歷史學家與這二十年來才開放解密的檔案,論證為何在特定時刻會迎來軍事戰略的改變,他特別著重在一九五六、一九八ま與一九九三年解放軍試圖發展不同的戰略模式,指出當中國面臨國際上重要軍事戰役的回應,以及當中國共產黨黨內領導一致時,唯有當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中國在軍事戰略的綱領上,方有可能出現大幅的變革。藉由探討中國軍隊歷史上的戰略改變,能夠進一步得到讓國家改變軍隊戰略綱領方向的線索。

作者傅泰林深刻描繪出中國過去與現在的軍事目標,以及又是如何達成,並探索中國在過去七十年間面臨的軍事威脅與挑戰。更進一步來說,作者提供了豐富的中國案例,深化我們對一個國家何時與為何會改變軍事戰略及其相關政策,提供了深入詳盡的調查與解釋。

作者談書: https://youtu.be/bvmStwpiaAM

作者介紹:傅泰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政治科學Arthur and Ruth Sloan 教授暨安全研究(security studies)學程主任。經常接受《華盛頓郵報》、《衛報》、《金融時報》與《新共和》等西方主流媒體採訪,評論中國軍事政策與地緣政治等議題。專長包括國際關係、國際安全、軍事策略、軍事準則、核武器、核策略、領土爭議與海域衝突等,主要研究區域為中國與東亞。作品常見於《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國際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與《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等。著有《強大的邊境,安全的國家》(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 2008〔暫譯〕)。

搶先試閱:〈一九四九年起的中國軍事戰略改變〉

一九八○年九月,中國高階軍官召開長達一個月的會議,討論中國的戰略,以抵禦蘇聯可能入侵。當時,蘇聯在中國北境邊界部署約莫五十個師。在會議的最後一天,鄧小平講話了,他用直率的風格說:「我們未來的反侵略戰爭,究竟採取什麼方針? 我贊成就是『積極防禦』四個字。」鄧小平用簡短幾句話,不僅認可要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一九六○年代中期採用的軍事戰略(立足於深入中國領土打持久戰,也贊同採用新戰略來對抗蘇聯侵略;解放軍最高指揮中心已經在會議中制定了新戰略,刺激中國採取行動,進行軍隊現代化。

自一九四九年起,中國一共採用過九套國家軍事戰略(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ies,又稱為「戰略方針」(strategic guideline。這些方針提供了中共中央軍委所下達的權威指導,包含解放軍的作戰準則、軍隊編組與訓練。一九五六年、一九八○年與一九九三年採用的方針,則全力改造解放軍,準備以新的作戰方式發動戰爭。中國何時與如何大幅更改軍事戰略? 為什麼中國在這三

個時刻,而不是其他時間點大幅改變軍事戰略呢?

基於幾個理由,這些問題的答案很重要。第一,理論上,從中國對軍事戰略的各種態度,可以發現豐富的案例,深入了解軍事組織改變的根源。一般來說,目前學術研究檢驗過的案例相對較少,大多局限於民主社會的先進軍隊,尤其是美國和英國。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研究聚集於探究兩個時段:第一段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第二段則是冷戰結束後的那段時期。除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像中國那樣的非西方國家比較少獲得學術界關注。同樣地,除了蘇聯以外,關於擁有政黨軍隊(party-armies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軍事改變,研究仍舊不足。此外,除了美國和蘇聯以外,學者鮮少研究個別國家的軍事戰略改變進程,儘管這樣的研究計畫能在無涉於文化和地理等背景因素的情況下,有益於解釋戰略的變化。

因此,檢討一九四九年起的中國軍事戰略改變,提供了機會,能夠在數個面向上豐富關於軍事準則和創新的現有文獻。第一,這項研究可以用新的重要案例,也就是當代中國,來評估現有的理論。第二,這項研究讓學者能夠廣泛探究諸多潛在變數的影響。中國一九四九年起的諸多特色如下,包括:作為非西方國家,有豐富且與眾不同的文化遺產;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軍隊隸

屬政黨而非國家;是革命國家,在激變中創立;跟其他強權相比,屬於軍隊現代化較晚的國家。如果從西方案例推導出來的理論能夠解釋中國的軍事改變,那麼,那些理論應該就能通過一系列困難的重要檢驗。然而,如果現有的理論無法說明中國的戰略改變,那麼學者就應該重新思考那些理論可以應用的範圍。

第二,根據經驗,目前還沒有針對一九四九年起中國軍事戰略改變所進行的全面系統化研究。在研究當代中國的領域,有一小群橫跨幾個世代的活躍學者,曾經檢討解放軍的組織演化,以及解放軍在社會、政治與國防相關政策上的角色。雖然對於理解中國對國防政策的態度,現有的研究貢獻良多,但卻在三個方面有所限制。

首先,現有的中國軍事戰略研究在實證範圍或時間區段上有局限。檢視中國的軍事戰略,一般多從兩個角度出發。第一個作法是研究解放軍的組織發展,同時檢討戰略和其他主題,像是訓練、軍隊編組、編制、政治工作與文武關係(civil-military relations)。第二個作法比較常見,就是利用記錄當代變遷的書籍資料或期刊文章。從一九七○年代中期起,高德溫(Paul Godwin、黎楠(Nan Li與馮德威(David Finkelstein等學者,對於這個主題有最多的論著。

雖然這些作品在出版時是十分前沿的研究,但是這些文獻並沒有全面研究中國對軍事戰略的態度,然而軍事戰略在軍隊發展和現代化的其他大部分面向上,都具有指導性作用。

此外,完成於二○○○年代之前的絕大多數現有中國戰略學術研究,都仰賴於數量有限的中文翻譯原始資料。然而,在過去十年裡,已經可以取得來自中國、有關現行和過去戰略的材料。早期能取得的中文原始資料有限,影響重大,原因有二。第一,許多關於中國軍事戰略的研究,沒有用解放軍本身使用的術語來解釋這個現象。戰略方針的概念反映了中國在不同時期的戰略精髓,近期才吸引了西方學者的關注。儘管戰略方針在解放軍裡很重要,但以往大多數的學術研究都沒有系統化檢討這些戰略方針的採用與內容。

第二,過去的一些中國軍事戰略,在無意間被錯誤地描述,例如,許多學者(包括我在內曾經說解放軍在一九八○年代初期的戰略,是奉行「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因為有幾位值得關注的將軍使用這套詞彙,表達出希望將

解放軍現代化。然而,中央軍委本身卻不曾使用過這句口號來說明中國的軍事戰略。再者,中國高階將領首次使用這套詞彙是在一九五○年代後期,接著持續使用到一九九○年代─但中國在這兩個時期都採用了不同的軍事戰略。同樣地,中國在一九八○年代以前的軍事戰略,經常被說成是「人民戰爭」。然而,在這段時期裡,解放軍採用了四套不同的戰略方針,其中只有兩套說得上接近毛澤東所說的人民戰爭。

最後,現有的解放軍學術研究,與政治科學中討論軍事準則與創新的相關文獻缺乏整合,這很可能反映出取得的原始資料相當不足。無論原因是什麼,整合不足的代價很高,導致阻礙將「中國案例」的發現結果,放在比較廣泛的理論文獻中進行辯論;亦造成無法與涉及世界強權的個案進行比較,並造成新架構無法應用於研究中國政治。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原因,是了解中國的軍事戰略從來沒有像今日這麼重要。經過了四十年經濟快速成長,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現今中國的國防支出僅次於美國,解放軍有兩百萬現役軍人,是世界上數一數二龐大的軍隊。但是,有些關於中國的重大問題,包括中國會如何運用不斷增強的軍事能力,以及使用在什麼樣用途上,這些無法用國內生產毛額或國防支出之類的簡單度量來回答。答案的關鍵在於軍事戰略,若能了解中國過去和現在的戰略態度,就能知道評估未來改變的重要底線,也能洞悉這其中重要的意涵,包括對中國軍力的淨評估(net assessment)、威逼(coercion)在中國的國家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東亞安全競爭(security competition)的強度,以及中美爆發衝突是否可能擴大到高層級。

▶▶ 閱讀更多 麥田出版 傅泰林(M. Taylor Fravel)《積極防禦》

 
卡車燃料未來誰主導 電池或氫能?
卡車製造商分為兩個陣營,包括福斯卡車部門Traton在內的一派看好電池,因電池被廣泛認為是最有效率的選項。另一個陣營則包括戴姆勒卡車和富豪這兩家最大的卡車製造公司,他們認為將氫轉化為電能僅排放水蒸氣的燃料電池更有意義,因為它們可讓長途卡車快速充電。

海景.鞦韆.下午茶! 屏東打卡夯點「茉莉灣海洋Cafe」 情侶約會浪漫好去處
來屏東就是要看海,推薦一家屏東枋山海景咖啡餐廳「茉莉灣海洋Cafe」這裡可以坐在鞦韆喝著海景下午茶,環境超浪漫超好拍,不只是情侶約會浪漫好去處,也蠻適合帶小孩一起全家同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