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電子報,分享米奇巴克選書的三個面向:(一)樂趣(二)美感(三)哲思,上回介紹了以閱讀「樂趣」為主的選書,本期就來談談關於「美感和哲思」兩大選書原則。
(二)美感
對米奇巴克來說,「美感」有2層面:文字的文學之美,以及圖畫的藝術表現之美。一聽到「美感」,多數人會立即聯想到圖畫和色彩,相較於吸睛度100%的圖畫,繪本的文學之美比較容易錯過。根據歐美童書出版調查,有八成以上的繪本採用故事敘事,譬如《不會寫字的獅子》或是《猜猜我有多愛你》,這類繪本的情節有完整的起承轉合,主角性格鮮明,要處理的問題也很清楚明白,可說是暢銷書大宗。但近年繪本敘事手法日趨多元,有越來越多的作家採用詩、韻文、劇本…來創作,譬如《巴黎的獅子》、《走進生命花園》、《動物建築師》就是散文詩。詩和韻文的特色就是文字的留白,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有空間才能自由的在書頁間穿梭,讓讀者細細回味咀嚼。
《走進生命花園》內頁圖文:
▲孩子看到了戰爭。他想,應該畫出軍人的制服和長槍, 應該把長槍畫成小鳥棲息的樹枝,和牧羊人的笛子。
▲孩子看到了憂傷。他想,應該學習加、減、乘、除, 應該學習和別人分享金錢、麵包、空氣和土地。
▲孩子看到了眼淚。他想,應該學習擁抱,學習不要害怕親吻。 應該學習說「我愛你」,即使沒有人對你說這三個字。
至於圖畫的藝術表現之美,為了提供讀者和創作人更寬廣的審美視野,因此不同的技法也是選書重點。譬如《喀嚓喀嚓爺爺的恐龍王國》就是日本科學繪本大師松岡達英的第一本剪紙繪本。故事中,小恐龍被放到劇場中,開始尋找媽媽的探險旅程。舞台的佈景是一片草木茂密的森林,小昆蟲、蜥蜴、青蛙,全躲在樹叢裡!豐富的造型和大塊色彩,很能激發兒童動手創作的慾望。
還有《上學的第一天,我的肚子裡有蝴蝶》,是法國繪本畫家沙基•布勒奇的作品,他以「影像合成」結合手繪,創造出風格獨創又有力的圖畫。他說重點不是技法,而是你必須加入新鮮的觀點和幽默感,讓畫面自己說話。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用英文俚語串起整個故事,描繪出小男孩第一天上學的心情和學校生活。從他早上起床下錯邊,在學校遇到老師,結果舌頭被貓叨走了,直到放學回家,他開心的就像有兩條尾巴的小狗…文字看似無俚頭,如果你仔細欣賞插圖,抱著解開謎題的心情,就會發現圖文的奧妙!
▲以實物照片結合手繪線條,將英文俚語的譬喻具體呈現,創造出「圖解英文」的趣味。
▲猜猜看,故事中的「big cheese」和「top banana」,乳酪和香蕉竟然是用來形容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說,圖畫書是小小家庭美術館,小編深感認同。未來世界需要「理性和感性」兼具的人格特質,而美學素養和創意想像的能力不是一蹴可及,必須透過生活中的潛移默化。希望我們的的大人和小孩,都能因為閱讀的養分而成為對生活有感覺的人,因為我們深信繪本不是兒童專屬,而是文學和藝術的完美合奏。
(三)哲思
最後,我們要來談談小編私心最愛的書系-哲思類的選書,這點關注的是內容是否有多元觀點或鼓勵思考、對話的空間?米奇巴克很清楚,小出版社生存之道就是要風格鮮明,因此我們只做思考類讀物和繪本。早期大多翻譯自法國童書,近年陸續出版英美和日本繪本,仍維持一貫的哲思風格。
有人問,米奇巴克為什麼會對「哲學思考」有興趣?對我們來說,哲學有點像是在看雕像,你不會一直站在原地盯著它看,你一定會好奇,想繞到後面去瞧瞧…也就是說,哲學不是高深的學問,而是一種思考的態度和方法。
孩子若能從小接觸哲學,學習到哲學的「思考態度和方法」,在成長路上,孩子自然會透過「哲學的眼睛」,從不同角度去學習、觀察和發現。就像愛樂電台說:「我們培養的不是音樂家,而是更多的愛樂家庭。」米奇巴克也要說:「我們培養的不是哲學家,而是更多愛思考的孩子。」
我們喜歡有思考、對話空間的書,也希望兒童能透過故事,試著表達自我觀點。在繪本內容呈現上,我們很重視互動,《菲力成長2書》、《山姆和瓦森》就是親子互動的良好示範。
來自法國的《山姆和瓦森》系列,在《只要我長大》一書中,作者對「長大」下了一個很明確的註解──長大就是每天都盡力的學習和觀察,選擇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長大不僅是法律或身心狀態的成年,更是一段「選擇」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的前進過程。也就是說,你的未來,你想過的的生活,甚至是你自己的樣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全世界可能有成千上萬本童書和孩子談長大,但是大多是為了品德教化(譬如友愛、合作、認真、負責),或是談生涯發展(成為醫生、科學家、音樂家),而這本法國童書和孩子談--長大要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大人。從這樣的觀點看來,讓人忍不住驚嘆歐洲的哲思素養之無所不在。
《只要我長大》內頁試閱
▲山姆坐在書桌前寫功課。他看著窗外,一點都不專心。
「真希望快點長大…就不必再寫作業了!瓦森,為什麼我們不能一下子就長大呢?」
「嗯,這是個『大』問題…不過,山姆,大人還是要做功課喔,只是不一樣而已。」
▲「為什麼一定要先當小孩呢?」山姆問。
「你看看四周,整個宇宙都是這樣運作的。小種子要先發芽才會長出美麗的花,水果要成熟才能吃,蓋房子也需要時間…太陽也要到了中午,才能發出最熱的光!從小螞蟻到星球,都需要時間長大!」
最後要介紹的〈哲學•思考•遊戲)這系列的書,這是法國作者奧斯卡•柏尼菲和小學生共同的合作,以一問多答的方式進行,就像請了一位思考教練陪你練思考。
許多大人都覺得獨立思考很重要,但不知如何開始。〈哲學•思考•遊戲)的作者就建議大人,『當小孩問問題時,大人不要急著回答,最好是能用問題引導小孩,讓他們自己找到答案。如此一來,小孩才能學習為自己的想法負責。』
〈哲學•思考•遊戲)不僅適合8歲以上獨立閱讀,更是給大人的實用工具書。大人可以透過這些幽默趣味的問答,學習如何與孩子深度對話,並進一步「傾聽」孩子的問題,更棒的是,這些問答也能讓大人跳脫僵化的慣性思考,讓思維和視野更開闊。
以下,讓我們一起來想想《美與藝術,是什麼呢?》這些有趣的問答吧!
Q: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嗎?(藝術家)
A:不是,藝術家和大家不一樣,因為他們有天分。
嗯,可是…
藝術家不需要吃飯睡覺嗎?
藝術家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很有天分嗎?
藝術家的天分是個人天生的,還是人類的祖先流傳下來的呢?
Q: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嗎?(藝術家)
A: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想像力。
嗯,可是…
工程師發明機器,所以他也是藝術家嗎?
如果你想像的東西又醜又無趣呢?
如果你沒有能力做出你所想像的東西呢?
藝術家是真的有豐富的想像力,還是他們看世界的方式與眾不同呢?
Q: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嗎?(藝術家)
A:不是,因為我們的畫沒有收藏在博物館裡。
嗯,可是…
博物館裡只有偉大的作品嗎?
所有的藝術品都在博物館嗎?
有沒有不知名的偉大藝術家呢?
所謂「藝術家」,到底是透過他的作品,還是由他的行為來認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