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月社會融資規模達人民幣3.74兆元,創歷史新高。但同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03兆元,卻低於去年同期與市場預期水準。分析師認為,大陸央行透過對金融機構貸款進行「窗口指導」,只是讓市場資金需求轉向銀行貸款以外的管道,若2月社會融資規模仍居高不下,在「去槓桿」的總目標下,不排除大陸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可能。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14)日發布1月金融統計數字,其中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03兆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51兆元的「天量」。市場早前預計,1月信貸投放可能會超過去年。
此外,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74兆元,分別比前一個月和去年同期高出2.1兆元和2,61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所謂「社會融資規模」主要包括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保險公司賠償、投資性房地產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資等十大項。
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指出,表內控制以後,需求就從表內轉到表外。具體而言,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企業債與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都有近20%的增長。
據路透報導,申萬宏源證券債券分析師孟祥娟表示,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創下歷史新高,新增人民幣貸款也處於近一年高點,體現年初信貸投放衝量效應。
結構上,雖然住戶中長期貸款體現的房貸增量仍然不少,但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是主要原因,顯示企業經營活動復甦跡象較強。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洋認為,從1月信貸數據來看,居民中長期貸款仍高,顯示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像預期的冷下來。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指出,1月的數據反映大陸央行的貨幣政策正遇到窘境,若想完成「去泡沫」的任務,以目前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幾乎難以看到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周浩預期,不排除人行繼續提高MLF、SLF和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但如果想要「煞車」,靠貨幣政策收緊只是邊際性的,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可能需要考慮收緊資本適足率的監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