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理區位優勢,也缺乏人群集聚效應,肩負著打造國際智慧製造中心重任的臨港,雖距離上海市中心75公里之遙,卻走出一條「逆襲」之路。中新社報導,臨港管委會近期公布2017年發展規畫,2017年將繼續配合完成科技創新中心主體承載區建設實施方案,會同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制定臨港地區工業強基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完成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各類專項計畫和實施方案。
這項計畫中,「智能製造」無疑是重中之重。臨港管委會黨組書記陳傑指出,未來臨港戰略重點將放在智慧製造的生態體系,集聚產業技術平台、智慧製造應用示範以及科技金融、園區等要素,推進整個臨港智能製造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在臨港,智慧化的實踐現已隨處可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裝生產線內,從第一個工位運行到最後一個工位,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與車輛訂單一一對應。工作人員介紹,總裝生產線是員工最多的生產線,在衝壓、車身、油漆車間,自動化率達到99%以上,工作基本由機器人完成,員工主要在最後環節檢查。
上海智能製造裝備研究院下屬的智能步行作業機器人研究所中,六足智能機器人正在測試爬坡、爬樓、鑽孔、高空作業等動作。未來它們可以代替救援人員攜帶檢測設備進入發生事故的地點,在濕熱、輻射等環境下執行作業任務等;也可以在核電站等複雜的工作環境中完成一些不同任務。
不限於此,臨港的製造業仍在尋求智慧化升級。臨港管委會經貿辦主任張彤指出,上海中航商用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的智慧工廠建設方案已組織專家論證,並將逐步實施;電氣凱士比、三一重機、新松等也制定了智慧化工廠改造方案。
這些智慧化升級的背後離不開臨港新「雙特」政策(特別機制和實行特殊政策)的支持。為加快推動高端製造、科技研發機構、創新人才向臨港強勢集聚,上海市從2016年開始對臨港實行新一輪「雙特」政策。
臨港管委會綜合計劃辦主任湯文侃指出,新一輪「雙特」政策由「1+3+X」組成,分別代表了上海市政府、浦東新區以及臨港管委會公布和制定的相關政策、操作細則和管理辦法。
2016年臨港設立專項資金共40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產業扶持資金達11.8億元。其中涉及智慧製造的專項資金就達到6.7億元,共55個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約44億元。
2016年是新「雙特」政策實施的第一年,在此期間,臨港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億元,年增9.6%,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同時,臨港地區去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0億元,年增6.6%;臨港地區去年新增內資企業1.7萬家,全區域二、三產業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年增8%。
湯文侃說,臨港是一座新城,是一張白紙,最容易在信息化建設領域實現彎道超車。臨港未來除了開發建設,還要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努力成為陸智慧城市中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