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會使毛髮生長異常 正常毛髮生長週期包含了生長期、過渡期及休止期三個階段,毛囊外側根鞘(outer root sheath)的角質細胞存在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其功能主要是毛髮生長週期階段開始和結束之間的開關,因此在毛髮生長週期的啟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若沒有EGFR的作用,毛髮將會停滯生長。
換句話說,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的癌症患者,其毛髮生長會受到阻滯,打亂了正常的生長週期,形成混亂的毛囊,更甚者造成毛囊發炎,導致毛髮改變。
毛髮生長週期因為使用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而中斷後,會造成毛髮生長的遲緩和毛髮變脆。
臨床觀察顯示,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100天後,約有30%的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毛髮異常變化,部位包括頭皮和身體落髮,像是男性鬍鬚明顯變少;但也有報告指出,有些患者臉部毛髮增加、睫毛增長。
這些差異可能與身體各個部位的毛髮生長方式不同有關,也有可能是初期先落髮,等到晚期反而增加毛髮或變粗。
毛髮異常變化的情形包括毛髮變少或增加、頭髮質地變細、脆弱、不正常斷裂、或是新生長的頭髮變捲、增多、睫毛變長、變翹、又更濃密;部分女性患者因為EGFR與雄性激素交互作用下,嘴唇上的細毛及臉部毛髮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或是出現類似雄性禿的前額禿髮。
跟其他副作用比起來,毛髮改變通常發生較晚,大約在使用了標靶藥物第7週以後才會出現明顯變化。臨床研究顯示,使用EGFR抑制劑前3個月的發生率不到10%,但持續使用6個月後,毛髮改變的發生率會超過8成。
毛髮變少
標靶藥物種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特徵:
1.用藥2∼3個月後,頭皮可能生成膿疱,若沒有妥善處理將會造成毛囊發炎,長出的頭髮也較容易偏向易脆、捲曲,而容易掉髮,這種類型稱為非瘢痕性禿髮(nonscarring alopecia)。
2.頭髮生長速度變慢,誘發毛囊發炎反應,嚴重時會在毛囊形成永久性疤痕,頭髮無法再生,稱為瘢痕性禿髮(scarring alopecia)。
3.有些患者前額與雙側顳部髮線後退、頭頂禿髮,嚴重時可能造成瀰漫性禿髮。
症狀照護:
1.瘢痕性禿髮:通常是因為毛囊發炎反應未受到妥善治療或處置,可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藥膏(藥水)局部塗抹。
2.非瘢痕性禿髮:可以使用2%或5%的minoxidil 生髮藥水塗抹頭皮,促進生髮。
3.若是可逆的非瘢痕性禿髮,停藥後落髮情形可望獲得改善。
4.頭皮上的膿疱與皮膚上的膿疱治療方式相同,依據嚴重程度塗抹類固醇藥膏(藥水)或使用抗生素藥膏(藥水)治療。
毛髮增加
標靶藥物種類:Cetuximab(Erbitux® 爾必得舒)、Geftinib(Iressa®艾瑞莎)、Erlotinib(Tarceva® 得舒緩)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特徵:
1.容易出現漸進性的眉毛增長、睫毛變長且彎曲、濃密、變粗,有時甚至會引起睫毛倒插(trichiasis),造成眼睛紅腫刺痛、甚至是角膜潰爛。或者發生結膜炎與化學刺激,可能變成乾眼症(xerophthalmia)。
2.臉頰、嘴唇、胸前可能因為毛髮增多,導致多毛症(hypertrichosis)。
症狀照護:許多女性都喜歡自己的睫毛濃密、又長又翹,但如果產生粗大捲曲的眉毛或睫毛影響視線,可適度修剪;假如睫毛過長發生倒插現象時,則需視情況尋求眼科醫師協助。
注重頭皮清潔保護及膿疱治療
EGFR標靶藥物可能引起頭皮膿疱,需妥善照顧,避免導致發炎反應,因此患者必須注重頭皮清潔保護及膿疱治療。
1.避免使用會刺激頭皮的產品,例如含有乳化劑、界面活性劑、薄荷等成分,應使用溫和洗髮精,更要避免過度頻繁洗頭髮,一般建議每隔2∼ 3日洗一次頭髮即可,切忌因為頭皮發炎滲液會癢,就每天洗頭,這樣往往會更加重頭皮發炎。
2.避免過度吹整頭髮,吹頭髮時溫度調控不要過高。
3.不要使用髮膠造型頭髮,避免染髮、燙髮等會傷害頭皮、頭髮的行為。
毛髮改變的副作用除了毛囊永久性受損導致的瘢痕性禿髮無法復原外,其他大多是短暫的,一旦標靶治療計畫結束,停藥約2∼3個月後,毛髮就會慢慢趨向正常,有機會回到治療前的模樣。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