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指出,土耳其經濟持續成長,人民健康正在改善,在這種情況下竟然發生政變,違背了數十年來研究政變的專家總結出來的規律;但這次政變策畫不周,未能盡快營造「政變一定會成功」的氣勢,以致一敗塗地,這又符合歷史上政變失敗的通則。
根據美國政治學者伍菲德的研究,土耳其「極不可能」發生政變,二○一六年數據顯示,土耳其發生政變的機率僅百分之二點五,在他研究的一百六十個國家中排名第五十六,算是穩定。經濟低迷、嬰兒死亡率高的國家,政變風險較高,但土耳其的經濟不斷成長,嬰兒死亡率迅速下降,因此這風險理當不大。
此外,根據伍菲德的研究結果,鄰國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動亂理當會激起土耳其民眾愛國情緒,因此按理說土耳其不太可能出現政變。還有,若社會各界菁英分屬幾個對立派系,他們可能會為爭奪資源而發動政變,但土耳其並沒有這種對立情況。
另外,研究顯示政變若要成功通常須符合多個要素,而這次土耳其政變陣營只做到少數幾個,還做得不好。
美國空軍戰爭學院教授辛赫研究政變成功要素,他說,政變若要成功,關鍵是營造「政變一定會成功」的氣勢,讓其他政界高層和軍人相信,加入政變陣營對自己有利。營造氣勢須從幾方面著手:大規模展示武力,顯示政變獲軍方支持;要高官發表公開聲明,顯示政變獲菁英支持;嚴控媒體和資訊流,不讓任何有損政變聲勢的消息傳出。此外,成功的政變往往與民間反政府團體合流,顯示政變獲民意支持以拉攏菁英。
反觀這次土耳其政變,叛軍在首都安卡拉與伊斯坦堡部署戰車與軍機,卻未能讓軍方震懾;沒有公開領導人出面掌權讓信心不足的其他軍人跟隨;政變陣營占領國營電視台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土耳其台,卻未切斷通訊,以致總統厄多安還能上電視;且政變陣營似乎沒有獲得任何民間團體、政治組織和民眾支持。
紐時評論說,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這場政變的主事者甘冒生命危險,相信自己能成功,最合理的解釋恐怕是主事者無能且策畫不周。
土耳其上次發生政變是一九九七年,近廿年來土國政治經濟情勢都改變了很多,政變軍人卻好像還停留在上世紀,他們趁總統出城度假,占領機場封鎖橋梁,派戰車到國會及首都要道路口,並透過國營電視台發布宵禁令。伊斯坦堡的軍事分析家詹金斯說,這套做法看似完善,「用的卻是一九七○年代的劇本」。這些軍人沒有抓到任何執政黨領袖,放任民間電視台播送,而且忘了切斷手機訊號和社群網路,讓總統厄多安透過手機上電視演說,並迅速以社群網路動員民眾上街反制。路透指出,這起「怪異的廿世紀政變」難敵廿一世紀科技和人心,失敗不足為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