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動高關懷制度多年,擁有號稱領先亞洲的三級輔導制度,但包括去年底新北校園割頸案到上月基隆校園霸凌案,多數涉案者都是被列冊的高關懷生,但還是沒能阻止偏差行為。教學現場老師指出,要能真正接住高關懷生,三級輔導制存在不少漏洞待補。
去年底新北某國中發生割頸案,造成一學生重傷不治;今年三月基隆學生在學校旁工地拿鐵鍬、掃把霸凌同學。新北市教育局證實,割頸案的加害方是三級輔導個案,是高關懷生;基隆三打一霸凌案,其中一個也是高關懷生。
除了涉及少年事件處理法案的孩子會被列為高關懷生,舉凡憂鬱、有中輟之虞,或者身處高風險家庭、目睹或受到家庭暴力、遭受性侵害或性騷擾,都可能會被列入高關懷對象。教育部統計,一一一學年有被介入性或處遇性輔導的高關懷學生高達二一八萬人次,比起一○九學年的一九六萬人次,增加逾一成。
「救一個就少一個遺憾」
十年前立法院通過了學生輔導法,透過學生輔導三級機制的建置與人力增置,盼能解決教學現場各類問題,當時教育部新聞稿宣稱,該法是亞洲學校輔導體制首創制定專法。
所謂三級,一級是班級導師,二級是學校專輔老師,三級輔諮中心派案,找心理師與社工介入;能不能撈出高關懷學生,第一線導師是關鍵。教書多年的陳老師說,她都從一些小地方去察覺孩子有沒有異常,「救一個就少一個遺憾」。
但並非每個導師都像陳老師一樣「雞婆」。輔導人員說,曾聽到某班級有個孩子有狀況,他主動去問導師,導師卻拒絕轉介,因導師擔心如果轉出去表示他沒做好,要再評估,但等了二個月卻沒下文,他只好請學校輔導主任介入。
輔諮中心經驗難累積傳承
高雄鳳林國中教師李雅文說,有些情緒障礙的特教生會被列入高關懷學生,她曾聽過有家長會長帶頭想逼走學生,若該生沒有轉學,可能演變成優秀學生被家長轉走,校方就會更排斥接納高關懷個案,這是教學現場的現實。
苗栗公館國中特教組長周碩政說,二級學校輔導人力相當缺乏,以國中來說,依法每四五○人安排一個輔導老師,像公館國中有二名專任輔導老師,但一人一周也只能接十二個個案,遠低於服務案量。
三級輔諮中心是任務編制,各縣市關注度不一,加上社工師和心理師人力流動率高,經驗難累積傳承,和學生也難建立長遠關係。陳老師舉例,她曾在兩縣市服務,通報需要輔導的學生,某縣市很快接住,但另個縣市就不積極。
教部:持續增補輔導人力
基隆市輔諮中心主任蔡欣怡說,有些案例恐怕連二級學校、三級輔諮中心都無法解決,要靠所有社政資源系統合作,才能接住孩子。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推動學校輔導教師人力增補作業,國中部分在一一四學年完成,國小提前到一一六年完成;學輔法也正在進行修法作業,將訂明及重申三級輔導工作內容,強調即時進行轉介並及早採取合宜輔導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