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定廿六日投票,為總理梅克爾十六年執政畫下句點。可以確定的是,不論哪一黨拿下最高票,都須與其他政黨組織聯合政府。BBC從選制、國會席位等方面介紹德國大選,幫助讀者快速掌握。
1 下任總理何時出爐?
德國選民將在廿六日選出德國國會眾院「聯邦議會」議員。實體投票當天舉行,郵寄投票則早已開始。 在這次大選中,共有六○四○萬名符合資格的選民。聯邦議會至少有五九八席,通常會更多。
雖然投票結束當晚就能知道哪個政黨獲得最高票,但新政府由哪些黨組成,只有在獲勝政黨與一兩個其他政黨結盟組成國會絕對多數時才會明朗。所以,開票完成後,選民不一定會立刻知道下任總理是誰。
2 選民每人有幾張票?
每位選民會拿到兩張選票。第一票選擇選區內的國會議員,並根據多數制,由最高票者當選。全德共分為二九九個選區,每個選區的最高票者都會直接獲得國會的一席,即第一票確定了五九八個議席中的二九九席。人口較多的邦不僅選區較多,國會席次也更多。
第二票則選擇政黨,並根據比例代表制,將剩餘二九九席按比例分配給各黨。
3 為何有政黨票門檻?
一個政黨如果想進入國會,在第二票中,至少要贏得全國百分之五選票。設定這個門檻主要是為了將極右和其他極端政黨拒於門外。
4 國會總席次不固定?
德國大選各政黨總當選名額,以全國總應選名額五九八席,依各政黨在第二張投政黨名單的得票率分配,扣除該黨在選舉區已得議席,差額再由政黨比例代表名額中補足。
如果一個政黨在全國分區議員選舉中獲得的席次,超過該黨依第二張投政黨名單得票率分配到的席次,將不再獲得任何政黨代表,多出的席次稱為「超額席次」。
採用這種制度的國會,議席數多半不固定,即將卸任的這屆德國國會多達七○九席。
此選舉制度弱點是容易導致無一黨得到過半數議席,必須組成聯合政府。好處是,某政黨就算沒有地區候選人當選,甚至不提名地區候選人,只要通過得票率百分之五門檻就可獲得席次,有利於小黨。
5 誰能投票選出總理?
選民直接選出聯邦議會議員,總理則由新上任議員以不記名方式選出。
新的聯邦議會選出後一個月內,各黨會進行談判,商討組織執政聯盟的可能性,相關政黨就此達成共識後,才會進行總理選舉。
通常總理人選會在擁有最多席位的政黨中產生,需獲得國會過半數選票才能當選。由於執政聯盟席次占多數,所以執政聯盟的總理人選一般都能順利通過投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