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0日獨家報導,美國政府正考慮將台灣在美國的代表機構「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相關事宜;如果成真,此舉將是美國與中華民國自1979年斷交以來,雙方關係最具象徵意義的進展,也勢必衝擊美國與中國已經十分緊張的關係。
金融時報在報導中並提到,美國資深官員正與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和外交部長吳釗燮,在距華府約50哩的馬里蘭州(Maryland)首府安納波利斯(Annapolis),舉行特殊管道對話。
金融時報分析,拜登政府正朝向允許駐美處更名的方向運作,加入「台灣」可能會引發北京強烈反擊。
知情人士透露,華府正認真考慮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這項變革得到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Kurt Campbell)力挺,國安會內部和國務院處理亞洲事務的官員也廣泛支持此事,但拜登政府尚未拍板,此事還需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才生效。
美國卡特政府與中華民國自1979年斷交後,雙方再無官方關係,雖然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補救,但其後美台關係的維繫,只能透過非官方的白手套代表機構溝通;美國為「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台灣為「北美事務協調會」。
一直到1994年,柯林頓政府提出「對台政策檢討(Taiwan Policy Review)」,台灣的駐美代表機構才更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台灣政府近年來趁著美台關係改善,積極爭取駐美代表處更名,首選正是「台灣代表處」。
金融時報報導,自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轉向和北京建交,華府並未將TECRO視為大使館;拜登政府辯論的癥結之一在於,更名案是否成為一種成為加劇美中關係緊張,卻使美台關係收效甚微的象徵。
金融時報報導,資深美台官員為此在馬里蘭州舉行一場特殊管道的敏感會談,台方代表包含顧立雄與吳釗燮;報導提及,由於吳釗燮的外交部長身分,無法訪問美國首都哥倫比亞特區。
美台自1996年台海危機後,存在不定期且不公開的國安高層對話機制,由台灣的國安會秘書長與美國白宮國安副顧問主談,過去十多年,這類對話多在華府舉行;但川普政府曾提高層級,其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就曾在華府,會見蔡英文政府的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
金融時報報導,這次的特殊管道會議代表著拜登團隊首次與台灣高層進行面對面會談。
對於這篇報導,白宮國安會、美國國務院和中華民國駐美處均不評論。
中國大陸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台灣關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穩來,此立場一貫明確;美方應充分認清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中原則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美台官方往來,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不要試圖突破中方底線,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
允許台北當局加入「Taiwan(台灣)」字眼以更改駐華盛頓代表處名稱,外媒報導美國拜登政府正朝此方向認真考慮。
多名聽取美國內部簡報的人士指出,華盛頓正在認真考慮台灣提出的請求,即將駐華盛頓的使節團駐所名稱由「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Tecro)改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根據兩名知悉這些討論的人士,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支持更名。其中1人指出,台灣這項請求已獲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Security Council)內部和國務院亞洲事務官員的廣泛支持。
上述聽取簡報的人士說,目前尚未有任何定論,需經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才能執行。
至於更名一事料將觸怒中國,因為中國將台灣視為主權領土一部分,恐為華盛頓和北京日益緊張的關係更添壓力。
針對台灣所提請求,美台政府未加置評。不國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表示「堅決反對」任何美國與台灣間官方往來。
1名涉及更名請求的人士說,台北當局曾與前川普政府討論過這項議題,但於今年3月正式向拜登政府提出請求。
兩名聽取更名簡報的人士表示,其中癥結在於更名是否僅是象徵性姿態,卻會導致中國與美台間關係的惡化卻又幾無實質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