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當孩子出現問題,為什麼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往往讓孩子更絕望,或更惱怒?這不但無法處理孩子的問題,也讓孩子的心,距離父母愈來愈遠。 這是李崇建和甘耀明的新書《薩提爾的守護之心》所提出來的深刻問題。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嗎?成績好,才愛孩子;成績不好,就不愛孩子,不是。是因為父母往往沒先照顧好自己,特別是自己的情緒。一份帶有情緒的溝通,往往充滿說教或是責備,更別說有愛了。 在與孩子溝通前,父母請先整理、安頓好自己,無論是情緒或內在,因為這樣,父母才可能對孩子給出理解、接納與愛,而孩子的行為也才可能調整或改變。 有爸媽在,我們永遠可以當一個孩子。然而父母會離世,任誰都難以迴避。 沒有了父母的引領,我們如何是好?《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走過喪親之痛》的作者是暢銷法語作家,同時也是專業的心理分析師。她將自己在父母過世後,獨自整理、清空爸媽家的過程中,所激起的萬般心緒,一一理清、分析。 那不是她獨有的經驗,她寫出的,正是我們所有成年孤兒說不出的那些…… 爸媽走向他們的路,而我們終將學會走上真正長大之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