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反歧視穆斯林 印度爆全國示威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解讀財務、會計、金融、稅務等趨勢走向,讓你掌握財經專業脈動,開拓國際視野!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2/17 第45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反歧視穆斯林 印度爆全國示威
印度連過反人權法 美罕見譴責
印度示威蔓延全國 警方闖大學圖書館毆打學生
日本情蒐衛星光學7號 訂2020年1月底升空
核導彈試驗當籌碼 北韓戲稱聖誕禮物
半勸半威脅 美特使籲北韓回談判桌
黎巴嫩總理恐回鍋 示威運動掀高潮
與沙烏地阿拉伯初步會談 卡達指雙邊僵局已破
土耳其驗屍官:白盔共同創辦人死於墜樓
紐西蘭火山爆發死傷慘 總理下令究責
賴海哲樂觀協議底定/美對陸出口 兩年內將倍增
美媒串聯發社論 力挺彈劾川普
美眾院18日彈劾投票 兩黨硬碰硬
眾院彈劾在即 有利川普民調不降反升
美國駐希臘大使館附近車輛起火 疑極左派犯案
英相強生脫歐協議 本週再戰下議院
獨家爆料:九十年代末白俄羅斯的行刑隊
法國反年改罷工連12天癱瘓交通 恐影響耶誕假期
歐巴馬:女性無疑優於男性 全球問題多來自掌權老男人
國際要聞 乘客所不知道的心酸內幕 日本地勤人員四大挑戰
日本前高官殺子案!一審判6年 檢方要他保重身體
14歲少年誤觸「蘇聯炸彈」慘死 爸淚崩:遺體剩頭和胸
澳洲消防員回燒滅野火失控 火勢反擴散燒毀建物
美國狂徒「行刑式」殺警!朝頭部連轟10槍 行兇片段曝光
全球最紅YouTuber宣布2020年暫退 拍片訴「我好累」
奧地利大師克林姆失竊23年名畫 園丁在外牆下疑似找到了
法國西南強烈暴風雨 死亡增至3人
F1賽車前老闆女兒豪宅遭竊 50分鐘損失價值20億珠寶

焦點新聞
反歧視穆斯林 印度爆全國示威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印度通過公民法修正案引發的示威十六日持續延燒,發生示威的地區從印度東北部蔓延到首都新德里等城市。這項法案允許孟加拉、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個印度鄰國遭受宗教迫害的民眾可有條件取得印度國籍,但排除穆斯林。示威者之中有人認為該法會鼓勵非法移民,有人認為這個法律歧視穆斯林,因此上街抗議與軍警發生衝突,連日的示威衝突已造成六人死亡。

印度總理莫迪堅稱他並未歧視穆斯林,他說,公民法「百分之一千正確」,排除這三個鄰國的穆斯林,是因為他們不需要印度保護,他並指控最大反對黨國大黨「搧風點火」。面對不斷蔓延的抗議,印度內政部長夏哈暗示,可能再度修改此法。

國大黨前黨魁拉胡爾.甘地發推文批評說,政府修改公民法和先前公布全國公民名冊,都是「法西斯分子造成社會大規模對立的手段」。

十六日在新德里、東南部清奈市、南部邦加羅爾市、北部勒克瑙市都出現示威。勒克瑙有數百個學生企圖攻佔一個警察局,朝著躲在牆後的員警扔擲大量石塊,當地電視台說,這些學生多半是穆斯林。

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向來反對莫迪的邦首席部長班納吉,號召數千民眾上街示威。在西南部喀拉拉邦,邦政府拒絕執行修改後的公民法,有幾百人上街抗議。邦財政部長艾薩克發推文說:「此時此刻,所有世俗力量必須團結起來。」

位於新德里、主要培養穆斯林學生的國立伊斯蘭大學,原本有連續三天的和平示威,十五日深夜示威升級,數千名示威者與警方爆發衝突,警方動用橡膠棒和催淚瓦斯驅趕示威者。校方指控,警方不經允許進入校園。學生拍攝的影片顯示,員警在校內淋浴間和圖書館毆打學生。當天衝突導致近六十人受傷,四輛巴士和上百輛汽機車被燒毀。大約五十名學生在被拘押六小時後獲釋。

由於擔心暴力升級,新德里部分地區學校十六日停課。新德里電視台十六日報導,印度政府切斷一些地區的網路,包括北方邦、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及新德里。

   
印度連過反人權法 美罕見譴責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法新社報導,美國廿年來對世界最大民主國印度一直讚揚有加,對印度政府侵害人權的行為一向反應冷淡,但最近印度總理莫迪取消印控喀什米爾自治權,並使國會通過被指歧視穆斯林的公民法修正案,美國的態度忽然轉變,罕見譴責印度。

不過,多數專家認為,美國與印度關係不會因此急遽惡化。印度外交與國防部長定十八日到華府與美方官員開會,可能是要討論如何在中國大陸崛起的情況下,促進印美經濟與戰略合作。

印度公民法修正後,美國國務院一名發言人說:「美國敦促印度遵守憲法並維護民主價值,保護宗教少數群體的權利。」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巴克說,他尊重印度體制,不過,美國「關切」印度公民法,呼籲印度「遵守憲法」。

生於印度的美國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普瑞米拉.賈亞帕爾推動一項決議案,敦促印度當局釋放八月取消喀什米爾自治權以來拘捕的喀什米爾人,解除當地通訊限制,並允許人權觀察員和外國記者進入當地。

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的批評最為猛烈,要求美國政府考慮,為印度修改公民法制裁印度內政部長兼執政黨印度人民黨主席夏哈,委員會說,修改公民法「是危險舉動,使印度往錯誤方向前進」。這個委員會向美國政府提供建議,但不負責決策。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庫馬爾譴責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的批評意見,他說,各種宗教信仰的人仍能循正常管道,申請成為印度公民,「遺憾的是,委員會決定在它顯然幾乎不了解的事務上,依循成見與偏見」。

印度官員說,印度已與美國聯邦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所有委員聯繫,說明印度取消喀什米爾自治權,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南亞事務專家庫格曼指出,批評印度最猛烈的,是那些幾乎沒在負責美印關係的機構,許多國會議員譴責印度,是為了回應選民。

   
印度示威蔓延全國 警方闖大學圖書館毆打學生
編譯李京倫/即時報導/聯合報
印度通過公民法修正案引發的示威16日持續延燒,發生示威的地區從印度東北部蔓延到首都新德里等城市。這項法案允許孟加拉、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個印度鄰國遭受宗教迫害的民眾可有條件取得印度國籍,但排除穆斯林。示威者之中有人認為這會鼓勵非法移民,有人認為這個法律歧視穆斯林,因此上街抗議與軍警發生衝突,連日的示威衝突已造成6人死亡。

印度總理莫迪堅稱他並未歧視穆斯林,他說,公民法「百分之1000正確」,排除這三個鄰國的穆斯林,是因為他們不需要印度保護,他並指控最大反對黨國大黨「搧風點火」。面對不斷蔓延的抗議,印度內政部長夏哈暗示,可能再度修改此法。

國大黨前黨魁拉胡爾.甘地發推文批評說,政府修改公民法和先前公布全國公民名冊,都是「法西斯分子造成社會大規模對立的手段」。

16日在新德里、東南部清奈市、南部邦加羅爾市、北部勒克瑙市都出現示威。勒克瑙有數百個學生企圖攻佔一個警察局,朝著躲在牆後的員警扔擲大量石塊,當地電視台說,這些學生多半是穆斯林。

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向來反對莫迪的邦首席部長班納吉,號召數千民眾上街示威。在西南部喀拉拉邦,邦政府拒絕執行修改後的公民法,有幾百人上街抗議。邦財政部長艾薩克發推文說:「此時此刻,所有世俗力量必須團結起來。」

位於新德里、主要培養穆斯林學生的國立伊斯蘭大學,原本有連續三天的和平示威,15日深夜示威升級,數千名示威者與警方爆發衝突,警方動用橡膠棒和催淚瓦斯驅趕示威者。校方指控,警方不經允許進入校園。學生拍攝的影片顯示,員警在校內淋浴間和圖書館毆打學生。當天衝突導致近60人受傷,四輛巴士和上百輛汽機車被燒毀。大約50名學生在被拘押六小時後獲釋。

由於擔心暴力升級,新德里部分地區學校16日停課。新德里電視台16日報導,印度政府切斷一些地區的網路,包括北方邦、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及新德里。

   
日本情蒐衛星光學7號 訂2020年1月底升空
東京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日本政府今天宣布,為蒐集有關安全保障等情報,預計2020年1月27日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一枚名為「光學7號」的新情蒐衛星。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情蒐衛星會在距離地面約數百公里上空,拍攝地球上所有地方,是蒐集有關日本安全保障等情報「事實上的偵察衛星」,分成搭載高性能相機拍攝地面的「光學衛星」,及使用電波能在夜間及惡劣天候拍攝的「雷達衛星」兩種。

內閣衛星情報中心今天宣布,屬於光學衛星的「光學7號」預計明年1月27日上午到中午間,利用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的H2A火箭41號作為載具升空。

日本目前共有7枚情報蒐集衛星,包括2枚「光學衛星」及5枚「雷達衛星」,能使用在觀察北韓飛彈發射設施的動態,及發生天災時掌握受災狀況等情況。

內閣衛星情報中心表示,「光學7號」的研發經費約300億日圓(約新台幣83億元)。日本政府希望未來強化體制,到經常能有10枚情蒐衛星運行的狀態,每天都能多次拍攝地球上所有地方。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1998年受到北韓試射彈道飛彈影響開始使用情蒐衛星,並成為事實上的偵察衛星;這次準備發射的「光學7號」,是2015年3月發射的「光學5號」的後繼機。

   
核導彈試驗當籌碼 北韓戲稱聖誕禮物
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北韓為美國準備的聖誕禮物是什麼?北韓繼7日在西海衛星發射場試射後,13日22時於同一發射場再次試射。總參謀長朴正川14日發表談話稱,「北韓國防科學院接連成功完成意義重大的試驗,在國防力量上取得巨大成果。」

北韓公開宣稱要送美國「聖誕禮物」,但若12月24日在中國成都舉行的韓中日首腦會談後,北韓仍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朝中關係將不可避免地冷卻或惡化。

戰略核威懾力量?

根據《CNN》報導,大多數專家認為,北韓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將是嘗試使用火箭將衛星發射到軌道上。平壤聲稱其太空計劃是出於和平、科學目的。金正日便經常說,他想透過科技的自力更生來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年輕的金正恩成功地將2顆衛星送入了軌道。

但是這些藉口幾乎沒有取得國際社會的信任,衛星發射使用的技術與發射核武器的彈道導彈相同。實際上,北韓中央通訊社(KCNA)報導說,在衛星發射場進行的最新測試將增強該國的「可靠的戰略核威懾力量」。

牽制美國的核威脅

根據《Yahoo》報導,朴正川表示,「在尖銳的對決狀態下,以美國為首的敵對勢力應該克制其刺激性言行,才能平安度過年末。」這可以解讀為:北韓將根據美國或南韓的態度,決定是否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但專家認為,北韓極有可能不會發射導彈。

朴正川稱:「國防科學院試驗的寶貴材料及經驗、新技術將直接適用於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戰略武器開發試驗,以此穩固、可靠地牽制美國的核威脅」,暗示這與洲際彈道導彈(ICBM)發動機性能試驗有關。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半勸半威脅 美特使籲北韓回談判桌
編譯徐榆涵/綜合報導/聯合報

韓聯社報導,美國的北韓特使畢根十六日在首爾表示,美國與北韓的核子談判沒有最後期限,願與北韓重啟談判。

畢根十六日先後會晤南韓外交部和平交涉本部長李度勳和總統文在寅。畢根在與李度勳的共同記者會上說,他在南韓期間,願意與北韓的談判代表見面。

北韓威脅美方若未在年底的最終期限內做出讓步,將會採取新措施。畢根對記者說,「這已經是漫長的一年,我們沒有取得預期的進展,但我們不會放棄」。

他說:「美國沒有設定最後期限,我們的目標是履行雙方兩位領導人在新加坡歷史性峰會上所做的承諾。」

畢根籲北韓回到談判桌,「現在是時候做我們該做的事了。讓我們搞定此事。我們一直在此,你們知道如何聯繫我們」。

畢根也警告北韓切勿挑釁。他表示,「這種行為對實現朝鮮半島永續和平無益,沒有必要這麼做」。

   
黎巴嫩總理恐回鍋 示威運動掀高潮
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持續將近兩個月的黎巴嫩示威,引咎辭職的前總理哈里里16日可能回鍋,眾多人民因此走上街頭怒吼,與警方的衝突也達到示威運動的巔峰。國際特赦組織指出,14日起警方對示威群眾的鎮壓是過度使用武力。看守政府也承諾將進行調查,但也警告有「臥底」企圖激化對立。

群眾訴求未獲承諾

自10月17日爆發的黎巴嫩示威,近因是政府對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課稅,遠因則是政府多年來的貪腐和無作為、經濟體質不良與年輕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半島電視台》指出,當哈里里於13天後黯然下台,示威群眾仍未消散,他們提出的訴求包括組成中立的技術官僚政府以及提前舉辦大選,然而皆未獲政府承諾。

「哈里里、哈里里,別妄想你可以回鍋。」示威者在議會外高唱。16日黎巴嫩議會將選出下一任總理,哈里里仍是最被看好的人選。自14日的夜晚起,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街頭有如戰場一般,示威者戴著頭盔與防毒面具,警方則是朝著示威者扔石塊與發射催淚瓦斯,造成至少46人受傷。

分贓政治難改革

「示威至今第一次感受革命的氛圍。」40歲的失業卡車司機哈立德表示。根據《BBC》報導,國際特赦組織指出,黎巴嫩警方對14日示威的鎮壓是過度使用武力。看守政府的內政部長哈桑則於15日承諾進行調查,不過她也警告有「臥底」企圖在示威中激化對立。

黎巴嫩政府是各教派妥協下的產物,講難聽一點是「分贓政治」,國會席次穆斯林和基督徒各半,總理必須是遜尼派穆斯林,總統則是馬龍派基督徒,國會發言人由什葉派穆斯林擔任。至於示威者要求的組成的技術官僚政府,則似乎遙遙無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與沙烏地阿拉伯初步會談 卡達指雙邊僵局已破
利雅德1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卡達外交部長穆罕默德今天表示,近期與沙烏地阿拉伯的會談已打破雙方拖延已久的僵局。穆罕默德還說,卡達對於研究對方的要求抱持開放態度,但不會背棄盟友土耳其。

路透社報導,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與埃及2017年6月切斷與卡達的外交和貿易聯繫,指控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卡達政府否認指控,並指對手的禁運措施目的是破壞卡達主權。這場美國盟友之間的爭執,已破壞華府維持波斯灣團結對抗伊朗的努力。

卡達外交部長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Abdulrahman al-Thani)今天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我們已打破不溝通的僵局,與沙烏地阿拉伯人開始對話。」

杯葛卡達的國家共提出13項要求,包括關閉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和一座土耳其軍事基地、降低與伊朗的關係,以及切斷與穆斯林兄弟會(MuslimBrotherhood)的聯繫等。穆罕默德則否認卡達與被其他國家列為恐怖組織的穆斯林兄弟會有直接關係。

穆罕默德也表示,卡達政府不會為了解決爭端,就改變與土耳其的關係。自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開始抵制卡達之後,土耳其曾派遣軍隊、軍事硬體設備、食物和水源,支援卡達這個富裕小國。

被問及爭端會花多久時間解決,穆罕默德則說:「我方認為我們仍處於非常初期階段,過去兩年半發生很多事,我認為需要一些時間來重建信任。」

   
土耳其驗屍官:白盔共同創辦人死於墜樓
安卡拉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土耳其國營媒體今天報導,土國驗屍官指出,敘利亞救援組織「白盔」(White Helmets)共同創辦人勒梅蘇(James Le Mesurier)在伊斯坦堡死於墜樓。

勒梅蘇是前英國陸軍軍官,創立了「危機救援」(Mayday Rescue)組織,這個組織協助訓練應對敘利亞政府軍轟炸的志願者團體白盔。

今年11月1日,勒梅蘇被發現陳屍在伊斯坦堡他所居住的公寓外。

土耳其官方媒體TRT新聞台(TRT Haber)報導,驗屍報告顯示,勒梅蘇死於「與高空墜落有關的全身創傷」。未發現屬於其他人的去氧核醣核酸(DNA)痕跡。

土耳其多安通訊社(DHA)報導,這份4頁報告是由「法醫醫學研究所」(Forensic Medicine Institute)撰寫。文中指出,勒梅蘇發生內出血及骨折。

據信,土耳其警方以自殺偵辦這起死亡事件。地方媒體指稱,勒梅蘇生前曾為心理健康問題求助。

據報導,他的妻子溫柏格(Emma Hedvig Christina Winberg)告訴警方,他在死前兩週曾有自殺念頭。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紐西蘭火山爆發死傷慘 總理下令究責
威靈頓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紐西蘭白島9日火山爆發造成16人死亡、2人下落不明及26人輕重傷,總理阿爾登今天表示,官方調查事故原委可能得耗時一年,若查有不法最高可處有期徒刑5年。

全國為上週因火山爆發而喪生的罹難者默哀一分鐘後,阿爾登(Jacinda Ardern)另宣布,提撥500萬紐幣(約新台幣1億147萬元)協助遭火山爆發波及的小型企業。

白島(White Island)雖是一日遊的熱門景點,而活火山危機四伏,旅客卻獲准登白島,引發的批判聲浪日益高漲,而這起造成多人死傷的慘劇,預料紐西蘭的冒險旅遊經濟將產生重大變革。

阿爾登表示,紐西蘭工作場所事故的主要監管單位工作安全局(WorkSafe),已展開衛生安全的調查,同時法醫正進行勘驗。

她說,工作安全局可起訴因觸犯衛生安全法規的企業與個人,罰則包括最高300萬紐幣的罰金,以及最高可處有期徒刑5年。

阿爾登表示,工作安全局的調查可能得耗時一年,而法醫的勘驗「也可能得費時一陣子」。

白島火山9日突然爆發,官方統計前有16人死亡,仍有兩人失蹤,據信已葬身環島水域中。

另有26人仍在紐西蘭與澳洲醫院治療,其中許多人因嚴重燒傷而情況危急。

   
賴海哲樂觀協議底定/美對陸出口 兩年內將倍增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15日表示,美中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預料將使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在未來兩年增加近一倍,且協議內容已「接近完成」,後續只需文本翻譯以及內容校正。中國大陸官員則保持審慎態度,只說若有關於貿易協議的進一步消息,將適時發布。

美中貿易協議的樂觀氛圍16日持續支撐美歐股市,美股三大指數16日早盤小漲0.3%,歐股大盤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創新高,MSCI新興市場指數則遊走平盤。

賴海哲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訪問時說,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文本還需要例行的「修訂」,但絕對「已經完全搞定」。他也說,美中高階官員還沒決定正式簽署這項協議的確切日期。

賴海哲說,中方承諾未來兩年擴大進口美國商品與服務,增加的進口額將比2017年的水準多2,000億美元以上;美國2017年對陸出口1,870億美元的產品與服務,按此推算,這意味著未來美對陸出口將增加一倍。

他也說,中方承諾,至少再增購160億美元的農產品,使每年將達到500億美元。他說:「我們有一份涵蓋製造業、農業、幅務業、能源等產品的清單,每一項都有個總額,整體而言將達至少2,000億美元。記住,若協議生效,我們在第二年之前對中國的產品出口將增加約一倍,出口倍增。」

不過,中方官員仍保持審慎,路透引述一名北京官員表示,目前簽署和執行協議仍是決定協議是否成功的優先要務。

   
美媒串聯發社論 力挺彈劾川普
記者張聲肇/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十幾家美國大報,上周末紛紛發表社論,支持彈劾川普,紐時社論標題直接呼籲「彈劾他」。

紐時社論說,川普凍結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要脅對方調查政敵,藉此影響明年大選,實屬濫權。行為曝光後,他公然抗拒國會調查,妨礙國會行使憲法賦予的監督權,違反守護美國的分權原則。

紐時和其他報紙認為,眾院的調查已收集到足夠證據證明川普有罪,參院應該面對、處理對於川普的指控。

支持彈劾的報紙,多數相當謹慎地說,它們已靜觀案件發展,不是貿然支持彈劾。

今日美國報說,該報原認為彈劾調查對原已兩極化的國家不利,不如等到明年大選讓選民決定川普命運,「直到最近」,該報決定支持彈劾。

洛時社論版主編高德柏格說,該報考慮了好幾個月,因為同仁擔心,彈劾會讓美國更加分裂,而即使罪證確鑿,也因共和黨掌握參院,無法讓川普下台。

洛時社論委員仔細觀察國會作證現場,發現替川普辯護的人,無一不是抓住機會就攻擊指控川普的人,宣稱他們想破壞總統威信和施政目標。高德柏格說,「我們看夠了」。

該報表示,無法抵賴的證據顯示,「川普為了個人政治利益,扭曲美國的外交。這種不當行為令人髮指,也腐蝕民主」。

其他贊成彈劾的自由派媒體,還有華盛頓郵報、費城詢問報、鹽湖城論壇報,火奴魯魯星報、奧蘭多先鋒報、波士頓環球報、紐約每日新聞報、芝加哥太陽時報、舊金山紀事報等。

然而,也有一些知名報紙反對彈劾川普。華爾街日報認為,眾院民主黨人提出的川普彈劾案相當「薄弱」,傷害憲政規範。

AXIOS新聞網也說,一九九八年柯林頓總統遭彈劾時,全美至少一百一十五家報紙發表社論要求柯林頓下台,但這次支持彈劾川普的報紙數目,似乎遠不及當年。

   
美眾院18日彈劾投票 兩黨硬碰硬
編譯陳韻涵/綜合十五日電/聯合報

美國眾議院預訂十八日表決川普總統彈劾案,此案目前在眾院呈現兩黨強硬對抗態勢。民主黨全力支持彈劾,共和黨則譴責此案不符憲政規範。眾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納德勒批評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違背就職誓言,與白宮密切合作要幫川普開脫,他也大罵反對彈劾且準備倒戈換黨的新澤西州民主黨眾議員范德魯。

眾院院會將在十八日表決指控川普濫權、妨礙國會兩項彈劾文,預料川普將繼強森、柯林頓之後,成為美國史上第三位遭眾院通過彈劾的總統。眾院民主黨人預料全數支持彈劾案,但至今沒有共和黨眾議員表態支持。

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謝安達說:「不端行為持續,威脅即將舉行的選舉正當性,這是明顯存在的危險;我認為,我們的民主不是因為眾院共和黨怠忽職守就能輕易忽略。」

川普一直宣稱彈劾行動是民主黨試圖推翻二○一六年的選舉結果,他推文說:「彈劾騙局是(三年來)獵巫的延伸,我們會贏!」

川普引用彈劾案推動後的募款、造勢大會群眾和民調等數據,認為彈劾將讓他成為政治贏家。

根據憲法,眾院通過彈劾案形同起訴總統,下一步將交由參院決定是否有罪,這讓麥康諾等參議員成為實質上的陪審團。

麥康諾稱將與白宮合作,諮詢關於彈劾調查的「大小事務」。民主黨痛批這如同陪審團主席與被告律師密切合作。

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日前致函麥康諾,希望參院在一月七日開始審理彈劾案,並傳喚現任白宮代理幕僚長穆瓦尼、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等四人作證。

目前民主黨在眾院有二三五席,共和黨只有一九九席,因此彈劾案在眾院以過半數過關不成問題。但共和黨在一百席的參院掌握五十三席,必須有至少廿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認為川普有罪,才能跨越三分之二的門檻將川普彈劾下台。兩黨議員都認為,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眾院彈劾在即 有利川普民調不降反升
華盛頓1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根據幾份民調顯示,儘管總統川普彈劾議題過去幾個月來猶如電視劇般在華府與美國部分地區沸沸揚揚,但美國公眾的看法卻幾未遭撼動,反對把川普搞下台的民意甚至微幅上升。

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民調,約46%的受訪者認為川普應為他施壓烏克蘭調查民主黨政敵而被彈劾,較11月時的43%微幅增加;但調查又顯示,只有42%的受訪者支持參議院定罪將川普趕下台,有1/5的受訪者甚至覺得參議院連審都不該審。

● 美國民眾早有定見

CBS說:「相較上個月我們所接觸的,受訪者這一個月來的看法幾未改變。」

福斯新聞(Fox News)民調的川普施政滿意度甚至還變高,從10月的42%增加為45%;CBS民調裡,川普施政滿意度則從11月的46%掉到44%。福斯民調還顯示,僅23%的受訪者滿意國會表現,62%不滿意。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與索夫克大學(Suffolk University)一同做的民調更顯示,51%的受訪者反對參議院定罪川普濫權與妨害國會調查,同意者為45%,同樣的調查在10月時是47%反對、46%贊成。

「紐約時報」報導,就在眾議院即將讓川普成為史上第3位遭彈劾的美國總統前夕,參議院民主黨龍頭舒默(Chuck Schumer)致函參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公開逼對方來協商後續參院審理程序的形式與規模。

● 民主黨出招 盼拉長彈劾案在參院戰線

由民主黨握有多數的聯邦眾議院可能會在18日進行川普彈劾案的全院表決,預料應會通過;眾院通過彈劾案後,接下來將由參議院來審理,決定川普會否下台。

舒默在信中提議參院應於1月7日開始審理,要求傳訊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等人作證,另應以傳票調閱相關文件;舒默還以柯林頓(BillClinton)當年遭彈劾後於1999年在參議院受審約5週的前例,暗示川普受審的相關時程表。

麥康奈則是上週就已說,有關參議院的審理程序與規模「我已受白宮啟發」,促使民主黨人批他「有虧應不偏不倚的職守」。

儘管川普已私下部署一個較長的參院審理期程,好讓他與盟友能徹底捍衛自身、反擊這場他所謂訴諸美國民眾的「鬧劇」,但麥康奈已表明,他偏好進行一場期程短且確保總統尊嚴的審理。

● 助川普脫罪 參院共和黨心證已露

兩名重量級的共和黨參議員也已表態會讓川普脫罪。德州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就預測,川普會在參議院審理時洗刷濫權、妨害國會調查等指控;參院兩黨普遍的看法也與克魯茲相同。

南卡羅來納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也表示,希望共和黨佔優勢的參議院能進行期程短的審理,也不用再去傳喚雙方證人。

葛蘭姆還說:「我覺得讓這事盡快平息,才是對國家好。我也不打算在那裝模作樣,掩蓋我對彈劾指控不屑一顧的事實。」

   
美國駐希臘大使館附近車輛起火 疑極左派犯案
雅典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希臘國家通訊社「雅典通訊社」(ANA)報導,今天美國駐希臘大使館附近有7輛車遭燒毀,沒有人受傷。

從手法來看,這起黎明前的縱火襲擊事件與先前的極左派行動一致。

根據雅典通訊社,警方在美國大使館後面的幾個街區發現空的塑膠瓶。

希臘極左派及無政府主義團體經常縱火攻擊外國大使館和商業目標。

   
英相強生脫歐協議 本週再戰下議院
倫敦16日專電/中央社
唐寧街今天表示,英國政府計劃於20日再次將首相強生的脫歐協議法案提交至下議院表決。首相發言人說,政府計劃在耶誕節前啟動表決程序,將與下議院議長商議後進行。

首相發言人在西敏寺簡報:「我們計劃在耶誕節前展開(脫歐協議法案立法)程序,將在與議長商議後,以符合憲法的程序進行。」至於法案內容是否與先前提交的相同,他說必須等到內容公布,但是「將反映我們與歐洲聯盟(EU)商議的結果」。

傾向留歐派的前下議院議長貝爾考(John Bercow)請辭後,下議院11月選出繼任的霍伊爾(Lindsay Hoyle),這是10年來下議院議長首度更動。雖然大選後新任議員將選出新任議長,不過霍伊爾預料仍會當選。

強生(Boris Johnson)領導的保守黨這次順利在下議院650席中拿下365席,其中高達109席是工黨過去席次,這讓保守黨在國會取得高達80席優勢,是自前首相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於1987年帶領保守黨勝選以來的最大勝利。

保守黨掌握無往不利的國會優勢,預料能通過法案,趕在強生承諾的明年1月31日脫歐。強生勝選後曾再度強調,英國沒有任何藉口將於1月31日脫歐。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19日將前往上議院議事廳進行「御座致辭」(Queen's Speech),發表由內閣撰寫的演講文,內容通常是政府未來的施政大綱與立法工作。這也是女王2個多月來第2次發表「御座致辭」,上次是在10月14日,不久後,強生即宣布提前大選。

預料強生將小幅改組內閣,替補在大選前請辭的職位。

脫歐協議法案通過後,強生將和歐盟展開新一輪貿易協定協商,這次必須趕在脫歐過渡期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強生多次表示不會延長過渡期。

此外,女王御座致辭預料也會包含保守黨政府的選前承諾,尤其是目前英國最迫切的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等民生議題。

不少新當選的保守黨議員今天在社群網站發文,開心前往倫敦準備開議,相較之下,大敗的工黨則準備選舉新黨魁。

工黨秘書長福比(Jennie Formby)說,工黨預料明年初召開會議,商議選舉新黨魁的時間表。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希望這過程「迅速了結」,讓他的接班人能在3月底前就位。福比已致函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建議明年1月6日舉行臨時黨代表大會。

   
獨家爆料:九十年代末白俄羅斯的行刑隊
德國之聲/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中文網)九月初,一位名叫尤裡·加拉夫斯基(Juri Garawsk)的41歲男子聯絡德國之聲俄文部,表示有重大事情要訴諸媒體。他說,他目前生活在阿爾卑斯山區的一個難民營中,但他不方便透露難民營的具體位置,因為他擔心明斯克情報部門會實施報復。加拉夫斯基接下來講述的故事令人不寒而栗。

加拉夫斯基原本在明斯克當兵,1999年他應召進入白俄羅斯快速反應部隊SOBR,成為這支特種部隊的第一批成員,並接受了打擊有組織犯罪的特種訓練。加拉夫斯基向德國之聲講述了他如何被SOBR最高指揮官帕沃利特申科中校(Dmitri Pawlitschenko)親自選入特種部隊的整個過程。他說,1999年5月7日,他執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一次犯罪活動。

綁架殺害白俄羅斯前內政部長

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中心地帶,特種部隊的一個行動小組綁架了該國前內政部長尤裡·薩查連科(Juri Sacharenko),並驅車將他帶到一個軍隊訓練場。加拉夫斯基表示,稍後行刑隊槍決了薩查連科,並將屍首送到明斯克北區墓地實施火化。此前,薩查連科宣布同盧卡申科總統分道揚鑣,並組織其他反對者一道試圖推翻盧卡申科。而在此前,盧卡申科已借助兩次引發廣泛爭議的全民公投,使其總統權力得到大幅度擴充,不再受議會的約束。盧卡申科是歐洲大陸碩果僅存的獨裁者。

同年9月16日,SOBR特種部隊再一次身著便衣執行了綁架任務。這一次遭綁架的是白俄羅斯選舉委員會的前任主席岡察兒(Viktor Gontschar)和支持過反對派的商人喀拉索夫斯基( Anatoli Krassowski)。如果加拉夫斯基所言屬實,那麼上述兩人的失蹤之謎也就終於真相大白了:兩人被押送到貝格摩爾軍事基地,執行槍決後就地掩埋在事先挖好的墓穴裡。

口頭傳達的刺殺令

加拉夫斯基說,兩起殺人案件都由帕沃利特申科親自下令指揮。"兩次行動都沒有書面手續和任何音像資料,沒有留下任何證據。一切都是口頭傳達。"加拉夫斯基向德國之聲出示了一些據稱能證明其身份的文件。德國之聲的調查團隊在三個國家對其口述內容進行核查後,最終決定發表相關報道。

那麼,這名污點證人公布上述案件的動機是什麼呢?他又為什麼拖到現在、而沒有更早訴諸媒體或國際機構呢?他退出特種部隊之後,以及到中歐某國尋求庇護之前,這段時間內他又做了什麼呢?對於上述問題,加拉夫斯基避而不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掌握著很多犯罪細節。

但無論如何,加拉夫斯基透露的信息和歐洲議會特別調查員伯格裡德斯(Christos Pourgourides)所掌握的情況高度一致。來自塞浦路斯的保守派議員伯格裡德斯從2004年開始調查白俄羅斯反對派政治家神秘失蹤的案件。法學家出身的伯格裡德斯形容白俄羅斯的特種部隊SOBR是"帕沃利特申科領導下的一支行刑隊,"同一系列政治家失蹤案件有直接關系。

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伯格裡德斯表示:"如果沒有最高層政治家的首肯,這些綁架和謀殺案件根本不可能發生。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想的是白俄羅斯的總統。"很早以前,國際觀察家和人權組織就曾懷疑盧卡申科總統同一些政治家失蹤案件有直接關系。加拉夫斯基也無法准確說出謀殺令是誰下達的。他對德國之聲說,他認為,盧卡申科肯定同這些謀殺案有關聯。"我認為他是知情的。"

受害者家屬不相信凶手的懺悔

加拉夫斯基說,事發之後很久,他才萌生了懺悔之意和犯罪感。"內心深處,我可能也產生過疑問。但作為一名執行命令的年輕人,我只能選擇成為體制的一員,或被排除在體制之外。也就是說,我很清楚,我必須合作到底。"加拉夫斯基希望借助德國之聲向目前大都生活在美國、荷蘭和德國等地的受害者家屬表達懺悔之意,他說:"我向他們表示深切哀悼,因為我參與了謀殺他們親人的過程。接下來怎麼辦,就要看這些家屬和白俄羅斯司法部門如何作為了。"

葉蓮娜·薩查連科是前內政部長的大女兒,目前生活在德國明斯特。她是通過德國之聲了解到父親被害經過的。對於污點證人加拉夫斯基,葉蓮娜·薩查連科仍然心存疑慮。她說:"一個人要麼有良知,要麼永遠不會有良知。他怎麼可能突然間良心發現呢。" 但她也很清楚:"他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案件背後的體制。"

綠黨政治家鮑澤也是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成員。她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們不應忘記,有關白俄羅斯總統參與上述犯罪的指控直到今天仍未得到澄清。德國聯邦政府和歐盟都不應放棄努力。他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讓相關責任人被繩之於法。"而污點證人加拉夫斯基的出現,也許可以為偵破20年前的疑似政治謀殺案件,提供新的動力。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法國反年改罷工連12天癱瘓交通 恐影響耶誕假期
巴黎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法國政府年金改革計畫引發工會發動罷工,導致大眾運輸停擺。通勤民眾今天承受連續第12天的交通癱瘓,政府與工會繼續互推責任,恐讓數以萬計民眾的耶誕假期旅行計畫面臨風險。

「世界報」(Le Monde)等媒體今天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負責退休金制度事務的政府高級專員德勒瓦(Jean-Paul Delevoye)已經請辭。

在今晨交通尖峰時刻,巴黎市及市郊交通阻塞路段長度共約630公里,塞車長度幾乎是平時的兩倍。多數地鐵路線再次關閉,或是僅運行幾列列車。

全法國只有1/3的高鐵列車(TGV)和1/4的區域列車運行,但大多數城市未出現首都巴黎遭遇的混亂。

一位名叫佛蘭斯華(Francois)的男子在巴黎聖拉薩車站(Gare Saint-Lazare)告訴法新社:「直到現在,我都是在家上班,或開自己的車通勤。」

佛蘭斯華表示,他早在晨間5點前就已出門,「但開車不再是選項,不僅因為成本,也因為開車令人筋疲力盡」。

工會計畫明天發動新的大型示威,堅持政府必須放棄年金改革計畫。他們指稱這些改革可能迫使數百萬人延後退休。

教師、醫院員工、其他公務人員及律師預計再次發動罷工,抗議這項實行單一年金系統的年改計畫。新制將把42種退休金制度合而為一。

交通部長柏納(Elisabeth Borne)告訴法國第2電視台(France 2):「罷工屬於合法,但你也可以尊重諸如年末慶祝等活動。」她批評,工會領袖「破壞假期」將是「不負責任」。

法國總工會(CGT)秘書長馬蒂內茲(PhilippeMartinez)昨天表示:「如果政府放棄(年金改革)計畫,大家開始認真討論如何改善這套制度…一切都會好轉。」

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警告,除非罷工在幾天內結束,否則時間來不及在12月25日前恢復正常服務。

   
歐巴馬:女性無疑優於男性 全球問題多來自掌權老男人
編譯陳韋廷/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16日說,世界上各個國家若都由女性管理,生活水準成果將普遍獲得提升。他並稱女性雖不完美,但「無疑優於」男性。

歐巴馬今天跟妻子蜜雪兒一同出席新加坡成長學院的活動,並分享擔任美國總統與作為世界領袖經驗。

他在活動上表示,世界上大多數問題來自老人,其中多數又來自掌握權力的男性,並提及政治兩極分化以及社群媒體被用來散佈謊言的問題。

歐巴馬並稱自己在任職美國總統時,曾想過世界若由女性治理將會是何種樣貌的問題。「我現在只想讓妳們女性們知道,妳們雖不完美,但我可以說妳們無疑優於我們(男人)。我絕對相信若地球上各國都由女性管理,我們會看到包含生活水準成果在內的每件事,都會出現很大改善。」

當被問到是否考慮重新擔任政治領袖時,歐巴馬則表示,他認為領導人會在時機成熟時下台。「若你看看這個世界和觀察問題,通常都是老人,通常是老男人不讓位。政治領袖們必須努力提醒自己是在做事,但不會做一輩子,不能靠著自身權力來樹立自身價值。」

   
國際要聞
乘客所不知道的心酸內幕 日本地勤人員四大挑戰
綜合報導/聯合新聞網

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員,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之一。然而,雖然看起來很光鮮亮麗,但其實地勤人員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困難。曾經擔任過地勤人員的日本專欄作家高木沙織,日前就在女子Spa上面發表一篇文章,闡述地勤人員都會面對的心酸史,提供給想要擔任地勤人員的讀者們參考。

高木指出,許多地勤人員都有罹患膀胱炎的經驗。雖然在出勤之前都會去上廁所,但是地勤櫃臺一站上去,就得經過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即使遇到肚子痛的狀況,也不可能將櫃檯關閉,跑去上廁所,因此大多數的地勤人員都只能忍著尿意繼續工作,一到休息時間,馬上就飛奔離席。長久以來,便導致了罹患膀胱炎的風險。

另一個令地勤人員困擾的,是休息室距離櫃檯太過遙遠。在機場工作,有時會遇到異常狀況,而臨時空出一段休息時間。通常這種休息時間都是以一個小時為單位。然而,由於地勤人員必須從櫃檯回到休息室整理文件,光是這個工程就足以花費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甚至,有時為了處理乘客的問題,必須前往各個登機門處理的情況。臨時休息時間來得又快又急,但登機門和休息室之間的距離比起櫃檯又更為遙遠。有些情況下,甚至必須要經由接駁車才能回到休息室,更別提還必須通過安檢等等種種難關。等到了休息室,休息時間說不定都結束了。即使還剩下一點時間,也只能扒幾口飯,迅速補妝,馬上又要回到櫃檯。

便當也是地勤人員常常面臨的一個問題。為了避免異常狀況發生時找不到人,沒有人敢去機場裡的餐廳吃飯;而如果要去機場裡的便利商點買便當,又必須要花時間繞路;但如果決定要自己帶便當,就必須要跟大家一起排隊微波。最後,大家都養成了越吃越快的習慣。

最後,則是女性都會面臨的高跟鞋。擔任地勤不只因為必須長時間站立、有時候還要擔任引導的工作而走來走去,長時間下來穿著高跟鞋的腳,幾乎都會發生長繭、磨傷、指甲變形等情況,光是不要長香港腳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因此,通常在休息室、結束用餐之後,地勤人員一定都會將高跟鞋脫掉。腳臭味加上長時間出汗所造成的汗味,地勤人員的休息室可以說是各種氣味的綜合體。這些都是地勤人員必須面對的挑戰。

   
日本前高官殺子案!一審判6年 檢方要他保重身體
東京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76歲的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熊澤英昭持刀殺死兒子,今天一審被判6年有期徒刑。熊澤英昭向法官等人分別一鞠躬,在步出法庭時,檢察官特別跟他說,「要保重身體」。

這起父殺子的案件發生在日本時間6月1日下午約3時30分,76歲的父親熊澤英昭打110向警方自首「我殺死兒子了」;熊澤英昭大兒子、44歲的熊澤英一郎被趕來的警方發現倒臥和室,並在送醫後確認死亡,警方以現行犯逮捕熊澤英昭,檢方以殺人罪嫌起訴。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地方法院今天開庭審理,法官認為,被告面對大兒子施暴不求助警方,且在同住僅一週就決定行凶,未免過於武斷,判處被告6年有期徒刑。

不過,判決中也指出,不能否定被告因大兒子施暴心生恐懼。

在一審法庭上,檢辯雙方爭點在於家暴事件法官酌情審判的程度。相對於檢方求刑8年,辯護律師請求判處緩刑。

東京地方法院今天開庭審理,法官中山大行說,被告供稱因擔心被大兒子殺死所以才刺死大兒子,但難以採信這樣的供述,因為幾乎是單方攻擊,且是基於強烈殺意的危險犯行。

法官表示,被告可以求助醫師及警察,但在未求助相關人士的情況下,僅跟死者同住一週就決定行凶,未免過於武斷。

但另一方面,法官認為,長期沒有住在一起的父子,才剛同住一天,父親就受到大兒子施暴,不能否定父親對此心生恐懼與不安,這點也應考量。

法官說,在同樣的殺子案中雖然不應該給予緩刑,但也不能說要重判,因此判處被告6年有期徒刑。

熊澤英昭身著西裝到場聆聽判決,在法官宣讀判決主文時,他邊看著法官邊聆聽,也像是在確認判決內容頻頻點頭。

判決結束後,被告向法官、律師及檢察官分別一鞠躬,在步出法庭時,檢察官也特別跟被告說,「要保重身體」。

   
14歲少年誤觸「蘇聯炸彈」慘死 爸淚崩:遺體剩頭和胸
綜合報導/聯合新聞網

44歲的阿富汗男子戈拉姆·馬哈伊丁(Gholam Mahaiuddin)的14歲兒子穆塔巴(Moujtaba),於今年5月上山採漿果時,不幸踏到「蘇聯時期的未爆彈」當場被炸死。馬哈伊丁悲傷地說,因爆炸威力強大,找到兒子的遺體時只剩「頭與胸部」。

根據外媒報導,馬哈伊丁向記者表示,「我們知道那裡有地雷,但找不到它們,這些未爆彈因為下雨而被掩埋。」穆塔巴在今年5月和兩名12歲及14歲的朋友,相約到田園風情的山中尋找漿果,由於他們第二天都沒有返家,馬哈伊丁和其他村民開始找尋孩子的下落,可惜卻得到傷心的結果。

據了解,3名死者是被AO-2.5RTM烈性炸藥所炸死,而這類型炸彈被蘇聯軍方廣泛使用。馬哈伊丁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印象深刻,這場戰爭持續10年之久,從1979年打到1989年。他表示,自己曾帶茶給山上的游擊戰士,當時他們躲藏在山林中,準備襲擊蘇聯士兵。

報導也提到,蘇聯從1979年入侵阿富汗開始,在當地投下許多炸彈,雖然衝突結束已有30年,但遺留下來的未爆彈仍埋藏在山中,無情地奪走許多阿富汗人民的生命。

   
澳洲消防員回燒滅野火失控 火勢反擴散燒毀建物
雪梨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澳洲當局今天表示,為控制東部森林大火,消防員採「引火回燒」方式滅火卻意外失控,造成多棟建築物焚毀和數條主要道路中斷。澳洲還預期出現一波熱浪,氣溫恐將屢創歷史新高。

「引火回燒」(back burn)是用受控火勢預防性阻絕大火的滅火方法。這起意外發生在雪梨西北方約250公里處,當時消防員正設法用引火回燒,阻止已蔓延約37萬8000公頃的野火擴散到社區。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New South Wales)鄉村消防局(RFS)局長費茲西蒙斯(Shane Fitzsimmons)告訴澳洲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Corporation):「我們發現情況驟變,火勢突然爆發,出現不尋常的燃燒並擴散。」

他說,當地有數十棟建築物被燒毀,但未提供確切數字。此外今天未傳出新的傷亡消息。

澳洲東部自11月起野火肆虐,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680多棟房屋被毀,燒光的灌木林地達近120萬公頃。

   
美國狂徒「行刑式」殺警!朝頭部連轟10槍 行兇片段曝光
記者方蕙珊/綜合報導/香港01
美國阿肯色州(Arkansas)發生殺警案,一名35歲男警的頭部被連轟十槍致死,而槍手事後被增援警員擊斃,暫時未知其行兇動機,但不排除他因為仇視執法人員而犯案。

案發於本月7日,死者卡爾(Stephen Carr)獨自在停泊警署停車場的警車內等候搭檔。從閉路電視片段所見,一身黑色裝扮的槍手菲利普(Landon T. Phillips)從後慢慢走近警車,然後近距離向坐在司機位的卡爾開槍,警署內的警員聽見槍聲,迅速趕至並展開追捕;菲利普其後與警員駁火,最終被擊斃,驗屍報告指出他身中6槍。

另外,根據初步解剖報告,卡爾頭部被連轟10槍,有傳媒更形容卡爾是遭到「行刑式」槍殺。警方發現菲利普行兇時持有一把9毫米口徑半自動手槍,是於2017年合法購入,同時還擁有兩個分別裝滿50發子彈和32發子彈的彈盒,菲利普曾於現場發射了16發子彈;涉及開槍擊斃菲利普的警員正放有薪假期,以配合當局調查。至於菲利普的犯案動機尚待查明,惟警方從他的個人社交網賬戶發現,他對反執法機構的組織感興趣,不排除這與他的行兇動機有關。

華盛頓縣警局(Washington County Sheriff's Office)上周五(13日)首先向死者家屬公開5條案發時的閉路電視片段,其後基於案件的嚴重性,當局幾經考慮,最終決定為了公眾知情權公開有關片段。案件轟動阿肯色州,當局上周在一處公墓為卡爾舉行獻花儀式,不少同袍都有出席致哀。

延伸閱讀:

美國鷹派解讀第一階段協議:只有美國才能單方面反擊

【英國脫歐】脫歐協議最快12月20日表決 約翰遜今起忙什麼?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全球最紅YouTuber宣布2020年暫退 拍片訴「我好累」
編譯徐榆涵/即時報導/聯合報

訂閱人數超過1.02億的全球知名YouTuber「PewDiePie」14日發布影片批評YouTube政策規定的同時,宣布明年會暫時退出YouTube,並說自己「真的很累」。

英國BBC報導,來自瑞典的29歲PewDiePie(本名為Felix Kjellberg),靠著在YouTube分享電競影片而爆紅,一度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YouTuber,但最近因發表有關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的言論,引發爭議。

PewDiePie發布影片說,「明年我要從YouTube休息一會,我想提前宣布這件事,因為我已經下定決心,我真的累了,不知道大家能否明白」,至於原因之後會向大家解釋。

   
奧地利大師克林姆失竊23年名畫 園丁在外牆下疑似找到了
綜合報導/聯合新聞網

奧地利象徵主義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知名畫作《淑女肖像》在23年前於義大利皮亞琴察市里奇奧迪美術館(Ricci Oddi Modern Art)展出時失竊,令當時的美術館員及當地居民十分痛心。沒想到上週,一名美術館園丁在清理外牆的常春藤時,意外地在一黑色塑膠袋中發現疑似是當年失竊的畫作,而館方與警察正在積極確認這幅畫作是否真的為克林姆真跡。

根據《The Art Newspaper》報導,上週一名里奇奧迪美術館園丁在清理外牆的常春藤時,發現了一塊金屬的門板,園丁移開門板後發現一個洞穴,裡面放了一個黑色塑膠袋,打開後竟是一幅完整的畫作。園丁遇上剛吃完午餐的館員達里歐(Dario Gallinari),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他。達里歐說:「一開始我以為只是一個玩笑話,直到我從黑色塑膠袋下看到畫作的一角,我立馬意識到它可能是克林姆那幅遺失了23年的畫……」。

克林姆是奧地利象徵主義的代表性大師,畫作的特色是特殊的象徵性花紋,而這幅《淑女肖像》(Portrait of a Lady)創作於1917年,後由義大利北部的皮亞琴察市里奇奧迪美術館於1925年收購。1997年展出時遭竊,警方懷疑可能是小偷想將畫作歸還,於是將畫作丟棄在外牆角落。但這幅找到的畫作保存完整,不像是曾經流落在外,若是這幅畫真的是克林姆的真跡,那它可能從沒離開過里奇奧迪美術館。

美術館館長馬西莫(Massimo Ferrari)說,從這幅油畫後的戳章看起來它真的是原作,也與克林姆的其它作品有所關聯;副館長勞拉(Laura Bonfanti)則表示,這幅畫的財產編號有待確認,可能要花上數個月才能確認它的真偽。

   
法國西南強烈暴風雨 死亡增至3人
波爾多1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法國當局今天表示,西南部強烈暴風雨造成的死亡人數攀升至3人。1名40多歲男性失蹤2天後,遺體在他被淹沒的車裡發現。

助理地區檢察官畢杜爾(Laurent Bidault)將這名男性死因歸咎於天氣。他說,今天下午在達克斯(Dax)以東氾濫的亞杜爾河(Adour river)附近發現失蹤者遺體,死者的「車子被水淹沒,從表面看不到」。

法國西南部13日遭到惡劣天候侵襲,強風暴雨造成數千戶昨天停電。原已知有2名70多歲男性因這場暴風雨罹難。

其中1人13日在庇里牛斯-大西洋省(Pyrenees-Atlantiques)的巴斯克(Basque)地區駕車,遭倒下的樹壓死。

另1人同日在洛塔加倫省(Lot-et-Garonne)的埃斯皮安(Espiens)出門收信時,被大水沖走。24小時後,搜救人員在離他家超過1公里的地方發現遺體。

法國西南部4個省分今天仍處於洪水警戒。

   
F1賽車前老闆女兒豪宅遭竊 50分鐘損失價值20億珠寶
編譯李京倫/即時報導/聯合報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的公司前老闆埃克萊斯頓的女兒、英國模特兒與名媛塔瑪拉,位於倫敦西部海德公園附近的豪宅13日晚間遭竊,三名竊賊在50分鐘內偷走價值5000萬英鎊(約台幣20億元)的珠寶。

竊案發生前幾小時,35歲的塔瑪拉才剛登上私人飛機離開英國,前往芬蘭拉普蘭區與丈夫和女兒共度耶誕假期。每日郵報說,塔瑪拉得知消息後「完全崩潰而且極度震驚」。

三名竊賊從後院進入這棟有57個房間的豪宅,偷走塔瑪拉的所有珠寶,包括具紀念意義的耳環和丈夫贈送的結婚禮物、價值8萬英鎊(約台幣323萬元)的卡地亞手鐲。

雖然有一名保全坐在監視室裡盯著監視器畫面,而且這棟豪宅所在的街道與外界隔絕,有24小時保全巡邏,並設有多個檢查哨,但竊賊仍成功把臥房裡幾個保險箱砸開,並從一個敞開的窗戶逃走。

雖然塔瑪拉遭受重大損失,但她上周末仍在社群網站上發布雪地度假照片,而且照片中的她仍一臉歡笑。

   
波音空難教訓 讓員工暢所欲言
改變文化需要什麼?太常出現的答案是:一場災難。波音737 Max噴射客機的兩起空難,目前暫時歸咎於波音飛行系統的過度自動化。在這兩起事故之後,外界或許不可避免地會重新關注波音的生產設施。

為什麼要親子共讀?
有人問:「為什麼要親子共讀?」對小編來說,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就是在分享大人對閱讀的熱愛,讓親子之間有更豐富的對話,更深入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為了成為孩子心中「值得信任」的大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