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食,身體才能真正好?
◆ 穀物是寶塔基座,主食非吃不可 ◆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飲食需要攝取什麼養分,是大自然千萬年進化、選擇的結果。
現代人不是挑食、偏食,就是抱著秦始皇煉丹的心態,迷信一些號稱能抗老防衰的偏方食物,這些觀念均不可取。
中國依據國民的飲食結構特點,設計出「膳食寶塔」(飲食金字塔),它把均衡飲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重量,並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現出來,便於民眾理解,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行。
● 依據「膳食寶塔」作為飲食指南
穀物是寶塔的基座,不可不吃主食,但攝取的量因人而異,基礎量為1500克以上,低於此數值,可能無法維持人體基礎代謝率。
跟穀類平行的就是蔬果,至於攝取量,則因族群不同而有所差異。
如銀髮族需食用蔬菜500克,水果1份;青壯年則需2∼3份水果,前提是血糖值正常;至於糖尿病患者,如果近期血糖值偏高,水果可暫時不吃,以大量蔬菜來代替,蔬菜首選為綠色蔬菜,還有低熱量的瓜類,如冬瓜、黃瓜、苦瓜等。
雞、鴨、魚、肉、蛋,更好的分類法是將蛋類獨立出來,每天吃1顆蛋,魚肉一天吃1500克,雞肉1000克,豬肉500 克。
蛋白質含量豐富的奶類、黃豆製品,可以用來替換肉類,增加500克的黃豆製品,便可減少500克肉類,而一天1瓶牛奶(250毫升),是每天最基本的要求。
油、鹽、糖等調味品,做菜時盡量少放,所以它是塔尖,是需求量最少的部分。
● 到底什麼該多吃或少吃?
為什麼說「膳食寶塔」最符合人們的營養需求?前文提到人和食物是千萬年共同進化的結果,即人體結構決定什麼該多吃?什麼該少吃?
牙齒宣告:門齒用來咀嚼植物;臼齒咀嚼穀物;犬齒撕咬肉類,由牙齒構造可知,人是雜食性動物。
腸子宣告:草食和肉食類動物的腸道長短不同。兔子身長0.4公尺,腸子長8公尺,腸子長度是身長的20倍;山羊腸長則為身長的22倍;老虎身長1.3公尺,腸子只有5.4 公尺,腸長是身長的4.1倍;狼的腸長僅為身長的3.5倍。
草食性動物吃草,草類(植物)的營養成分相對較低,而纖維素含量高(消化纖維素需要特殊消化酶),草食性動物為了從食物中獲取更多能量,消化道就必須長一點。
肉食性動物所吃的肉類營養較為豐富,且容易腐爛,所以,牠們的腸子又短又直,皺褶也比較少。肉是濃縮性的食物,營養豐富,不需要很長的腸子去慢慢消化、吸收;此外,腸道短也有助將肉類腐爛而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
人體腸道長度:十二指腸60公分,小腸可達6.7公尺,大腸則為1.5公尺。解剖學家認為,每個人的腸子長度雖有不同,但普遍為身高的4∼5倍。從腸子的長度來看,人更接近於肉食性動物。
人體腸道形態:肉食動物的腸道很光滑,形狀像管道,沒有凹凸不平之處,是為了讓肉類可以迅速通過的緣故。
相對於肉食性動物,草食性動物的腸道崎嶇不平,布滿突起和皺褶,像條山間小道,以便植物通過的同時,可以充分被吸收,而人類腸道的特性跟草食性動物相近。
胃酸宣告:肉食動物的胃酸比草食動物強20倍,人類的胃酸與草食性動物相似。
唾液宣告:肉食性動物的唾液屬酸性;草食性動物則屬鹼性,這有助植物性食物的輔助消化;人類的唾液則呈現鹼性。
膳食纖維宣告:肉食性動物不需利用膳食纖維來促進腸道蠕動;草食性動物則需要纖維質,幫助食物在長且凹凸不平的腸道中移動,以免被發酵的食物堵塞。人類和草食性動物一樣,需要膳食纖維。
膽固醇宣告:膽固醇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則不含膽固醇。膽固醇對肉食性動物的消化系統來說不是問題,如貓科動物可以隨意進食高膽固醇食物,完全不影響健康;反之,人類不需從飲食中補充膽固醇,因為自身就能產生。
牙齒宣告:肉食性動物都有可以用於捕獵的利爪和尖牙,卻沒有平坦的、用於咀嚼的臼齒;反之,草食性動物沒有利爪或尖牙,但具有便於咀嚼的平坦臼齒。人類則兩者兼備,但更偏重於食草。
● 人應該吃什麼?怎麼吃?
人應該吃什麼?怎麼吃?人體結構早就告訴我們,光吃某一種食物或過量攝取肉類,並不符合生理結構。許多人為減肥不吃主食,糖尿病患者不敢吃太多主食,而以點心、餅乾,或其他零食來補充,這樣可以嗎?
主食的含糖量較高,此糖非人們平常所吃的水果糖和白糖,它是澱粉類的物質—「多醣」,多醣的升糖指數(GI值)比白糖等單醣要低得多。在吃主食的時候,注意搭配與調整,血糖升高的速度完全不如想像中可怕,還能補充正常能量。
★《國民膳食指南》怎麼應用?
「中國營養學會」根據研究調查,提供國民飲食指南,其營養原則如下:
● 飲食種類豐富,以穀物為主
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均衡飲食必須由多種食物中攝取,才能滿足人體所需,達到補充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此,廣泛地攝取多種食物,是健康飲食的重要原則。
穀物是中國傳統的主食。相關單位提出以穀類為主的說法,既是提醒人們保持東方飲食的良好傳統,也避免開發中國家以高熱量食物為主,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注意事項:在穀物的食用上,亦須留意粗細搭配,其中以粗糧、雜糧為佳。稻米、小麥不要過於精細,否則穀麥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會流失到糠麩之中。
● 多吃蔬果和薯類
蔬菜水果是胡蘿蔔素、維生素B2、C、葉酸、礦物質(包括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來源。
薯類富含澱粉、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隨著農業越來越發達,近10年來,中國人的薯類攝取量明顯較少,為了獲取營養,可多與穀物等主食搭配食用。
經常攝取蔬果和薯類,有助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罹患眼疾的機率,對於預防某些癌症,也能發揮顯著的功效。
● 每天必吃奶、豆類或黃豆製品
奶類除富含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也高,且進食後能迅速被身體吸收、利用,是天然鈣質的極佳來源。
中國居民飲食普遍缺乏鈣質,平均約只達建議攝取量的一半。而嬰幼兒罹患佝僂病(因缺鈣所造成的軟骨現象)的情形也較多,這和飲食中缺鈣息息相關。
大量醫學研究證實,兒童、青少年經補充鈣質後,可提高其骨質密度,進而延緩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銀髮族補充鈣質,也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降低骨折的發生率。因此,政府應大力推廣奶類的生產和消費。
豆類是中國的傳統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維生素B1和菸鹼酸(維生素B3)等。為提高國人的蛋白質攝取量,並防止肉類攝食過多而導致不良影響,政府更應大力提倡豆類,特別是黃豆及其製品的生產和消費。
● 適量食用瘦肉,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求,且賴胺酸(一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是人體合成膠原蛋白的重要成分)含量較高,可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的不足。
此外,肉類中的鐵較易為人體吸收,而動物肝臟中富含維生素A、B1、B2和葉酸等,都是極為重要的必需營養素。
注意事項:肥肉和豬油為高熱量和高脂肪的食物,攝取過多容易引起肥胖及慢性病,應盡量避免攝食過多。
● 食量與運動量均衡,有效控制體重
食量與運動量是控制體重的兩大要因。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食量過多而運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囤積成脂肪,久而久之,便會引發肥胖及慢性病。
反之,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則會因能量不足而消瘦,造成活動力下降。因此,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
● 飲食維持清淡少鹽
常吃清淡飲食有益健康,日常飲食應以少油、少鹽的食物為主。流行病學者調查顯示,鈉攝取量與高血壓發病機率成正比,為了健康著想,平時應多喝水,飲食也應避免過鹹。
● 應限制飲酒量
一般人在假日、喜慶和交際場合,喜歡藉由飲酒來助興,有些人則喜歡天天喝。酒精濃度高的酒類熱量也高,其中卻不含任何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慾下降,自然減少食物攝取量,長期易導致營養不良,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
過量飲酒會引發高血壓和中風等病症,甚至導致酒駕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危害甚鉅,故政府應嚴禁酗酒,並嚴懲酒駕。
● 選擇潔淨、新鮮的食物
在選購食物時,應挑選外觀完整,無汙染、雜質、變色、變味,且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嚴格把關飲食衛生,才能有效防止「病從口入」。
用餐時,注意用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衛生狀況。集體用餐,要提倡使用「公筷母匙」,減少疾病傳染機率。
~以上資料摘自《吃對三餐吃出健康》于康◎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