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表進程啟動、通膨快速升溫……,全球經濟即將步入疫後復甦的「深水區」。 如何判斷水有多深?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近日在一場線上論壇中的談話,為投資人提供指引。 9月末,美股動盪,全球金融市場跟著神經緊繃。美股動盪的表層因素,是美國公債殖利率迅速攀升,而其背後,自然有著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啟動縮表進程、對通膨惡化狀況的惴惴不安。而聯準會究竟打著什麼算盤?通膨惡魔的虛幻或現實又該如何判斷?除了當今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之外,最有資格回答這些問題的,當屬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 畢竟,任內遭遇了百年一遇的2008年金融海嘯,他用空前的量化寬鬆(QE)手筆,大印美鈔搶救世界,也逼得自己必須隨時緊盯印鈔副作用通貨膨脹的時刻變化;並且,他在8年前搞出了驚動全球的「縮表恐慌(Taper Tantrum)」,對於聯準會減少購債、縮減資產負債表,他有流程規畫的實務經驗,也有別人沒有的——檢討。 於是,當柏南克在9月24日現身美國信安環球投資(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主辦的亞太線上經濟論壇,很「認份」的,他對當今投資人的兩大不安因子,作了具體回答。 「這正是我所預期的……。」柏南克這句開場白所針對的,是鮑爾最新的一番政策聲明。論壇前1日,鮑爾宣告聯準會即將於11月啟動「縮表」進程,預料在今年11月2日及3日的政策會議之後,開始縮減每月1千2百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畫。 談聯準會縮表進程 就業市場數據差 就提前喊卡 柏南克指出,這份聲明,間接暗示了聯準會的「減少資產購買」步伐「將持續大約8個月的時間。」也就是,一直到明年年中為止。至於這份時程表有沒有任何提前喊卡的可能,柏南克依循聯準會的政策邏輯回答:「有,但這需要一份『非常糟糕』的就業市場報告……。」 在他看來,就業市場數據不僅攸關縮表進程,也攸關聯準會在終止購債後是否立即啟動升息循環。不過,他也提醒線上聽眾,聯準會對就業市場數據的判斷頗為複雜,例如單看失業率,就算數字很低,聯準會也未必會用樂觀解讀,「有可能,低失業率是因為很多人已離開了就業市場……。」柏南克表示,除了失業率,聯準會通常還會參考「就業人口比率」、「勞動參與率」,乃至工資水準等多項指標。 談及「勞動參與率」,柏南克也以美國近期中高齡就業人口勞動率回升未如預期為例,表示這現象雖然值得憂慮,但也並非不能理解。「病毒對老年人更加危險,且許多工作因為疫情變化而正在重組。」柏南克自我調侃:「像我這樣的老人,考慮到種種因素後,你說我為什麼還要回去工作呢?」 柏南克觀察,勞動參與率的提升,或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如果觀察過去六個月的美國新增就業人口數據,仍然是多少令人感到振奮的,「我相信到明年初的某個時刻,我們就會看到就業市場出現具有意義的進展,這也是聯準會持續關注的部分。」 談停滯性通膨 若持續升溫 恐加重緊縮力道 相對於就業市場可能牽制聯準會的減債行動,相反地,通膨疑慮則有可能逼得聯準會加重緊縮力道。 論及「停滯性通膨」議題,柏南克認為,核心還是疫情所導致的供應鏈失衡瓶頸,「像目前加州海岸外,就還有75艘貨櫃船正在等待卸貨,(塞港的問題)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解決。」而一旦供應鏈問題緩解,柏南克預期通膨就會降下來。 他觀察,雖然市場大多同意今年美國通膨率會來到約4%左右的高位,但從目前各家法人的預測來看,對明年通膨預期,大多落在2%至2.5%之間,「這與聯準會的預測是一致的。」 只是,通膨風險仍然存在。柏南克開始描述一種類似於「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他強調,如果居高的通膨率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它就會從「意外」,轉化為「市場的正常預期」,那麼,「對未來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會導致人們要求更高的工資,你會因此看到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的現象……。」接下來,就是通膨快速惡化。 柏南克認為,聯準會目前緊盯的、要極力避免的,就是通膨自我實現的劇本上演,「從歷史上看,美國戰後時期的經濟衰退,主要是由於兩件事情造成的,一是金融危機,另一種,就是聯準會試圖控制通貨膨脹。」他分析,如果通膨真的失控,聯準會就必須加速收緊貨幣政策,而其副作用就是導致經濟成長趨緩,「這是風險所在。」 只是,至少就目前看來,柏南克不認為通膨預期已到了令聯準會憂心的地步,「如果通膨預期得到控制,供應鏈問題在未來6個月內解決,那麼,我相信通膨最終將是短暫的。」柏南克說。 不過,當被問到,即使市場已預期聯準會將減少購債、啟動縮表計畫,為何美國公債殖利率經過9月底的衝高後,目前仍處在相對偏低的水位?柏南克坦言這個現象確實令人費解,但他也嘗試提出解釋,「可能是全球儲蓄過剩所致,即使在美國,也是如此。」 柏南克猜測,人們或因為擔心和不確定疫情後續發展,會如何影響經濟走勢,這也是為何,如美國政府公債等「高安全性」資產,仍舊受到全球投資人的青睞,進而讓殖利率遲遲無法揚升。 談經濟指引 利率點陣圖透露升息機率 論壇末段,柏南克把話題重心放回了「聯準會的能耐」,在他擔任主席期間,世人深刻感受到聯準會拯救世界經濟的威力,但他表示,聯準會並不如外界所想的那麼厲害,對於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他們終究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人能知道一兩年後的經濟將走向何方。」 柏南克解釋,聯準會決策過程一向都是漸進和謹慎的,同時也是高度「數據導向」(data driven)的。也因此,他坦言,就算是聯準會官員,都很難知道接下來,包含升息等資金緊縮的進程會如何變化。 但如果真希望有個「經濟指引」,柏南克認為,不妨參考聯邦利率會議提出的「利率點陣圖」(dot plot),「當然,這份預測包含了部分沒有理事會投票權的委員意見,而且僅能反映各委員對當下經濟狀態的認知。」他提出對內部運作的實際觀察:「一旦有新的變數,這份利率點陣圖的預測就會改變得非常快,最多,只能反映一個大方向。」 柏南克表示,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金融海嘯後的「史上最長」經濟擴張周期,或有望持續更久時間,「但世界就是這樣,總會有衝擊和意外發生……;或許是來自一個網路攻擊,或許是地緣政治問題,就算是聯準會,都無法判斷未來導致經濟衰退的來源是什麼。」 或許是憂慮一般大眾對央行往往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他再次強調聯準會無法精準預測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充分的政策彈性,以應對經濟衰退的危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94 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