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海拔高度的適應能力不同,研究報告指出,通常海拔超過2,500公尺時,即可能引起高山症的肺部症狀,超過2750公尺可引發高山腦水腫;3000公尺以上更為嚴重。 若是搭乘飛機直接降落於高地,從機艙出來時直接面臨低壓低氧環境,可能會讓人體適應調節的時間縮短,增高發生高山症的風險。有些病患經過4-8小時的調適,可逐漸改善,但有時需2-3天才能適應。
依據國內研究,登上高海拔的高山如合歡山和玉山的山友們,許多人都可能出現急性高山症症狀,嚴重者甚至有生命風險。
急性高山症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厭食、失眠、肢端水腫、疲倦等,有時會引起嘔吐、少尿,一般止痛藥並不能緩解頭痛症狀。
嚴重高山症患者可能出現意識變化、運動能力變差、步態不平衡、疲倦、呼吸急促、肢端指甲或嘴唇發紫,肺水腫者出現肺囉音、乾咳、心跳加速,更嚴重時呼吸困難、咳嗽、咳血、極端虛弱、發紺等;若發生高山腦水腫者,頭痛會更為加重,判斷力異常、甚至於發生幻覺、意識混亂和昏迷等,此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緩慢逐漸登上高海拔的高地(拉長時間讓身體適應變化),攜帶氧氣瓶或加壓袋、避免劇烈活動、保溫、戒菸酒、服用鎮靜劑、忌用豆類或碳酸飲料等,都可減少高山症發生風險。
在2017年9月的BMJ Open.期刊中,西班牙學者發表另類觀點,探討吸菸和高山症的相關性,研究對象為海拔超過2500公尺以上的受試者,共有302位成人參與該研究,包括156位女性,平均37.7歲,但排除18歲以下、長期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劑(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s)、使用全身生類固醇以及可能防治高山症的藥物者。
該研究共有吸菸者74位,158為非吸菸者,70位先前曾吸過菸。結果發現吸菸者發生高山症者為14.9%,未吸菸者為29.4%,即吸菸會減少46%的發生率,且此結果與海拔高度,性別及年紀無關。即使如此,但作者強調因為吸菸會增高心肺疾病,仍不可推廣。
在登山時發生這些症狀,不可只冀望逐漸適應而改善,應及時因應,針對可能的症狀,早期注意和診斷、早期治療,可減少合併症,增高成功治療的機會,必要時應及早下山,給予氧氣和回到較低海拔的環境,不要等到意識發生變化或昏迷才求助。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