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12年底上台後,透過強力反腐與軍改,迅速掌控黨權與軍權,並在民間累積一定的名望與支持,但習近平若想「順天應人」穩坐其位,還需靠持續的經濟增長。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府學教授裴敏欣指出,自198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戰略是一手發展經濟,一手政治維穩。中國政治精英都有一個共識,即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來自於經濟的表現。
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前副編審鄧聿文也說,「對威權政府來說,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在於它用靚麗的數據為政府統治提供合法性。」
這就不難理解,何以中共領導人一直將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看得如此重要,而在過去有所謂「保8」、「保7」的提法。從中共18屆五中全公報等文件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具體檢視標準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成長一倍)。習近平第一個任期許諾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將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兌現。
7月26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7.26講話)中強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為實現此一承諾,中共在制訂十三五規劃(2016年-2020年)時曾預估,這五年的年均經濟成長率必須至少達到6.5%。
儘管2016年大陸GDP增速為6.7%,今年上半年更達到6.9%,但裴敏欣今年中訪台時指出,中共靠經濟增長維持政府合法性的這條路恐怕已經快走到盡頭了,因為中國高速經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
裴敏欣的這項預言,也是習近平今後五年面臨的挑戰之一。因此,過去一段時間,儘管中共當局不斷加強輿論與社會控制,但在經濟改革與開放進程上儘管偶有波折,基本上依然持續朝前推進。例如,日前傳出將提高外資對中資銀行25%持股限制,及明年將對企業投資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等訊息。
因此,可以預期的是,在習近平的第二個任期,無論政治上如何緊縮,在有效防範與化解重大風險的前提下,中國經濟改革與開放仍會持續推進,以激發出更多經濟增長的動能,藉由改善民眾的生活換取對共產黨統治的認可。
如同鄧聿文早前在紐約時報中文網中的署名文章所說,「如果經濟不放開,像社會和政治一樣管死,整個社會沒有一點活力,如何確保經濟增速,讓人民有獲得感?」
至於一個日益緊縮的政治體制,要如何駕馭越來越自由與開放的經濟,「政左經右」的發展模式還能夠走多遠,恐怕就不是習近平現階段顧得上的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