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成為母親前的第一課•產前哺乳諮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7/26 第22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孕婦須知:成為母親前的第一課•產前哺乳諮詢
   
健康NEWS:吃藥就能達到實際運動效果.未來可能不是夢
   
活動快遞:媽媽寶寶Facebook粉絲團等妳來按「讚」!
   
 
 
●孕婦須知
成為母親前的第一課•產前哺乳諮詢
文/洪郁鈞

生活型態轉變影響育兒方式

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配方奶粉的便利、奶瓶的發明、女性進入職場、生產醫療化、吸乳器的發明,以及新型態的坐月子方式,每個母親對育兒的規畫出現差異,哺育寶寶不再只有單一方法,媽媽的需求增加(需要重回職場、需要在月子期間充分放手等),哺乳突然也變得複雜。

且隨著女性哺乳挫折經驗的增加,寶寶還沒出生,多數孕媽咪多半因為耳聞太多的失敗經驗,早已失去早期婦女對自然哺育能力的自信心,「我不一定會有奶」、「哺乳太累、太困難」等焦慮,成了產前最常見的孕媽咪心情。

四季和安婦幼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暨好孕工作室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陳鈺萍認為,關於哺餵母乳,常見的產前焦慮都源於不正確的經驗傳遞與錯誤認知,容易對媽媽的哺乳決定造成誤導,也容易讓哺乳的過程變得更加辛苦。

產前哺乳諮詢讓產後育兒更輕鬆

正是因為生活型態導致的育兒方式改變,為了滿足現代女性育兒需求的轉變,母乳哺育服務相關組織應運而生,期望以專業提供諮詢服務,讓更多的女性不再因為哺餵母乳而奮戰。陳鈺萍醫師指出,推廣母乳哺育為的是支持母親,不是為了製造對立或打擊無法選擇餵母乳的媽媽,而是希望幫助母親正確認識這先天自然的本能,再依育兒需求做出調整與選擇。

陳鈺萍醫師表示,哺乳的準備建議可以從第三孕期開始(或34周後),國外已行之有年的產前哺乳諮詢,在國內由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提供服務,服務內容包含:泌乳原理的認識、哺乳方式教學、母子生理如何配合的認識,以及為每個媽媽日後的哺育計畫提供建議。分述如下:

1.泌乳原理的認識:透過認識身體泌乳的原理,媽媽不會再恐懼「會不會有奶」,而是更明白:對於泌乳量,自己能有更多的自主掌控權,進而不會再焦慮或盲目追尋坊間的追奶密技,也能從認識新生兒實際需求的奶量中,放下對奶水收集的追求。

2.哺乳方式教學:包含手擠乳與收集奶水的方式、吸乳器與手擠奶的配合、哺餵姿勢,以及移出奶水的頻率等,對媽媽日後哺乳一定會遇到疑難雜症一次解說,傳遞正確的觀念,避免日後遇到不同意見時,因不知所措或接收到錯誤的集乳觀念而輕言放棄。

3.母子生理的配合:懷孕時,媽媽與胎兒的生理相互配合,寶寶娩出後,其實母子的生理運作仍有所呼應,例如:產後親子立即肌膚接觸所能喚醒的寶寶含乳本能、寶寶哭泣所引起的泌乳反應等,同時,也會讓媽媽明白寶寶飢餓或飽足的身體表現,讓日後哺餵母乳時,不再擔心寶寶是否沒吃飽,也不用非得改成瓶餵才能安心於寶寶的喝奶狀況。

4.量身打造的哺育計畫:因為每個媽媽對於育兒有不同的堅持與需求,透過與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討論與諮詢,可以依照產後的哺育計畫量身訂製適合的方案,例如:返回職場後如何輕鬆兼顧母乳哺育,或是特殊身體狀況如何讓哺乳不困難等。陳鈺萍醫師解釋,因為每個媽媽的需求不同,身體狀況也不一樣,因此哺餵的經驗不一定能完全複製,為了避免不適合的方法造成哺乳挫折,量身打造的哺乳計畫就變得非常重要。

成為母親前重要的一課

關於哺乳諮詢,常見醫療院所中的的哺乳門診,因為時間有限,多半較著重於急症的治療與處理,如:乳腺炎、乳房膿瘍等,自費的哺乳諮詢,如:產前哺乳諮詢或哺餵困難時的教學與校正,則多半需要至少1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對談,必要時,也需要家人的陪同或帶著寶寶前往,一次性的收費約2,000元∼3,500元不等,諮詢後可再透過通訊軟體與電話,於有需求時隨時提問。

通常有進行過產前哺乳諮詢的媽媽,產後哺餵的經驗都比較正向,除了相對充滿自信、能夠堅定立場之外,也比較不容易在各種意見中亂了分寸,即使遇到挫折,也會比較容易明白挫折原因,而不會讓錯誤的歸因打擊自己或自暴自棄,有助於堅定女性在初任母職時的信心並勝任愉快。

【完整內容請見2017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top
 
●健康NEWS
吃藥就能達到實際運動效果.未來可能不是夢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運動為身體帶來不少好處,但想要長期維持運動的習慣卻不容易,除了要有時間,還得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及不間斷的意志。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最新發表指出,研究團隊發現藉由化合物活化身體的基因途徑,有機會幫助增加小鼠的運動耐力達70%之多。

研究中,作者以小鼠做為實驗動物,結果發現,在不運動的情況下,藉由化合物活化一個名為PPARδ的核受體而觸發的基因途徑,有機會達到和運動同樣的好處,包括耐力的增加及擺脫惱人的脂肪。作者表示,這項研究尚有待在人體上進行試驗,將來也許有機會幫助肥胖的人進行體重控制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疾病控制。

top
 
●活動快遞
媽媽寶寶Facebook粉絲團等妳來按「讚」!

top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