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經濟剩餘的問題 我們有過這樣的思考:旅遊經濟,大致指的是我們在各地旅遊的開銷;黃金週經濟,指的是我們在黃金週七天內的消費。共享經濟,從經濟學的角度該怎麼解讀呢?後來,我們想到一個名詞:經濟剩餘,才總算找到了一把鑰匙。我們認為,共享經濟是一種透過大規模活用經濟剩餘而激發經濟效益的現象,將致力於解決經濟剩餘的問題。 所謂經濟剩餘,是規模生產與過度消費的產物。農業社會時,社會生產不足,人們透過奴役牲畜加強生產,但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而進入工業社會後,人們開始駕馭機器,在各種機器的協助下,生產力大幅升,需求卻經常不足,很多領域都因為過度開發而產生過剩現象。例如,中國在一九八○年代初期,一般家庭原本沒有電視機,連買一台都要排隊;後來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當家有了兩台或三台的時候,你還有繼續購買的理由嗎?但廠商依然大量生產電視機,就很容易會積壓庫存。 有些廠商或許會說自己沒有庫存,但事實是,有一大部分產品沒有送到終端使用者手裡,而是積壓在各種通路商的倉庫裡。規模生產發達後,大家口袋裡的錢跟著多了起來,購物不再因需要而產生,而是成為一種習慣。想買就買,於是許多商品在生命週期尚未結束的時候,就被拋入路邊的垃圾箱,這是一種消費剩餘。 消費過剩,如果用共享經濟的思維,該怎麼解決呢?答案是:提高剩餘資源的使用率。 如果你擁有一個共享經濟剩餘的平台,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我們假設這個平台覆蓋全國各個地區,而且有大量的活躍用戶,那麼在甲地過剩的庫存,很有可能成為乙地暢銷的商品!社會上普遍存在大量的過剩資源,由於資訊不對稱導致的供需配對效率過低而長期閒置。如果能夠創造出調和供給與需求的平台,大量的社會閒置資源將被充分利用,發揮各自的價值。 共享經濟的意義,在於實現所有社會的剩餘資源配對。過去,經濟剩餘以零碎的方式存在於社會各個領域,整合成本極高,難以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共享經濟的出現,創新性化解了經濟剩餘問題,藉由行動網路技術、線上支付平台、便捷的交通、物流網路及社群媒體,有效率的把經濟剩餘整合到專業平台上,在整個社會內進行大規模的供需配對,產生了新的經濟效益。 (完整內容請見《共享經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