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協和人大會議正在北京舉行。這「兩會」當然是議政經大事、辯發展方向的重要平台,是以年年都會爆發熱點、焦點議題。今次兩會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先熱的是「人生大事」。無論從中國傳統來說,還是從已步入現代社會的台灣來看,生老病死、婚姻嫁娶是為人生大事。而北京兩會大幕初啟之際,就有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論及三件「人生大事」,包括生育放開、跨境婚姻、法定婚齡,會內會外的討論也相當熱鬧。有關這一串「人生大事」,是由「二孩」問題掀起。
去年人大會議有限度放開「計劃生育」,允許生第二個小孩,是為「二孩政策」,到今年兩會正好一年。社會輿論為之回頭一看,就出現官民兩異的觀點,由之引起討論。
民間的看法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沒能扭轉生育率下滑趨勢。陸續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站出來說話,指因獨生子女政策,很多家庭對子女的培養模式已轉變,父母都追求優生、優育孩子,給孩子提供物質上的保障,不生「二孩」。
另一方面是很多經濟困難家庭想生,但養不起「二孩」。因此他們分別要提出提案和議案,要求為「二孩」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包括發放生育津貼,提供廉租房或「經濟適用房」,甚至提供醫療保障、教育費用減免等,更激進的要求則是全面放開計劃生育,百姓想生就生,國家支持多生。
任職國家衛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的人大代表,則為「計劃生育」政策和管理辯護,拿出數據說去年全中國出生人口達到1,700多萬,比前年增加近200萬,其中800多萬是「二孩」,占四成五。那沒點明的意思,當是「二孩」不算少。
「二孩」之爭的背景,是中國生育率下降嚴重,人口紅利已經沒有,由之也延伸出另外兩個話題,即「跨境婚姻」或者說「進口新娘」,以及降低婚齡。開放跨境婚姻、引進外國新娘之議,也跟計劃生育有關。因為只生一個,中國人重男輕女,大生男仔,30年下來累積出一批「剩男」,討不到老婆,成了社會大問題。
又由於中國經濟上有地區差距,越貧困的地方越重男輕女,「剩男」越多。反過來由於社會轉型,觀念變化,在發達的都市又跟香港一樣湧現相當數量的「盛女」。但社會現實令老少邊窮地方的「剩男」,不能跟大都市的「剩女」結合。於是有經濟和社會學者出來支持「進口新娘」,擁護跨國婚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捲入熱議。
至於降低婚齡,是有人大代表出來說,不僅應全面放開生育,允許夫婦自己決定生育孩子數量,還應將法定結婚年齡降至18周歲,因為現代人熟得早,性成熟到法定結婚年齡之間的時間長達6年之久,容易有社會問題。支持者說,降低法定婚齡還有助繁衍後代,帶來新的人口紅利;反對者說人大代表走火入魔,張口亂來。
其實討論中國人的「人生大事」,算是中國人大、政協的新風,而放開生育、跨境婚姻、降低婚齡之議,每一件都與中國的社會問題有關,也都影響著中國的經濟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