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鴻海集團首度召開MIH電動車平台聯盟會員大會;身為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業者,鴻海集團在這場大會展示的並非最新智慧手機模組,而是一組閃亮的汽車底盤。金融時報指出,鴻海集團此舉意圖明顯;這家組裝iPhone手機已十多年的公司,接下來已準備要生產汽車。
電動車時代來臨,正在顛覆汽車的結構和內部操作方式,並促使全球最大的兩項產業—汽車和電子業—進一步融合。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偉揚指出,這個趨勢成為鴻海集團的顯著優勢,因為該公司具備較短的產品周期和速度快的經驗。他認為,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即時生產」商業模式以及庫存管理方式已經過時,有必要改變,「鴻海願意為汽車業帶來這種改變」。
MIH聯盟的會員數已突破1,200家,鴻海集團也在上周宣布與Fisker公司簽署框架協議,預計2023年底為Fisker生產電動車;另外,鴻海集團也將在18日宣布,集團子公司富智康與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進行策略合作。
金融時報報導,鴻海集團積極進軍電動車領域,將有助最大客戶蘋果公司(Apple)進入電動車產業。
以鴻海集團為首,許多電子公司都希望跨足汽車製造業;和碩目前已開始為特斯拉組裝電動車;台達電則開始生產電動車充電模組和電力傳動系統。這些進展都預示了工業史上的重大轉捩點:汽車和電子業的整合。
愈來愈多國家已設定汽柴油車輛退場時程,電動車勢必興起;電動車的外觀及性能和傳統汽車類似,但內部卻截然不同;傳統車廠因而面臨抉擇:快速取得電動車工程和軟體的新能力,或者退出生產行列。
與此同時,以汽車供應鏈為目標的電子公司,必須擁有機械工程的能力和完全不同的安全概念。
有意進軍汽車供應鏈的電子公司,則在新的趨勢發現商機;劉偉揚表示,汽車製造業者疫情期間的需求劇烈變動導致車用晶片短缺,顯示傳統車廠未能妥善處理這個問題,原本的供鏈模式已無法應對電動化新時代。
劉偉揚指出,相較於傳統汽車供應商,鴻海集團具備速度方面的優勢;他希望晶片短缺的教訓,能說服汽車製造商與鴻海集團合作,因為鴻海集團具備管理垂直整合供應鏈的經驗。
世界汽車工程師協會Fisita的商務開發主管泰勒(Steve Taylor)表示:「MIH聯盟可能成為科技和汽車製造領域間的重要橋梁。」
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資料顯示,去年電子業的價值估達2.2兆美元,聘僱多達1,800名員工;標普全球市場情報(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則指出,汽車製造商20196年的營收為2.2兆美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則表示,汽車業在2017年聘僱近1,700萬人;這兩大產業的整合,料將造成顛覆性的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