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境內古蹟文物眾多,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市汾河西畔的山西博物院,是全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也是大陸為數不多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之一。50多萬件文物藏品,院藏圖書計16萬餘冊,古籍11萬餘冊。其中,「晉侯鳥尊」,是博物院鎮館之寶。山西簡稱為晉,這還要從「桐葉封弟」的傳說開始說起。大約3000年前,年少的周成王將自己的同胞弟弟叔虞封到了古唐國;1000年後,司馬遷將這段歷史演繹成「桐葉封弟」的美麗傳說,並記錄「史記」中,流傳至今。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父繼承了封地,並最終將唐國改名為「晉」。
晉國鼎盛時期,地跨晉、豫、冀、魯,疆域遼闊。春秋晚期,公室衰落,六卿專權,最終導致「三家分晉」;韓、趙、魏變法圖強,稱雄戰國。
晉國六百年偉業,奠定了山西歷史文化的基石。晉南是晉國的始封地和中心區域,遺存豐厚。1970年代末,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與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考古隊合作,在位於河汾之東的「天馬-曲村遺址」進行試掘和大規模調查,後來轟動整個考古學界的「晉侯墓地」就在這裡。
晉侯墓地目前共發現大型墓葬9組19座,從1992年春開始,北京大學考古學系(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考古隊對其進行連續搶救性發掘。到2000年底,19座墓全部清理完成。
經過研究認為,其中18座分別是九代晉侯及其夫人的墓葬,還有1座是第八代晉侯穆侯的次夫人。
在晉侯墓地眾多精美文物中,出土於第一代晉侯燮父墓的一件鳥尊,格外引人注目。鳥尊高39釐米。整體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在鳳鳥的腹背上一隻小鳥靜靜相依,巧妙地成為了鳥尊器蓋上的捉手。鳳鳥的尾部一頭可愛的大象探出了腦袋,它長長的鼻子恰到好處地與鳳鳥的雙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保證了鳥尊的穩定性。在此,鳥與象這兩種西周時期最流行的動物裝飾形象完美組合。
在器物表面羽紋、雲紋、雷紋、羽翎紋等各種花紋疏密有致,覆蓋整個鳥尊,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寶庫中罕見的珍品。鳥尊蓋內和內底都鑄有相同的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表明這是晉侯宗廟祭祀時使用的一件禮器。
這件姿態昂揚、健壯有力的鳥尊,讓人從中感受到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感覺到當年的燮父勵精圖治的雄心壯志。經過幾代晉侯的發展,年輕的晉國迅速強盛起來,在戰亂紛爭的春秋時期,成為輝煌史冊的「春秋五霸」之一。時至今日,鳥尊也成了山西博物院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系列五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