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依據原發部位不同,可分為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據癌症登記報告顯示,頭頸癌名列台灣男性常見癌症第四,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6歲,而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10倍。 頭頸癌中又以口腔癌為多,研究顯示,罹患口腔癌的患者中近九成有嚼檳榔的習慣,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而同時有檳榔、菸、酒習慣的人罹患口腔癌機率更是多出123倍。
吸菸(Cigarette,香菸)、嚼檳榔(Betel nut,檳榔)與飲酒(Alcohol,酒精),即所謂的A、B、C三大頭頸癌的危險因子,多數患者可能是受環境影響沾染不良習慣,但因為他們多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容易輕忽症狀,總是拖到痛得受不了,或是已經潰爛出血,在家人陪伴下才願意就醫。因此即使頭頸癌已經是相較容易發現的癌症,觀察仍有半數的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第三、四期。
頭頸癌的症狀其實相對容易察覺,頭頸部有不明腫塊、口腔中出現紅或白色斑塊、口腔傷口不易癒合、吞嚥疼痛或困難、不明口臭、喉嚨痛、聲音嘶啞等狀況,都是頭頸癌常見症狀,若發現有異狀一定要盡速就醫檢查,千萬不要因為覺得是常見的小症狀就輕忽,延誤就醫時機。
目前頭頸癌治療方式多為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雖然目前已有許多治療方式,但重要的是和醫生討論適合的方式,才能有效控制頭頸癌。
對患者而言,更大的挑戰其實是治癒後的生活,患者因顏面損傷與語言能力受損而需要面對大眾的異樣眼光,能做的工作因此受限、原本的人際關係也受影響,導致經濟與心理各方面壓力,讓他們經歷痛苦後重新開始的生活仍步步維艱。
因此,積極遠離ABC三大危險因子、定期接受口腔黏膜篩檢、發現異狀務必盡速就醫檢查,對抗頭頸癌需要我們持續關注。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