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電價連5凍 10月不調整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09/15 第494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電價連5凍 10月不調整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昨召開今年第二次電價費率審議會,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考量明年油價有緩慢上升的趨勢、核能後端營運總費用逐年足額提撥使售電成本增加,審議會決議電價不調整,維持平均電價每度二點六二五三元,創下連五凍、史上最長「凍價」紀錄。

今年國際燃料價格大降、全年平均約每桶四十二美元,雖然台電燃料成本下降,曾文生說明,依照美國能源資訊署(EIA)九月最新預估,明年可能上升到每桶五十美元,有緩慢回升趨勢。

台電也提出,依照「電業法」,核後端營運費用重估後,總費用從二○○八年的三三五三億元,增加到二○一五年預估的四七二九億元,要在今年起至二○二五年核能機組運轉停止之前提撥完畢,今年度必須提撥二○一八年至今年共二四二億元,增加台電的售電成本。

曾文生說,在考慮到上述電價成本因素後,並綜合考量穩定物價政策及台電穩健經營,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今年下半年度電價不調整。

曾文生指出,由於今年國際天然氣價格較低,審議會委員建議台電應做相關價格部署。台電副總經理王振勇表示,台電在採購能源的做法一直都保留彈性,例如燃煤採購部分,包括八成的長約和二成的現貨,長約部分與供應商約定,有上下百分之廿的選擇權,今年現貨比較便宜,因此僅採購下限,全年省了九十億元左右。

不過由於台電配合新冠肺炎疫情提供電價紓困,王振勇說,雖然以今年八月底電價收入估算,到年底推估會有二一四億元盈餘,但紓困部分也已經有一九○億元支出。據了解,政府承諾台電將規畫兩百億元經費,目前真正核定的僅有六十億元,為台電今年度的營收帶來變數。

依「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計算公式」,電價調整頻率為一年檢討兩次,且明定電價調幅最高百分之三的限制。前次調漲電價是二○一八年四月,當時漲了百分之三,電價由二點五四八八元調漲為二點六二五三元。二○一八年十月開始,電價已經連續四次凍漲,維持每度二點六二五三元,若今年十月仍不漲,將是二年半來第五次凍漲。

 
新聞眼/明年電價恐怕凍不了
本報記者黃有容聯合報
電價「連五凍」,其實並非連續五次「凍漲」,而是今年連兩次「凍跌」,若僅看國際原油價格漲跌,民眾可說是早就被「變相漲價」。兩次「凍跌」,經濟部一次給出「看過去」、一次提出「看未來」,兩種方向截然不同的原因,其實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保住台電不要出現財務危機,同時,民眾也要有心理準備,明年四月電價恐不會再「凍」著了。

新冠肺炎疫情使國際需求大降,國際油價一度崩跌。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預估,全年僅每桶四十二美元,低於過去每桶六十美元合理水平。

但同樣是國際油價低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詞卻大相逕庭。

今年三月的第一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後,曾表示,天然氣價格有八成是混合長約價格,現在反映的是三個月前的價格,此時國際原油暴跌,要等年中才會影響天然氣成本。言下之意,「當時的跌不是跌」,要到年中才會真的省到成本,因此電價不該馬上反映、調降。

但昨天,今年第二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後,面對仍比合理水平低的國際油價,曾文生說,雖然台電成本確實有下降,可是,根據最新預估,明年可能上升到每桶五十美元,有緩慢回升趨勢,所以也不應該調降。

一下要社會體諒「過去的成本」,一下要社會體諒「未來的成本」,誰來體諒民眾、企業「現在的心情」?

另外,台電今年還有三個多月要過,紓困已經支出一九○億元,和紓困預算相差達到一三○億元,不僅電價穩定基金不會有新活水挹注,甚至有可能因此虧損。

曾文生坦言,台電這筆額外負擔的政策性費用,若沒有之後的紓困預算補上,明年三月的電價費率審議會,就會討論如何認列。同時,本次首次直接納入考量的核後端營運成本,還要繼續付下去,假如國際油價按照外界預估,回升到合理水平,明年四月將不會再有「凍價」理由。

 
加碼買進低價燃料 台電發電成本估年省90億
記者林于蘅/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惠今年燃料價格低檔,台電發電成本降低,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14)日指出,台電估今年約有214億元盈餘。此外,台電也趁這波國際價格低檔,透過減碼高價長約、加碼低價現貨購煤,部署有利能源價格,以達到最佳發電成本,估今年全年就能省下90億元。

曾文生表示,台電今年若盈餘超出合理利潤時,超出部分將納入電價穩定準備;目前電價穩定基金仍有108億元,估今年盈餘214億元約與合理利潤5%持平,穩定基金不會特別增加,但仍須視後續狀況而定。

曾文生說,全球經濟復甦的情形將影響到能源價格,台電今年實際利潤將有多少,涉及到未來油價走勢、實際售電量,還有紓困支出情形等不確定因子,須等到年底才能明朗。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能源價格低檔,台電趁這波透過調整購煤政策,減碼長約、加碼現貨採購,以達最佳成本效益。

台電說明,為避免油價大幅波動,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台電通常只有二成的比重在現貨市場購買燃煤,八成的比重是以一年以上的長約購買。

而長約也設有正、負20%的選擇權,可依照國際價格調整長約比重,便可在低點時加碼購入現貨。

 
廢印花稅失敗 蘇貞昌怪工商界沒挺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工商團體過去不斷建議「廢除印花稅」,行政院長蘇貞昌去年力挺,但修正草案最後仍在立法院「胎死腹中」,且沒有下文。蘇貞昌昨突然談及此事,並稱自己「有魄力扛下來」、工商團體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揮影響力」,導致此案未過。工商界對此皆表示「訝異」,認為事實與院長所述不符。

蘇揆昨於「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第三屆理事長暨理監事就職典禮」致詞表示,上市櫃公司協會新任理事長朱志洋向他提到「廢除印花稅」一事,他說,去年工商協進會到行政院「早餐會」時,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確實代表要求廢止印花稅,他當場裁示「就這樣做」,無奈之後事與願違。

蘇貞昌描述,當時為了工商協進會「特別開最大的會議室」,且廢除印花稅涉及一百多億元稅損,財政部長蘇建榮現場無法同意,但他認為,朝野立委已討論多年,印花稅也有重複課稅之嫌,因此現場裁示,且很快通過行政院會。

蘇揆說,當時在立法院原本站同意立場的人物,有的當了縣市長改變立場、有些人「出爾反爾」。他本來「很期待林伯豐能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帶領所有工商界」,他認為這是工商界的意見,「而院長這麼有魄力扛下來」,卻因林與工商界的猶疑、沒有發揮影響力,以致於無法在立法院過關,他覺得很遺憾。

工商界知情人士聽完致詞,皆為林伯豐叫屈;林伯豐在現場聽完致詞,會後向媒體闡述來龍去脈,當時蘇揆一口答應,工商界也覺得十分有魄力。該案在地方政府、立法院出現異議時,工商協進會於去年八月廿九日再度公開支持廢除印花稅,並不是「沒有站出來」。

知情人士指出,工商團體配合政院方向出聲力挺,都是「有案可查」,到今年由於疫情緣故,工商團體暫且不提,不代表沒配合。

 
台幣衝上29.4 兩年半新高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美元表現疲軟,新台幣匯率升勢難擋,昨(14)日在外資匯入與出口商拋匯下,盤中最高升抵29.24元,最多勁升2.66角,終場在央行進場調節下升值2分,收在29.486元,創下近兩年半新高,總成交量11.38億美元。

匯銀主管分析,相較走勢疲弱美元,新台幣匯率在五大利多助攻下維持強勢,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得宜、經濟成長率維持正數,相對其他國家台灣表現良好;政府鼓勵台商資金回流;國內電子產業獲利良好、出口正成長,廠商賣匯需求較大;原油需求減少,使買匯需求減少,以及國人出國旅遊的觀光支出需求減少。

匯銀主管指出,外資昨日匯入不到3億美元,但出口商賣匯力道強勁,新台幣匯率盤中升抵29.2字頭,「國際美元這麼弱,現在又沒人出國、外匯需求低迷,而台灣出口表現很好,廠商手中有很多美元要賣,政府還鼓勵海外資金回流,新台幣怎麼可能不升值?」

儘管央行鎮守許久的29.5元收盤價暫告失守,但匯銀主管說,收盤價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盤中實質成交價早就已經高掛在29.2字頭,新台幣升值列車過站不停,眼見原先渴望賣到的價格愈來愈遠,出口商顯得心急如焚。

上周五央行致電各銀行交易室,要求銀行美元賣單不要掛超過五支(500萬美元),主要原因是有銀行一次掛上十幾、二十支的美元賣單,引發市場恐慌心態。

儘管央行罕見發布澄清稿強調,此一措施只是善意勸導、並非所謂的禁令,卻也顯示目前新台幣升值壓力頗大,央行必須採取更多措施,避免匯市失序。

匯銀主管形容,銀行美元賣單掛一堆,「大概就像是股市委賣單掛一串,大家看到都會覺得賣壓怎麼如此沉重,為了賣掉手中美元,乾脆就不掛單了,直接用現在價格賣掉,央行要求銀行不要這樣掛單,也是避免激起市場的恐慌心態。」

另方面,銀行掛出一長串賣單,其實也是期待央行進場調節時,可用更好價格成交。

 
國際財經要聞
道瓊早盤大漲逾200點 科技股奮力擺脫上周頹勢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科技股和一連串企業併購消息的帶動下,美國股市今(14)日早盤開高,道瓊指數漲逾200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逾1%,希望擺脫大盤上周出現數月來首次連兩周下跌的頹勢。

道瓊工業指數早盤大漲220點,或0.8%,標普500指數上漲1.2%,那斯達克指數漲幅更達1.7%,費城半導體指數漲2.32%,台積電ADR也漲2.3%

蘋果股價本月來跌13%,但今日早盤大漲逾2%;特斯拉股價本月來也已跌25%,因為該公司未能如投資人所望納入標普500指數,但今日早盤上漲1.6%。

輝達向軟銀以400億美元收購晶片公司安謀(ARM)的消息,拉抬了科技股信心。輝達早盤漲7.7%,超微、美光等晶片廠也跟漲。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據傳選擇甲骨文(Oracle)作為為美國技術合作夥伴,並將出售美國事業大量股權給甲骨文。甲骨文股價早盤上漲5.8%。

吉利德科學以210億美元價碼收購生技公司Immunomedics,比該公司以上周五(11日)收盤計的市值高逾一倍。Immunomedics早盤股價翻漲105%。

 
亞馬遜 美加增聘10萬人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宣布將在北美地區增聘10萬名員工,為亞馬遜今年的第四波大型徵才活動,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帶動的電商需求。

亞馬遜14日聲明指出,將在美國與加拿大增聘10萬名全職和兼職員工,起薪至少每小時15美元,且新釋出的職缺除了擁有員工福利,在部分城市還有多達1,000美元的簽約獎金。

亞馬遜上周才宣布要招聘3.3萬個企業和技術專業人員。

在亞馬遜上季營收成長40%、獲利寫下歷來新高之際,該公司持續需要人手從事撿貨、包裝以及送貨至消費者家門口等工作,因為在疫情期間對許多家庭而言,電商服務變得相當重要。

隨著亞馬遜擴大事業版圖、市值不斷攀升,該公司持續在全球增聘員工。根據亞馬遜7月公布的財報,該公司2020年上半年新增約10%全職和兼職員工,員工總數達876,800人(不含承攬人員與臨時人員)。本月稍早,亞馬遜宣布在英國增聘7,000名員工的計畫,也在愛爾蘭和南非宣布類似的計畫。

亞馬遜14日還表示,本月將有100個新據點投入營運,包括訂單履行中心、發貨中心、撿貨中心等。

 
微軟叫陣Sony 雲端遊戲上架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微軟(Microsoft)的訂閱制雲端遊戲服務Xbox Game Pass Ultimate將於15日上架,號稱可讓遊戲走出客廳,全力爭搶一般玩家,凸顯微軟與Sony在遊戲市場的競爭持續升溫。

根據微軟的消息,訂閱Xbox Game Pass Ultimate的月費為14.99美元,新訂戶第一個月的月費僅需1美元,玩家能在Xbox主機、安卓(Android)系統裝置和個人電腦(PC)上暢玩逾100款遊戲,包括熱門遊戲「盜賊之海」(Sea of Thieves)、「戰爭機器5」(Gears 5)。

玩家即使未購買Xbox主機,也能在安卓裝置上搭配支援的控制器進行遊戲;不過,蘋果裝置無法使用這項服務,因為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與蘋果的佣金法律爭端尚未落幕。

這項雲端遊戲服務已在美國、歐洲19國等22個地區推出,象徵微軟轉向不須使用笨重硬體、只要求網速的雲端遊戲領域。Google也已進軍這個領域,但該公司的Stadia平台至今仍苦於難以打造龐大的玩家群。

巴隆周刊(Barron's)分析,這項服務凸顯微軟進一步押注「訂閱經濟」將能拉抬遊戲事業營收,雖然蘋果和Google也都已推出雲端遊戲訂閱製,但微軟靠著整合軟硬體走出一條新路徑。

微軟雲端遊戲主管喬杜里(Kareem Choudhry)表示:「我們打造的遊戲體驗,盡可能降低對頻寬的要求,也與全球各地的網路服務供應商(ISP)合作,確保玩家和Azure資料中心之間的連結順暢。」

微軟原先的Xbox Game Pass服務, 已有逾1,000萬名會員。

分析師預期,微軟和Sony今年都將推出次世代主機,透過更出色的音效和圖像品質,提振沉浸式體驗的需求,帶動主機銷售。

微軟的遊戲機Xbox Series S定11月上市,起售價299.99美元,功能更強大的Xbox Series X起價則是499.99美元。這兩款新主機也提供訂閱制,分別是每月24.99美元和34.99美元。

被視為上一代主機爭霸戰贏家的Sony,已透過PlayStation Now提供雲端遊戲服務,但並不支援行動裝置,該公司新一代PlayStation 5主機的定價尚未公布。

 
美國:將禁新疆地區「強迫勞動」生產的中國商品
華盛頓1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今天宣布,將禁止一系列新疆地區「強迫勞動」生產的中國商品,包括一處維吾爾族「集中營」(中國稱之為職訓中心)生產的商品。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發布命令,禁止進口新疆地區特定製造商生產的棉花、服裝、美髮產品及電子裝置,包括所有與新疆洛浦縣第四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有關的產品。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代理局長摩根(Mark Morgan)指出:「中國政府正對維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系統性施虐」、「強迫勞動是一種侵犯人權的殘酷行為。」

美國國籍暨移民局(USCIS)代理局長庫奇內力(Ken Cuccinelli)告訴記者:「這不是職訓中心,而是集中營,宗教及種族上的弱勢在此受虐,被迫在令人髮指的條件下工作,無法求助且沒有自由。」

 
合作協議+疫苗希望 道瓊指數漲逾300點
記者張大仁/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由於一系列合作協議和對新冠狀病毒疫苗的樂觀情緒,引發 股市全面反彈,股指上漲。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327.69點或1.18%收2萬7993.33點。史坦普500指數上漲42.57點或1.27%收3383.54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203.11點或1.87%收1萬1056.65點。

蘋果上漲3%。股市一直在這波行情中追隨這支帶頭股的腳步。蘋果股價本月來下跌10.6%。

特斯拉股價反彈12.58%。它因未能納入史指而在9月下跌超過15%以上。

輝達(Nvidia)以400億元從軟銀(SoftBank)手中收購晶片製造商ARM的消息令科技股人氣大增。輝達將透過現金和普通股為交易提供資金,其股價暴漲5.82%。其他晶片製造商也有所收穫,包括AMD、美光和Skyworks。

同時,中國字節跳動(ByteDance)拒絕了微軟收購TikTok美國業務的出價,反而選擇了甲骨文作為TikTok的美國技術合作夥伴,甲骨文將在該業務中占有重要股份。甲骨文股價上漲4.32%。

在科技類股之外,吉利德表示將以210億元價格收購Immunomedics,以擴大其癌症治療方法。Immunomedics股價翻漲近倍。iShares那指生技ETF上漲5.42%。

新冠病毒疫苗的進展也刺激了投資人情緒。在因安全考量中止測試後,阿斯利康(AstraZeneca)恢復其英國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三階段試驗。然而,《路透》報導,由於美國監管機構正在調查英國研究中提及的副作用,其在美國的試驗仍被擱置。

與此同時,輝瑞公司CEO布爾拉(Albert Bourla)13日表示,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在年底之前在美上市。

Spartan Capital Securities首席市場經濟學者卡迪略(Peter Cardillo)表示:「大盤上漲部分原因來自對疫苗的新希望。」「這給市場帶來一線希望。」「9月至今仍依歷史軌跡呈現,但這種情況再次出現逆轉。」

所有11個史指類股均走高。房產、醫療保健和科技股領漲,各上漲2%以上,11個產業中有7個漲幅超過1%。

【中央社/紐約14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研發出現進展,加上多個企業交易案振奮投資人信心,美國今天收盤大漲。

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上漲327.69點,或1.18%,收在27993.33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42.57點,或1.27%,收在3383.54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揚203.11點,或1.87%,收在11056.65點。

 
南韓政府與三星結盟 拚晶片材料自給自足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南韓政府為推動半導體原料自給自足,預計在2022年前投資5兆韓元(42億美元),希望分散供應來源,並已在國內展開產官合作,以因應日本實施的晶片原料出口限制。

路透報導,南韓全國奈米晶圓中心(NNFC)旗下一座新的半導體材料測試設施,上月由政府舉行了揭幕儀式,而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台高階的半導體設備。這座測試設施,是為了鼓勵南韓在地供應商生產光阻劑等精密晶片原料,並進行測試;這部機器,則是三星電子以半賣半相送的方式所提供。

去年日本針對南韓實施半導體原料出口限制,已使南韓決心推動相關原料自給自足,加上美中緊張情勢未有降溫跡象,且接踵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南韓驚覺到供應鏈勢必加速轉移,因此讓晶片科技儘快達到能自給自足的水準日益重要。

NNFC總裁李周元(音譯)說,三星等大型晶片製造業者,以往只管取得價格最便宜、品質最佳的零組件,「不管原料來自何方」,「但現在由於日本出口限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他們已開始培植在地供應商,以打造一個不受干擾的供應體系。」

三星出售給NNFC的這部浸潤式微影機器,是艾司摩爾(ASML)所製。專家說,該機台全新時要價高達1,000億韓元(8,400萬美元),而該中心官員表示,為購入與翻新該機台,提列約200億韓元預算,只是並未透露最終買進價格。

首爾大學教授李宗浩(音譯)說:「企業提供如此昂貴的設備給公共實驗室,這在以往無法想像,鐵定是收到非常高層的指令。」

 
要聞
華為禁令影響履約 三招自救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華為禁令已經生效,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昨(14)日指出,台廠在禁令之下雖面臨履約困難,但可透過在貿易契約中主張不可抗力因素、法令因素以及推定適用當地法令等三種方式,避免違約賠償的潛在可能。

本次上路的華為禁令包山包海,不只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做生意,更擴及使用美國技術的廠商,對聯發科、台積電等台廠而言,現在要和華為做生意,都必須取得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的許可,否則將面臨來自美方的嚴重制裁。

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表示,國際常見的買賣關係,交易雙方會訂定總合約,再依據總合約的內容去執行每一筆訂單,違約豁免條款通常會出現在總合約的交易條件規範之下。

闕光威指出,台廠因華為禁令,若要取消原有的供貨訂單,要留意與客戶的貿易合約中,是如何去訂定違約豁免條款,以及未來在禁令下,應如何在合約中確保自身權益。最常見的情況,是雙方契約明訂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因而無法交貨,便可豁免違約賠償問題。

以美國祭出華為禁令為例,例如聯發科、台積電若與華為間仍存有合約,便可主張不可抗力因素已發生,去解釋履約困難的正當性。

闕光威表示,其實不可抗力因素算是比較籠統的契約文字,通常大廠的跨國合約會更嚴謹,例如明訂法令限制與變化等因素,也可以是豁免違約懲罰條件之一,若契約當中已有相關條款,又比主張不可抗力因素,更適用於美國禁令上路情況。

最後,如果台廠與限制對象客戶交易,但雙方合約所訂定的豁免違約條款,在不可抗力及法令因素等項目上都未作嚴謹規範;闕光威表示,跨國合約若有未盡事宜,合約最後要將整筆買賣關係,歸到指定的國家法令規範下,也就是以契約雙方所在地其中之一的法令作為準據,例如適用台灣的《民法》,可適用面臨不可抗力因素的對應規範。

 
未來發票 不影響對獎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情舒緩後內需活絡,南區國稅局表示,由於部分營業人7-8月期發票用罄,改開9-10月期發票,消費者若收到這種「未來發票」,還是不影響對獎權利,可以依照發票所屬期別對獎。

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公共場所管制解禁,搭配振興三倍券商機,讓許多營業人營業額爆增,甚至出現當期發票提早用完的情況。官員表示,依據《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21條規定,非當期的統一發票,原則上並不能開立使用,但如果經主管稽徵機關核准,就可以不受當期限制。

實務上的情況例如店家在8月30日銷售時發現7-8月統一發票已經全數用罄,可以向轄區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報備,申請核准提前使用今年9-10月統一發票,再交付消費者。

官員表示,對消費者而言,對獎時也是依照9-10月統一發票號碼對獎;不過對店家而言,營業額要歸到原所屬期別,也就是7-8月營業額申報。

 
銀行高管看營運 二好二壞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金融研訓院昨(14)日公布對國內66家銀行高階主管的最新指數調查,銀行業高管看好未來三個月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金融交易收入,看壞利息收入、海外業務收入,呈現二好二壞。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利息收入下滑、擔心企金客戶信用風險攀升等因素影響,有公股行庫在問卷中表示,若第4季利息收入未能改善,今年全年的預算目標可能無法達陣,需要調降獲利目標來因應。

研訓院每月例行發布銀行高階主管指數(BEI)調查,最新一期為,今年8月底詢問66家國內銀行的高階主管,對未來三個月的經營面看法。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部分,分項指數重回50之上,為今年4至7月該項指數月月跌破50之後,首次重回50之上。

屬於銀行自營業務的金融交易收入,今年每月指數表現跳動很大,本次因為多家銀行有處分債券利益,加上預期美國聯準會維持貨幣政策不變的機率大,資本市場趨於穩定下,8月的分項指數從7月的42跳升至57。

利息收入方面,8月調查為連續第七個月,分項指數不到50。部分銀行表示將全力衝刺放款量,希望利息收入有機會重拾動能。多數銀行一致指出,利差縮減為影響國內銀行業今年獲利的最大因素。

多家銀行關心各類問題放款比重,及備抵呆帳費用提列的變化。與此有關的企金客戶信用風險,其分項指數從6月的45.4、7月的42.1到8月的32.7,連續二個月走低。已有銀行擔心國內中小企業今年底恐將出現周轉困難。

海外業務收入方面,其分項指數為最近三個月來首度跌落50。研訓院指出,銀行對海外授信企業戶的經營情況及信用狀況,疑慮增加。

 
國銀陸分行 獲利逆勢增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情衝擊全球,本國銀行海外分行獲利腰斬,只有大陸地區分行一枝獨秀,今年上半年獲利大增二成,並創歷年同期新高。銀行業者表示,獲利增加主要是提列備呆減少,加上債券投資大賺,由於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對大陸地區授信仍趨保守。

受疫情影響,國銀海外分行頻頻踩雷,獲利表現也大受影響,根據金管會資料,今年上半年,國銀海外分行獲利衰退近五成,但大陸地區分行獲利未減反增;若以最新7月數字來看,海外分行獲利減少、但大陸分行獲利增加的態勢並未改變。

金管會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國銀大陸分行稅前盈餘28.4億元,是歷年同期新高,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9.6%。

為何海外分行獲利衰退,大陸分行獲利卻能大幅成長?金管會官員表示,主要是因提列備抵呆帳準備金額減少。

銀行業者則表示,雙重因素讓大陸地區分行獲利大幅增加,包括第一,今年沒什麼逾放,備呆提的少外,還有放款的減少,也會讓備呆提列變更少。

銀行業者說,依金管會規定,大陸地區放款,依規定第一類的正常放款要提1.5%的備抵呆帳準備(國內放款則是提1%),因大陸地區放款減少,要提的準備也會跟著下降。

 
帳本攤開 星宇每天虧375萬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通部民航局日前公布國籍航空公司上半年營運狀況,均陷虧損,而今年1月下旬才開航、僅有三架飛機的星宇航空,上半年虧損金額為13.1億元,直逼華航的虧損數字。

星宇目前資本額有83.6億餘元,2016年11月開始籌備,2018年5月2日獲民航局籌備許可。自獲得籌備許可起至今年6月底,歷經25個月,累計虧損達28.1億元,超過其資本額的三分之一,相當於一個月虧1億元,平均一天虧約375萬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延燒全球影響,經營國際、國內航線的航空業者,客運航班大減九成多,機隊數最多的華航、長榮衝擊最大,所幸兩大業者貨運營運狀況頗佳,減輕不少因客運停航的損失,據民航局統計顯示,華航上半年累計虧損13億1,388萬元,長榮累虧18億3,436萬元。

同樣有國際和國內航線的華信與立榮航空,上半年分別虧損近3.4億元與近1,840萬元,其中立榮是六家航空公司虧損金額最少的業者,在疫情期間表現亮眼。立榮表示,亞洲區域和兩岸航線因受疫情影響甚鉅營收銳減,國內航線則因台灣疫情趨緩,政府鼓勵安心旅遊,自5月以來市場需求逐漸轉好,立榮配合市場需求進行增班或放大機型因應。

新成立的星宇航空營運數字首次曝光,光上半年就虧損13億1,278萬元,由於星宇僅三架客機,員工數約1,000餘人,卻僅比華航少虧100餘萬元而已,到底怎麼虧的,確實引人好奇。

星宇航公關長聶國維表示,星宇的員工數相對立榮、華信、台灣虎航要多,在收入減少、薪資仍需支付,及正在興建保稅倉庫、維修廠棚下,虧損金額自然會多一些,但並不影響星宇營運。

聶國維說,未來星宇還是會繼續增資,目標資本額要到300億元,公司營運規模要與華航、長榮航相當。至於增資時程,聶國維表示不方便說,但據了解,明年應該就會啟動增資作業。

至於華航子公司台灣虎航,同樣受國際疫情未見緩和,客運無法正常營運衝擊,今年上半年虧損近5.7億元。

 
福懋打入蘋果鏈 台塑戰力UP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集團旗下福懋(1434)昨(14)日傳出拿下蘋果新一代智慧音箱HomPod 2、頭戴耳機AirPods Studio等新品的紡織外層布料多項大單,是台塑集團傳產事業打進蘋果鏈的首例,引發各界關注。

據悉,負責上述訂單的是台塑集團去年入股的瑞士高階機能紡織品廠Schoeller Textil,該公司力拚技術升級,提升至國際大廠規格,而為此次與蘋果公司合作案,順利帶來捷報。

福懋高層昨日證實此案,但表示雙方簽有保密條款,細節無法公開。

福懋主管強調,Schoeller是國際級的高階機能紡品大廠,本來就與很多國際大廠有合作。

台塑集團事業眾多,旗下DRAM廠南亞科,原本就是蘋果供應鏈一員。此次福懋聯手打進蘋果鏈,則是台塑集團非科技事業的頭一遭。

據了解,此次福懋是透過Schoeller與蘋果合作,提供蘋果新一代音訊產品的紡織外層布料,未來不排除由福懋供應上游原料。由於Schoeller屬於福懋的權益法投資,福懋無論直接或間接都有機會受惠。

根據法人圈的消息,Schoeller此次是打進蘋果HomPod 2和AirPods Studio等音訊裝置的供應鏈,由於蘋果重視產品設計與使用者體驗,而好的包覆材質,牽動音箱、頭戴耳機的音訊共鳴以及配戴舒適度等,Schoeller成功出線,負責提供紡織外層的布料。

在此之前,國內老牌紡纖廠力麗布局3C科技應用多年,幾年前蘋果推出第一代智慧音箱HomePod時,機器外層的3D網布用紗線,就是由力麗提供,力麗成為全球唯一躋身「蘋果概念股」的紡織廠,後來更陸續獲得Google、Amazon、索尼等科技大廠採用。

最近市場盛傳,蘋果今年即將推出的旗艦手機iPhone 12,標配的充電傳輸線將改為編織線,其中外層覆材改為編織材料,可以達到耐磨、耐用與減塑環保等目的,由力麗獨家拿下。此次福懋也傳出打入蘋果鏈,會不會排擠力麗的訂單,將成為市場另一關注焦點。

福懋是在去年10月的董事會,通過投資不超過4,000萬瑞郎(約新台幣12.3億元)參與Schoeller現金增資,取得其50%股權,入股合作,希望追求集團技術升級。

 
中油賣咖啡 搶新黑金商機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油搶食「新黑金商機」,推出自有咖啡品牌「CUP&GO 來速咖啡」,目前已進駐全台14個中油加油站,首波目標希望今年底能倍增到28家店,除了為公司創造新的營收來源,更希望能帶動中油的發油量。

國內民眾喝咖啡的風氣快速普及,根據統計,光是外帶咖啡杯數,一年多達6億杯咖啡,估計每年相關咖啡商機高達700億元,成為兵家必爭的「新黑金商機」。

過去國內舊黑金商機(石油)的龍頭代表中油,也決定參一腳,推出自有的咖啡品牌「CUP&GO來速咖啡」。由於中油在全台擁有多達630家直營加油站,如果加上加盟站更是將近1,950個點,已經比萊爾富、OK便利商店等超商的數量還要多,成為國內咖啡市場不可忽視的一股新勢力。

中油早在2018年5月,就在台北市福林店的加油站開設第一家咖啡店,經過兩年多的水溫測試,最近加快展店速度,目前已推進到14個點,CUP&GO 7月剛創下2萬4,476杯的單月最高銷售紀錄,希望今年底能達成第一波目標,倍增到28家店。

中油總經理李順欽昨天表示,相較於酒,咖啡能讓人清醒,很多駕駛在路上開車開到一半去加油,來杯咖啡可以清醒再上路;其次咖啡廳是很多人約會的地方,相較於過去中油所屬的石化業,經常被與工安環保等負面印象劃上等號,中油也希望藉由咖啡品牌,塑造軟性的企業文化與社會形象。

相較於便利商店或連鎖咖啡店,李順欽強調,中油目標客群不太一樣,中油最大優勢,是每天高達120萬人次到中油加油,成為基本客群。其次,中油也希望結合在地力量發揮創意,像是中油首波選擇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等八所大學進行產學合作,希望連結在地的學校資源,發揮創意能量,透過行銷策略提升咖啡價值。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