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項曾被廣為宣傳、旨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政策-千人計劃,已經悄然失蹤,網站點不進去,微博微信都無法查找,幾乎沒留下任何蛛絲馬跡。轉捩點似乎發生在2018年,當年有多位申報或被招攬的海外高層次人才被美國調查,甚至遭以「間諜罪」起訴。據多維網報導,千人計劃又稱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2008年12月起實施,由時任中共中組部長李源潮負責推動,計劃的目標是「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央企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引進2,000名左右人才並有重點地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回國創新創業」。
千人計劃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工作待遇與條件優渥,每人可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的一次性補助(視同國家獎金,免個人所得稅);享有醫療照顧人員待遇;引進人才及配偶、子女,可參加中國境內各項社會保險;可不受居住年限等條件限制,購買一棟自用商品住房。
千人計劃項目的進展比較可觀。2012年1月,中組部人才局一位官員公開透露,「2008年至今,千人計劃已引進1,510位海外高層次人才。該計劃實施三年來,所引進的國外相當於正教授級別的高層次人才數量已超過此前三十年引進的總和。」
早在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前,美國對華裔科學家就有了戒備之心。2015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探員衝進華裔物理學家郗小星位於費城的家中將其逮捕,郗小星被起訴「間諜罪」,涉嫌向中國提供美國企業的超導技術「秘密」。
2018年5月,美國眾議院通過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其中一條修正案很醒目:要求國防部終止向參與中國、伊朗、北韓或俄羅斯的人才計劃的個人提供資金和其他獎勵。修正案提出者、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直接劍指中國千人計劃。
2018年7月,美國FBI探員在聖荷西機場拘捕蘋果公司前員工張小浪,並對他展開刑事調查。
到了2018年9月,美國傳出FBI已將千人計劃學者列為調查重點,按名單一個一個查,而千人計劃恐將淪為「入獄計劃」。
不久後網上便流傳一份「千人計劃青年項目評審工作小組」署名,並有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代表蓋章的公文顯示,該小組列出注意事項稱,「基於做好海外人才安全保障工作,請各單位在通知面試答辯過程不要使用郵件,應採用電話、傳真等方式,以邀請回國參與學術會議、論壇等名義進行通知」,並要求「文字通知中不出現『千人計劃』的字眼」。
但是,美方繼續針對千人計劃採取行動,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自殺事件尤其引人關注。張首晟曾是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被認為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後來成為中國千人計劃的入選者,受聘為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的教授。2018年12月1日,他意外離世,警方認定為自殺並結案,但其自殺原因至今未解,有媒體稱他自殺之前已經被美國有關部門「盯上」。
再到2019年9月,首次有千人計劃相關中共官員遭到美國政府逮捕和起訴。這名中國官員是曾任中國外國專家局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駐紐約辦事處總代表的柳忠三。他的這一職位有助於為中美人員流動提供方便,或許也能為千人計劃提供服務,但被美方指控涉嫌從事各種欺詐性簽證活動,最高可被判處五年監禁。
柳忠三曾表示,「美國新政府自從上任以來,已經在允許外國學生和訪問學者進入美國方面變得非常嚴格。所有的學校都將嚴格檢查並核實前來求學的學者,對於學習領域不符合學校要求的人員,有關的邀請信將被拒絕。」
不僅如此,甚至有名列千人計劃的華裔科學家被美方以「間諜罪」拘捕或起訴,包括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主任工程師鄭小清、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教授張以恆等。
2018年12月,FBI反間諜部門助理主任普利斯塔普(Bill Priestap)警告美國參議院一個委員會稱,中國的「人才招聘和人才引進計劃……還鼓勵從美國機構竊取知識產權」。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於2019年11月就「確保美國研究機構不受中國人才引進計劃的入侵」舉行過聽證,美國幾家大型聯邦研究機構的代表承認,他們各自所在的機構都發現有參與中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學者。
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發布的一份報告說,美國聯邦機構未能充分應對一些由中國政府資助的項目所帶來的威脅,這些項目系統地利用美國的研究來強化中國自身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在很多人看來,有關千人計劃的爭議發生在中美貿易戰過程中,是中美戰略博弈的另一處戰場。表面上看,美國擔心中國藉該計劃竊取知識產權,實際上反映出中美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狀態,這背後又有國家利益之爭。中美關係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頻生波折,較量和博弈逐漸升溫是不爭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