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外資賣超台股逾5800億,大盤還能反彈到11000點水平,這波土洋多空對決顯然內資占上風,在外資沒有認錯大舉回補前,業績亮眼個股仍是市場焦點。
文.馮泉富
台股加權指數波段反彈已達二六%,日前已攻抵一萬一千點,收復失土超過三分之二,讓今年以來的跌幅收斂至8.3%。然而在實體經濟方面,國際市場之外部需求修復狀況卻仍不明朗;於是市場開始有另一種聲音出現,認為本波的無基之彈已經過頭了,因此,持十分悲觀的看法。
中美衝突雖升溫 但不至於失控
不過,主觀看法是一回事,合不合理又是一回事,最後還得接受數據的檢驗,這樣才不失客觀性。我們先來對比一下上市櫃公司的營收概況;上市櫃公司4月合併營收2.69兆元新台幣,月增0.18%,年減2.38%;累計1~4月合併營收10.11兆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66%。
雖然未來全球經濟修復的速度仍有諸多變數,但若對照今年前四個月的營收僅衰退5.66%,而一萬一千點的指數水位較去年封關日下跌8.3%,似乎也很難說指數不合理,何況還有貨幣寬鬆的加持。現在的分歧就剩下投資人對未來的預期了。
首先,有一部分投資人會擔憂中、美衝突升溫之影響,恐對全球經濟重啟一波重大衝擊。過去我們曾強調一個重點,未來的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中、美對峙將成為常態,也是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的一個核心因素,不論是貿易戰、科技戰、貨幣戰、軍事競爭,都只是美國遏止中國挑戰其地位的手段,對峙形式會改變,但永不終止。話雖如此,但今年美國有總統大選,經濟維持穩定才是容易讓川普連任的核心基礎。
當然,喊話、批評、叫囂、威脅中國,是移轉焦點與騙取選票的低成本方法,口水戰必不可少。不過,美國為了維護奄奄一息的實體經濟,大選前的實際作為應該是雷聲大雨點小,以免節外生枝。因此,我們認為更大規模之關稅戰,短期發生的機率並不高。
第二點,疫情影響實體經濟之預估的差異性,是影響投資人風險偏好的主要原因。由於新冠病毒之疫苗尚未誕生,疫情何時可明確受控或不再復發,沒有人可以保證,全球目前只能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因此,對實體經濟影響的深度,各方預估值的落差自然不小,尤其是台灣GDP增長預估值,國內外法人看法差異性就很大。
失業時間的長度 影響更甚於人數
由於台灣的出口依賴度達五七%,遠大於韓國的37.5%,更無法自外於全球經濟而獨善其身,所以必須更加留意美、歐的經濟現況。投資人現階段只能關注少數量化的經濟數據,來感受美國實體經濟的修復概況,美國就業市場數據就是其一。
根據美國勞工部日前公布的數據,截至5月2日的當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為316萬餘人,累計這波因疫情爆發掀起美國史上最慘烈失業潮的失業總人數已達3350萬人。
雖然目前每周新增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已逐周下滑,但仍是百萬為單位,累積總人數相當驚人,也使四月美國非農就業減少2050萬人,下跌幅度創下自193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月跌幅,推升失業率狂飆到十四.七%的二次大戰後高點。
四月幾乎所有的業種均進行裁員,以服務業裁減1716.5萬人為最多,約佔總人數的83.7%,其中又以休閒旅館業裁減765.3萬人最多,其次是教育與健康服務,減少254.4萬人,在封鎖及居家政策下,對服務業的衝擊相對較大,可由四月ISM服務業指數大幅滑落至41.8獲得印證。
威脅經濟更大的變數是,這些失業人口未來復業的速度仍是未知數,即使總人數不再增加,只要高失業率拖延時間過久,暫時性的「摩擦性失業」有可能變成長期的「結構性失業」,這將重創消費市場,商業投資、貿易、生產力與房市等也將受到重大影響,進而拖累全球復甦腳步。
就目前美國開始有限度的放寬管制措施的現況觀察,預期六月隨著各州陸續解封,失業率的高峰預估會落在六月,數據公布時間約七月上旬。因此,七月以後,影響實體經濟的深度相對容易評估,不確定性因素相對容易降低。
財政刺激政策無共識 經濟衰退幅度恐擴大
歐洲的狀況也沒比美國好,日前歐盟執委會公布經濟前景報告,預估2020年歐元區失業率會上升到9.6%,經濟將大幅衰退7.7%,創下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其中,預估德國今年衰退6.5%,義大利衰退9.5%,希臘預估衰退9.7%。
歐盟執委會同時預測到年底時,會有七個歐元區成員國的負債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超過100%,其中希臘比率將逼近200%,義大利預估將達159%,而歐元區整體負債對GDP比率將超過100%,這是前所未有的紀錄,顯示出歐元區經濟的脆弱性。
另一個隱憂是,歐元區成員對財政刺激政策仍無共識;對於疫情結束後,採取何種措施以推動經濟復甦仍爭執不休。例如義大利和西班牙等部份國家,主張共同發行「歐元區債券」來刺激景氣,但是德國與荷蘭等北歐國家,則不願意投入龐大資源去執行共同復甦計畫。歐盟執委會認為,若不能取得共識,增加財政措施去因應疫情衝擊的話,有可能會對歐洲經濟造成永久性破壞。
美元指數轉弱 才有利於吸引外資回補台股
如前所述,美、歐兩大區塊的實體經濟未來修復的變數仍多,少了基本面的支持,國際主要股市自然不易向上強攻;當然,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下,股市要崩跌也不易,因為美國聯準會把利率壓在零軸地板上,股市屬於有息資產,相對具吸引力;因此,大概率將處於區間震盪整理格局,時間拉長盤整待變。
至於台股走勢,由於缺乏外資的參與,也將陷入橫向區間整理。今年以來,外資累計賣超台股達五千八百億,加權指數能攻抵一萬一千點已誠屬不易,要再向一萬二挑戰,沒有基本面的支持將事倍功半,除非外資大量認錯回補。
短中期觀察指標在美元指數,若美元指數處於100以下弱勢整理,代表美元流動性充沛,不缺美元,熱錢將流向新興市場,有利吸引外資回補台股。相反的,若美元指數持續轉強,表示美元流動性吃緊,不利於股市。
選股策略方面,可針對四月營收相對突出個股著手,建立口袋名單,根據資料統計顯示,四月半導體產業營收年增20.6%,電子通路產業年增達15.9%,可優先過濾。然後耐心等待大盤出現修正時,再擇機切入。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962.96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歡迎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學對一招,賺錢很容易《專業財經DVD函授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