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哭,是有點痛,忍一下就過去了」許多家長總是這樣教養孩子,不少人長大後面對疼痛問題時,還是習慣忍著,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慢性疼痛是不能忍耐的,因為大腦會記憶及學習疼痛感,如果長期漠視慢性疼痛,可能讓人無時無刻都有痛的感覺,甚至形成了棘手的「纖維肌痛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最會忍痛
臨床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是最會忍痛的,發作時,關節發炎,產生痛感,形成發炎性疼痛,這代表「惡火還在持續燒著」,如果置之不理,沒有積極治療,長期處發炎狀態,除了關節變形,還可能引發「纖維肌痛症」,即關節發炎已經控制,卻還是覺得不舒服,宛如大腦疼痛神經被欺瞞,變成「痛的無間道」。
如果肌肉、關節都沒事、沒發炎,卻還覺得疼痛,那可就麻煩了,因為此時可能連吃止痛藥,效果也不大,因為大腦神經已記住疼痛感覺,相當難治療。
預防痛的無間道 及早控制
如何預防「痛的無間道」在身體、關節上演?最重要的是「不要忍痛」,比方來說,小痛就像小火,只要服用止痛藥,就可熄火,要是任其燃燒,火勢蔓延,整個燒起來,就很難滅火,除了持續疼痛,關節還可能變形,影響行動能力。
如果未能趁早控制發炎性疼痛,除了關節扭曲變形,還可能形成「機械性疼痛」、「纖維肌痛症」。一旦關節受損變形,卻還是必須使用,關節加速磨損,就會引發「機械性疼痛」。
發炎性疼痛如長期未獲控制,因大腦學習和記憶,即使並未發炎,也覺得痛,進而干擾睡眠,導致憂鬱、注意力不集中。臨床不少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炎指數維持良好,卻主訴痛到快發狂、要人命。
痛久了認知變差 人會變笨
最恐怖的是「痛久了,人居然會變笨」,一項由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與精神科醫師攜手進行的疼痛研究發現,不少纖維肌痛症患者大腦額葉異常,認知及記憶功能變差。有科學家觀察纖維肌痛症患者行為,發現多痛一年,大腦會萎縮且老化提早十年。也就是說,如果是50歲纖維肌痛症患者,大腦縮小和退化程度相當於60歲。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誤把關節當作敵人攻擊,發炎疼痛是疾病的主軸,如何妥善控制及面對漫長的「發炎性疼痛」,為患者的終身課題。
服藥控制發炎 不痛也要吃
在治療方面,除了持續服用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發炎外,關鍵在於「不痛也要吃」,傳統緩解型抗風濕免疫調節藥物必須持續使用12周至半年以上才會起作用,患者千萬不能不痛就自行停藥。
若接受傳統緩解型抗風濕藥物治療,仍無法有效緩解疼痛,則可選擇口服小分子藥物或是生物製劑針劑。而且部分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藥物對免疫失調引起的發炎療效跟生物製劑一樣,止痛效果快,甚至有病友一周就感覺疼痛舒緩。
疼痛不是用來忍 要來消滅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成效上,約六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後可以順利達標。一名熱愛戶外活動的女性健身教練,發病後,飽受發炎性疼痛之苦,只要做伏地挺身或拉雙槓等重量訓練,手部末梢關節疼痛腫脹,差一點就放棄這份工作。所幸,後來順利申請口服小分子藥物,有效減緩疼痛與關節發炎,不僅可以潛水、單車環島,甚至可以參加日本名古屋馬拉松比賽。
醫學進步,破解了疼痛之謎,「疼痛不是用來忍耐,是要來消滅的」,必須摒棄「忍痛」傳統觀念,面對慢性疼痛千萬不要再說「忍著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