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發選舉紅包?長照扣除額 擬每年12萬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9/04/08 第458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發選舉紅包?長照扣除額 擬每年12萬
記者鄭鴻達、翁至威/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今天召開行政立法協調會報,會議將聚焦在討論海外資金匯回專法,以及所得稅法是否增列長照特別扣除額,由於長照扣除額初擬每年最高十二萬元,稅損近七十億元,行政院將就此與民進黨團立委討論、定案,可望於周四院會通過。

據了解,由於行政院將所得稅法的「名模條款」修法草案列為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名模條款」被外界抨擊是圖利富人,先前國民黨立委已醞釀要提出增列長照扣除額,讓老百姓也可受惠,否則將杯葛修法。財政部為平息外界疑慮,因此同意增列長照扣除額,金額則訂為十二萬元。立法院本會期若順利通過,明年五月報稅將可適用。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指出,今天將與民進黨團立委討論海外資金匯回專法、所得稅法等兩項修法,都是針對財政部的提案來討論。她說,目前所得稅法針對長照扣除額的部分,十二萬元是初步方案,若順利,周四可望排入行政院會、通過。

原本財政部預估,將等今年五月報稅後觀察稅基流失情形後,若有更大空間再提出長照扣除額。不過,在立委壓力下,財政部在此時點提出增列長照扣除額,「選舉紅包」意味濃厚。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實際情況需等討論後才能確定,原則上會尊重行政院提出的版本,目前未聽到委員有特別意見,基本上沒什麼政治問題,行政院的優先法案,外界期待都非常大,希望能儘速排入協商、本會期通過。

不過,長照扣除額若增列,仍有不少疑慮待解。首先,據財政部去年以十萬元估算,稅損約六十億元,如今扣除額度拉到十二萬元,未來若是進入立法院,更不排除有立委再加碼,稅損對於財政穩健的影響難以估計。其次,長照定義及範圍如何界定也是難題,必須同步考量需求性與合理性,並配合長照政策,提出完整配套。

此外,財政部目前預計不設排富條款,屆時適用長照扣除額的納稅人,是否會以高所得者居多,又招致「為富人減稅」批評,後續仍需關注。

財政部長蘇建榮接下前財長許虞哲的棒子後,蘇建榮多採取「許歸蘇隨」態度;但相對而言,相對較重視財政紀律的蘇建榮,在產創條例等修法方面,則重視稅損的問題。許虞哲任內曾表示將研議長照扣除額,雖不設排富條款,但會訂額度上限,以確保公平性,不過,蘇建榮上任後宣布暫緩長照扣除額修法,引發在野黨立委強烈反彈。

 
長照扣除額三大爭議點 尚待釐清
記者翁至威、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是否增列長照扣除額,將於今(8)日行政立法協調會報中討論。不過一旦增列長照扣除額,有三大爭議點待釐清,包括對於財政穩健衝擊、可減除的長照定義與範圍以及是否列入排富條款等疑慮,仍待釐清。

行政院與民進黨立院黨團今舉行行政立法會報,預計討論《所得稅法》第17條修法,財政部擬增列「長照扣除額」,初擬最高額度12萬元。

不過,長照扣除額若增列,仍有不少疑慮待解。首先,據財政部去年以10萬估算,稅損約60億,如今扣除額度拉到12萬,未來若是進入立法院,更不排除有立委再加碼,稅損對於財政穩健的影響難以估計。

其次,長照的定義及範圍如何界定,也是難題,必須同步考量需求性與合理性,並配合長照政策,提出完整配套。

此外,財政部目前預計不設排富條款,屆時適用長照扣除額的納稅人,是否會以高所得者居多,又招致「為富人減稅」批評,後續仍需關注。

蘇建榮上任後為配合長照政策,將長照扣除額列為優先考量。不過據各界提案的版本,扣除額度少則10萬元、多則20萬元,賦稅署以10萬元試算,稅損高達60億元,若加碼至20萬元,稅損更逾百億元。

前財長許虞哲任內曾表示將研議長照扣除額,雖不設排富條款,但會訂額度上限,以確保公平性。許虞哲曾承諾研議在野黨立委提案的長照扣除額、學貸扣除額進行研議,不過蘇建榮上任後宣布暫緩扣除額修法,引發在野黨立委強烈反彈。

 
長照扣除額 有望敗部復活
記者鄭鴻達、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今(8)日將召開行政立法協調會報,本次除了討論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另一個焦點則是所得稅是否增加長照扣除額。由於長照扣除額初擬每年新台幣12萬元,稅損不少,行政院將就此與民進黨團立委討論,若能順利定案,可望於本周四行政院會上通過。

長照扣除額是否入法,在過去已經討論許久,曾一度達成共識,原本有機會在去年年底送進立法院,並自今年上路實施,明年報稅適用。然而,財政部長蘇建榮上任後重新通盤檢討,發現四大扣除額調高、納保法比較基礎修正後造成稅基流失,去年9月急踩煞車,為了避免傷害財政健全,決定從長計議,暫緩扣除額修法。

原本財政部預估,將待今年5月報稅後觀察稅基流失情形後,若有更大空間再提出長照扣除額。不過,在立委壓力下,財政部在此時點提出增列長照扣除額,引發選舉聯想。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指出,今日將與民進黨團立委討論的兩項修法,都是以財政部的提案為討論基礎。針對《所得稅法》第17條修法,目前是按財政部擬增列「長照扣除額」,初擬最高額度12萬元的方案進行討論,若順利,本周四可望排入行政院會。

在林全內閣轉換至賴清德內閣後,財政部長蘇建榮接下許虞哲的棒子,在多項政策上,蘇建榮就任後多採取「許歸蘇隨」態度;但相對而言,相當重視財政紀律的蘇建榮,在產創條例等修法上,相當重視稅損的問題。

儘管考量稅損,但隨著2020年選舉時程逼近,民進黨的壓力也相當高。據悉,主張將長照扣除額納入所得稅法修法的國民黨立委,認為名模條款圖利富人,並揚言若不把長照扣除額納入,將杯葛本修法,行政院也因此有了壓力,必須儘速與民進黨團立委研商。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實際情況需等討論後才能確定,原則上會尊重行政院提出的版本,目前未聽到有委員有特別意見,基本上沒什麼政治問題,行政院的優先法案,外界期待都非常大,希望能儘速排入協商、本會期通過。

 
新南向 台商投資泰國躍增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並加強對東協等南向國家的貿易推動。據經濟部新出爐數據,在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與柬埔寨等主要東協國家中,與2017年相比,台商在2018年中於各國投資金額中,在泰國投資金額達2.32億美元,成長率高達56.6%,居上述各國之冠。

投資增速居次的是越南,年增48.8%,台商投資額近4.9億美元,是所有東協國家最高者。投資處長張銘斌表示,去年台商赴泰國及越南投資表現不俗,主因正是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不少台商不是選擇「鮭魚返鄉」回台投資,就是將產線移轉到新南向國家投產。

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則預料,美中貿易戰持續談判,也逐漸有發展為長期性新冷戰的可能性,為避免貿易戰造成的風險提升,今年台商赴東協各國投資的金額仍會上升。而從台商回台投資金額持續上升的趨勢看,台商赴新南向國家的投資額也沒有理由不成長。

此外,據不願具名官員透露,由於美中貿易戰帶來的投資契機,越南很有可能成為繼菲律賓、印度之後,第三個與台灣翻修投保協議的國家。

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最新資料統計,我國在東協主要國家,包含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及柬埔寨的投資金額,在2018年達到13.72億美元,其中又以越南的4.86億美元為最,泰國2.32億美元次之,印尼2.1億美元排第三。

若以2017年至2018年投資金額成長率排序,泰國居冠,越南居次,柬埔寨則以43%居第三名。

至於去年仍有一些新南向國家投資增速為負者,張銘斌解釋,因2017年建大輪胎有大筆投資案赴印尼墊高基期,新加坡則是有環球晶併購案。

新南向政策為蔡英文政府執政後的重大政策之一,著眼在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鏈結四大工作主軸。蔡總統曾指出,新南向政策幫助台灣在新階段的經濟發展,尋求新的方向和動能,並重新定位台灣在亞洲發展的重要角色,創造未來價值。

 
5+2產業對接 吸引力大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泰國在台商投資東協國家投資成長率一枝獨秀,我駐泰國代表童振源指出,泰國是東協「CLMVT」國家中最為核心區域,泰國4.0重點發展產業上,與我國5+2產創的產業如醫療、生技、智慧機械等產業多有所對接,加上泰國政治社會相對穩定,更能吸引台商投資。

童振源表示,2018年我國投資泰國件數為57件、金額2.3億美元,成長率分別為42.5%、56.6%,累計投資金額已達146億美元。他表示,泰國為CLMVT(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泰國)區域中,相對國際化、基礎設施完備的國家,且政治與社會相對穩定。

童振源指出,泰國4.0政策致力於推動數位化、自動化等新興產業,不少產業能與台灣的5+2產創多有所對接,如智慧ICT可與我國亞洲矽谷IoT、AI對接,智慧機謝可與我國的精密機械、智慧機械等對接,生技產業則與我國的醫療、生技產業聚落對接。

童振源表示,台商在泰國有多達數萬人、企業逾5,000家,台、泰貿易也可發揮互補的效果,例如台灣研發投資比重占GDP 3%,而泰國為0.9%,台商若在泰國經營,能將研發人才、能量與營運總部連結,都會有相當大優勢。

童振源說,若台商能善用此優勢,與泰國進行研發技術合作移轉會更為容易,以發揮不同層次的投資分工,更能發揮台灣產業的附加價值,台商當地的經營成果,加上原有的研發優勢,更能發揮加乘效果。

 
國際財經要聞
全球經濟成長 同步趨緩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與倫敦金融時報共同匯編的追蹤指數顯示,全球經濟成長已進入「同步趨緩」階段,且今年可能難以扭轉情勢。投資人也因憂慮成長減緩,而大買債券基金。

金融時報(FT)報導,比較實質活動、金融市場及投資人信心等指標的FT-Brookings全球經濟復甦追蹤指數(Tiger)顯示,去年秋季以來,已開發與新興經濟體的信心指標與經濟數據持續滑落,過去半年的美國、中國及歐洲的經濟指標都令人失望,顯示全球經濟成長的動能正在減弱。

布魯金斯研究所教授普拉薩德表示,全球成長放緩雖還沒到即將陷入衰退的程度,但各地成長動能日益減弱,有助刺激成長的總體經濟政策又受限,成為未來幾年景氣的壞兆頭。

在全球經濟趨緩之際,目前僅印度一枝獨秀,因印度本周將舉行國會大選,當局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措施提振景氣。

全球經濟成長欠佳,導致各國央行「鴿聲嘹亮」,促使資金湧向債券基金。根據EPFR全球公司,截至3日當周,全球債券基金吸金114億美元,為今年來第二高;投資人已連13周加碼債券基金。

 
矽谷大咖搶進手遊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過去十年由智慧手機引領的強勁成長勢頭日益衰退,手機遊戲服務市場成為不少矽谷大咖的兵家必爭之地。微軟、Google、Snap及蘋果在最近幾周相繼推出串流雲端遊戲、新型多人連線原創手遊、遊戲訂閱服務等,欲搶占規模達700億美元的手遊市場新藍海。

日經新聞報導,Snap正積極追隨微信和臉書Messenger的腳步,4日宣布將在Snapchat推出首款多人連線的原創手遊Bitmoji Party,並計劃和Zynga等遊戲開發商合作,效法微信透過「小遊戲」吸引數億用戶。一度在臉書風靡一時的開心農場遊戲開發商Zynga,也試圖在手機應用程式(App)尋找一線生機。

微軟和Google皆投入「雲端遊戲」服務開發項目,玩家能直接在雲端串流平台玩遊戲,無需下載或購買光碟片。分析師形容,就像Netflix將傳統DVD出租改為影音串流。

手遊也催生出新型營運模式,蘋果旗下App Store讓遊戲變得唾手可得。每次下載要價99美分的憤怒鳥,幾乎難以與Candy Crush及「部落衝突」這類可免費下載、但以應用程式(App)內購買的遊戲相匹敵。

採用App內購買模式的遊戲不預先收費,而是假定小部分玩家會為一些遊戲內的功能付費,例如為角色續命或添購裝備。這個趨勢使遊戲開發商更難在不採用App內購買模式的情況下,找到願意掏錢的玩家。

蘋果也推出仿效Netflix的遊戲訂閱服務Apple Arcade,提供訂閱玩家逾百種吃到飽的遊戲選擇。

研究跨平台遊戲中心的新創公司Wonder創辦人克雷曼說:「你開始看到科技如何改變人們玩遊戲的方式。」「還有其他尚未開發的營收和成長途徑,為新公司開啟機會。」例如,遊戲通訊軟體Discord,及要塞英雄開發商Epic Games皆在App商城推出新遊戲。

隨著許多公司競逐用戶及遊戲開發商,部分分析師預測,這個產業的整併活動將更加火熱。

 
美兩交易所掀IPO案爭奪戰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今年許多企業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除了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外,還有一些估值在全美名列前茅的未上市公司,促使紐約證交所與那斯達克交易所卯足全力、各顯神通,端出各種優惠方案,以爭取這些公司前來掛牌,預料今年籌資規模將刷新網路泡沫時期的紀錄。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估值最高的十家美國未上市公司中,已有五家已上市或正考慮上市,例如叫車平Uber表示會在紐約證交所上市。部分分析師預估,Uber可能會藉IPO籌資約100億美元。

在這些A咖獨角獸的加持下,今年IPO的籌資總額可能超越1999年的紀錄;當時新企業在達康(dot-com)熱潮的帶動下,籌資約1,080億美元。

會員制量販店營運商BJ's Wholesale去年宣布IPO計畫後,那斯達克交易所的代表隨即前往爭取掛牌,消息人士說,優惠條件包括在時報廣場廣告宣傳黑色星期五購物節和一場總經理盛會。紐約證交所同日也祭出優惠,例如在職棒小聯盟賽事刊登廣告,和為一些獲得金質徽章的員工舉辦豪華派對。

除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行銷方案,交易所也祭出誘人福利,例如提供丹寧布料的西裝、香檳招待會,以及容易記住的股票代號。

這兩大交易所的這場新股掛牌爭奪戰,鮮活地證明股票交易事業的改變程度,以及掛牌手續費有多重要。在2006年,有多達八成的公司會在這兩大交易所的其中之一掛牌交易。如今,股票可以在12個以上的交易所或場外的「黑池」交易,只有約40%在NYSE或那斯達克交易。

 
美版卡神 讓銀行又愛又恨
編譯 陳律安經濟日報
在曼哈頓一場冠蓋雲集的派對中,超過500人歡慶的主軸有些罕見、且不是那麼耀眼:他們歡慶的是信用卡。這場典禮的主人是布萊恩.凱利(Brian Kelly),穿著一件縫上100張假信用卡的外套華麗登場,他以前是銀行業人資員工,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信用卡界響叮噹的人物,可謂美國版「卡神」。

凱利現年36歲,是點數王(The Points Guy)的創辦人,該網站專門評鑑信用卡中的回饋卡。

凱利獲得摩根大通、美國銀行、Capital One金融公司等美國大型銀行的關注,以及最重要的─資金。點數王給出的評價,可以成就一張卡,也能毀掉一張卡。銀行在點數王網站上打廣告,推出新信用卡前也會尋求凱利的意見,如果點數王的用戶透過該網站申辦信用卡,銀行也會給點數王網站一筆費用。

這形塑了凱利與銀行的關係。點數王的成功與否,仰賴銀行繼續注資,而銀行是否注資,取決於點數王網站的客群。凱利表示,單單1月網站就有逾1,000萬人次造訪,近半是首次造訪者。

但對銀行而言,紅利回饋卡的獲利不如預期,原因之一正是凱利。因為凱利催生了一個生態系統,使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交換如何運用點數系統,把一張卡的好處榨乾後即棄用,導致一些銀行開始討論要刪減回饋,這也使凱利與銀行的競合關係,有些錯綜複雜。

凱利在2010年時成立點數王,當時他還是投銀摩根士丹利(大摩)的人資,當時他身背卡債、無甚存款,擁有的僅有公司信用卡上累積的數十萬點數,可用於個人旅遊。一開始他向人收費50美元,教導怎麼用點數訂機票。

到了2011年時,每當有用戶造訪點數王網站,並透過該平台申辦信用卡、且獲銀行核卡,銀行就會給點數王錢。

凱利也在同年實現了賺大錢的願望。摩根大通英航信用卡向特定新持卡人提供10萬點,凱利建議別向英航兌換點數,改向其他點數價值更高的航空公司兌換,用戶一擁而上,大量申辦該信用卡,約一個月後凱利賺進了逾7萬美元,超過當時他在大摩的年薪。

凱利2012年出售點數王,金額則未透露,現在該網站由行銷公司Red Venture持有,約有60名全職員工。

凱利說,點數王網站發表的評鑑文,沒有一則是銀行、航空公司,或是旅館的業配文。這些企業也不會支付他及員工的差旅費。當點數王向臉書或Google每月花約百萬美元買廣告時,直接用凱利的企業信用卡付款,再將得來的點數用於旅行。

凱利常與摩根大通、美國運通、Capital One、富國銀等銀行的員工通電話,或是開會,因為銀行籌備發新卡,或改變現行回饋制度時,都會考慮凱利的意見。

銀行仍在搶食回饋卡這塊大餅,廣告研調機構Mintel Comperemedia估計,銀行去年第4季於點數王買進的橫幅、展示型及影音廣告約450萬美元,是一年前的兩倍,更是兩年前同期的逾四倍。(取材自道瓊社)

關於The Points Guy

●美國旅遊網站,提供旅遊、搭機、點數、里程數和信用卡的新聞和評論

●成立於2010年,全職員工約20人,主要負債撰寫評論

●2012年賣給財經內容服務商Bankrate

資料來源:道瓊社、The Points Guy網站

 
金融業任職 要做好自保
編譯 洪啟原經濟日報
顧問公司麥肯錫前總裁顧磊傑(Rajat Gupta)曾是商業界知名人士,因遭指控內線交易而被判刑。他表示先前應相信妻子的直覺,就是他會與金融業糾纏不清。

顧磊傑表示妻子曾告訴他:「金融人士不是自己人,但你太輕易相信他人,認為其他人會友善對待你。但他們與顧問公司的顧問不同,會把你當午餐吃了。」

這則小故事記載在顧磊傑的自傳《心無所畏》( Mind Without Fear,語出泰戈爾詩句)中,他在自傳中多著墨於信任錯誤的人這個主題。顧磊傑懊悔自己未對贏者通吃的金融圈做好準備,跟他在麥肯錫擔任總裁時的安穩人生迥然不同。

顧磊傑透過自傳解釋自己如何從一位在美國企業最具影響力的人,到後來成為金融危機後遭指控進行內線交易的人。美國聯邦法院2012年宣判顧磊傑有罪,這本自傳上個月出版,正是在法院駁回他上訴後幾個月。

顧磊傑反駁說,檢察官未能證實他向避險基金億萬富豪拉賈那納姆透露內線消息、從中獲取個人利益,而實際上顧磊傑也沒有透露內線消息給拉賈那納姆。

自傳中隨處可見顧磊傑對金融業的不信任感,與原先在麥肯錫所秉持的信念彷彿兩條平行線。顧磊傑在24歲加入麥肯錫,待了35年才退休。他表示,「金融業只有一小部分是零和遊戲,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對想方設法保護自己的利益很有一套。但在麥肯錫,你只學到如何保護客戶的利益,而沒有想到必須保護自己」。

顧磊傑的妻子曾說他將公司過於理想化,或許真被妻子說中了。擁有印度血統的顧磊傑也是一名社會主義的自由鬥士,他穿越階層成為首位領導全球知名企業麥肯錫的印度人,實現美國夢,但這個夢在顧磊傑被判刑後破碎。

顧磊傑以前不相信自己會遭到利用。目前年屆古稀的他魅力依舊,向來給人筆挺的深藍色西裝和條紋領帶形象。顧磊傑表示,待在麥肯錫時受到完善的保護,公司文化確保你不會受到他人使喚,即便你正在跟執行長開會。

顧磊傑在麥肯錫仍有一間小辦公室,那是他專注於慈善計畫的地方。顧磊傑目前是美國慈善機構Wheels Global Foundation(WGF)的印度分部主席。他也成立非營利組織,協助累犯降低再犯罪的機會。(取材自彭博資訊)

 
七大議題 陸官媒:中美談判接近尾聲
記者羅印冲/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美最近結束最新一輪磋商,大陸官方背景的微信公號「長安劍」刊文預告,中美談判已接近尾聲,離最終定稿很近了。

值得注意的是,第七輪會談結束新華社通稿僅提及六大議題,此次則增為七大議題,包括實施機制,與美方聲明完全一致。

該文指出,中美第九輪磋商順利結束,新華社通稿只有短短一百五十六個字,卻訊息量豐富:第一,雙方至少討論了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措施、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實施機制。這是中美貿易磋商中最重要的七個領域,全都談了,沒有漏的。

第二,討論的是協議文本,並且取得新的進展。這意味著這場史詩級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離最終定稿很近了。第三,雙方決定就遺留的問題,進一步磋商。遺留問題通常是少數問題,換個角度看就是說大部分問題已經達成共識。

第四,通過各種有效方式進一步磋商。各種有效方式,包括高級別磋商,也可能是別的方式,如果重要的問題都已經談妥,兩國高層就不需要再當面談判了。但文章也說,只要還沒有正式簽字,一切都有變數,仍要高度重視、充分誠意、堅守底線、兩手準備,平常心。

香港南華早報則稱,美方在談判中對大陸方面提出三大要求:一是停止竊取智財權和強制技術轉讓;二是削減對大陸國有企業的補貼;三是中國大陸一旦違反美中貿易協議,將面臨罰款。陸方則要求美國取消從去年七月六日對中國大陸啟徵的全部商品關稅。

 
要聞
名家觀點/股臨會召集權鬆綁的利與弊
黃日燦經濟日報

在《公司法》尚未大修之前,其實每一年股東常會就多次出現公司派和市場派在議案上的爭執,產生糾紛訴訟;而新制公司法大幅放寬股東會召開的權限,因此,股東會的議事要如何順利進行、議案要如何減少不當干擾跟糾紛,目前所見仍有未盡完善之處。

在股東會召開的部分,依照過去的公司法,分為每年召開一次的股東常會,和隨時由有權召集人召開的股東臨時會,這次修改放寬「關於誰可以來召開股東臨時會」,但如果股東臨時會更容易召開,未來每一年內可能出現數次的股臨會,這對於公司企業的正常營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值得深思。

當然公司法的修正是為了要改正過去出現大股東欺負小股東的情形,在某些情況下,所謂的公司派、公司的董事會不配合召開股臨會,讓小股東覺得不受尊重;因此修正放寬股臨會召開的權限,以解決小股東被霸凌的詬病,但這部分又是否有矯枉過正的情形,有待後續觀察。

另外,通常需要經過股東會決議通過的案子,很多都屬於攸關公司發展的重大議案,例如公司財報、重大投資案、併購案等等,假如日後股東會經常召開,且召開之後又受到不同意召開者的挑戰,那此時,股東會決議的效力是否合法、是否有瑕疵,種種疑問都可能危及股東會決議效力的安定性,轉變成冗長的訴訟程序。

依照過去的公司法,只有特定資格的股東可以請求董事會召開臨時會,只有在董事會不召開、或不能召開的情況下,才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召開。

雖然層層關卡協調審核,感覺上比較有秩序,但如果遇上主管機關不積極、或是董事會尸位素餐等漠視股東權益時,就需要新法來糾正放寬。

但不得不說這一放寬,門似乎一下子開得太大了,第一是連續三個月持有50%股份的股東就可以自行召開,不用經過董事會、主管機關審核,不免令人擔心,究竟這50%股份如何認定,如果召開前有50%的股東支持,但通知召開後有股東反悔、退出,那這樣的股東會也恐怕有爭議;再者,如果遇上反對方提出抗議、要求清點股份,勢必會出現很多相互牽制的假處分,但以台灣目前法院在核定假處分的狀況,並非一至二日可以有結果,因此這部分的法規及實務配套措施仍有待跟上腳步。

另外,監察人或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不召開、或不能召開的情況下,都可以基於公司利益而單獨召開股東臨時會。如果任何一位獨立董事都能召開股東會,剛好各個獨董的立場都不一樣的狀況下,有可能會造成短期內多場股東會,且互相推翻彼此的議案,對於公司營運穩定性也恐怕有所威脅。

同時,不可諱言某些情況下獨立董事仍然有派系之分,在公司派與市場派直球對決時,有時獨董卻沒有站在中立立場。

因此,究竟股東臨時會的召開權,要不要放寬到每一個獨立董事身上,或是應由審計委員會來召開,這樣至少召開之前可以經過三位獨董的討論商量、投票表決,這部分仍值得商榷。

總而言之,公司法放寬的腳步之大,讓股東會召開更自由,但同時配套的法規及實務更須同步跟進,才能避免一些可預見及不必要的風險。(本文由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台杉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黃日燦口述)

 
大眾運輸設計 融入美學
文/彼得賽克(Peter Zec)經濟日報
全世界每天有數百萬人出門工作,從郊區通勤到市中心,自行駕車前往數個大都會,也許搭巴士、火車、輕軌列車移動更好;長途旅行時使用大眾運輸,對氣候更有幫助之外,還能善用旅途處理公務、閱讀或放鬆,但也有一些缺點:火車、巴士擁擠的程度令人望而生畏,可能會誤點,車廂內裝無法完全滿足現代乘客的需要。

然而,前者比較偏向基礎建設層面的議題,提高優質設計的意識卻能解決後者。大眾運輸系統一直是備受忽視的設計範疇,輕軌列車或巴士僅被視為運輸設備、在設計上以功能為導向,由於在許多城市中沒有其他選項,對乘客友善、更好的設計,也因乘客沒有其他選擇,往往忽視了美學。

若不建設出能吸引乘客的大眾運輸系統,就無法為城市打造更乾淨的未來;除了替代性駕駛科技和自動駕駛汽車,公眾交通工具的設計也日益成為公部門與私營機構關注的焦點。

輕軌列車自1970年代開始,近來再度受到歡迎,是車體內裝和外觀相互影響。

同時,輕軌列車也應該符合城市規劃設計,榮獲紅點大獎的Avenio M Ulm輕軌電車,完美演繹上述觀點;車體設計盡可能貼近德國城市烏姆(Ulm)的基礎設施和營運需求,為了配合城市的陡坡地形進行車體優化,模組化設計使車輛配備特定性能,在顏色上採用了列車營運的企業識別色彩,車體延續動力車輛典型的流線型線條,這列車對城市居民具有高度識別價值。

在列車內裝,擴大車廂內部空間、提升駕駛員視野,提高列車的舒適度;採用明亮、友善的色調,配置具人體工學設計的座椅和置物空間,設有兩個大型的多功能區域,確保乘客擁有舒適的搭乘體驗。列車門採加寬設計,讓乘客能快速進出車廂。

設計應用在長途列車更顯重要,列車內裝必須定期升級以符合乘客追求改變的需求。首先,長途列車的替代方案永遠是飛機,長途列車的設計兼具提高獲利的優勢。

來自法國、榮獲紅點大獎的TGV LOcéane,由一組經驗老到的設計師、行銷專家和工程師操刀,打造更優質的列車內裝,成果是一輛高速列車內配有556席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座椅,且座椅空間符合目前歐洲乘客平均身材,旅途中也提供多樣活動,每個座椅配有寬扶手、足夠後躺空間、一個UBS連接埠、摺疊桌、閱讀燈和行動裝置的置物架,頭等車廂的座椅能旋轉,餐車點餐櫃檯以實木製作,打造舒適溫馨的氛圍。

大眾運輸系統的設計潛力尚有無限可能,在未來要滿足不同旅遊需求、特定旅遊路線的需求,跨領域設計團隊提供解決之道,箇中範例包括豪華車廂或列車,或是超大景觀窗,讓乘客擁有賞景體驗的車廂。

還有許多策略包括採用新材料、根據乘客搭乘時間在巴士或輕軌列車上分區,設置設計師座椅和沙發等,都將是大眾運輸系統營運企業、甚至更重要的是乘客,共同期待振奮人心的發展。(作者是德國紅點設計獎創辦人暨總裁)

 
營所稅申報 留意三大變革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所得稅稅改後,今年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將碰到許多新制上路。會計師提醒,對營利事業而言,廢除兩稅合一部分設算扣抵制、營所稅稅率調高以及獨資合夥組織所得免徵營所稅等三大變革,在今年5月報稅時務必留意最新規定。

三大變革中,首先是廢除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改採股利所得課稅新制。自2018年1月1日起,刪除營利事業設置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相關記載、計算、分配與罰則,降低納稅人依從成本,並減少徵納爭議。

其次則是營所稅稅率調高,自17%調高至20%,不過課稅所得額在50萬元以下的營利事業,則分為三年逐年調高1個百分點,也就是2018年稅率為18%,今年5月報稅適用;往後年度,2019年為19%、2020年及以後年度則按20%稅率課稅。

第三,獨資、合夥組織的營利事業依所得稅法辦理結算申報時,無須再計算及繳納營所稅,而是將營利事業所得額,由獨資資本主或合夥合夥組織合夥人列為「營利所得」,併入申報個人綜所稅。

此外,如果獨資、合夥企業因解散、廢止、合併或轉讓,依規定辦理2018年營所稅當期決算及清算申報,也適用新規定,併入綜合所得額申報。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會計師葉建郎表示,今年營所稅三大變革對於營利事業而言,可簡化稅制稅政,降低稅務依從成本,同時提高投資意願並創造就業機會;至於獨資合夥組織免徵營所稅,則有助扶植中小型及新創企業轉型升級。

此外,所得稅制優化方案中,也包含2018年起,調降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稅率自10%降至5%,不過由於2018年未分配盈餘要到2020年5月才申報,今年度報稅時,仍需以10%計稅,提醒納稅人留意。

 
六輕台化三廠氣爆 勒令停工
記者戴慧瑀、李京昇、蔡維斌╱台北經濟日報
台塑麥寮六輕廠區昨(7)日發生爆炸案,台化芳香烴三廠因LPG液化石油氣管線破裂,導致爆炸意外發生。雲林縣環保局依《空汙法》開罰台化500萬元,並勒令台化芳香烴三廠停工,直至調查報告出爐。

台塑麥寮管理部副總經理陳文仰表示,若真的開罰,將會是本次事故中最大一筆賠償。目前事故範圍已經停工,由於台化其他廠區仍正常運作,台塑強調不影響公司營運。

雲林縣長張麗善昨日要求六輕成立事故調查小組,三天內提出事發原因與經過,並進行所有廠區管線總體檢,一個月內提出具體管線汰換期程;她也責請環保局在氣爆廠區下風處做空氣品質監測,若監測出有危害民眾健康會再裁罰。

陳文仰指出,初步了解是台化芳香烴三廠液化石油氣管線斷裂,而液化石油氣是平常家裡使用的瓦斯,因為洩漏出來的量比較大,才會造成明顯黑煙、火光跟氣爆。

陳文仰還說,八年前花了146億元對近2,000公里的公共管線進行汰換,這次是廠內老舊管線發生洩漏,才會造成爆炸,事發後隨即馬上停工,復工等到設備完成更新再說。至於多久會完成,目前還無法確定,但其他兩座廠運作正常,不會影響出貨跟營運,不受事故範圍停工影響。

對於附近住家所造成損失,陳文仰表示,已經派人協同里長前往了解、照相紀錄,盤點民眾損失情況。相關工作今日將持續進行,處理後續可能的賠償事宜。

台塑集團總管理處昨日下午原本表示,台化預計稍晚會出面對外說明事故經過,不過因台化負責人出差不在國內,改於晚上7時以新聞稿說明事發原因及處理過程。

 
反洗錢 虛擬貨幣業被盯上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盯上虛擬貨幣業者,首度將銀行對虛擬貨幣業者往來情況,納入今年度金檢重點,包括是否列高風險客戶採取強化控管措施,虛擬貨幣平台交易的使用者是否採實名制等,全力防堵透過虛擬貨幣洗錢。

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對台評鑑結果,今年8月出爐,不到最後一刻,相關部會仍不敢鬆懈,金管會今年對銀行及壽險等金融機構金檢,洗錢防制仍是重點,並首度鎖定虛擬通貨業者。

官員表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盛行,引發洗錢防制疑慮,金管會去年7月發函給銀行訂反洗錢規範,去年11月修正的洗錢防制法,也將「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之事業」,納入管理。

官員表示,洗防法雖納管虛擬貨幣業者,但法務部與金管會尚未訂出子法,目前只能先透過銀行端防堵虛擬貨幣業者洗錢防制,確有必要金檢以實地了解銀行的虛擬貨幣帳戶業務是否符合金管會要求。

據了解,金檢重點主要包括第一,銀行對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業者等「高風險」客戶,是否依規強化審查措施。

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規定,金融機構應定期檢視並更新客戶資訊,尤其是高風險客戶至少每年檢視一次;對高風險客戶還須採取強化措施,像是建立或新增業務往來關係前,應了解客戶財富及資金來源(例如薪資或投資收益等)。

第二,是否確實執行金管會去年7月發布的規定。官員表示,銀行基於KYC(認識客戶),須辨識客戶是否為虛擬貨幣服務業者(代購業者),或虛擬貨幣平台業者(交易所)。如果是,虛擬貨幣服務業者或平台業者須對其客戶KYC,且採實名制。

舉例來說,虛擬貨幣代購業者甲公司,對使用者A、B、C提供代購等服務,須採實名制,銀行藉此才能了解客戶身份,做什麼交易,是否涉及洗錢交易等;使用者若不願採實名制,銀行應拒絕交易。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去年11月新修正洗錢防制法,納管虛擬貨幣業者,但相關子法尚未出爐,法務部與金管會預計最快本月底前敲定納管範圍,接著訂定子法,直接將虛擬貨幣業者納入反洗錢管理。

根據新修正的洗錢防制法第5條規定,辦理「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之事業」,適用本法關於金融機構的規定;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的範圍,由法務部會同金管會報院指定。

官員表示,依規定須先由法務部與金管會提出虛擬貨幣業者的範圍後,再報行政院。

 
亞洲生技大會 迎三個第一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生技展(亞洲生技大會)今年突破格局,將迎來「三個第一」,包括台美首度合辦、國際大藥廠也將首度參展,更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科技創新組織(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以下簡稱BIO)總裁暨首席執行長葛林伍德(James C. Greenwood)也將首度親自來台參加展會並發表演說,顯示台灣已成為全球生技發展的重要據點。

BIO總裁暨首席執行長葛林伍德表示,台灣在資通訊產業早已是世界領先重鎮,而隨著生物科技發展,未來許多革新性產品必然會需要與高科技結合,例如人類基因研究,可以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也因此台灣的地位獨特,對於生技產業而言,具有不可或缺的領先地位。

亞洲生技大會今年7月下旬開展,正式定名為「BIO Asia」,今年的生技展規模也將創新高,預期將有1,700個攤位、600家廠商參展,其中,包括五家以上的國際大藥廠首度參展,並有來自美、日、英、德、荷、瑞、加、澳、大陸、韓,及許多東南亞國家等,超過20家中小型藥廠商前來參展,展覽的重點將放在「電子資訊」與「醫療生技」的跨領域整合。

台灣生技展自2003年起舉辦,隨著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發展,歷經多次的轉型,自2003年起,以設備、保健、政府法人為主,當時僅有少數的醫美保健廠商參與,起初看展對象也多為一般大眾,甚至一度被譏為是美容展。

近年,製藥公司逐漸增加,陸續有國外廠商加入,今年則真正轉型為國際展,進入全新里程碑。

今年,亞洲生技大會更由生物產業發展協會首度與BIO共同主辦,BIO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1993年起主辦全球最大生技展「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該展已經是全球生技產業最重要的展覽,每年吸引全球各大藥廠共襄盛舉。業界認為,今年台灣與BIO合辦生技展,等同推升台灣生技展正式進入「國際展」的定位。

特別的是,過去BIO主辦的北美生技展,每年都有來自70餘國生技公司,超過2500名CEO和逾16,000名與會者,此次BIO與台灣合辦「BIO Asia」,預期也將創造極大綜效,帶入國際生技產業資源,並因此也吸引多家國際前十大藥廠來台共襄盛舉。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