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挽救「瀕危」的台語,政府自九○學年起把本土語言列入國小課程,學童可選擇學習台語、客語或原住民語,學台語的學生最多。但十六年來,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多數台北市孩子的台語能力只會粗淺的口語。
「環境影響了學習效果」
「環境是學習很大的影響因素。」北市光復國小教務主任王依婷也教高年級台語課。她表示,許多學生回家後和父母說國語,有家長甚至鼓勵用英語對話,學生只能在每周一堂鄉土語言課學台語。
住北市的吳媽媽是南部人,夫家是外省家庭。她說,小孩習慣講國語,而台語課本用羅馬拼音,小孩看不懂,覺得害怕,還因學得太挫折而要求改學客語;直到看到卡通「烏龍派出所」,發現台語的趣味,加上有些廣告及流行歌曲都用台語,才願意主動學台語。
七年級的新竹客家子弟劉兆書曾在高雄的國小教客語,一周一堂課,效果不大;對於設台語電視台,他說,三立、民視的連戲劇、新聞台等都講台語,還有許多台語流行歌曲,要如何與各台的台語節目區隔?
「各族群語言 應共存共榮」
苗栗縣政府前主任秘書、客家文史工作者古鎮清表示,台灣並非只有閩南人,將閩南話稱為台語,「把客家人、原住民放在那裡?」古鎮清認為,各族群語言應共存共榮,不應挑動名稱等無聊議題,將閩南語更名為「台語」,他非常反對。
桃園中壢、新屋及楊梅的客家人多,國小母語課除客語、閩南語,還增設越南語、泰語等。
高雄市教育局長范巽綠指出,高雄市新住民近六萬人,且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除了學校開設華語、台語、客語與原住民語言課,也積極推動新住民母語資源中心。
「家裡有說 孩子自然就會」
「有心最重要!有政策、沒心也沒用。」高雄郭太太說,只要家裡有說台語,孩子自然就會,她反問「推動及關心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的人」,回家跟小孩是用什麼語言交談?
高雄市中正國小學童陳佳茹從小就能講流利的國、台、越南語和客家話,曾獲高雄市語文競賽分區初賽客語演說第一名;她的母親是越南人。她說,這些語言都是自己的「國家語言」。
新北市教育局說,民國九十七年起,新北市各級學校陸續有新住民母語教學,高中有少數幾所選修或第二外語課;部分國中開母語社團課;國小有母語課。新住民二代在學校都學母語,會講母語比率高,以越南語最多。
南投縣仁愛國小校長陳麗惠說,家庭是母語教學的重要關鍵;三代同堂、部落的孩子可以與長輩對話,母語能力較優。春陽部落王姓家長說,七十六歲的老媽只會講賽德克語,在家說族語,也會督促孩子學母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