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肌肉和韌帶的支撐作用會形成足弓,以增加足部避震和維持動態平衡的功能,足弓對行走功能非常重要。在嬰幼兒時期,韌帶較鬆軟無力,足弓較扁平而柔軟,即為柔性扁平足,嬰幼兒的柔性扁平足較常見,但隨年齡增長而改善,統計上成人約20%會出現扁平足。但大多數患童和成人都沒有臨床症狀。 臨床上可分為柔性扁平足和硬性扁平足,僵硬性扁平足通常可能有其他潛在病況,如跗骨融合成一塊,或距骨呈垂直排列,通常需手術。
但引起柔性扁平足的因素很多,包括足部韌帶鬆弛(如先天性疾病、唐氏症、腦部脊椎神經系統異常等)、遺傳、體重過重、穿鞋保護太過度等;柔性扁平足並不會引起症狀,但可能會使後足外翻,對鞋具的選用造成困擾,必要時仍應早期諮詢。
扁平足病患的足部避震和維持動態平衡的功能減退,長程步行或跑步時可能引起疼痛,或因足部使用其他肌肉代償而容易疲勞,降低肌耐力。更嚴重病患會缺少正常足弓的彈簧避震功能,導致跑、跳時承受較大力量,經年累月下來,可能會進而發生年老時的後足跟痛、足蹠筋膜炎、大拇趾外翻變形等情形。
針對出現症狀的病患,臨床上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供選用。
在2016年11月的J Phys Ther Sci.期刊中,韓國學者發表研究指出,短期足部運動對改善足弓和動態平衡的功能,優於使用鞋內墊的作用。此外,廉價實用的矯正輔具可提供良好的姿勢矯正功效,讓因活動而引起疼痛的患童改善疼痛症狀,而高價位的定製型矯正鞋則建議用於發生足部關節炎、罕見的足部形態異常或前述治療未改善的兒童。
目前並無實證資料主張對無症狀的柔性扁平足施行手術,只建議用於治療保守治療失敗的案例。若保守治療未能改善,而疼痛症狀持續存在或加重者,在治療前應審慎判斷是否由於足踝結構所引起,才會考慮手術,包括軟組織重建、腓腸肌/跟腱延長、截骨術、和關節融合等,依情形而定。
此外,在2016年12月的J Pediatr Orthop.中,美國學者提出,目前學界對兒童的柔性扁平足尚未建立明確的定義,因而對該病況的研究和治療相當困難,臨床診療時應分辨柔性扁平足和硬性扁平足病患。
兒童柔性扁平足常不需治療,迄今並無實證資料支持非手術治療方式可改進足弓形狀或長期足部失能。至於距骨融合的治療,仍有很大的挑戰,但該手術之短期和中期成效良好,長期成效有待研究。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