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89年的華碩,4月將歡度28歲生日,從主機板起家,到事業版圖橫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筆電、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繪圖卡、網通設備、機器人等領域,並獲得不錯成績,華碩持續追尋無與倫比,董事長施崇棠期許華碩成為數位新時代最受推崇的世界領導企業。1989年時,原本在宏□工作的童子賢、徐世昌、廖敏雄、謝偉琦等人懷抱著創業夢想,決定自立門戶,在台北市長春路租一間公寓,一頭栽進電腦主機板研發,華碩誕生。
當時全球晶片龍頭英特爾準備推出全新的486處理器,四個年輕人憑著一股熱情,拿著自行開發的486主機板,直接到台灣英特爾向總經理陳朝益自我推荐。剛好當天英特爾測試新處理器的板子發生故障,工程師為解決問題,就用華碩的主機板試試看,這一試就讓華碩成功打響名號,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居然展現與Intel、IBM同步的技術實力,消息很快在業界傳開。
不過,四個人空有一身研發技藝,但缺乏經營行銷管理經驗,1994年,四人力邀在宏□的老長官施崇棠相助、出馬掌舵華碩,施崇棠為華碩建立完整的組織與策略規劃,確立以品質、技術出發的品牌定位,為華碩日後的長久發展茁壯奠定基石。
華碩中文命名是以「華人之碩」為期許。英文名字「ASUS」靈感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天馬「PEGASUS」,象徵聖潔、完美與純真的形象,投射華碩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精神。
技術底子硬 品質堅若磐石
早期許多台灣廠商標榜物美價廉,但華碩在創立時就堅持不可妥協的品質與創新,鎖定高端路線。如早期英特爾一度跨足生產主機板,令許多同業陷入苦戰,但華碩對自家產品有信心,敢把價格訂的比英特爾貴。
「華碩品質,堅若磐石」是許多消費者對華碩最深刻的早期印象,華碩的主機板耐操、好用,雖然較貴,但技術底子夠硬,不論品牌、銷量都是世界第一。
1997年是華碩發展的重要轉捩點,看準筆記型電腦取代桌上型電腦的趨勢,以及個人電腦產業走向品牌化,華碩決定跨足筆記型電腦市場。
華碩雖然打造出世界第一的主機板品牌,但主機板只是零組件,屬於隱性品牌;筆記型電腦則是終端系統產品,要直接賣給消費者,背後的產品設計、行銷思維大不同,對華碩是充滿挑戰的重大跨步。
華碩憑著在主機板領域累積的紮實技術,以及優異的成本控制能力,佐以在工業設計等方面的大量投入,展現出動能強大的自主創新實力,陸續推出皮革機等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很快在筆電市場搶下一席之地。
而真正讓華碩揚威國際、在全球筆電市場發光發亮,首推2007年推出的EeePC小筆電。華碩擺脫技術本位,從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出發,發覺到電腦已成為民眾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但大多數人的電腦使用行為不外乎上網、收發E-mail、處理文件檔案、聽音樂等,這些動作並不需要很高深的電腦軟硬體。
世界級創新 大廠爭相合作
加上電腦各項技術已經發展成熟,成本可以壓低,華碩把陽春版的處理器、軟體平台等零件配備集合起來,拼湊成「夠用就好」的EeePC,並將售價壓低到1萬元上下,對照當時主流筆電平均單價約3萬元,等於只要三分之一價格,立刻受到市場歡迎。
EeePC成功在全球引爆一股旋風,幫助華碩晉身全球前五大PC品牌。雖然小筆電風潮來的快、去的也快,惟EeePC已為全球筆電市場開出一條精簡型電腦(Thin Client)的全新路線,後來推出的電子書、平板電腦等,靈感發想都有小筆電的影子。
EeePC展現華碩世界級的創新能力,更吸引Google、微軟等科技巨擘找上門,在許多科技新品的設計開發上與華碩密切合作。
但2008年發生的金融海嘯衝擊華碩,出現創立以來的首度季虧損,華碩因為庫存管理失當,當年第4季驚爆28億元虧損。2009年底,華碩宣布與和碩分家,採取國內首創的「兄弟分割」方式,由於沒有前例可循,一度引發市場喧然大波。當時正要歡度20歲生日的華碩面臨空前的經營低潮。
但如同一場「轉大人」的成年禮,分家後的華碩,藉由一連串組織改造、策略調整,很快度過短暫低潮,重回成長軌道,並再登營運顛峰。目前華碩穩居全球主機板龍頭,名列全球PC品牌前五名,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也後來居上,擠下宏達電,躍登「台灣手機品牌一哥」,在多個不同市場發光發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