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微軟總經理邵光華表示,這波全球行動數位浪潮,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轉變與機會,微軟在雲端、機器人、混合實境(MR)等當紅領域都已布局卡位,是台灣科技業最親密的戰略夥伴,希望能協助台灣廠商一起轉型。他說,微軟已提出雲端解決方案供應商(CSP)計畫,希望幫助傳統經銷商轉型為雲端銷售商。微軟也把語音辨識、人工智慧(AI)等許多新科技,包裝成不同API(應用程式介面)提供技術授權,台灣廠商可以思考如何運用這些API為產品做加值,加速成功轉型。
微軟是全球電腦作業系統霸主,面對PC市場萎縮,微軟致力轉型發展雲端業務,已收到成效。微軟今年6月底結束的2016會計年度,包括Azure、Office365等雲端服務營收已達95億美元(約新台幣3,000億元),超越亞馬遜,躍居全球雲端服務龍頭。
微軟上周四(20日)公布新會計年度的第1季財報(至今年9月底為止),在雲端業務建功下,營收、獲利均優於市場預期,激勵股價一度衝上歷史新高,透露市場對微軟轉型給予正面評價。
邵光華強調,這波大浪潮不論是科技業或傳統產業,都不能置身事外,要趕快思考在本業既有的優勢與基礎上,想辦法結合新科技或其他廠商尋求升級。邵光華日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分享微軟的經驗,希望能協助台灣夥伴轉型、一起成長。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微軟轉型有成,雲端服務營收已超越亞馬遜,談談微軟的轉型經驗?
答:微軟其實非常幸運,成立42年來,只歷經過比爾蓋茲(Bill Gates)、鮑默爾(Steve Ballmer)和納德拉(Satya Nadella)等三個大老闆(指CEO),這讓微軟可以致力於比較長期的公司策略發展,而不是炒短線。
我認為,轉型是一段「旅程」,是長期的,必須要有明確方向,因為如果朝令夕改,所有策略沒辦法延續,對轉型一點幫助都沒有。
其次,轉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確認方向後,展現決心。以微軟為例,2014年2月由納德拉接任總裁後,訂立「行動優先、雲端至上」就是微軟的未來方向,大家全力前進。
拚升級須勇於投資
最後,轉型是要花錢的,需要財務上的種種投資支援,偏偏這個時候大家最容易縮手。微軟「勇於投資」、毫不手軟,這幾年圍繞著雲端等新布局,投資了不少新公司,包括前陣子以262億美元收購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有利微軟未來發展。
我想提醒台灣廠商,不論是科技業或傳統產業,都不能置身事外,要趕快思考在本業既有的優勢與基礎上,想辦法結合新科技或其他廠商尋求升級。
問:台灣產業也正在面臨轉型,微軟有哪些建議?微軟一向是台灣的親密戰友,未來如何繼續攜手向前?
答:雲端時代,不是產品賣出去就結束,微軟希望帶著傳統經銷商,一起轉型為雲端銷售商,能夠販售更多樣化符合不同企業需求的方案。
微軟將今年7月1日開始的2017會計年度,定位為「數位轉型年」,今年2月底,微軟將透過CSP計畫,持續加碼雲端研發領域的投資,並深化與台灣夥伴的關係,協助合作夥伴推廣提供更完整的技術支援等加值服務,重塑商業流程。
台灣企業過去可能對雲端資料安全性與隱私權有疑慮,或是法規配套等因素,雲端發展腳步較慢,大約比國外慢了二年,但現在不論政府公部門或私人企業,對於雲端的接受度都愈來愈高。
將資安納入產品DNA
我們談很多新科技,「資訊安全」是這些所有科技的基礎。根據統計,全世界遭到最多駭客攻擊,第一名是美國五角大廈,第二名就是微軟,但微軟能一直挺到現在,因為我們在資安防護方面真的下了很多工夫。不同於許多公司推出資安產品,微軟已經把資安的DNA融入公司旗下所有產品。
問:微軟台灣辦公室最近喬遷,有何特色?
答:呼應集團的數位轉型,微軟全球辦公室從2004年就開始陸續改裝,調整設計風格與作業方式,台灣因為租約的關係,算是最後一波。為了實踐「雲端行動辦公室」的理念,所有員工沒有固定座位,因為工作透過雲端和行動裝置可以全部搞定。
微軟希望以身作則,辦公空間就是我們數位轉型的展示場,像辦公室搬過來後,其實從原本的六個樓層縮減為五層樓,但現在大家可以使用的辦公空間反而更大,因為雲端,過去很多主機都不要了,科技可以把事情簡化,有助營運效率提升。
提供平台服務 做客戶後盾
問:機器人話題非常夯,微軟布局進度?
答:我前陣子才到微軟北京研究院,大家討論,其實好像不用把機器人想得那麼複雜,以現在PC的技術,機器人其實就是PC加了一雙手。
機器人是個綜合體,沒有一家公司可以獨力完成、一手包辦。機器人背後牽涉到語音辨識、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等幾項重要技術,這都是在電腦運算的架構下發展,微軟在這些方面都已經布局很多年。
以微軟的語音助理「Cortana」為例,比起蘋果Siri更聰明。例如每個人用不同的iPhone手機,向蘋果Siri發問同一個問題,會得到相同答案,因為Siri的答案純粹是連到網路上去撈。但微軟Cortana會「認人」,它會透過與人互動的過程不斷學習,記得你的習性,所以每個人透過自己的手機或電腦對Cortana發問,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微軟不會自己做機器人,但希望成為所有機器人背後重要的火力支援。例如鴻海與日本軟體銀行共同推出的機器人Pepper最近很熱門,背後便運用到很多微軟的技術,微軟把這些技術包裝成不同的API、提供技術授權。
這也是台灣廠商轉型的好機會,例如傳統家電業者或許沒有能力自己開發語音辨識或人工智慧技術,但可以透過導入微軟的API ,讓冰箱、冷氣變得更聰明,為產品加值。微軟的角色就是提供平台,並在平台上提供最好的服務,做客戶最好的後盾,不和客戶直接競爭。
問:虛擬實境(VR)成為顯學,微軟則提出新的MR(混合實境)概念,怎麼看相關市場未來發展?
答:當大家還在討論VR時,微軟已經開始做擴增實境(AR)、MR。不同點在於,VR裝置是虛擬實境,所有看到的影像都是虛擬的;微軟「HoloLens」呈現的影像則是「虛實結合」,如同透過眼鏡看到的真實世界,上面增加虛擬的3D動畫等,因此稱為「MR」。
我認為,MR是人類歷史上非常大的突破,現在可以看到主要是應用在教學、訓練方面。
不同於VR,微軟MR還能支援協同工作。
未來MR可以結合社群的力量進行協作,應用在商業、設計等各方面,將有助提升生產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