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漲跌無常,行情低潮或空頭市場時,那裡是資金最安全的避風港?人人都知道是銀行存款。外幣存款也同樣安全嗎?答案不是。為何不是? 許多人投入外幣存款,只見其利息優厚,不見得知道銀行為何拿出高利吸收外幣存款?高利吸收外幣存款後,怎麼賺回來?例如人民幣、澳幣、紐幣、南非幣,多家銀行一再祭出高利率,不僅高過新台幣存款利率很多,也往往高過外幣國家的銀行存款利率、外國債券的殖利率。銀行以這麼高的成本吸收外幣存款,目的何在?
匯率升貶才是關鍵
例如大眾銀行(2847)日前推出的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3.8%、京城銀(2809)2.9%。而中國大陸「中國銀行」的1年期定存利率是1.75%,不到大眾銀活存的一半。今年1月間,渣打銀行台灣分行推出3個月期的人民幣定存,利率高達4.88%,是大陸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的2倍,甚至高過「中國銀行」1年期4.35%的貸款利率。澳幣存款也是多家銀行爭奪的重點,其中,台新銀(2887)1個月定存利率高達5.08%,高過澳洲本國銀行的利率多多。澳洲各大銀行1年期的定存利率一般為3%,其中最高者是State Bank of India Australia的3.4%。
銀行收受存款後,通常用於放款與投資。現在全球各國的利率低沉,利差一再縮水,加以競爭激烈,銀行拿存款用於放款或債券雖然也可賺回一些,但無法涵蓋付出的高利。若干銀行何以敢用如此高利吸收外幣存款?
你可能會問:渣打銀行在中國也有很多分行,為何不在大陸用低利吸收人民幣存款,卻用高利在台灣吸收人民幣存款?這就是外幣存款的神妙所在。
銀行在大陸吸收人民幣存款,亦如在台灣吸收新台幣存款,同樣都不需要匯兌;不經匯兌程序,銀行便沒有外幣買賣之間的價差及匯差可賺。以是,銀行高利吸收外幣存款,必須要從匯差中賺回來。銀行外幣存款最大的支付是利息,如果外幣升值,銀行可能賠本。如果貶值,銀行在匯差上的收益可能大出利息多少倍。
反之,存入之後外幣升值,存款人的收益是利息加上匯率差額。外幣貶值,存戶可能是賺了利息,賠上匯率差額,甚至賠上本金。過去2年,人民幣、紐幣、澳幣、南非幣的貶幅度不小,存款人多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你不相信是吧?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在做外幣存款時,絕大多數都是用新台幣向銀行買進外幣。因而存戶是外幣的買方,銀行是賣方;用股市術語說,存戶做多,銀行做空。那不是存戶與銀行「對賭」嗎?而存款人是散戶,銀行是大戶。相信這是多數外幣存款人忽略的情勢。
銀行穩操勝券嗎?當然也不盡然。不過,銀行推出一種外幣存款時,都經過外匯專家審慎研究,外幣匯率的趨勢瞭如指掌,簡單的說,他們早就算準了該種外幣要貶值,所以才推出其高利存款。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4/4/15 No.9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