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四中全會部署全面依法治國,2015年10月召開的五中全會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布局,而這個布局的主線就是「十三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五年規劃,其規劃內容將是國企改革方案之後最值得期待的中共中央文件。五年規劃全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大陸於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至今已制定十個五年計劃和兩個五年規劃(十一五後改稱「規劃」),其中很多規劃引領了中國經濟的重要轉折。
最早的「一五計畫」確定建立大陸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為中國工業化道路奠定了基礎,而近期的十五規劃首次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化,「十一五規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十二五規劃」開啟十大戰略新興產業。
「十三五規劃」註定會成為最關鍵的五年規劃之一。中國目前正處於「三期疊加」(指當前大陸經濟正進入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重疊時刻)、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同時又是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提出「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亦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2021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2049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間截點前的最後五年,特殊時點決定了「十三五規劃」將更加兼顧穩增長與調結構。
一方面,為完成人均GDP和城鄉居民收入翻兩番的目標,「十三五」時期(2016年至2020年)GDP平均增速需達到6.5%;另一方面,傳統製造業產能過剩依然嚴重而新經濟尚未崛起、人口紅利消失、出口引擎失速,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加快轉型迫在眉睫。
「十三五規劃」編製工作由大陸國家發改委牽頭,目前已進入收官階段。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我們梳理出「十三五」規劃的十大關鍵領域:
一、增長目標:不一樣的7%
展望「十三五」時期,為完成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假設2015年增長7%,那麼「十三五」期間只需要年均6.6%的增速,因此,從主觀角度看,中央似乎對「十三五」的增長要求明顯下降。
而從客觀角度看,資本、勞動、土地和全要素生產率等增長要素都有下行趨勢,「十三五」繼續保持7%的增速存在較大難度。所以如果依然按照傳統規律來決策,「十三五」規劃毫無疑問應該將目標定在6.5%。 但十八大以來,依靠過去的經驗進行預測變得越來越危險,同樣,「十三五」的目標也可能會打破過去的規律:也許6.5%是一個更合理的選擇,但7%可能才是更合情的結果,因此最終目標很可能定在7%。
第一,大陸中央認可的經濟增長中樞應在7%左右,如果按照傳統規律,定在6.5%能留出較大的政策空間,但政策之「錨」的作用不明顯,導致目標形同虛設,而如果定在7%,「錨」的作用更明顯。
第二,以7%為目標並不意味著實際增速會大幅高於7%,也不意味著大陸中央不能容忍增速跌破7%。
第三,目標上調到更樂觀的7%意味著宏觀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將更加積極,這種積極將主要體現在財政政策上,未來政府代替私人部門加槓桿仍是大趨勢,托底經濟、防範風險,而這也要需要寬鬆的流動性環境支持,貨幣政策也不會坐以待斃。(系列一)
(作者是民生證券研究院高級宏觀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